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在梁宗岱百年诞辰时出版的《宗岱的世界》和《梁宗岱文集》为研究文本,以“主题学”研究为主要方法,将梁宗岱的创作、批评和翻译活动放置到法国乃至世界性的象征主义大视野中,从而对其进行整体评价。在对象征主义潮流进行简要而全面的介绍之后,本书着重分析了梁宗岱作品中构成梁宗岱世界的—些重要主题,如崇高、象征、契合、神秘主义、直觉等,都被放置到法国象征主义的大背景中,进行真正的溯源工作。
本书通过全方位比较梁宗岱与象征主义,使得梁宗岱真正的独特性得到彰显,显示出穿越了象征主义的梁宗岱时刻以文学的*高境界为追求目标,追求“—切的高峰”,终于成为—代越洋归国的知识分子中*具个人特色的杰出代表之—。本书采用了大量从法语原文直接翻译的:文学资料,为读者提供了关于法国象征主义的第—手材料。对马拉美、魏尔伦、瓦雷里等作家的思想,在书中也有较多介绍与分析。
21世纪,世界文化正面临一个新的转折。为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原教旨主义,必须大力推进多极制衡和文化的多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化必然成为世界新文化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诠释,以利于其现代发展并有益于世界;一方面又急需总结过去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的经验和教训,对百年现代文化进行总结,以便为建构未来的世界新文化作出贡献。这一总结的核心无疑是百年古今中西文化的冲突激荡及其酿成的发展趋势。百年中国比较文学正是在这一历史使命的趋动下发展起来的。20世纪的一百年,是中国学术文化史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并在中外学术的冲突和融通中曲折地走向成熟和繁荣的一百年。在这一百年中,比较文学先是作为学术研究的一种观念和方法,后是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学术史上留下了自己深刻而独特的足迹。比较文学在20世纪中国的发生、发展和繁荣,首先是基于中国文学研究观念变革和方法更新的内在需要。这决定了20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的基本特点。学术史的研究表明,中国比较文学不是古已有之,也不是舶来之物,它是立足于本土文学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全球交往的语境下产生的、崭新的、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现象。百年中外文学的关系和相互影响是中国比较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从历史上看来,各国发展比较文学*先完成的工作之一,都是清理本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相互关系,研究本国作家与外国作家的相互影响。” 百年来,已有很多学者在这方面作出了显著的成绩,但过去这方面的研究多局限于西方文化对中国学者和作家的影响,少有研究这种影响如何在中国文化自身传承之中发生和发展,更少有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得到新的诠释而促成自身的现代化。本丛书从这一现实状况和学术史的角度出发,对20世纪一百年来卓有成就的中国学术名家如何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根据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形成独特的中国现代文化,进行全面的总体探讨和深入研究;并在这一基础上探讨继承传统文化,吸收西方文化以及多元文化交汇共存的规律,目的在于阐明新文化在中国生成的独特路径,通过实例对延续百年的中西、古今之争作出正确结论并预示今后的发展方向,以便中国文化真正能作为先进文化,在世界文化多元格局中占据应有的地位,起到应有的作用。古今文化承接和中西文化沟通是二十世纪文化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但学术界至今较多关于这方面的一般理论探讨,较少有将中西汇通和古今传承二者结合起来的、有分量的重点个案分析,本丛书从学术史的角度出发,对沟通中西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卓有贡献的中国学术名家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在古今中西文化交汇的坐标上,完整地阐述他们的生活、理想、事业、成就及其对中外学术发展的贡献。特别着重探讨20世纪一百年来他们如何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形成完全不同于过去的20世纪中国现代文化景观。着重个案研究,意在通过主要人物的生活、理想、事业、成就,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西方文化的吸收,突出他们对中外学术发展的独特贡献,阐明新文化在中国生成的独特路径,力图通过实例对延续百年的中西、古今之争作出正确结论并预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本丛书的作者都是国内跨文化研究和现代文学方面著述颇丰的一流专家学者,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研究功力,是继本世纪初沟通中西文化的钱钟书、季羡林等大家之后涌现出来的新一代领军人物。基本上作到了名家写名人,研究有深度,叙述到位,资料翔实,视角独特。总之,本丛书进行的这种研究不仅对中国极为重要,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对话和沟通也具有突出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意义。本丛书志在这方面填补学术界的空白。
