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与正义》是一本图文书,从1945年战败到1964年东京奥运会,秦风要用图片展示的是日本人走过的心路以及当今右翼的演化轨迹。近300幅珍贵历史照片,冷峻思辨的文字分析,富有震撼力的比照,以及作者长期深入日本社会探求真相的努力,为读者解读中日关系史的重要环节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和视角。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和真实的影像,讲述中国人民在艰难地获得抗战胜利后,以德报怨,善待日军战俘并人道援助300万日俘日侨顺利归国的一段历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宽容与大度;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造成的深重灾难和巨大创伤,以及战前战后日本社会的集体精神状态,战后日本的困顿与重生、日本右翼思想的来源和演化轨迹……作者以难得的资料和角度多端的照片,倾力再现中日关系的点点滴滴。
1983年,我离开学校三年,干过几份工作,后来在一家录像带杂志社担任主编。当时台湾刚有录像带出租行业,大部分是日本电视剧,我的工作就是观看录像带后写介绍,让我们的读者事先知道每一盒录像带的大致内容,哪一出戏比较好看。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出连续剧谈到三个日本好朋友在战时及战后的遭遇,他们在南洋作战,其中一个受了伤,另一个大哥型的男主角抬着他大喊:"你不能死,你绝不能为这场愚蠢的战争而死!"我的眼睛深深为这一幕所吸引,日本兵公开在战场上对着同袍骂这场战争是愚蠢的,对我而言,是一种新的视觉经验。战后这三个朋友回到日本,投入混乱贫穷的社会,当时到处都是投机倒把的生意,失业的复员军人、流浪的孤儿、妓女、美军人员都挤在人潮汹涌的大街上。这三个人也开始做非法生意,上面提到的那位大哥带着另外两个人以投资致富为名四处敛财,实际上是骗钱。大哥还找了一个女人色诱这两个人,以性能力来判断他们做事的雄心和干练程度(日本戏多少都会有这类的情节画面)。这出戏的情节发展让我震撼,因为那并不是由正人君子角度出发的反战戏,那位大骂战争愚蠢却在战后四处诈骗的男主角是基于人性的自私,而不是什么伟大的和平理想。的确,怀抱公理正义的正直人士在战前的环境中,很可能都被诱骗赴死沙场了,真正能轻易揭开日本军国主义状似大义凛然的谎言的,不过是人性中的自私,这种表现方式让我回味无穷。此外,许多日本电视剧也表现出战后日本社会的景况,包括从海外返乡的军人,重建生活时在家庭和社会所遭遇的问题。这些情节都非常吸引我,因为过去我对这一部分实在是太陌生了。 其实不只是我,绝大部分中国人都是如此吧!我们十分清楚日军侵略带给中国人民的痛苦,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中国胡作非为,既可耻又可恨!正因为我们这样感觉,所以多少也以为日本人也是这么认为。没错,如果今天日本民间做~份民调,绝大部分的日本人都会认为那场战争具有侵略性质,是错误的,不过如果论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错误,那么他们的情感陈述就复杂多了,不是那么非黑即白,不少人甚至会出现自我辩护的情况。这意味着,整个民族在情感和行动上都参与了那一段从明治到昭和、从光荣胜利到悲惨失败的历史,过去和今天怎么切割7甚至过去的胜利与失败怎么切割,事实上日本人自己也没*后的定论。我对于日本人的主观情感在时代脉络下的变化过程极感兴趣,因为只有这样,我才会真正了解对方言行背后的一长串的原因。 要进入这样的心灵世界,我必须生活在日本社会一阵子,真正跟日本人交往过,见识到他们的人际伦理以及群体与个人之间的互动规范。然而说容易,做却不简单,因为我跟每一个人一样,需要固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因此这样的念头只能搁在心头。直到1990年我因工作负伤,向单位申请出去休养身体,终于借机一偿夙愿,到日本待了五个月,亲身印证那个我在电视电影里看见的日本,此后每年几乎去日本两三次。我的感觉是,日本的优点是一眼就看得见的,包括干净的街道、便利的交通,永远挂着笑容的店员,守秩序的行人等等:日本的缺点却是需要生活一段时间才感觉得出来的,包括千篇一律的工作,过分严明的等级伦理,严重的自我压抑,中年上班族每天回到家都已是晚上十点,隔天一大清早就爬起来烫衬衫,然后去挤电车,到了办公室里又是不断开会写报告(至今我仍想不通他们为何成天写报告)。到了周休二日时,便待在家里,哪儿也不去,称之为"休息"。就像每天一律穿著藏青色西服上下电车的上班大军,日本人工作生活的高度规律性是十分惊人的。