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大家专栏作家 杨猛
居伦敦三年 以中国人的视角另眼看英国
他山之石以攻玉 他乡故事以观吾土吾民
2016年杨猛搬到英国,《伦敦的25封来信》收入的25篇文章,是杨猛居住在伦敦的三年间写就的,记录了他对英国社会的观察和所思所悟。
【内容简介】
《伦敦的25封来信》记录了非虚构写作者杨猛对英国社会的观察和所思所悟,特别从一个中国人的视角,反观自身、反求诸己。《伦敦的25封来信》涉及英国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伦敦的25封来信》记录了被主流叙事遗忘的一战华工,也写了那些在今日英国“宁愿受苦也沉默”的华人群体;杨猛写在英国追逐精英教育的中国人家庭,这是竞争激烈的中国社会的焦虑情绪的延续;也写几个经历迥异的华人故事,讲述身处异国的他们如何给“中国人”的标签赋予新的定义;他还记录了那些引起英国社会震动的事件,探究英国社会如何与历史和解,面向未来。
杨猛希望借助这些异乡故事,去审视中国人背负的文化烙印,反思我们的文化视野是否限制了进一步成长。这种文化格局如何定义了中国人跟世界的关系?反过来又如何塑造了今时今日的中国人形象?他山之石以攻玉,他乡故事以观吾土吾民。
杨猛,资深记者,非虚构作家。
曾两次入围“开发亚洲新闻奖”,2010年荣获日本举办的“开发亚洲新闻奖”一等奖。2013年获得“中外对话”和英国《卫报》主办的“最佳环境报道奖”。从1995年起开始记者工作,迄今为止,专注非虚构写作。
著作有《陌生的中国人》《不平静的江河》。
在阴晴不定的伦敦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里的人们—特别是中国人圈子—认识之后总是喜欢打听:“你住哪里?”如果你还有孩子,那么紧跟着就会问:“孩子读哪所学校(私校)?”久了我意识到,在轻描淡写的打听背后,隐藏着一种势利的试探。如果听说你住在以杂乱著称、有色人聚居的象堡地区,好多中国人的反应或许是惊讶:“那地方你也敢住?”好像随时担心你有生命危险似的。而如果听说你住达利奇学院一带—那地方多深宅大院且有几家知名私校,对方则会说:“哇,好区啊!”这就好比在北京,如果住某明星别墅区则意味着你是富裕高尚阶层,住燕郊呢,几乎可以确定你属于北漂上班族。我不知道这套以财富计算的阶级观念是如何在国人心中深深扎根的。实际上,阶级烙印在英国同样存在。富人区、精英教育以及考究的皮鞋和低调的谈吐,都是判断一个英国人的阶级成分的指标。这些阶级观广泛存在但是不易察觉。那些含蓄的英国绅士淑女深信自己就是精英,言谈间就能嗅出彼此属于哪个阶层,无须打探。倒是在日趋活跃的华人圈子里,大家来自天南地北,无法简单探测出对方的来头,“你住在哪里?”“孩子读哪所私校?”就成为惯常的开场白。大家深谙此道且都乐此不疲。最近我正在给女儿择校。英国学制跟中国不同,小学从四岁学前班开始,提前一年开始报名注册。今年满三岁的女儿,现在就要找学校了。择校过程中,我认识了很多生活在英国的中国家长,发现大家对择校都很有心得。中国家庭重视孩子教育,对教育投入很大,这个优良传统带到了英国。择校这件事,本质上属于教育范畴,最终背后又衍生出检验你的阶级成分的功能,也挺令人无奈。在英国读公校自然很简单,划片、就近入学。跟中国类似,英国公校也实行中小学免费教育,私校则是收费的。相比免费公校,私校每年一两万英镑的基础学费,还要算上课外活动费用或者将来的寄宿费用,对于大多数英国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在选择私校和公校的问题上,其实我没...
——引自章节:第7封拼爹记
几天前看到国内报道:中国游客挤爆剑桥、牛津等英国著名学府,引发了当地人的抱怨和不满。检索发现,中文消息的来源,是综合翻译了两家英国报纸的报道,原文并没有单独针对中国游客提出批评,但是一经中国自媒体的大量转载和传播,把“中国游客塞满英国”跟“剑桥人大喊受不了”联系在一起,给人感觉发生了恐怖的“占领”事件,似乎中国游客又招来了非议。真实情况究竟什么样子?带着好奇心,我在周末去了一趟剑桥。走出剑桥火车站,就能发现零星的中国游客。时近中午,我们步行前往剑桥,一路上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同胞,听到了天南海北的中国口音。随着人潮的涌动,剑桥原本就狭窄的人行道变得更加拥挤了。的确有很多中国面孔,但是也有很多来自其他国家的游客。暑期本来就是旅游旺季。此时,路边出现的中餐馆引发了一个中国游客的欢呼。我理解这是乡愁的爆发:身处以暗黑料理著称的英国,中餐是抚慰中国人灵魂的不二选择。引起我好奇的是,剑桥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学院,也有不错的博物馆和田园风光,中国游客的兴趣点在哪里呢?我追随观光客的脚步,大致捕捉到他们的喜好清单:银街。这条路路边有旅游指示牌和卖热狗的摊位,是游客上下船的起点。站在桥上有很好的视野可以看到著名的数学桥,非常适合歇脚和碰头,因此成了游人扎堆的地方。三一学院。这也是游客打卡的必到之地。学院门前的一棵苹果树吸引了很多游客围观拍照。据说这是当年牛顿冥想、被苹果砸中的那棵树。再一问,又被告知只是当年那棵树的后代之一。这是惯常的宣传伎俩,并无人当真。一帮中国游客拍照完毕说笑着散去。剑河撑篙。这是一个著名的观光项目。剑河包围着大学城,河边散布着几处乘船点。四十分钟15英镑,或者一小时18英镑,乘客可以坐上平底船,一边畅游剑河,一边听撑篙的船夫讲述剑桥故事,成为剑桥一景。有些拐弯拥挤的水域发生了堵塞,犹如碰碰车。一张流传在网上的“游船挤爆剑河”的照片即取景于此。从我作为一...
