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长们虽然只是执行总书记或总统的意志,但他们的个性对对外政策的形成也有着决定的影响。
《历届外交部长的命运》是俄罗斯作者列昂尼德·姆列钦继《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一书后的又一历史性著作。
姆列钦是当今俄罗斯知名的新闻工作者和作家,曾任《新时代》杂志和《消息报》副总编辑,现任俄罗斯电视中心的政治评论员和《人物档案》节目的撰稿人和主持人。近年来他撰写了多部有关苏联和俄罗斯的人物和历史方面的著作,在国内外出版。
这部新作写的是苏联和俄罗斯自1917年以来80多年时间中的15任外交部长(其中2人在不同时间担任过两任外交部长,所以人数共为13人)。作者根据大量难以看到的文献材料,再现了所有这些外交部长的真实面貌,介绍了国家政治中过去被掩盖起来的许多方面。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它"不仅非常有趣地叙述了大多数人很少了解的这些高层官员的生活和活动,还是对十月革命以来祖国历史的一种看法"。
另一个特点就是材料丰富,叙述生动。作者广泛引用了苏、英、法、德、美等国各个时期的领导人和外长的回忆录以及作为许多事件的见证人的一些知名作家的作品。作者自己也对苏联、俄罗斯的外交官及他们的亲属进行过很多采访,并在书中采用了这些采访材料。作者除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材料外,还就一些人物和事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对我们研究苏联和俄罗斯的历史人物以及事件也很有参考价值。
例如关于**任外交部长托洛茨基。过去不要说在我国,就是在苏联,也很少有人知道托洛茨基曾是苏联**任外交部长。这是斯大林进行党内斗争所造成的一个结果,他把托洛茨基、布哈林等政敌打下去,给他们贴上了"人民敌人"、"帝国主义间谍"等标签后,就把他们从历史上一笔勾销了。甚至在苏联专门培养外交官的国际关系学院,讲苏联外交史也只从第二任外交部长契切林讲起,根本不提托洛茨基。
再如作者提供了1939年苏联和德国、斯大林和希特勒接近的许多材料,并对苏德关系的这段历史做出了他的论断。他指出苏联在1938年就已开始接近德国的政策。
作者对斯大林与希特勒接近的原因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斯大林之所以要同希特勒签订那些条约,是因为希特勒同意给斯大林英法两国不能给他的东西。还有苏联官方过去一直说同德国签约使苏联得以推迟战争,争取了时间,对此作者也提出了异议。他指出,这种说法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希特勒的计划是先在西线发起进攻,拿下西欧,不可能设想他一开始就会开辟两条战线,同时向苏联发动进攻。
书中关于苏联的第七任外长谢皮洛夫的叙述对我们来说也是十分新鲜的。谢皮洛夫是赫鲁晓夫为改善苏南关系于1956年铁托访问苏联前夕撤掉了反对改善苏南关系的外长莫洛托夫而出任外长的。他担任苏联外长只有8个半月。我们对谢皮洛夫其人所知甚少,只知道1957年10月赫鲁晓夫在反对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反党集团的斗争中指责他为"附和"反党集团的人。作者在本书第七章中详细叙述了谢皮洛夫的一生,为我们提供了揭示当时苏共党内生活和苏联政治生活的一个鲜明的剖面。作者认为,谢皮洛夫是苏联时代*值得注意的政治家之一。他秉性刚直,作风正派,有独立思考能力和优良的口才。在1957年10月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他针对正在形成的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向赫鲁晓夫提出了批评意见,结果在后来举行的苏共中央全会上他就挨了斗,被开除出党,赶出莫斯科。书中引用的批判谢皮洛夫的发言,读起来使我们觉得如同听到了我国"文化大革命"中的批斗会上的一些发言。一个敢讲真话、具有独立见解的、正直的苏共中央书记,由此就十分坎坷地度过了他的后半生。
在叙述长达28年的葛罗米柯的外长生涯时,作者对苏联从赫鲁晓夫的后半期,到整个勃列日涅夫时期和短暂的安德罗波夫与契尔年科时期所经历的许多重大国际政治活动和事件都有相当详细的叙述。书中对戈尔巴乔夫时期的三个外长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三个外长的出生经历、升迁经过、政策思想、工作作风和他们处理的一些外交事件也有详细的介绍。
苏联解体后,我国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术界,对总结苏联和苏共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进行了很多思考和研究。苏联从斯大林时期开始推行的大国主义、扩张争霸的对外政策,和超越经济能力、不顾人民生活的扩军备战是促使苏联走向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苏联对外政策方面的教训无疑也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总结的一个重要方面。本书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用的研究材料,至于作者对许多历史事件的看法是否都正确,这就需要读者自己来分析和判断了。
随着历史档案的揭密与各位外交部长真实画像的披露,苏联与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制定及对整个世界格局的影响,成了历史学家重新理解20世纪历史的钥匙。
列昂尼德·姆列钦是当今俄罗斯知名的历史学家和作家,有大量具有影响力的著作问世。本书的作者继《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出版后的又一部历史性巨作。
书中所写1917年以来80多年间的15任外交部长(共13人,其中有2人曾两度出任外交部长)的生动形象,自行组接成一部苏联与俄罗斯政治生活的百科全书,透露许多被有意掩盖的内幕。本书从外交到政治,由政治到历史,独有的采访资料与充满个人见解的观点,为读者提供了观察外交与国家、历史关系的多个视角。
列昂尼德·姆列钦生于195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俄罗斯新闻工作者和作家。曾任俄罗斯政治周刊《新时代》和《消息报》的副总编辑,现任俄罗斯“电视中心”政治评论员和星期日政治节目作者和主持人。撰有20余部文学和政论著作,其中多部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最新著作被译成中文的有《权力的公式—从叶利钦到普京》、《普里马科夫的仕宦生涯》和《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等。
团购:中国战典(上下) 内容简介 这部近600万字的辞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中国上下五千年历代战争的史实。上起先秦、下止20世纪80年代,凡在中国境内外与中华民族...
