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中国》采用演讲公开课形式,邀请邀请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3 位文史领域**专家学者,选取中国文化资源中影响、辐射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核心题目,如清华大学教授彭林从周礼的内涵剖析中国传统礼文化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孟宪实讲述唐史贞观之治的社会治理结构;西北大学教授段清波还原秦始皇帝的大国理想等。通过周秦汉唐人文历史的演变为切入点,讲述影响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习俗的形成与发展,探究中华文明青年时代的成长密码,文史名家公开解剖生动的历史切片,感知文化的温度,展望未来的格局。
适读人群 :历史爱好者及广大读者陕西广播电视台通过陕西卫视、陕西新闻综合频道、陕西交通广播、网络平台的强强联合以及多渠道传播的方式,力求让《知道中国》成为全国知名文化学者解剖历史切片、博古论今、瞻望未来的大众平台。
如今是融合传播的时代,为了实现立体传播格局,陕西广播电视台通过调动全台力量,打造多种形式、多个终端推广和传播《知道中国》。
《知道中国》节目组不仅策划了电视节目、网络视频、图书、线下公开课等系列产品,将陆续推出,并将翻译外语产品,在境外推出。
**章黄帝与黄帝祭祀(张茂泽)
第二章4000年前的“皇城”( 孙周勇)
第三章周公的以德治国(彭林)
第四章周孔之道-宗周礼乐文明与儒学渊源(韩星)
第五章秦始皇“卧室”的秘密(段清波)
第六章秦始皇的天下-一一秦始皇陵暗藏玄机(张卫星)
第七章你“真的”了解汉王朝吗?(徐卫民)
第八章寻找大月氏-一张骞出使西域的真正原因(王建新)
第九章长安城的前半生(于赓哲)
第十章 十朝都会一城中(刘瑞)
第十一章谈贞观之治-一魏征位高权重却“一贫如洗”?(孟宪实)
第十二章佛光下的唐文明(孙英刚)
第十三章千年不变色的唐三彩(尹夏清)
黄帝与黄帝祭祀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这块土地上,有厚重的中华文明积存,比如蓝田人,大理人,半坡人。甚至有人说,陕西文化资源丰富,在陕西地上随便一挖,下面有可能就是文物。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志。”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有三个说法: **个说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祖;第二个说法,黄帝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中华文明的始祖、祖先是黄帝;第三个说法,黄帝是华夏旗帜,是能把中华儿女团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我们在特定时间会祭祖,那么个人祭祖和祭黄帝有什么关系?其实从我们祭自己的祖先,发展到祭拜整个中华民族的祖先一一黄帝,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祭祖作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里面的重要内容,这个传统内容和西方相比,更具有人文的、理性的信念。
黄帝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志,他是真实存在的人还是一个神话人物?有传说是黄帝发明了车、船、鼎,鼎筑好后就飞升上天了。天上有一条龙飞过来,它的龙须很长,垂到鼎上来了。龙和黄帝说,你对中华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现在上天要把你接走。 黄帝就上了龙背,周围人一看,也想跟着爬上去,这时龙身体抖了一下,把其他人都抖下来了,只带着黄帝上天了。
这听起来像是个神话,但具有双重性,它有一定的客观事实基础,也有一种感情和寄托在里面。关于黄帝的记载*早在《国语》,说炎帝、黄帝是兄弟俩,但是一个姓姜,一个姓姬。后来司马迁根据这个材料,再加上自己调查的材料,合起来写了《史记》的开篇“黄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写他娶了嫘祖,生了25个儿子,其中有14个儿子得了姓氏。这个姓氏和现在的不一样,古人要是有一个部族,姓氏就能传下来,如果没有,就传不下来。司马迁是**个把黄帝作为客观存在的人记录下来,将黄帝作为中华文明的开端,体现了司马迁本人对历史的见识。 但是司马迁为什么敢把黄帝作为历史事实来写?西汉时说的五帝和司马迁写的五帝完全不同。司马迁所说的五帝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这五帝;西汉说的五帝,是东西南北中这五帝。中是土,就是黄帝。东是木,是青色,是青帝。南方是赤帝,西方是白帝,北方是黑帝。司马迁说《尚书》里面没有讲黄帝,只讲尧、舜、禹。孔子、孟子、荀子也都不讲黄帝,庄子、管子虽谈黄
帝,但可信度不高。司马迁亲自去调查,因为黄帝是在涿鹿和蚩尤打仗,史称涿鹿之战,所以他到涿鹿这个地方考察,东边到海边,南边到江淮,司马迁访问各个地方的人,他发现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一样,方言也不一样,但是他们都说自己是黄帝的后代,再比对文献,能对上的部分很多。而且黄帝作为共同祖先,适应了汉代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的需要。所以经过多方考察,司马迁认为黄帝不是虚构的,他才敢把黄帝正式写下来。
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 编
十三位作者介绍分别如下:
孙周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博士、研究员。
张卫星,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陕西省特支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馆员。曾任秦始皇陵考古队队长、考古部副主任、考古工作主任,现任科研规划部主任、秦文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韩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尹夏清,西北大学艺术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教授。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孙英刚,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亚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佛教史研究》主编。
段清波(已故)。生前任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院长。
彭林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26国学网礼乐高级顾问 。
于赓哲,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徐卫民,先后在渭南教育学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工作,现在文化遗产学院任教。
张茂泽,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
刘瑞,复旦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所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队长,汉唐研究室副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考古学会建筑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王建新,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孟宪实,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耀华学术文选:中国西南历史民族学论集 本书特色 该书稿是一部论述中国西南历史民族学的论文集,由:《论彝族的历史》 《论凉山彝族的家支制度》《凉山彝族与汉族的历...
