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美国法学界灵魂人物霍姆斯生前审阅出版的专享论文集,由有名政治思想家拉斯基亲自编选,所收文章发表时间的跨度超过三十年,展现出霍姆斯中晚年的思想精华。其中《法律之道》堪称美国法律目前引证率很高、汉译版本很多的文章之一。此外,译者在附录中不仅译出了霍姆斯很早提出“法律预测论”的相关书评及其单专享表的《<普通法>2讲》而且还收录了格雷、布兰代斯、杜威、庞德、卢埃林、康特洛维茨等人的相关论文,以便读者充分领略霍姆斯那一代学者开启的思想转向,以及这种思想转向在后辈学人中衍生出的各种变化。
适读人群 :大专院校法学专业师生《法学论文集》一书的英文版于1920年出版,由英国著名政治思想家哈罗德??拉斯基亲自编选,完稿后交给已近杖朝之年的霍姆斯审定,旨在全面反映霍姆斯发表《普通法》之后40年内的思想动向。其中的《法律之道》堪称美国法律史上引证率*高、汉译本*多的文章之一。书中*后还以附录形式收入多位法学大师对霍姆斯的评论文章,为读者进一步了解、研究和解读霍姆斯的法学思想提供了非常好的参考内容。
序言
早期英格兰衡平法(1885年)
我们的情人,法律(1885年)
法律职业(1886年)
法学博士学位授予仪式上的演讲(1886年)
法学院的功用(1886年)
代理关系(1891年)
特免、恶意和意图(1894年)
史识与科学(1895年)
遗嘱执行人(1895年)
以律师为业(1896年)
在布朗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说(1897年)
法律之道(1897年)
法律解释的理论(1899年)
科学中的法律与法律中的科学(1899年)
在波士顿律师协会宴会上的演说(1900年)
孟德斯鸠(1900年)
约翰·马歇尔(1901年)
在西北大学法学院的致辞(1902年)
经济原理(1906年)
悼梅特兰(1907年)
霍尔兹沃思笔下的英格兰法(1909年)
《欧陆法律史概览》导言(1912年)
法律与联邦*高法院(1913年)
理想与怀疑(1915年)
评《布莱克顿论英格兰的法律与习惯》(1915年)
自然法(1918年)
附录一 评波洛克的《法律与命令》
附录二 《普通法》第12讲
附录三 法理学中的若干定义和问题
附录四 活法
附录五 我的法哲学
附录六 法社会学与社会学法学
附录七 何谓普通法
附录八 我的法哲学
附录九 对美国法律现实主义的理性主义批判
译后记
《法学论文集/法哲学名著译丛》: 在追求这些观点的过程中,但凡可行之处,判例集都在越来越多地取代教科书,而许多人当年首次接触那些判例集的时候,皆报以不无鄙夷之晒笑和怀古伤今之忧情,而反观十五年后的当下,那些判例集有望掀起美英两国的教学革命。 有些话我希望自己几乎用不着说出口,但我不得不暂且在此一吐为快。如上所言,我执着于当前的教学方法,但我依然抱持感恩之心追忆早年的授业恩师们(唉!现在也只有追忆了)。在我求学之时,哈佛法学院的院长是帕克(Parker)教授,新罕布什尔州的前任首席大法官(ex-Chief Justice),在我看来他应当跻身美国*伟大法官之列,且其担任院长时展现出身为法官期间赖以成名的相同素养。他的同事包括帕森斯和沃什伯恩,前者堪称天才,拥有据我所知足令他人黯然失色的语言表现力天赋,后者则让大家领略到什么叫作“讲堂上的热忱”,这个提法是我在前面从范格罗(Vangerow)那里借用来的。比之柯克(Coke)的学问和费恩(Fearne)的逻辑,沃什伯恩那令人如沐春风的激情带给我更多触动。 我们言归正传,再来谈谈关于这些判例集之用途的理论。长久以来令我感到诧异的是,法典化事业*才华横溢的鼓动者詹姆斯·斯蒂芬爵士(Sir James Stephen),与当前教学模式的首创者兰代尔先生,从相同的前提出发,得出似乎相反的结论。斯蒂芬爵士大致会说,法律原则数量有限,因此应将其法典化;兰代尔先生则说,法律原则数量有限,因此,可以借助于发展和确立那些法律原则的判例来传授法律原则。嗯,如果真能找到胜任之人从事法典编纂的任务,那么我认为斯蒂芬爵士的论点颇有说服力;而且我现在无论如何绝不打算说他就是错的。然而根据我的亲身经历,我确信兰代尔先生是正确的。如果你们的目标既不是为公众创制一束芬芳的法律,也不是通过立法手段修剪和嫁接法律,而是让法律在能够开枝散叶的地方扎根,即扎根于那些从今往后致力于宣扬法律之人的心田,那么兰代尔先生的方式就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何以如此呢?请单纯根据人之天性作出判断。相比于一般原则,具体事例留给人的记忆不是更加鲜明吗?把原则视为五六个实例的隐含大前提,据此标示出该原则的范围和界限,这种做法相比于念叨抽象的语词,不是更能精准而娴熟地理解该原则吗?无论原则是否得到明确表述,研究该原则的初始状况和成长进程,相比于就这么盯着白纸黑字摆在面前的僵死条文,不是更能洞悉该原则吗? 我前面提到我的亲身经历。在我有幸执教于哈佛法学院的短暂日子里,我承担的任务之一就是为新生讲授侵权法。怀着些许忐忑,我带领一个班的初学者一头扎进埃姆斯先生的判例汇编,并开始按照兰代尔先生的方法共同研讨判例。教学效果之好,超乎我的期望值。一两周之后,总算熬过*初令人头晕目眩的新奇事物,我发现我班上学生在分析相关问题时,观点相当切中要害,这是他们绝不可能从教科书上学到的素质,且其精准程度常常超越教科书中的分析。至少我本人从师生间的日常思想碰撞中受益匪浅。 我的法官生涯,确证了我在任教时期形成的信念。当然,在案件的审理或论辩方面,姜还是老的辣,年轻人毕竟阅历尚浅。在座诸位同样很可能赞成我的如下看法:从别人那里接受再多教诲也不及自我教育来得重要,亦步亦趋者前途堪忧。但我确实认为,相比于前人可能拥有的条件,当代青年无论就训练的完备性而言,抑或就知识的系统性而言,在开始投身实务时都具备更好的底子。虽说没有哪所法学院胆敢吹嘘,自家已将天下可畏之后生一网打尽,但坎布里奇当然可以说在我们律师界家大业大;而且我确实认为,这里的教学方式已结出累累硕果。 ……