就精神层面而言,这意味着高度的自律,以人口庞大的东京都为例,能在如此小的生活空间做到一尘不染(城市里常听到乌鸦叫声,空气必须是干净的),有条不紊,背后必然是有赖于每一个人强大的自我纪律,本质上也就是强大的自我压抑。同时,强烈的凝聚力与强烈排他性往往只是一线之隔,一个团体越团结,往往也是越排他。历 史上,日本人有吸收外来文化和工艺技术的传统,能够很快模仿新技术,引为己用,因此对于外在强势文化的存在是十分敏锐的;而另一方面,其心理上又存在一些非常单一闭锁的层面,表现之一就是在对外关系上的不善沟通,日本外交官通常不是太客气,就是太鲁莽。 我可以很肯定地说,日本右翼的观点根本上即源于日本民族心灵闭锁的一面。1993年我采访右翼政治人物石原慎太郎,那是我**次近身观察右翼人物的言行,**次听到日本右翼完整的论述。石原既反美又反中,同时也看不起女人,看不起本国的弱势的群体。在BBC电视访谈中,石原一口战前风格的日本语,正经八百地批评美国政府,可是私下他在我们面前却是满口美式英语,明显是很喜欢、很崇拜美国的。对中国,他的口气很硬,可是近年我和日本友人在电视上看见石原到钓鱼台宣传时因怕危险而不敢下水登岸的画面,不禁哈哈大笑。今天的日本右翼根本是假货,他们大力赞扬战前的军国主义分子多么英勇时,仿佛自己也随时准备切腹,实际上遭遇真正危险时,却是怕得要死。就像漫画家小林善纪来台湾两个星期,画了一本《台湾论》,对中国人极尽污蔑之能事,后来台湾有人写信要他*好别再来台湾,此后他就真的再也不敢来台湾了。一些具体的事例让我确信,今天的日本右翼根本只是冒牌的"神风特攻队",他们只会在喝了"肉弹三勇士"的兴奋剂后大言不惭,然后在对手猛烈反击后又匆忙退场。 今天的日本社会已不一样了,经过半世纪多的民主洗礼,民众不可能再回到战前那样的社会,不可能光听了上面的一些话就;中向火海;今天的日本人和你我都一样,希望多一些收入,少一些工作:多一些自由,少一些束缚。他们固然要国家安全与民族尊严,右翼假借日本传统荣誉所发出的煽动性语言有时可以勾起一股莫名的情绪,不过如果事情发展到引发与邻国无休止的纷争,甚至可能流血的地步,从而影响到每一个人利益时,那么日本社会的理性中道力量将会显现,毕竟民主的价值正在于可以包容任何激进思想,同时又有绝对的理性力量阻止任何激进思想试图成为社会唯一的选择。日本并没有悠久的民主传统,不过半世纪多的民主实践也产生了相当的成果,也不是一击就碎的。右翼的刺激性言论有其社会土壤,但更多是一种情绪消费,甚至带着商业市场的动机,不过当这种消费行为*终违反利益时,也就等于违反其消费的利益原则,便会立即转向。再者,战后的日本实际上是处于美国保护的状况,这个保护的背后涉及美国在二战中的道德角色以及在战后东亚的战略利益,右翼如果要恢复战前军国主义富国强兵的之路,势必首先要颠覆美国的角色,这种念头离现实实在太远。*后,近年中国国力迅速强大,对右翼形成强大的制约力量,尤其经济上日本从中国市场受惠,取得其成长的动力,更使得中国可以使用经济力有效地压缩右翼在言论市场上的消费行为。 凡此种种都让我清楚看到,今天日本右翼的言行本质上不过是装腔作势,带着投机的性质,此后当我再看见他们的说法,包括靖国神社游就馆墙上的荒唐话时,反应从过去的愤怒不满变成今天的讥讽揶揄;尽管如此,对于日本社会曾走过的心路,仍然应该重视。我有计划地找来战后日本电影公司拍过的战争片,尤其是耗费巨资、动用大批编导演人才拍摄的大型战争片,一部部认真地看,包括《长州战争》、《战争与和平》、《明治天皇与乃木大将》、《日俄大海战》、《二·二六事件》、《山本五十六》、《联合舰队》、《零式战机》等等。虽然这些战争片并非严肃的学术著作,而只是大众文化和娱乐,但它们确实代表了日本主流社会的历史情感,因为如果不是,就不可能激起共鸣而取得卖座的成绩。大抵来说,这些电影对于明治时代的战争几乎都带着赞扬的口吻,只有少数有反战的意识:不过对于明治以后的战争,则多数持批判的立场,反映军国主义下盲从的愚蠢行为,尤其是狂妄心理所造成的巨大灾难。值得说明的是,这些电影即使是带着反省意识,也绝少表现日军在其它国家的残暴行为,而是透过日本军民在对美军作战中 的悲惨遭遇来体现反思。这意味着,一般日本国民对日军在亚洲邻国犯下的杀戮罪行,印象的确十分模糊,甚至对于在中国战场上的作战状况也是概念不清,而对于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军尸体堆积在西太平洋岛屿的海滩上,存活者徘徊在饥饿、疾病以及美军火焰枪下的惨况却记忆深刻。尤其日军以武勇自诩,惯常以整个联队正面冲锋,而美军却恰巧相反,飞机大炮先狂轰滥炸一番,部队再~涌而上。加上日军强调宁死不降,战到*后一兵一卒,又迫使美军不断研发大规模毁灭武器,以瞬间全歼对手的方式减少美军本身的伤亡。在冲绳战役中,日军与美军战死的比例是10比1,实战中的惨况可想而知。如果连拿武器的日军伤亡都如此惨重,被日军强迫绑在一起的日本百姓更不用说了。从1944年初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这段日子,无疑令日本人刻骨铭心。 在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前夕,笔者编撰此书,目的正在于使一些事情得到更清晰的呈现。过去中国人对于太平洋战争多少当成"外国史",对于战后日本社会的遭遇当成"日本史",虽有一些专论介绍,但基本上把它们与日本侵华战争做主题的切割,其实它们是互为因果,紧密相连的。在本书中,笔者将它们连成一体,不以历史事件的时问顺序来相连,而是以相关议题内在的因果关系来联系,通过图片深入浅出地说明和评析,以呈现历史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形成的前因后果。
