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大家专栏作家 杨猛
居伦敦三年 以中国人的视角另眼看英国
他山之石以攻玉 他乡故事以观吾土吾民
2016年杨猛搬到英国,《伦敦的25封来信》收入的25篇文章,是杨猛居住在伦敦的三年间写就的,记录了他对英国社会的观察和所思所悟。
【内容简介】
《伦敦的25封来信》记录了非虚构写作者杨猛对英国社会的观察和所思所悟,特别从一个中国人的视角,反观自身、反求诸己。《伦敦的25封来信》涉及英国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伦敦的25封来信》记录了被主流叙事遗忘的一战华工,也写了那些在今日英国“宁愿受苦也沉默”的华人群体;杨猛写在英国追逐精英教育的中国人家庭,这是竞争激烈的中国社会的焦虑情绪的延续;也写几个经历迥异的华人故事,讲述身处异国的他们如何给“中国人”的标签赋予新的定义;他还记录了那些引起英国社会震动的事件,探究英国社会如何与历史和解,面向未来。
杨猛希望借助这些异乡故事,去审视中国人背负的文化烙印,反思我们的文化视野是否限制了进一步成长。这种文化格局如何定义了中国人跟世界的关系?反过来又如何塑造了今时今日的中国人形象?他山之石以攻玉,他乡故事以观吾土吾民。
杨猛,资深记者,非虚构作家。
曾两次入围“开发亚洲新闻奖”,2010年荣获日本举办的“开发亚洲新闻奖”一等奖。2013年获得“中外对话”和英国《卫报》主办的“最佳环境报道奖”。从1995年起开始记者工作,迄今为止,专注非虚构写作。
著作有《陌生的中国人》《不平静的江河》。
在阴晴不定的伦敦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里的人们—特别是中国人圈子—认识之后总是喜欢打听:“你住哪里?”如果你还有孩子,那么紧跟着就会问:“孩子读哪所学校(私校)?”久了我意识到,在轻描淡写的打听背后,隐藏着一种势利的试探。如果听说你住在以杂乱著称、有色人聚居的象堡地区,好多中国人的反应或许是惊讶:“那地方你也敢住?”好像随时担心你有生命危险似的。而如果听说你住达利奇学院一带—那地方多深宅大院且有几家知名私校,对方则会说:“哇,好区啊!”这就好比在北京,如果住某明星别墅区则意味着你是富裕高尚阶层,住燕郊呢,几乎可以确定你属于北漂上班族。我不知道这套以财富计算的阶级观念是如何在国人心中深深扎根的。实际上,阶级烙印在英国同样存在。富人区、精英教育以及考究的皮鞋和低调的谈吐,都是判断一个英国人的阶级成分的指标。这些阶级观广泛存在但是不易察觉。那些含蓄的英国绅士淑女深信自己就是精英,言谈间就能嗅出彼此属于哪个阶层,无须打探。倒是在日趋活跃的华人圈子里,大家来自天南地北,无法简单探测出对方的来头,“你住在哪里?”“孩子读哪所私校?”就成为惯常的开场白。大家深谙此道且都乐此不疲。最近我正在给女儿择校。英国学制跟中国不同,小学从四岁学前班开始,提前一年开始报名注册。今年满三岁的女儿,现在就要找学校了。择校过程中,我认识了很多生活在英国的中国家长,发现大家对择校都很有心得。中国家庭重视孩子教育,对教育投入很大,这个优良传统带到了英国。择校这件事,本质上属于教育范畴,最终背后又衍生出检验你的阶级成分的功能,也挺令人无奈。在英国读公校自然很简单,划片、就近入学。跟中国类似,英国公校也实行中小学免费教育,私校则是收费的。相比免费公校,私校每年一两万英镑的基础学费,还要算上课外活动费用或者将来的寄宿费用,对于大多数英国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在选择私校和公校的问题上,其实我没...
——引自章节:第7封拼爹记
几天前看到国内报道:中国游客挤爆剑桥、牛津等英国著名学府,引发了当地人的抱怨和不满。检索发现,中文消息的来源,是综合翻译了两家英国报纸的报道,原文并没有单独针对中国游客提出批评,但是一经中国自媒体的大量转载和传播,把“中国游客塞满英国”跟“剑桥人大喊受不了”联系在一起,给人感觉发生了恐怖的“占领”事件,似乎中国游客又招来了非议。真实情况究竟什么样子?带着好奇心,我在周末去了一趟剑桥。走出剑桥火车站,就能发现零星的中国游客。时近中午,我们步行前往剑桥,一路上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同胞,听到了天南海北的中国口音。随着人潮的涌动,剑桥原本就狭窄的人行道变得更加拥挤了。的确有很多中国面孔,但是也有很多来自其他国家的游客。暑期本来就是旅游旺季。此时,路边出现的中餐馆引发了一个中国游客的欢呼。我理解这是乡愁的爆发:身处以暗黑料理著称的英国,中餐是抚慰中国人灵魂的不二选择。引起我好奇的是,剑桥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学院,也有不错的博物馆和田园风光,中国游客的兴趣点在哪里呢?我追随观光客的脚步,大致捕捉到他们的喜好清单:银街。这条路路边有旅游指示牌和卖热狗的摊位,是游客上下船的起点。站在桥上有很好的视野可以看到著名的数学桥,非常适合歇脚和碰头,因此成了游人扎堆的地方。三一学院。这也是游客打卡的必到之地。学院门前的一棵苹果树吸引了很多游客围观拍照。据说这是当年牛顿冥想、被苹果砸中的那棵树。再一问,又被告知只是当年那棵树的后代之一。这是惯常的宣传伎俩,并无人当真。一帮中国游客拍照完毕说笑着散去。剑河撑篙。这是一个著名的观光项目。剑河包围着大学城,河边散布着几处乘船点。四十分钟15英镑,或者一小时18英镑,乘客可以坐上平底船,一边畅游剑河,一边听撑篙的船夫讲述剑桥故事,成为剑桥一景。有些拐弯拥挤的水域发生了堵塞,犹如碰碰车。一张流传在网上的“游船挤爆剑河”的照片即取景于此。从我作为一...
