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生变为患者的经历教会她,如何让医疗不再伤害患者和医生,一部点破医患关系症结的警醒之作。
作者荣登抗击新冠“医院英雄”榜单。读者心目中的“医学院第一年必读书”,对美国医疗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回忆录,被纳入英美多所大学医学院培训体系。
◎ 编辑推荐
☆ 至少你还没死。
这不是我能决定的。
你的双肾已经不行了。
那天晚上实在太可怕了。
你确定现在的疼痛级别已经到8了吗?我1小时前刚给你打了吗啡。
突然病倒以后,拉娜才发现,自己曾经习惯说的这些话,到底有多伤人。
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医疗培训的一个盲点——医生学会了避免对患者投入情感,仅仅专注于病情。然而患者不是失灵的机器,医生也不是修理机器的机器人。这种疏离不但伤害着患者,也在暗中侵蚀医生的心理健康。
☆ 他人眼中一次大难不死的离奇经历,在拉娜·奥迪什的职业精神和深刻反思下,成为一段自我救赎的契机。她以优美而具有感染力的文笔,细腻而不乏震撼力的描述,为她热爱的医疗事业提供了珍贵、负责、发人深省的建议。从医生到患者的经历让奥迪什看到了医生和患者之间实现真正共情与沟通的可能性,告诉她患者在每个绝望与希望的时刻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医生这一群体又能如何通过关怀与互助纾解自身情绪,实现精神健康。
☆ 《洛杉矶时报》畅销书,被译为8种语言,对美国医疗界产生了深刻影响,并被纳入英美多所大学医学院培训体系。2016年,拉娜·奥迪什被其所在的亨利·福特医院——北美最大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之一——任命为“医护体验总监”;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该院ICU优良的医护体验,令她荣登《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医院英雄”榜单。
◎ 内容简介
作为一名年轻的医生,奥迪什曾相信,严格的医疗训练就是她和同行们走上工作岗位前所需的一切,但她很快会发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在刚刚结束实习、即将开始正式工作时,一个隐匿的肿瘤破坏了她的肝脏,引发了一系列灾难事件,也让她失去了腹中的孩子。她躺在ICU里,接受着接二连三的紧急手术,忍受着多重器官衰竭。许多次病情危急时,带给她意料外打击的却是她身边的医生同行——对误诊的冷漠,对病痛的全盘忽视,理所当然的情感疏离。奥迪什感到恐惧不安,然而最重要的是,她感到震惊:患者要面对的不只有疾病本身。在当前最好的医疗条件下,人情味依然是一项奢求。
在这本视角独特、文笔优美的回忆录中,奥迪什与读者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呼吁采取行动,让医生们以一种新模式去重新思考医患之间的情感互动,并给所有的疾病研究者提供了一份大胆的路线图。真正的治愈需要良好的沟通、医生充分的同理心以及在医患之间建立真诚关系的努力。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 媒体推荐
一部勇敢、有力的回忆录。
——《泰晤士报》
通过医生和患者的双重视角对医疗与疾病的一次审视,充满同理心,指出了无法忽视的问题。
——《出版者周刊》
我多希望在我进医学院的第一年,奥迪什的这本书会成为指定读物,和白大褂与听诊器一起交到我的手上。
——《纽约时报书评》
令人警醒,文笔优美,《从白大褂到病号服》告诉我们,如今的医疗界急需更好的同理心教育。
——《科克斯书评》
奥迪什的故事令人胆战心惊:灾难般的流产、多处器官衰竭、突如其来的生命危机带来的不确定性。《从白大褂到病号服》在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寻找着一线希望,并找到了它。
——《华盛顿邮报》
奥迪什的经历读来如同一部《奥德赛》。对于“治愈”的真正含义,她给出的解释令人深思。
——托马斯·李,哈佛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系教授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应该成为每所医学院、护士学校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士培训机构的必读书。奥迪什医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医疗体系的症结:缺乏人性。
——美国医疗研究与教育信托基金首席运营官安德鲁·J. 申
拉娜·奥迪什(Rana Awdish),医学博士、危重病医师,就职于北美最大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之一亨利·福特医院(Henry Ford Hospital)。她是该院肺动脉高压项目的负责人,并于2016年被任命为医护体验总监,职责是改善该机构的患者体验,并在全美面向医疗机构进行宣传与培训。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之时,该院ICU优良的医护体验,令她荣登《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医院英雄”榜单。
当病人对症状的主诉模棱两可,化验和影像结果又显示一切正常时,医生们总是倾向于认为这位患者除了医疗需求外,必然还存在其他的就医动机,比如获得某外的美注,或是为了求得心理安慰,有的人明明没病,却总是希望自己生病,这种认知令医生感到不适。
——引自章节:与患者同在的医生们
1.无力感有时就好像我们在玩高空抛接球。手上同时有太多个球,一旦其中一个没接住,一个生命就陨落了。有时,陨落的人其实是你自己。你可以救很多人,却不得不承认你会在这个过程中受尽伤害。”2.身为医生,我们最大的能力其实不是治病救人,而是应对病痛。我们让苦难改造我们,并直面他人的苦难,帮助他人转化苦难,获得新生。3.我们愿意站在悬崖上努力接住向下跌落的病人,再将他们往回抛一点,并告诉他们别向下看。我们不希望他们看见我们看见的东西,不希望他们看到我们看似强大的治疗能力也会失败。4.如果不想崩溃,我们需要学会接受。
——引自章节:与患者同在的医生们
胡炜权、康昊、汪力、王侃良共同推荐。博徒、壮士、大陆浪人、院外团、极道、暴力团——它们为何与近代日本的政治紧密相联?暴力又如何被制度纳入麾下?看美国新锐历史学家...
