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长们虽然只是执行总书记或总统的意志,但他们的个性对对外政策的形成也有着决定的影响。
《历届外交部长的命运》是俄罗斯作者列昂尼德·姆列钦继《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一书后的又一历史性著作。
姆列钦是当今俄罗斯知名的新闻工作者和作家,曾任《新时代》杂志和《消息报》副总编辑,现任俄罗斯电视中心的政治评论员和《人物档案》节目的撰稿人和主持人。近年来他撰写了多部有关苏联和俄罗斯的人物和历史方面的著作,在国内外出版。
这部新作写的是苏联和俄罗斯自1917年以来80多年时间中的15任外交部长(其中2人在不同时间担任过两任外交部长,所以人数共为13人)。作者根据大量难以看到的文献材料,再现了所有这些外交部长的真实面貌,介绍了国家政治中过去被掩盖起来的许多方面。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它"不仅非常有趣地叙述了大多数人很少了解的这些高层官员的生活和活动,还是对十月革命以来祖国历史的一种看法"。
另一个特点就是材料丰富,叙述生动。作者广泛引用了苏、英、法、德、美等国各个时期的领导人和外长的回忆录以及作为许多事件的见证人的一些知名作家的作品。作者自己也对苏联、俄罗斯的外交官及他们的亲属进行过很多采访,并在书中采用了这些采访材料。作者除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材料外,还就一些人物和事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对我们研究苏联和俄罗斯的历史人物以及事件也很有参考价值。
例如关于**任外交部长托洛茨基。过去不要说在我国,就是在苏联,也很少有人知道托洛茨基曾是苏联**任外交部长。这是斯大林进行党内斗争所造成的一个结果,他把托洛茨基、布哈林等政敌打下去,给他们贴上了"人民敌人"、"帝国主义间谍"等标签后,就把他们从历史上一笔勾销了。甚至在苏联专门培养外交官的国际关系学院,讲苏联外交史也只从第二任外交部长契切林讲起,根本不提托洛茨基。
再如作者提供了1939年苏联和德国、斯大林和希特勒接近的许多材料,并对苏德关系的这段历史做出了他的论断。他指出苏联在1938年就已开始接近德国的政策。
作者对斯大林与希特勒接近的原因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斯大林之所以要同希特勒签订那些条约,是因为希特勒同意给斯大林英法两国不能给他的东西。还有苏联官方过去一直说同德国签约使苏联得以推迟战争,争取了时间,对此作者也提出了异议。他指出,这种说法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希特勒的计划是先在西线发起进攻,拿下西欧,不可能设想他一开始就会开辟两条战线,同时向苏联发动进攻。
书中关于苏联的第七任外长谢皮洛夫的叙述对我们来说也是十分新鲜的。谢皮洛夫是赫鲁晓夫为改善苏南关系于1956年铁托访问苏联前夕撤掉了反对改善苏南关系的外长莫洛托夫而出任外长的。他担任苏联外长只有8个半月。我们对谢皮洛夫其人所知甚少,只知道1957年10月赫鲁晓夫在反对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反党集团的斗争中指责他为"附和"反党集团的人。作者在本书第七章中详细叙述了谢皮洛夫的一生,为我们提供了揭示当时苏共党内生活和苏联政治生活的一个鲜明的剖面。作者认为,谢皮洛夫是苏联时代*值得注意的政治家之一。他秉性刚直,作风正派,有独立思考能力和优良的口才。在1957年10月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他针对正在形成的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向赫鲁晓夫提出了批评意见,结果在后来举行的苏共中央全会上他就挨了斗,被开除出党,赶出莫斯科。书中引用的批判谢皮洛夫的发言,读起来使我们觉得如同听到了我国"文化大革命"中的批斗会上的一些发言。一个敢讲真话、具有独立见解的、正直的苏共中央书记,由此就十分坎坷地度过了他的后半生。
在叙述长达28年的葛罗米柯的外长生涯时,作者对苏联从赫鲁晓夫的后半期,到整个勃列日涅夫时期和短暂的安德罗波夫与契尔年科时期所经历的许多重大国际政治活动和事件都有相当详细的叙述。书中对戈尔巴乔夫时期的三个外长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三个外长的出生经历、升迁经过、政策思想、工作作风和他们处理的一些外交事件也有详细的介绍。
苏联解体后,我国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术界,对总结苏联和苏共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进行了很多思考和研究。苏联从斯大林时期开始推行的大国主义、扩张争霸的对外政策,和超越经济能力、不顾人民生活的扩军备战是促使苏联走向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苏联对外政策方面的教训无疑也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总结的一个重要方面。本书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用的研究材料,至于作者对许多历史事件的看法是否都正确,这就需要读者自己来分析和判断了。
随着历史档案的揭密与各位外交部长真实画像的披露,苏联与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制定及对整个世界格局的影响,成了历史学家重新理解20世纪历史的钥匙。
列昂尼德·姆列钦是当今俄罗斯知名的历史学家和作家,有大量具有影响力的著作问世。本书的作者继《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出版后的又一部历史性巨作。
书中所写1917年以来80多年间的15任外交部长(共13人,其中有2人曾两度出任外交部长)的生动形象,自行组接成一部苏联与俄罗斯政治生活的百科全书,透露许多被有意掩盖的内幕。本书从外交到政治,由政治到历史,独有的采访资料与充满个人见解的观点,为读者提供了观察外交与国家、历史关系的多个视角。
列昂尼德·姆列钦生于195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俄罗斯新闻工作者和作家。曾任俄罗斯政治周刊《新时代》和《消息报》的副总编辑,现任俄罗斯“电视中心”政治评论员和星期日政治节目作者和主持人。撰有20余部文学和政论著作,其中多部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最新著作被译成中文的有《权力的公式—从叶利钦到普京》、《普里马科夫的仕宦生涯》和《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等。
建国以来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关系的历史考察 内容简介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于2010年7月1日在《解放日报》、《文汇报》等...