——引自章节:第2封在剑桥追寻诗和远方
[内容简介]互联网时代,公共与隐私之间已经没有界限。PR 不再是公共关系的简称,PR是感知和现实。公关人的工作绝不仅仅是为客户隐藏秘密和处理危机。公关更多的是,...
《耶稣会士与晚明海上贸易》内容简介:世界上从未有过纯粹的宗教,所以也不会有纯粹的宗教传播;任何商品交易的发生和影响都不会限
郁仁存肿瘤临证带教实录 本书特色 该书从理、法、方、药、案五部分,分述了郁仁存教授治疗肿瘤的思想及经验,视角新颖,内容独特,是总结郁仁存教授临证经验的精华之作。...
任应秋论伤寒 内容简介 本书是名老中医任应秋先生一生治学、行医、教学、科研生涯的心得体会及经验荟萃。全书共分临证经验、医理阐述、伤寒语译、方药解析、中医教育、医...
自《汉传佛教的反思——2004新春致辞》发表以来,济群法师积极致力于佛法基础建设,并将之归纳为四大根本。其中,皈依是佛法的根本;发心是修行的根本;正见是解脱的根...
温顿·马萨利斯,被誉为当今最顶尖的小号大师。1961年诞生于爵士乐的发源地美国新奥尔良一个爵士乐家庭,温顿的父亲和两个哥哥同样都是爵士爵乐家。温顿九次荣获格莱美...
《台湾风云(1368-1683)》内容简介:《台湾风云(1368-1683):大航海时代的失陷与收复》讲述的是从1368年明朝中期抗倭斗争,至16
【编辑推荐】每个家庭的老相册里都能找到这样的照片。《佚名照》中完全不同的芸芸众生,在面对照相机时,却表现出近似的感情,近似的表情,近似的姿态,近似的环境,近似的...
本书是瑞典学派创始人维克塞尔的主要代表作,分为上下卷。上卷介绍了经济学的理论部分,包括价值、资本与分配的理论。作者以边际
《汤姆斯河》内容简介:它曾是一个人口不到两万的农业小镇,名字取自于那条流经当地的小河。从莱茵河辗转俄亥俄河谷扩张近百年后,
How can we use technology as tools instead of letting our technology use us? Thi...
【推荐】1.纪念张爱玲逝世二十周年作品,追忆民国第一才女张爱玲的前世今生。2.迄今为止最翔实完备、最精致最唯美最诗意的张爱玲生平记述。3.唯美诗意展现张爱玲与胡...
《首席产品官》共2册,旨在为产品新人成长为产品行家,产品白领成长为产品金领,最后成长为首席产品官(CPO)提供产品认知、能力体系、成长方法三个维度的全方位指导。...
热闹与喧嚣的摩登城市,历史在这里无声沉积。那些神话传说中亦真亦假的奇珍异宝,曾一度遗落在历史的长河里。然而,此刻,它们就在这里——名为“哑舍”的古董店。一面古镜...
作品目录起居室纸艺1 条纹相框2 格纹相片架3 口袋纸巾包4 精心装扮的纸巾盒5 收纳遥控器的盒子6 可爱的玩具箱7 小巧的收藏储物盒
丘汉林CHOW HON LAM,马来西亚漫画家、插画家。作品以温馨疗愈、轻松幽默、趣味脑洞的风格为主。他的“超级英雄打工系列”在网上疯传,收获无数赞誉。代表作品...
糖皮质激素在内科疾病中的合理应用 内容简介 《糖皮质激素在内科疾病中的合理应用》通过临床药理、药代专家与临床各专业医师之间跨学科的合作,成为一本基础与临床相结合...
Andelsonhasprovidedaninterdisciplinary,internationalcollectionofessays,whichhasb...
What explains the rapid growth of state power in early modern Europe? While most...
中国历史的特殊性何在?奠定于何时?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赵鼎新以社会学的方法切入中国历史研究,从五百年的东周纷乱历史中,提炼出此后两千年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试图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