• 一本宛如田园诗般优美的天才自传体小说,向童年与故乡致敬。如诗如画的语言,充沛真挚的情感,仿若穿越岁月的烟云,深情回望往昔时光……• “英国首屈一指的作家”“...
[内容简介] 一幅幅职场中真实鲜活的情景,一个生动有趣的企业管理譬喻,让你跟随作者一起思考:我每天要从别人背上接受多少只“猴子”?我如何能把不属于自己的猴子交...
岳南,1963年生于山东诸城,1981年入武警部队服役,先后毕业于解放实业界艺术学院文学系、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文艺学研究生班。1994年转 业到中央国家机...
屈波蓝狮子签约财经作家,著有《势在人为:绿地廿年进入世界五百强》、《我奋斗在最残酷的战场上》、《中国狮——一座城市崛起的30年记忆》、《鲁冠球管理日志》等图书作...
刘志雄,美国资讯系统博士(Ph.D in Information system),电脑软件研发高级主管,拥有数项美国电脑软件专利。常在北美及欧洲、亚洲、澳洲担任...
真题卷-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左宁的刑诉法 本书特色 《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左宁的刑诉法(真题卷)》中真题均用20*年《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为解析依据。这...
【内容简介】人人似乎都知道金钱,但金钱究竟是什么?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发生时,我们的工资需要变化吗?社会更富有了,我们每个人都能有更好的生活吗?在这本关于金钱的入...
陈之遥 GIBGirl In Black的首字缩写。1980年9月生于上海,法律专业毕业,现居美国,从事金融风险控制行业。2008年10月,在黑色T61电脑上写...
◎编辑推荐☆ “国际新闻一线上那个熟悉的中国身影”,央视驻外记者刘骁骞再探南美☆ 2020年度现象级纪实作品《陆上行舟:一个中国记者的拉美毒品调查》后又一重磅力...
金醉男,都市传说和历史研究者,都市传说公众号“魔宙”主笔。代表作《北洋夜行记》系列。
《职来职往:这样求职进百强》是一本培养初出茅庐的求职者技能、态度、方式的素质手册。达人的点评告诉你,如何表现才能够打动企业
成语大词典-最新修订版-双色本 本书特色 《成语大词典(*新修订版)(双色本)》严格按照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全面体现国家汉字使用标准!《成语大词典(*新修订版)(...
1917年,63岁的雅纳切克遇到了自己的音乐缪斯,卡米拉•斯托斯洛娃,来自波希米亚的一位年轻犹太女人,自此开启了一段延续至生命终点的非凡爱情故事。这段爱情促生了...
火爆Facebook的法国美食团队登陆中国,带来专为中国粉丝定制的聚会食单。简单食材,创意搭配,惊喜美味! 16道开胃小食,有趣又美味,瞬间进入聚会欢乐模式。 ...
菊池祐纪,80后,东京都立工艺高等学校毕业;27岁成为漫画家,连载《SUPER动物动物》《LEED Cafe》《100天后会死的鳄鱼君》;因2019年12月12...
这本书以激动人心的方式讲述了美国著名而极具争议的军事行动:杜立特空袭。1941年12月,美军还在清点珍珠港事件死亡人数时,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和他的高级军事...
石黒 達昌1961年北海道生まれ。東京大学医学部卒業。1989年、「最終上映」で第8回海燕新人文学賞を受賞してデビュー。以降、東京大学付属病院外科に勤務する傍ら...
作品目录出版前言自序写那不朽的小三毛――以及张乐平大师(陈平・三毛)三毛从军记(全集)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张乐平先生艺术集目
蒲辅周学术评传:大字版 本书特色 《中华中医昆仑》是为我国近百年来150位著名中医药专家编辑出版的传记丛书,是一套具有历史、学术、文化、实用和典藏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