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长们虽然只是执行总书记或总统的意志,但他们的个性对对外政策的形成也有着决定的影响。
《历届外交部长的命运》是俄罗斯作者列昂尼德·姆列钦继《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一书后的又一历史性著作。
姆列钦是当今俄罗斯知名的新闻工作者和作家,曾任《新时代》杂志和《消息报》副总编辑,现任俄罗斯电视中心的政治评论员和《人物档案》节目的撰稿人和主持人。近年来他撰写了多部有关苏联和俄罗斯的人物和历史方面的著作,在国内外出版。
这部新作写的是苏联和俄罗斯自1917年以来80多年时间中的15任外交部长(其中2人在不同时间担任过两任外交部长,所以人数共为13人)。作者根据大量难以看到的文献材料,再现了所有这些外交部长的真实面貌,介绍了国家政治中过去被掩盖起来的许多方面。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它"不仅非常有趣地叙述了大多数人很少了解的这些高层官员的生活和活动,还是对十月革命以来祖国历史的一种看法"。
另一个特点就是材料丰富,叙述生动。作者广泛引用了苏、英、法、德、美等国各个时期的领导人和外长的回忆录以及作为许多事件的见证人的一些知名作家的作品。作者自己也对苏联、俄罗斯的外交官及他们的亲属进行过很多采访,并在书中采用了这些采访材料。作者除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材料外,还就一些人物和事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对我们研究苏联和俄罗斯的历史人物以及事件也很有参考价值。
例如关于**任外交部长托洛茨基。过去不要说在我国,就是在苏联,也很少有人知道托洛茨基曾是苏联**任外交部长。这是斯大林进行党内斗争所造成的一个结果,他把托洛茨基、布哈林等政敌打下去,给他们贴上了"人民敌人"、"帝国主义间谍"等标签后,就把他们从历史上一笔勾销了。甚至在苏联专门培养外交官的国际关系学院,讲苏联外交史也只从第二任外交部长契切林讲起,根本不提托洛茨基。
再如作者提供了1939年苏联和德国、斯大林和希特勒接近的许多材料,并对苏德关系的这段历史做出了他的论断。他指出苏联在1938年就已开始接近德国的政策。
作者对斯大林与希特勒接近的原因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斯大林之所以要同希特勒签订那些条约,是因为希特勒同意给斯大林英法两国不能给他的东西。还有苏联官方过去一直说同德国签约使苏联得以推迟战争,争取了时间,对此作者也提出了异议。他指出,这种说法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希特勒的计划是先在西线发起进攻,拿下西欧,不可能设想他一开始就会开辟两条战线,同时向苏联发动进攻。
书中关于苏联的第七任外长谢皮洛夫的叙述对我们来说也是十分新鲜的。谢皮洛夫是赫鲁晓夫为改善苏南关系于1956年铁托访问苏联前夕撤掉了反对改善苏南关系的外长莫洛托夫而出任外长的。他担任苏联外长只有8个半月。我们对谢皮洛夫其人所知甚少,只知道1957年10月赫鲁晓夫在反对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反党集团的斗争中指责他为"附和"反党集团的人。作者在本书第七章中详细叙述了谢皮洛夫的一生,为我们提供了揭示当时苏共党内生活和苏联政治生活的一个鲜明的剖面。作者认为,谢皮洛夫是苏联时代*值得注意的政治家之一。他秉性刚直,作风正派,有独立思考能力和优良的口才。在1957年10月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他针对正在形成的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向赫鲁晓夫提出了批评意见,结果在后来举行的苏共中央全会上他就挨了斗,被开除出党,赶出莫斯科。书中引用的批判谢皮洛夫的发言,读起来使我们觉得如同听到了我国"文化大革命"中的批斗会上的一些发言。一个敢讲真话、具有独立见解的、正直的苏共中央书记,由此就十分坎坷地度过了他的后半生。
在叙述长达28年的葛罗米柯的外长生涯时,作者对苏联从赫鲁晓夫的后半期,到整个勃列日涅夫时期和短暂的安德罗波夫与契尔年科时期所经历的许多重大国际政治活动和事件都有相当详细的叙述。书中对戈尔巴乔夫时期的三个外长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三个外长的出生经历、升迁经过、政策思想、工作作风和他们处理的一些外交事件也有详细的介绍。
苏联解体后,我国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术界,对总结苏联和苏共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进行了很多思考和研究。苏联从斯大林时期开始推行的大国主义、扩张争霸的对外政策,和超越经济能力、不顾人民生活的扩军备战是促使苏联走向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苏联对外政策方面的教训无疑也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总结的一个重要方面。本书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用的研究材料,至于作者对许多历史事件的看法是否都正确,这就需要读者自己来分析和判断了。
随着历史档案的揭密与各位外交部长真实画像的披露,苏联与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制定及对整个世界格局的影响,成了历史学家重新理解20世纪历史的钥匙。
列昂尼德·姆列钦是当今俄罗斯知名的历史学家和作家,有大量具有影响力的著作问世。本书的作者继《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出版后的又一部历史性巨作。
书中所写1917年以来80多年间的15任外交部长(共13人,其中有2人曾两度出任外交部长)的生动形象,自行组接成一部苏联与俄罗斯政治生活的百科全书,透露许多被有意掩盖的内幕。本书从外交到政治,由政治到历史,独有的采访资料与充满个人见解的观点,为读者提供了观察外交与国家、历史关系的多个视角。
