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一套全新的中国通史。不是为读者介绍干巴巴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而是发掘中国历史背后的深层逻辑,提供一套崭新的读懂中国历史的认知方法。系列共4辑13册,全景呈现“中国”这个独特而顽强的生命体的演进。
第8册《新时代的开端》重点讲述了五代到宋,从中古过渡到近世,发展出热闹活泼的城市生活、商业生活,带有强大文化自觉的文人集团,而这两股力量打造了我们所熟悉的中国社会,你会看到:
赵匡胤为了解决武人专政的问题,采取了与文人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策略;
宋朝的一大特色是武官的文官化,而且其官僚体系也越来越庞大,远胜过往;
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有在宋朝才可能说出;
......
--------------------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4辑全13册),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已经推出——
第一辑:起源与定型:从共主到君主(已出)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1:中国是怎么出现的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2:文明的基因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3:从列国到帝国
新石器时代星罗棋布的文化在黄河中下游汇聚,形成了夏、商、周三个强大的氏族部落,他们同时并存,互相竞争,相继做中原的共主。夏建立了国家政权的起源形态,商用文字和青铜器展现治理的实力,周用成熟的制度将这一切定型,并借着春秋战国诸国的彼此竞争和拓展,以及秦的整合,中国延伸到更广的地方,帝制从此定型。
-------------
第二辑:生长与进取:帝国治理下的和平(已出)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4:帝国的昂扬精神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5:危机与考验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6:大分裂时代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7:新帝国的试验
匈奴与两汉、突厥与隋唐,还有中间作为过渡的鲜卑帝国,各自实践了不同的帝国形态,中国开始了帝国模式的新尝试。匈奴是北方游牧帝国的原初形态;突厥则是其生长形态。西汉是爆发式的,由内而外将中国的范围前所未有地扩展开来;东汉是内敛型的,皇帝和贵族通过分享权力维持帝国守成的局面。而隋唐是融合型的,将北方游牧和南方农耕成功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典型的大一统中国。
--------------------
2020年8月—2021年上半年推出继续陆续推出——
第三辑:成熟与*:从大陆到海洋(陆续推出)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8:新时代的开端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9:分裂与互动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0:世界性帝国
生长中的中国向外进取,成熟期的中国向下扎根。辽、金、西夏、宋各自继承了前代的遗产,在彼此的博弈中向内寻求原发动力,中国的官僚体系、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在此达到成熟状态,中国的形态不仅成为后世的样板和楷模,更通过蒙古这个世界性大帝国向全世界发散。
-----------------
第四辑:危机与变革:帝制的黄昏(即将推出)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1: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2:帝国的千年变局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3:希望与绝望交杂的时代
世界的格局已经变化,亚欧大陆为中心的古代文明被世界一体化和工业革命的浪潮侵袭。在中国,游牧与农耕的对抗变成中国与世界的对抗,海岸线取代长城成了中国历史的主轴。渐渐被卷入世界体系的中国,经历痛苦和挣扎,也迎来希望和重生。
-----------------
【编辑推荐】
中国这个独特的生命体是如何诞生、成长、进取、挑战、变革的,汇集近百年历史学、考古学的丰硕成果,运用搁置在学术象牙塔的新知识、新方法,提供中国通史的全新读法,讲透中国历史的深层逻辑。
-----------------
特色之一:把中国看作一个生命体
中国是一个生命体,有它的起源和定型,也有它的生长和成熟,还要经历*和逆转。假设我们忘掉了关于中国历史的一切,假设我们是一个在火星上观察中国的局外人,我们好奇中国为什么是这样的中国,中国历史为什么是这样的历史——这就是这套书打算讲解的核心内容。
-----------------
特色之二:挖掘中国历史的深层逻辑
这套中国历史,关注历史演进的深层脉络,关心历史运作的背后逻辑,而不是讲述某个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不是烦琐地考证一个新的历史知识,更不是突出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和宫廷内斗的血雨腥风。中国到底是怎么从满天星斗一般的诸多新石器部落,演化成大一统的帝国,而游牧与农耕的帝国在历史上又是如何彼此冲击,塑造出今天的中国,这是这套书关注的重点。
-----------------
特色之三:文学读蒋勋,历史看杨照
这套中国历史,杨照先生已经在台北完整讲过两次,分别用了5年时间,影响了两代学子和上班族;作者又用了5年时间整理成文字,到处都是干货满满的新知识、新见解。这套讲解,不那么学术,却到处都是精深的学术成果;这套讲解,不追求戏说,却充满了畅快而愉悦的轻松氛围。
-----------------
特色之四:中国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
这套中国历史,关注王朝更替、杀伐决断、远交近攻这些“大历史”,也关心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关心古人的生活作息和衣食住行,关心不同阶层之人的所思所想,关心不同时代人们表达自我的方式,这些“小历史”让我们看见,中国的深刻底蕴,中国历史的深层内涵,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
-----------------
特色之五:新材料、新观点、新写法,全新的中国通史
这套书是一套全新的中国通史,是今天的历史学家用今天的新视角写给今天中国人的中国历史。我们现在读的中国历史,太多都是50年前的老书,而100年以来全新的考古发现和学术成果却被人们束之高阁,我们一点都不知道。这套书提供的就是新材料、新成果、新写法,讲透中国历史的运作逻辑。
1、使用新材料,让我们比司马迁更懂先秦,比司马光更懂唐宋。
因为我们看到了连那个时代的人都没看到过的新材料,就像甲骨文、敦煌文献、居延汉简,还有马王堆的帛书。
2、广泛吸收新成果,我们发现原来学术的东西还可以这么好玩!