中国地主经济封建制度论纲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中国地主经济封建制度,引论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些尚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如中央集权官僚政治问题、天道观念的政治思想问...
五角大楼的秘密-美国总统是如何影响世界军事行动的 本书特色 在作品中,伊丽莎白•桑德斯为我们理解美国为何、以及如何采取军事干预来转变目标...
越南国情与中越关系-(修订版) 本书特色 《越南国情与中越关系(修订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越南国情与中越关系-(修订版) 目录 再版前言前言上篇 越南国情...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辅导读本 本书特色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和系统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钱均鹏、徐荣梅主编的这本《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
戊戌时期康有为议会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戊戌时期康有为议会思想研究》: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戊戌时期康有为议会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这部专著在充分吸收已有研...
殖民主义与中国近代社会-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本书特色 《殖民主义与中国近代社会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殖民主义与中国近代社会-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
协商共和1948-1949中国党派政治日志 内容简介 政坛上的纵横捭阖,其复杂激烈不亚于战场上的生死拼杀。 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由首届政协代行...
钱穆政学私言-钱穆先生著作新校本 本书特色 本书系钱穆先生所撰有关时政论文之合集,旨在从中国固有历史文化传统立场,为建立新中国之理想作蓝图设计,所涉涵盖政治、社...
人生而在群体之中,与众人之事休戚相关。善用理智来思考公共事务,是公民的责任。群体该如何组织,才能让其中的众人追求良善生活?权力、财富、自由、权利,怎样分配算是公...
鲜为人知的谍海内幕,直击世界顶级间谍的风云谍战现场! 起自远古圣经时代,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一部简洁生动的间谍史!
凌志军文集:历史不再徘徊人民公社在中国的兴起和失败 本书特色 《凌志军文集:历史不再徘徊》(人民公社在中国的兴起和失败)是中国**部系统研究人民公社历史的纪实著...
东线空战 本书特色 ★唯一的目击者材料,罕见的高清照片★强悍飞机、精锐部队的东线服役“日记”★关键人物的简明传记,详细数据表及技术评估附录★融汇多部经典,采纳*...
南宋科举制度史 内容简介 有人将文化比作一条来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来的河,这是说文化的传统,通过纵向传承和横向传递,生生不息地影响和引领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
雷锋诗赞 本书特色 沈阳军区政治部编著的《雷锋诗赞》内容介绍:今年是雷锋同志牺牲五十周年,同时3月5日也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的纪念日。近...
热点话题谈心录2014 内容简介 怎样化解我省发展难题?加速推进我省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的总抓手是什么?我省如何放大“一带一部”新优势,积极主动融入长江经...
历史上中外文化的和谐与共生: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本书特色 耿昇、戴建兵主编的《历史上中外文化的和谐与共生--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13...
《政府监管的新视野》内容简介:英国著名公法学家托尼·普罗瑟继经典著作《法律与监管机构》之后,又一有关政府监管的力作。托尼·
1895-1900年-日本对华政策演变研究 本书特色 甲午战争后,日本在中国的独占性侵略扩张目标与西方列强争夺、瓜分中国的现实发生了矛盾。《1895-1900年...
震慑与畏惧(迅速制敌之道) 本书特色 本书萃取谋略学精髓,标举实力+谋略=速胜+完胜。始成于1996年,被小布什政府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所激赏,实战应用在伊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