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长们虽然只是执行总书记或总统的意志,但他们的个性对对外政策的形成也有着决定的影响。
《历届外交部长的命运》是俄罗斯作者列昂尼德·姆列钦继《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一书后的又一历史性著作。
姆列钦是当今俄罗斯知名的新闻工作者和作家,曾任《新时代》杂志和《消息报》副总编辑,现任俄罗斯电视中心的政治评论员和《人物档案》节目的撰稿人和主持人。近年来他撰写了多部有关苏联和俄罗斯的人物和历史方面的著作,在国内外出版。
这部新作写的是苏联和俄罗斯自1917年以来80多年时间中的15任外交部长(其中2人在不同时间担任过两任外交部长,所以人数共为13人)。作者根据大量难以看到的文献材料,再现了所有这些外交部长的真实面貌,介绍了国家政治中过去被掩盖起来的许多方面。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它"不仅非常有趣地叙述了大多数人很少了解的这些高层官员的生活和活动,还是对十月革命以来祖国历史的一种看法"。
另一个特点就是材料丰富,叙述生动。作者广泛引用了苏、英、法、德、美等国各个时期的领导人和外长的回忆录以及作为许多事件的见证人的一些知名作家的作品。作者自己也对苏联、俄罗斯的外交官及他们的亲属进行过很多采访,并在书中采用了这些采访材料。作者除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材料外,还就一些人物和事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对我们研究苏联和俄罗斯的历史人物以及事件也很有参考价值。
例如关于**任外交部长托洛茨基。过去不要说在我国,就是在苏联,也很少有人知道托洛茨基曾是苏联**任外交部长。这是斯大林进行党内斗争所造成的一个结果,他把托洛茨基、布哈林等政敌打下去,给他们贴上了"人民敌人"、"帝国主义间谍"等标签后,就把他们从历史上一笔勾销了。甚至在苏联专门培养外交官的国际关系学院,讲苏联外交史也只从第二任外交部长契切林讲起,根本不提托洛茨基。
再如作者提供了1939年苏联和德国、斯大林和希特勒接近的许多材料,并对苏德关系的这段历史做出了他的论断。他指出苏联在1938年就已开始接近德国的政策。
作者对斯大林与希特勒接近的原因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斯大林之所以要同希特勒签订那些条约,是因为希特勒同意给斯大林英法两国不能给他的东西。还有苏联官方过去一直说同德国签约使苏联得以推迟战争,争取了时间,对此作者也提出了异议。他指出,这种说法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希特勒的计划是先在西线发起进攻,拿下西欧,不可能设想他一开始就会开辟两条战线,同时向苏联发动进攻。
书中关于苏联的第七任外长谢皮洛夫的叙述对我们来说也是十分新鲜的。谢皮洛夫是赫鲁晓夫为改善苏南关系于1956年铁托访问苏联前夕撤掉了反对改善苏南关系的外长莫洛托夫而出任外长的。他担任苏联外长只有8个半月。我们对谢皮洛夫其人所知甚少,只知道1957年10月赫鲁晓夫在反对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反党集团的斗争中指责他为"附和"反党集团的人。作者在本书第七章中详细叙述了谢皮洛夫的一生,为我们提供了揭示当时苏共党内生活和苏联政治生活的一个鲜明的剖面。作者认为,谢皮洛夫是苏联时代*值得注意的政治家之一。他秉性刚直,作风正派,有独立思考能力和优良的口才。在1957年10月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他针对正在形成的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向赫鲁晓夫提出了批评意见,结果在后来举行的苏共中央全会上他就挨了斗,被开除出党,赶出莫斯科。书中引用的批判谢皮洛夫的发言,读起来使我们觉得如同听到了我国"文化大革命"中的批斗会上的一些发言。一个敢讲真话、具有独立见解的、正直的苏共中央书记,由此就十分坎坷地度过了他的后半生。
在叙述长达28年的葛罗米柯的外长生涯时,作者对苏联从赫鲁晓夫的后半期,到整个勃列日涅夫时期和短暂的安德罗波夫与契尔年科时期所经历的许多重大国际政治活动和事件都有相当详细的叙述。书中对戈尔巴乔夫时期的三个外长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三个外长的出生经历、升迁经过、政策思想、工作作风和他们处理的一些外交事件也有详细的介绍。
苏联解体后,我国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术界,对总结苏联和苏共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进行了很多思考和研究。苏联从斯大林时期开始推行的大国主义、扩张争霸的对外政策,和超越经济能力、不顾人民生活的扩军备战是促使苏联走向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苏联对外政策方面的教训无疑也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总结的一个重要方面。本书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用的研究材料,至于作者对许多历史事件的看法是否都正确,这就需要读者自己来分析和判断了。
随着历史档案的揭密与各位外交部长真实画像的披露,苏联与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制定及对整个世界格局的影响,成了历史学家重新理解20世纪历史的钥匙。
列昂尼德·姆列钦是当今俄罗斯知名的历史学家和作家,有大量具有影响力的著作问世。本书的作者继《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出版后的又一部历史性巨作。
书中所写1917年以来80多年间的15任外交部长(共13人,其中有2人曾两度出任外交部长)的生动形象,自行组接成一部苏联与俄罗斯政治生活的百科全书,透露许多被有意掩盖的内幕。本书从外交到政治,由政治到历史,独有的采访资料与充满个人见解的观点,为读者提供了观察外交与国家、历史关系的多个视角。
列昂尼德·姆列钦生于195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俄罗斯新闻工作者和作家。曾任俄罗斯政治周刊《新时代》和《消息报》的副总编辑,现任俄罗斯“电视中心”政治评论员和星期日政治节目作者和主持人。撰有20余部文学和政论著作,其中多部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最新著作被译成中文的有《权力的公式—从叶利钦到普京》、《普里马科夫的仕宦生涯》和《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等。
20世纪前半叶宪政“中国化”的文化探索 内容简介 本书以宪政“中国化”的文化探索为研究对象,梳理分析了20世纪前半叶梁启超、张君劢、梁漱溟等人在回应现代性的挑战...