政府论 内容简介 《政府论》分为上下两篇,成书于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前后。上篇批驳了罗伯特·费尔默爵士的《先祖论》,通过论证“天赋自由和平等”驳斥了“君权...
《小学生古诗文130篇》内容简介:“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是我国小学语文学
中西政治文化论丛 第七辑(2009/10) 本书特色 《中西政治文化论丛(第7辑)》: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中西政治文化论丛 第七辑(2009/10)...
论十七大的重大意义 本书特色 党的十七大之后,作者应一些报刊的约请,围绕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写了四篇文章。连同党的十七大之前发表的两篇相关文章,结为此集。其内...
《数字时代的税收筹划实战》内容简介:本书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以数字时代的特征及数字经济发展为抓手,在探索
唐宋中书舍人研究 本书特色 中书舍人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官职名称。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官?掌管什么职能?在职位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有什么品秩规定?任免升降如何?有何出身...
旧中国海军秘档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我帮助黎元洪组织参谋部第五局的经过》、《北洋时期留学日本海军大学的八个人》、《青岛海军的演变和灭亡》、《我在东北海军的回忆》...
一个外交官的美国密谈 本书特色 暗藏玄机的华盛顿高层饭局、波谲云诡的私人会所、神秘莫测的骷髅会、鲜为人知的秘密情报交易、无间风云迭起的军火商、扑朔迷离的中美关系...
中国考试制度史 本书特色 总结传统文化得失,了解历史。从源头更好地理解现代文官制度,可以联系现在的公务员选拔考试进行联系对比。邓嗣禹广泛查考,细大不捐,才有了《...
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 本书特色 本书全面解析战后日本外交主要政策及特点(包括所谓的“日美基轴外交”、“联合国中心外交”和“亚洲一员外交”,以及日本对东南亚外交、对...
血雨腥风战瓜岛 本书特色 为什么瓜岛战役逐渐演变为人类战争史上*为惨烈的一次岛屿争夺战?为什么“东京快车”是出自日本海军无奈之举,但美军却也奈何不得?为什么说瓜...
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本书特色 《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坚持问题导向和改革精神,突...
官渡之战 本书特色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
山东政治史 本书特色 《山东政治史》的写作宗旨,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真实地再现山东地区的政治发展历史,展示历史上山东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揭示这一地...
《供应链管理》内容简介:本书的重点是解决固定成本问题,从更高层面应对重资产带来的结构性问题,其中涉及大批量行业的代表汽车、
《摄影范谈集(全彩)》内容简介:“摄影范谈”这个专题缘起于2017年初与摄影评论家陈小波与摄影家林路的对话,话题主要针对大众“
美军M3/M5斯图亚特轻型坦克1940-1945 本书特色 世界军事出版权威,全球军迷“作战手册”。新先锋系列,全面盘点经典武器。Osprey首次强势中文登陆,...
交锋三十年:改革开放四大争论亲历记 本书特色 30年岁月噫呈嘻弹指一挥间大部分时段却都是海水碰火焰。1998《交锋》爆炸;1999《呼喊》风靡;2008《历史的...
明代宦官与三案 本书特色 本书以明代宫庭为主题,紧紧抓住三条线索:一是皇位争夺,二是阁臣内讧,三是阉臣擅权。三者紧紧缠绕在一起,盘根错节,错综复杂。 本书内容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