从一百年前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开启的新史学革命,到今天中国大陆和台湾、日本、欧美汉学界的新成果。
3、采用新写法,思维清奇、平易近人,从零开始,重新认识。
从头讲述,从零开始,重新认识,思想的厚重感、讲述的故事感,兼容并蓄;不偏不倚,不薄不厚,不深不浅,历史的现场感、破案的畅快感,应有尽有。
杨照,历史学家,1963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兼修考古学和人类学,入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研究所,为哈佛大学博士候选人,师从张光直先生和杜维明先生,研究专长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人类学。曾任职于“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兼任多所大学讲师,后以历史学术普及和历史写作为重心。杨照现任台湾诚品讲堂与敏隆讲堂讲师,常年开设一系列关于中国历史和中国经典的课程,他的历史创作延续吕思勉、钱穆的治学和教学路径,将艰深而丰富的学术成果以生动通俗的方式传达给大众读者。
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指南 本书特色 《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手册》是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指南 内容简介本书是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临床**工具书。本书...
量子计算理论学家 / 2020年ACM计算奖得主量子计算巨擘斯科特·阿伦森的科普代表作故事、笑话、启示写成的科学之诗计算、物理、数学、哲学编织的未来图景◎ 编辑...
黑武洋,日本漫画作家,小说家。1964年出生于琦玉县。日本一桥大学毕业。原本服务于银行,后踏入映像世界。曾在电视剧剧本的公开征选活动中入选,作品并经NHK播放。...
累计销量超4300万册长年霸榜《纽约时报》的现象级童书DOG MAN给你勇气、幽默感和想象力◎ 编辑推荐☆ 狂销1300万册,最新一本首印500万册,大家都爱神...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现为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他的创作风格极具特色,可归...
李民傑李民傑年輕時乃膽小懦弱者,後熟讀各種權謀之術,完全改變其人生觀:以思考方法,價值觀,權謀手段當作人生三寶。曾任職於海外上市公司,開創該公司十數年來,最高的...
本书是村上春树随笔系列之一,共 55 篇,写于1995年到1996年。内容大致可分为 3类:一是对当今日本某些不正常的和奇特的社会现象提出批评,发出议论,前者如...
106个古代科技,1027个课堂知识,968幅彩绘插画,涉及20多个领域中科院科技专家邱成利主编,刘嘉琪院士、苏青社长联袂推荐一、中科院研究员主编,多位院士、社...
乔纳森·克拉里(Jonathan Crary),美国当代著名艺术史家和艺术理论家,哥伦比亚大学现代艺术与理论迈耶·夏皮罗(Meyer Schapiro)讲席教授...
《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据称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第十二稿之世传抄本,历来未见于世。直至清末,世居岭南的张仲景六十四世孙——张绍祖方始传书予其徒桂林左盛...
脊柱病与脊源性相关疾病-平衡疗法治疗脊柱病及相关疾病 本书特色 防治脊柱病及脊源性相关疾病,既是解决民众健康需求的重要问题,也是破解医学的难题之一。房文...
奥兰多•费吉斯(Orlando Figes,1959—),英国人,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博士,现为英国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历史学教授。俄国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是文学艺术...
What happens when a cat becomes the subject of da Vinci’s Mona Lisa or takes the...
杏林传薪:于晓东医论医案集 本书特色 于晓东,师承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首都名师房定亚教授、魏子孝教授及河北省名中医崔金海主任医师,跟随名医大家临证,深得其传。精...
本书系由企鹅图书授权,上海译文出版社联合出品,是一套高度还原享誉国际书界的“企鹅布纹经典”形神之美的经典外国文学名著。书壳按企鹅原版相同装帧工艺标准制作,原料定...
特诊特治肩周炎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从中医学角度阐述肩周炎的病因病机、诊断与辨证治疗、各灯中医物色疗法和医名家诊治经验和验案。同是也从现代医学角度介绍了肩关节的解...
《数字化转型中的中国》内容简介:信息经济不断发展,智能+和数字化转型成为当下各界极为关注和实践极强劲的方向,为此,信息社会5
弗雷德里克·凡·伊登(Frederik van Eeden,1860—1932),荷兰最受读者喜爱、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他的诗歌和散文都很出色。伊登本职是一名医...
冯友兰(1895——1990)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2年后一直任北京大学哲...
1946年生,浙江余姚(现为慈溪)人。在家乡度过童年后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写作学会会长。撰写过大量艺术史论和文化史论著作,在学术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