——引自章节:第2封在剑桥追寻诗和远方
作者 |伊万·克拉斯特耶夫(Ivan Krastev)保加利亚政治学家,索菲亚大学自由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维也纳人文科学研究院成员,国际智库“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
徐彻,1939年生。中国晚清史学者,中国现代史学者,吉林大学历史系毕业,历史学硕士。辽宁古籍出版社前社长兼总编辑,编审,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吉林大学、辽...
涂手APP首次推出的超好玩创意套装书,共三本:《灵魂涂鸦》:涂手app在线征集的网友原创填色线稿,扫码重现绘制过程。体验屏幕创作和纸本填色的双重乐趣。本部分共有...
名門家的菁英少爺和普通的男高中生,命中註定會被對方吸引──!心裡會酸酸甜甜的青春純真LOVE「若是他的手摸到我的話,會是什麼
这是一部写霍去病的历史小说,这样一个不凡的人物,史书上的记载却又如此简略。马踏匈奴,究竟是如何实现的?为什么他打仗那么厉害?六天踏平五国是怎么做到的?封狼居胥时...
Jerry M. Burger美国圣克拉拉大学心理学教授。他是《人格杂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和《人格和社会心理学公报》(Perso...
杜可风(Christopher Doyle),1952年生于澳大利亚的悉尼,著名摄影师,同时也是导演和演员。1981年,受导演杨德昌邀请,他为电影《海滩的一天》...
三十八年來《歷史與思想》不斷重印,是我的著作中流傳最廣而且持續最久的一部,在我個人的學術生命中具有極不尋常的意義。──余英時(中央研究院院士、2006年克魯格獎...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二版) 本书特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二版) 内容简介 《电力系统继...
环境保护 内容简介 为促进我国电源建设的快速发展.帮助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现场生产人员了解、掌握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积累超超临界机组建设、运行、管理经验,满足广大新...
作品目录第一章 还朝迁都 第二章 激流暗涌 第三章 来者可追 第四章 故人相见 第五章 水漫都城 第六章 沐雨栉风 第七章 沙场点兵
艾伦·沃尔夫,美国政治学者和社会学家,波士顿学院政治科学教授,宗教与美国公共生活布瓦西研究中心主任,现居于麻省布鲁克莱恩。沃尔夫教授是《新共和》、《威尔逊季刊》...
【编辑推荐】中世纪意指古希腊罗马文明与文艺复兴两座文化高峰之间的一千年。诗人彼特拉克☆早使用“中世纪”这一术语,随后的一个世纪,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也开始采用这个说...
渤海小吏,天津市公务员。知乎历史专栏优秀作者,微信公众号“渤海小吏的封建脉络百战”所有者。擅长通过经典战争,完整还原历史现场。每一场历史战役,每一个历史人物,都...
《小鸟》内容简介:《小鸟》是日本作家小川洋子创作的长篇小说。故事讲述了一位自闭症患者孤独却又不乏温暖的一生。作者以弟弟的口
远藤亚希子 缝纫织品作家。做过保育员,之后便踏上了缝纫织品的制作之路。其作品采用刺绣、嵌花、车缝等自由多样的绣法,再加上缤纷的配色,拥有很高的人气。同时自己还涉...
本书绘画作者庞邦本先生,历年来一直潜心于世界名著和升级题材的绘画创作,成绩斐然。
华智仁波切(1808——1889)藏传佛教近代一位闻名遐迩、颇具盛誉的传承上师,也是寂天菩萨、大成就者夏瓦热、圣者观世音三者之化身。出生五天后,就可念诵观音心咒...
摩根·布鲁斯 (Morgan Bruce)和保罗·A. 佩雷拉 (Paulo A. Pereira)都是经验丰富的开发团队领导者,他们的主要工作是运用本书中介绍...
本书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墓进行了综合研究。书中所讨论的壁画取其广义,不仅包括彩绘壁画,还包括如模印画像砖壁画等使用其他材料和技术制作的壁面装饰,此外还附带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