片断:
(三)出卖人之瑕疵担保责任〔1〕
美国统一商法典关于买卖标的物之瑕疵担保,分设明示担
保(expresswarranty)与默示担保(impliedwarranty)二类。
明示担保者,谓出卖人依其约款,表示愿意担保商品具有某种
性质或状态,并以此作为交易之基础者(basisforthebargain)
而言。美国统一商法典2-313第1项规定,明示担保依下列
方式成立之:(1)出卖人就商品对买受人作有事实肯认或允
诺,并以此作为交易之基础者,明示担保商品合于此种肯认或
承诺;(2)就商品作有描述(Description),而以之为交易基
础者,明示担保商品合于此种描述;(3)以样本或模式作为交
易之基础者,明示担保商品之全部符合此样本或模式。依2-
313第2项规定,为成立明示担保,出卖人不必使用“担保”
或“保证”之文句,但出卖人所表示者,仅是关于商品之价值
或是个人意见或对商品之推荐,例如“物美价廉”、“此为上等
货色”者,尚不构成明示担保。
至于默示担保,乃基于法律规定或商事惯例而发生。依美
国统一商法典2-314之规定,出卖人系买卖该种商品之商人
者,默示担保商品之宜售性(Merchantability)。又依美国统一
商法典2-315之规定,出卖人若于订约时,得知买受人买进
该商品之特别目的,且买受人信任出卖人之技术与判断,来选
择或供与适当商品时,出卖人默示担保该商品宜于此项目的
(合宜性之默示担保)。
上述出卖人担保责任,原则上得依当事人之意思加以排除
或限制,但为保护买受人利益,统一商法典2-316亦设有相
当规定。其基本要点计有三项:(1)创设明示担保之文字及行
为,与排除或限制此项担保之文字及行为,在解释上应使其合
理一致,若不能为合理解释者,其排除或限制不生效力。(2)
欲排除或限制宜售性之默示担保,须以书面明显为之。(3)除
第二项外,在下列三种情形,默示担保责任亦被排除:其一,
契约使用“asis”、“withallfaults”等文句者,依一般理解,
足使买受人注意担保责任业已排除。其二,商品瑕疵经检查即
可发现,而买受人于订约前已检查商品、其模型、样本或拒不
为检查者,出卖人不负担保责任。其三,默示担保,得因交易
或履行过程或商业惯例被排除或限制。
出卖人违反担保义务时,买受人得拒受商品,亦得受领商
品,并依其情形,请求损害赔偿。关于诸此问题,美国统一商
法典设有详细规定(参阅U.C.C.2-711以下规定)。兹应特
别说明者,系买受人因商品具有瑕疵,致其人身或财产遭受损
害者(consequentialdamages,结果损害),亦得向出卖人请求
赔偿(U.C.C.2-715)。在“利益第三人担保责任”制度上,
第三人得请求赔偿,主要为此种损害。
出版说明
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之一,是建立、健全相关
的法律体系。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法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历
史经验证明,积极、及时地发现、利用有益的理论资源,是自我
完善、不断进步的有效途径。为此,我社谨向法学界广大读者推
荐我国台湾学者王泽鉴教授的代表作:《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
王泽鉴教授于60年代留学德国,专攻民法和法学方法论,
获法学博士学位,后长期执教于台湾大学法律学系,是我国台湾
*具影响的学者之一。本书是王泽鉴教授所著论文的汇集,集中
反映了作者20余年间的主要学术成就。在书中,作者深入讨论
了民商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判例研究的一般方法;以大陆法系
传统法理为依托,借鉴英美等国法学发展的经验;以法学的方法
论,去阐释、检验法律的适用,发现涵蕴于个案之中的法律原
则,创构了一个理论与实务有机结合的民法学术体系。
尽管本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但由于海峡两岸不同的社会
制度及多年隔绝等原因,书中局部篇章内容及文字表述,与此间
多有不合;经作者同意,已作适当删改,望读者查谅。同时,我
们相信广大读者定会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
点出发,以科学的精神对待这些著述,汲取其中有益的成份。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年10月
序
海峡两岸关系解冻后不久,两岸法学家便开始接触和交流。
我和王泽鉴教授在那时便开始建立私人友谊。因为都是从事民法
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交流又无语言障碍,我确实从与王泽鉴教授
交往中学习到不少有益的东西。学问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有就
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深就是深,浅就是浅,不能装腔作势。王
泽鉴教授在民法领域内著作之丰,范围之广,见解之精,研究之
深,在法学界是公认的,我也倾慕不已。
王泽鉴教授的“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丛书,在台湾地区有
很大影响,听说每出版一本学生便争相购买,先睹为快。这套丛
书的魅力何在呢?我认为王泽鉴教授在这套丛书中创造和深化了
一种新的民法研究方法。民法是一门理论博大精深的学科,从其
理论之完整和文化之深远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民法又是一
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随着经济社会生活的变化,它又在每日每
时地变化着,需要回答许许多多不断发生和出现的疑难问题。如
何把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是许多民法学者探索的问题。王泽
鉴教授在这套丛书中做到以理论为根据,以案例为依托,以类型
化为手段,以分析法学为方法,以社会丰富生活为土壤,使民法
研究从象牙塔中走出来,开拓了一个极为广阔的研究空间。这种
方法对广大学者无疑是很好的启迪。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为民法教学与研究做了
一件有益的事。
今年春季我在台湾讲学访问1月有余,王泽鉴教授亲自陪同
并邀家中作客,观看大剧院演出,甚为感激。学者友谊,但愿长
青,是为序。
江平
1997年岁末于北京
王泽鉴1938年出生于
台湾台北,毕业于台湾
大学法律系,获德国慕
尼黑大学法学博士。曾
担任德国柏林自由大学
访问教授,并在英国剑
桥大学、伦敦大学政经
学院、澳洲墨尔本大学
从事研究工作。专攻民
法,主要著作有《民法
学说与判例研究》(八
册)、《民法总则》、
《民法债编》、《民法
物权》等。现任台湾大
学法律系教授。
本书围绕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 SaaS 产品经理来组织内容,理论与实践并重。第 1 章讲SaaS 产品的发展与现状,剖析 SaaS 模式的本质,让读者对SaaS ...