盛衰之界-康雍乾时期国家行政效率研究 本书特色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国家重点图书“康乾盛世”研究丛书多元视野...
《坏民主》内容简介:《坏民主》分为六个篇章,分别从政治、经济、新闻媒体、公民生活等几个方面,更加全面、立体化的阐释美国民主
此世的君王-《约翰启示录》解经及政治神学文稿 本书特色 在《圣经》各卷中,佩特森对《约翰启示录》情有独钟,终其一生都对之倾注了极大的研究热情,而且硕果颇丰。佩特...
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社会成本视角的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我博士毕业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完善而成的,是我长期学习、思考和探索的结果。本人来自农村,长期以来对中...
本书为拿破仑·波拿巴传记。系根据英国著名军事将领和军事作家詹姆斯·马歇尔-康沃尔所著《作为军事统帅的拿破仑》一书译出。作者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本书特色《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是雷海宗先生的多篇学术论文的合刊,是雷海宗先生的代表作。在《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这本书中,雷海宗先生全面论述了...
政治卷上-红色往事-党史人物忆党史-第一册 本书特色 《红色往事:党史人物忆党史(第1册)(政治卷)(上册)》通过历史亲历者的口述和回忆,生动再现中国共产党创建...
国家战略能力与大国博弈 本书特色 《国家战略能力与大国博弈》张文木。本书内容**章 国家战略能力本质上是实现和平的能力,第二章 战略文化是实现国家战略的重要工具...
平天下-中国古典政治智慧 本书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讲,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
增强党的独特优势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这些独特优势是由党的性质与宗旨决定的,也是在长期革命战争年代逐步形成的。这是...
中国环境安全评论-(第一卷) 本书特色 环境安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环境安全评论》围绕这一观点分五部分进行讨论,分别为:导论(环境安全是基础)...
《列宁格勒战役:历史上最惨烈的围城战》从苏联角度出发,对列宁格勒的历史、苏联防卫计划、战争爆发后苏军从一开始的力挽狂澜、经
希特勒之秘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参考大量中外有关历史资料,从希特勒的身世一直写到死亡,记述了希特勒凶恶、卑鄙、专横的一生。希特勒之秘 目录 序言**章希特勒出身之...
广受各学派尊敬的政治思想家 才智与人文素质兼具的典范朱迪丝·N. 施克莱全部思想的凝练与精华乌托邦有什么用?是什么驱使着人们实施压迫与不公正?某些欲望可否变为美...
《聚焦:三维绩效视角下艺术院校的发展探索》内容简介:本书首先对中国艺术院校的发展建设做简要概述,总结出其沿革特点与失衡现状
号角:世界经典制服徽章艺术:Ⅵ 本书特色 华文世界军事制服徽章专题品牌,在历史中感受热血,透过制服徽章读懂历史!号角:世界经典制服徽章艺术:Ⅵ 内容简介 世界经...
延展与凝视:粤剧电影发展史述评 本书特色 该书力图把粤剧电影的发展历程全景式地勾画出来,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以一种宏观的视角,为粤剧电影的发生、发展、高潮、衰落...
中国和谐社区-鼓楼模式 本书特色 本丛书由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组织编写,全面展示了全国各地和谐城区社区建设的发展状况、实践经验与创新举措,为社区建设的可持...
千秋红岩 内容简介 “红岩荒谷耳,抗战显光辉。”红岩,因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驻足,而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指挥中心,成为统一战线的中流砥柱。红岩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