21世纪,世界文化正面临一个新的转折。为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原教旨主义,必须大力推进多极制衡和文化的多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化必然成为世界新文化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诠释,以利于其现代发展并有益于世界;一方面又急需总结过去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的经验和教训,对百年现代文化进行总结,以便为建构未来的世界新文化作出贡献。这一总结的核心无疑是百年古今中西文化的冲突激荡及其酿成的发展趋势。
百年中国比较文学正是在这一历史使命的趋动下发展起来的。20世纪的一百年,是中国学术文化史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并在中外学术的冲突和融通中曲折地走向成熟和繁荣的一百年。在这一百年中,比较文学先是作为学术研究的一种观念和方法,后是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学术史上留下了自己深刻而独特的足迹。比较文学在20世纪中国的发生、发展和繁荣,首先是基于中国文学研究观念变革和方法更新的内在需要。这决定了20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的基本特点。学术史的研究表明,中国比较文学不是古已有之,也不是舶来之物,它是立足于本土文学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全球交往的语境下产生的、崭新的、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现象。
百年中外文学的关系和相互影响是中国比较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从历史上看来,各国发展比较文学*先完成的工作之一,都是清理本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相互关系,研究本国作家与外国作家的相互影响。” 百年来,已有很多学者在这方面作出了显著的成绩,但过去这方面的研究多局限于西方文化对中国学者和作家的影响,少有研究这种影响如何在中国文化自身传承之中发生和发展,更少有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得到新的诠释而促成自身的现代化。本丛书从这一现实状况和学术史的角度出发,对20世纪一百年来卓有成就的中国学术名家如何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根据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形成独特的中国现代文化,进行全面的总体探讨和深入研究;并在这一基础上探讨继承传统文化,吸收西方文化以及多元文化交汇共存的规律,目的在于阐明新文化在中国生成的独特路径,通过实例对延续百年的中西、古今之争作出正确结论并预示今后的发展方向,以便中国文化真正能作为先进文化,在世界文化多元格局中占据应有的地位,起到应有的作用。
古今文化承接和中西文化沟通是二十世纪文化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但学术界至今较多关于这方面的一般理论探讨,较少有将中西汇通和古今传承二者结合起来的、有分量的重点个案分析,本丛书从学术史的角度出发,对沟通中西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卓有贡献的中国学术名家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在古今中西文化交汇的坐标上,完整地阐述他们的生活、理想、事业、成就及其对中外学术发展的贡献。特别着重探讨20世纪一百年来他们如何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形成完全不同于过去的20世纪中国现代文化景观。着重个案研究,意在通过主要人物的生活、理想、事业、成就,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西方文化的吸收,突出他们对中外学术发展的独特贡献,阐明新文化在中国生成的独特路径,力图通过实例对延续百年的中西、古今之争作出正确结论并预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本丛书的作者都是国内跨文化研究和现代文学方面著述颇丰的一流专家学者,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研究功力,是继本世纪初沟通中西文化的钱钟书、季羡林等大家之后涌现出来的新一代领军人物。基本上作到了名家写名人,研究有深度,叙述到位,资料翔实,视角独特。
总之,本丛书进行的这种研究不仅对中国极为重要,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对话和沟通也具有突出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意义。本丛书志在这方面填补学术界的空白。
董强,浙江杭州人。早年师从世界文学大师昆德拉。1995年合作创办法国第一家以介绍中国文化为宗旨的中国蓝出版社。1998年在巴黎第六区举办个人摄影展《穿越中国》,2000年在巴黎第三区参加“华人三人书画展”。2001年起受聘于北京大学,2002年曾同时受聘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并主持中央电视台(10频道)法语教学节目。
主要著作:中法双语诗集《远方的手》、法语诗集《松绑的手》、法语童话作品《万夜之夜》(合著)等,译著《云的理论——为了建立一种新的绘画史》、《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浪漫主义艺术》、《古典主义与巴洛克艺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世界宗教理念史》(第三卷)、《身份》等。目前正在主持翻译《西方绘画大辞典》等。
《跑赢:成功不止一种定义》内容简介:本书以作者丁俊云的生活阅历为蓝本,从其独特而深邃的人生视角来分享一个现代女性的成长感悟
文化与翻译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了老一辈外语专家教授的论文开创了当代文化与翻译研究的先河。论文集中也有不少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论文。他们勇于探索,生气勃勃,是我国翻...