《平台战略》续篇,陈威如等关于企业平台转型最新力作!平台带来的商业革命已改写了现在及未来的企业生存规则,而这股浪潮已经从互联网行业漫延到了其他多种行业之中!如果...
※安古兰“最佳漫画奖”得主尼古拉·德克雷西※最具代表性的“癫狂之作”※一部巴洛克风格的魔幻现实主义图像小说※讲述一次荒诞至极的“诺贝尔爱之奖”竞选※粗鄙与庄重交...
作品目录护照与签证 护照 签证旅费 做预算 折扣卡与会员卡 日常开销 携带旅费 讨价还价 小费旅游保险旅行保健 出发前后 医药包
斯科特·帕尔默(Scott Palmer)宝芬妮·帕尔默(Bethany Palmer)帕尔默夫妇是美国著名的“金钱伉俪”,致力于通过他们发现的5种金钱人格帮助...
邓广铭(1907—1998)北京大学教授。山东临邑人。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曾任复旦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历史学系主任,中国中古史研究中...
职业手艺人,纸蔷薇工作室主理人,绕线、纸艺、羊毛毡、藤编、皮具、木头统统都玩了个遍,一个大脑 以直线条思考的“伪文艺女青年”,就这么绕着、剪着、戳着、粘着,不小...
这个星球正在发生什么?在毒品、人口贩卖和武器交易之外,每年230亿美元的野生动物走私是世界上最赚钱的犯罪活动之一。“保护野生动物”——是人类在21世纪不得不全力...
刑事审判程序改革调研报告 内容简介 本书是刑事审判程序改革调研项目的研究成果,并拟提交全国人大法工委以作立法参考。刑事审判程序改革项目由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
理查德·萨斯坎德,牛津大学教授,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担任计算机与法律协会(Society for Computers and Law)主席、英国首席大法官战略与...
《袁枚集》内容简介: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人。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
王孺童,现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香港佛教文化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他在新浪网开设的佛学宣讲博客,点...
化学驱物理化学渗流理论与应用 本书特色 本书全面系统介绍化学驱过程中的物理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渗流理论、模型、机理、规律,对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化学驱过程、加强驱油过...
《马自达设计之魂:设计与品牌价值》详细介绍了马自达公司“魂动”设计理念的孕育及发展历程,以及由此衍生的马自达“共创”精神,并由此对藉设计之力重塑企业品牌形象这一...
这是一场世界军人的死亡角逐,中国士兵许三多,在突击中失散、负伤,昏迷在地,他想他可能要死了。他怕死。因为走到今天,对他来说太不容易。他是一位来自农村的士兵,生性...
《机器人制作从入门到精通》内容简介:欢迎来到机器人技术的精彩世界!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机器人技术实践参考书。本书从仿生机器人
威廉·沃恩(William Vaughan),英国伦敦大学与伯克贝克学院资深艺术史教授。罗斯金艺术学校和考陶尔德研究所毕业后,曾职于伦敦泰特美术馆。著有关于十八...
新编临床中药学 内容简介 《新编临床中药学》一书依照*新《药典》(2010年版)所载药物,将《药典》与临床中药学相融合,药物编排和体例均同临床中药学著作,按功效...
近年来,美国的中国学界在道教方面研究成果颇丰,吉瑞德教授的《早期道教的混沌神话及其象征意义》是一部深化道教研究的杰作。最初于1983年由加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品目录第1章 绪论1.1 什么是化学?1.2 化学变化的特征1.3 化学的疆域1.4 化学: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5 化学:面向未来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