《CGMA管理会计实践案例集》内容简介:本案例集系CIMA与厦门大学管理会计研究中心合作的成果,取材“CGMA年度*管理会计实践奖”的历
旧制度与大革命-[全译本] 本书特色 由于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反腐坐谈会上的推荐,此书受到了政、商、学界精英们的热读。继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亚当?斯密《道...
皇宫黄档-中国历代帝王宫廷故事 本书特色中国有5000余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558位帝王 。每个朝代,帝王都*力去营造象征权力的皇宫。中 国帝王们生活在九重深宫...
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 本书特色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丝绸之路见证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
本书分主题研讨、研究论文、书评三大部分,详细介绍了自然法传统中的霍布斯、卢梭社会理论的宗教渊源初深、伟大的界定者:霍布斯
中国近代史 本书特色 蒋廷黻从事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与研究长达十余年,搜罗原始材料,采用先进方法,开风气之先,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建立了科学的基础。本书是蒋廷黻中国近...
失落的一代 本书特色 本书揭示了发起“上山下乡运动”的领导人公开或隐蔽的动机,与他们为达到目的所使用的手法,同时分析了他们的这些决定在整个社会上所引致的后果。本...
《X字》内容简介:周亚平是我们这个时代少有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到今天,依然引领着我们时代最为“
影印三朝北盟會编序(鄧赏銘撰)校刊三朝北盟會编序(許涵度撰)諸家題識三朝北盟會编序(徐夢莘撰)三朝北盟會编引用書目卷一政
《传奇王阳明》根据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同名讲座整理而成。王阳明精通儒、佛、道学说,提出“知行合一”“致良知”,发展“心
普鲁塔克(套装共7册)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吉林出版集团2017年4月出版★ 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国内初次推出中文全译本 ★ 作者普鲁塔克被认...
中华上下五千年(彩图版)(4卷) 本书特色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了解祖国的过去,才能更加热爱祖国的现在和将来。我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发...
春秋左传今注今译-全三册 本书特色 《春秋左传》泰斗李宗侗晚年绝作。台大著名教授叶庆炳校订。马英九作序推荐。古籍经典今注今译*佳版本。原典、译文、注释在一页当中...
(平)中国文库第二辑·史学类:阿拉伯通史(套装共2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商务印书馆2005年1月1版1印★ 曾获1999年中国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民族工业发展史话 本书特色 《中国史话》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
《战国策注释(套装全3册)》内容简介:战国策一书,记载了战国时代各国的历史事实和故事传说,有史料价值,也有文学价值。奎西汉末
史论十三篇 本书特色 中央政策研究室哲学历史研究局编著的《史论十三篇》通过回顾历史上的使者艰辛万里、将中华文明远播海外的事迹,展示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锐意进取的...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 内容简介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内容简介:《中国通史》为台湾著名历史学家傅乐成教授领衔主持,邀集门下五位史学俊彦共同撰写而成,是台湾乃至...
中国历史学年鉴:2001 本书特色 本年鉴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学研究情况的资料性年刊,自1979年创刊后,受到国内外史学工作者的欢迎。本刊为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