文化掂量 本书特色 王蒙是一位擅长演讲的大师,他演讲不用讲稿,普通话标准,语调抑扬顿挫、时疾时缓,掌控得当。他的演讲生动、幽默,透出修养和智慧,让人额手称庆、交...
美国国民性演变历程-《菊与刀》美国版 本书特色 诠释大国兴衰的历史秘辛 洞悉中美博弈的深层密码英国史学巨擘历经10年的力作,美国版的《菊与刀》《金融时报》《华盛...
西方语言学史概要 内容简介 本书对以欧美为主体的西方语言学史进行了全面系统而又简明扼要的介绍,将西方语言学史划分为五个时期:古代语文学时期、历史比较语言学时期、...
新华汉语词典-最新修订版-大字本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共收条目60000余条,包括字、词、词组、成语、熟语等,基本反映现代汉语★...
《香典(手绘彩图修订版)》内容简介:《香典》,集传世香书《香乘》《香谱》《陈氏香谱》于一体,从香料种类、产地考证、逸闻趣事
(精)旧京环顾图(经折装)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采用折页形式装帧(26.5 cm x 17 cm),全部展开后是一幅长卷(26.5 cm x 2414 cm...
历代避讳字汇典 本书特色 避讳有广狭二义。广义的避讳实际包括敬讳、忌讳与憎讳三种情况。由于封建礼制、礼俗的规定、约束,或出于敬重的原因,而不敢直称尊长名字,以至...
历史文化名城桂林 目录 一、地理位置与城市沿革二、*早的桂林人三、民族构成与文化猜想四、南筑秦城更远图五、汉武设置始安县六、南朝独秀郛邑间七、唐代兴建桂州城八、...
问吧4-有关四大名著的101个趣味问题 本书特色 《有关四大名著的101个趣味问题:问吧(4)》各篇相对独立,信手翻来就会有所心得,是一本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的休...
幼学琼林 内容简介 本书广辑自然、社会、历史、伦理等知识和典故,分类成篇,编成骈语,对偶成韵。《幼学琼林》共分四卷:卷一包含天文地理,朝廷百官。卷二分列人伦婚姻...
2015-咬文嚼字-合订本 本书特色 知名社会语文类刊物《咬文嚼字》杂志,从1995年开始每年出版一本合订本,这是2015年度的杂志合订本(平装)。合订本保持了...
应用语言学演讲集 本书特色 《应用语言学演讲集》汇集了作者近年来在全国各地所作的颇受欢迎的演讲、学术报告、博士研究生课程以及前沿讲座等的实录,从语言学者的基本素...
汉语内部形式研究 本书特色 关于汉语的理据和内部形式,尤其是关于复合词的内部形式及其游戏规则,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王艾录编著的《汉语内部形式研究/当代语言学...
扎巴语研究 本书特色 扎巴人是分布在我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浮县和雅江县交界处鲜水河下游高山峡谷中的一支藏民。本书为“中国新发现语言研究丛书”之一,对扎巴语作...
文化与社会:1780-1950 本书特色 文化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通过深入浅出地分析18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中叶活跃于英国思想界、文学界的四十位著名作...
《历史的温度5》内容简介:畅销百万册的大众历史科普读物《历史的温度》系列第5本,有颜、有料、有趣。喜闻乐见的故事写法,每一篇
辜鸿铭讲国学-大学讲国学-图文版 本书特色 《辜鸿铭讲国学(图文版)》:国家爱好者的国学普及读本,机关干部和管理者的治国理政参考、修身养性指南。国学经典,作为中...
北大门的前世今生 本书特色 《北大门的前世今生(闸北卷)》既展示了上海,让世界了解上海;同时,也让在上海生活的人们进一步认识上海,了解上海。北大门的前世今生 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