列昂尼德·姆列钦生于195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俄罗斯新闻工作者和作家。曾任俄罗斯政治周刊《新时代》和《消息报》的副总编辑,现任俄罗斯“电视中心”政治评论员和星期日政治节目作者和主持人。撰有20余部文学和政论著作,其中多部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最新著作被译成中文的有《权力的公式—从叶利钦到普京》、《普里马科夫的仕宦生涯》和《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等。
理性建构基层维稳机制研究 本书特色 《理性建构基层维稳机制研究》编著者陈发桂。近年来,“基层维稳”这个词汇受到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无论是各级政府对于“基层维...
《钟繇小楷》内容简介:本书收录其小楷六种,分别为《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墓田丙舍帖》《还示帖》《力命表》。《荐季
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哲学研究中心主任,牛津大学访问学者,跟从约翰·菲尼斯(John Finnis)研习自然法。研究领域为法哲学与政治哲学。著有《...
抗战中的国民革命军三十二军 本书特色 全书从抗战中三十二军的创建和早期发展讲起,直到抗战结束、胜利受降。书中重点介绍了三十二军的创建人商震将军、另外两位军长宋肯...
空中骑兵营-越南大血战 本书特色 德浪河谷血战的惨烈在美军介入越南后的作战中是空前的,仅在麦克代德中校2营的“阿尔巴尼”机降区之战中,这个450人的美军王牌机降...
《突破经典家装案例集(第2季):隔断、顶棚》内容简介:本书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家庭装修不仅要有好的设计,材料的选择更为重要,设
《梁启超修身三书:曾文正公嘉言钞》内容简介:《曾文正公嘉言钞》是从曾国藩的书札、家书、家训、日记、文章中摘录有关修身内容汇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档案文献选编 本书特色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档案文献选编 (精)》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档案馆合编,收录了中...
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本书特色 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
中外选举制度比较 本书特色 选举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成果中的一朵奇葩。正是近现代选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才使得一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创建不会因地域大小或人口多...
从合作到冲突国际关系的退化机制分析 内容简介 国际关系是跨越国界的人类关系的总和,是行为体之间进行有意识互动的结果。它既然是在行为体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就...
影响历史进程的新闻发布会评析 内容简介 本书从近十年来的国内新闻发布会中,选取了三十六个具有历史意义及社会影响力的新闻发布会作为案例,采用独特的视角对其新闻价值...
一个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 本书特色 孔多塞,1743—1794他25岁已成为名满天下的数学家,39岁入选法兰西学院院士他是启蒙运动年轻的思想家、“百科全书派”*后...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本书特色 在本书中,罗伯特·l. 海尔布隆纳以明晰易懂、打动人心的写作风格解释和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要素:&ldqu...
邓小平手迹选(共4册) 本书特色 为了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特出版了这部《邓小平手迹选》,半个多世纪以来,邓小平同志起草了大量文件、电报、文稿,亲自批阅了...
价值体系的历史选择——中国文库 内容简介 自从类社会产生以来,人类对生命本质意义和内在价值的追求,是人类社会演化和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本书通过对价值体系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回忆录丛书:洪学智回忆录。洪学智同志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卓越的军事、政治、后勤领导才能,对我
党的儿女-英烈卷 本书特色 本书集中讲述了95位英烈的革命事迹。这95位革命先烈,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人生凯歌。今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
《中外军事制度比较》是中外政治制度比较丛书之一,内容包括:军事制度的历史演变、军事领导体制、外国军事领导体制、军事领导体
当代中国学术文库:自由主义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系统论述抗争性政治的学术专著。作者从社会冲突的基本理论出发,全面地分析了转型期中国社会冲突的基本类型,特别是重点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