%石山本愿寺之战:织田信长与显如的十年战争 本书特色 战国史一直是日本史学界研究的一大热点,涌现了不少以武士大名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武士传记。但是,就目前的研究来看,...
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布坎南在公共选择理论发展中所作出的开拓性贡献,已经得到国际上的公认。在他的著作中,诺贝
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套装共8册)(彩色图说版)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含8册,每册主题分别为:“从猿到人的历史进程——*早的太阳...
《人人都要会理财》内容简介:本书以现实生活中的个人理财为重点,向读者鲜活地展示了理财带来的奥妙,并详细介绍了理财基础知识、
世界文明史 本书特色 朱亚娥主编的《世界文明史》紧紧围绕着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读者可以穿越历史的时空,与历史、与文明对话,了解人类文明发展...
《语文高效学习法》内容简介:为什么阅读总是答不到点子上?为什么文言文总是很难理解?为什么作文永远到不了一类文?如何从小打好
《瑷珲镇史话》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介绍古镇自然、历史、人文发展的简史;是一部瑷珲各族人民与外敌的侵略和统治,前赴后继,英勇
《愤怒的葡萄》内容简介:《愤怒的葡萄》(1939)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出版
《中国史学入门》由顾颉刚的史学讲义整理而成,内容包括:中国民族史概要、经书、子书和战国古书、杂史、经学、汉学等。作者简介
大国崛起 内容简介 为什么不断有一个又一个国家骤然兴盛,成为所向无敌的霸主?为何历史上的强国都只能维持一个世纪左右的霸权?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规律和共性,中国从...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艳史 (最新图文版) 内容简介 国色天香,光彩照人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无不倾倒她们时代的帝王将相,让各路诸侯争雄、干戈大动,让每一个男儿体验壮志...
乒乓外交高层内幕:一个细微事件开启一个时代 本书特色 “乒乓外交”是一项富有戏剧性的、启示性的外交举措,它体现着中国领导人的某种个性:精明老练、聪明过人...
民国初年的政治,是一部很好的连续剧,政治风潮起伏跌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充满着戏剧的元素。三颗政治明星袁世凯、梁启超、
《明末农民战争史》是顾诚先生的第一部专著。顾诚从1977年开始研究明末农民战争史事,1982年冬写成《明末农民战争史》,1984年出
《量化投资分析与策略:基于中国股票市场》内容简介:量化投资是一种基于经济、金融理论,借助严谨的实证研究,进行投资标的和投资
《罗马史(第二卷)》内容简介:本书主要讲述的是自罗马王政废除至意大利统一这段时期的历史,全书共分为九章,前三章的主要内容是
如果说还有什么不能忘记那一定是对美好生活生生不息的向往法国在普法战争中遭受灾难性失败之后,饥寒交迫而又对政治感到幻灭的巴
《典型机械维护与检修(学生用书Ⅰ)》内容简介:本书以实际工程应用和中职教学的需要为重点,内容涉及设备维护与检修基本知识;离
明史讲义-大家讲史-图文版 本书特色 《明史讲义(图文版)》:国家爱好者的国学普及读本,机关干部和管理者的治国理政参考、修身养性指南。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
《国别和区域研究(2017年第1期/总第3期)》内容简介:《国别和区域研究》旨在推动学术发展和加强资政服务,力争成为国家和区域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