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1841-1935),美国负盛名的法学家之一,实用主义哲学共同创始人,曾担任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长达三十年,世称“伟大的异议者”。他所提出的“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这项经典命题,成为杜威、庞德、卡多佐、卢埃林、弗兰克、波斯纳、吴经熊等人法律思想的重要灵感来源。姚远,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暨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副教授,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成员。
医巫闾山地区野生植物原色图鉴 本书特色 《医巫闾山地区野生植物原色图鉴》一书是由辽宁医巫闾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科研工作者们历时5年创作的结晶。《医巫闾山地区野生植...
千万读者期盼的火爆全影视化作品。同名电影、电视剧开拍在即。谨以此书献给曾经的少年们,还有,陪伴他们的那些姑娘。人与人之间,就是一次遇见和一次别离。有些人,遇见和...
中华医药(第一辑) 本书特色 《中华医药》(第1辑)编辑推荐:《中华医药》是中央电视台惟一向海内外观众传播中国中医药文化的电视栏目,这个栏目的开办是弘扬中医药,...
建筑钢结构施工力学原理 本书特色 本书介绍了现代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及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力学特点,从理论上介绍了钢结构施工过程的时变特点和基本分析方法;根...
多位凯迪克金奖得主倾力推荐,生动讲解视觉叙事原理;25周年全新修订纪念版,提高视觉素养的实用宝典!◎ 编辑推荐☆ 畅销欧美25年,全新修订珍藏纪念版。这是一本可...
芦苇,著名电影编剧、电影策划人,由他编剧的电影曾屡获国际大奖——包括《霸王别姬》,获第46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1993年);《活着》,获第47...
作品目录再版序言自序第一章 緒論——兼評五十年來中國古史研究的兩大潮流第二章 周人的武裝殖民與邦國第三章 農莊社會結構與土
蒋方舟1989年10月出生。写《正在发育》这本书她时11岁,生活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城市,在一所普通小学读书。
基于微粒群优化的感应电动机定、转子故障检测与识别 内容简介 《基于微粒群优化的感应电动机定转子故障检测与识别》包含六章内容。**章:概述了笼型异步电动机定转子故...
周楷雯趣拼科技(Catch Inc.)创始人,90后CEO,一线iOS开发者,精通设计的全栈开发者及产品人。多款产品连续被App Store首页推荐。开源库PN...
临床卷.上-中国针灸交流通鉴 本书特色 《中国针灸交流通鉴(临床卷上)》编著者王宏才。《中国针灸交流通鉴》历时2年余,在169位专家及编辑的共同努力下,...
尾魚:熱衷一切奇思怪想的軼聞,相信世界的玄妙大過眼睛,熱愛旅行,尤喜探險,卻每每受縛於膽小畏怯,於是專在故事裡天馬行空洋洋得意。
When most people think of domestic violence, images of battered women or abused ...
《白鲸》内容简介:美国浪漫主义作家梅尔维尔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史土最优秀的小说之一,因描写了海上航行和纷繁的捕鲸生活,而
底吹转炉法-引进.搅拌效果.顶底复合吹炼 节选 1 底吹转炉技术的演变(从贝塞麦到托马斯) 就像埃菲尔铁塔代表了19世纪一样,炼熟铁的搅炼法也同样是一个时代的标...
该书系田海博士论文的改进本,也是近年出版的非常重要的关于中国教派的西方作品。田海写这本书有三个目的:1.重新建构中国教派运动的社会历史;2.研究“白莲社”及“白...
古代汉语词典-双色版 本书特色 《古代汉语词典(双色版)》旨在解决读者在学习古代汉语过程中常见的字词障碍,适合学生,教师及其他读者使用。结合读者需求,收录古汉语...
这部著作是以阎文儒先生六十年代在龙门石窟潜心研究的成果为基础而编写成的。阎先生精于佛教题材及历史人物事件的考释,他以其半个多世纪的深厚学术功底,对龙门石窟的各种...
London1937.WhenAdelaideAnson-Gravettydiscoverssheisnotwhoshethoughtshewas,hersea...
威廉•格雷德(William Greider),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有长达40年的记者生涯,曾任《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助理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