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史领军者林恩·亨特代表作
法国大革命的主要成就,在于构建了一种影响至今的政治文化
畅销30余年,近10个语言版本,中文修订本全新推出
——【内容简介】
《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文化和阶级》是改写法国大革命史的典范之作。不同于过往对大革命因果的探讨,林恩·亨特转而关注大革命的过程和经验,尽力挖掘革命者的意图及其行动逻辑。
法国革命者极力与过去决裂,建立新的民族共同体,由此催生了大量新言词和新意象,构建起一种影响至今的政治文化。动荡的革命十年里,密谋与公开的张力,在政治宣传中若隐若现;服饰、历法、节庆等广泛动员民众,使政治权力渗入日常生活;自由女神玛丽安娜与男性巨人赫拉克勒斯作为意象,不断竞争谁更能代表国民……亨特认为,语言、意象、仪式等象征实践隐含着某种逻辑,不仅表达了革命者自身的利益、价值和期望,更重新构建了社会和政治关系。
亨特还考察了法国各地对革命的不同接受态度,以及革命者的社会身份。她指出,新政治阶级在政治事务上是新手,相对年轻,社会构成多元化,又是相对的局外人,大多在旧制度下处于边缘而备受排挤。这一阶级与新政治文化同时产生,它对新思想和新象征的回应也塑造了其自身。
——【编辑推荐】——
(1)林恩·亨特是新文化史运动的领军人物,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本书是其代表作之一,被誉为重写法国大革命史的经典之作。
(2)本书首次出版于1984年,斩获美国历史学会太平洋海岸分会1984—1985年轻学人杰出著作奖。
(3)畅销30余年,近10个语言版本,备受国际学术界的赞誉。
(4)中文本全新修订再版,译自英文本20周年版,译文典雅流畅,经典升级。作者林恩·亨特专为中文修订本撰写新序,对近数十年的相关学术成果与研究趋势做出精彩总结。
(5)图文并茂,21幅插图、10张表格、2幅地图,涉及服饰、印章、节庆场景等,以视觉资料生动呈现法国大革命史的趣味细节。
——【名人推荐】——
一部里程碑式的力作。
——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教授
在整整一代专注于前因后果, 却甚少涉及其中内涵的学者后,我们终于迎来了林恩·亨特,一位能对法国大革命自身的组织与经过细心钻研的大家。该书博采一众前人之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独到的理论框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份研究必将长期居于学界讨论的焦点,并引领一时学术之潮流。
——查尔斯·蒂利(Charles Tilly),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
林恩·亨特试图揭示革命文化中政治行为的规则,她巧妙地用过程代替了结构,用语言代替了阶级,用符号代替了意识形态,用形式代替了内容……本书以活跃的思考、惊人的见识,以及无比清晰的条理性,在诸多议题上给予读者全新的启发。亨特几乎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史学界在法国大革命问题上的研究导向。
——西蒙·沙玛(Simon Schama),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和艺术史教授
亨特的叙述生动翔实,引人入胜。她对大革命时期的雕像、徽章、仪式,以及其他“微观政治技术”的探讨,颇具想象力与启发性,赋予了她所谓的一种全新的“政治文化”以实质性意义……一部理论性与趣味性兼备的佳作。
——乔恩·克兰肖尔(Jon Klancher),卡内基梅隆大学英语教授
不同于马克思或托克维尔,林恩·亨特将法国大革命视为一场政治文化上的重大且影响深远的变革。她以严谨的行文、清晰的条理,探讨了革命的修辞与象征,论断精当而不脱离常识。总之,本书凭借其精彩阐释,有力捍卫了个人自由意志和公众参政理念。
——罗伯特·福斯特(Robert Forster),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法国史教授
亨特在《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文化和阶级》中指出,法国大革命见证了诸多新的政治“微观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使服装、仪式、语言和行动都充满了政治含义,从而为权力的表演开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新天地。
——托尼·本尼特(Tony Bennett),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社会学教授
全书文字精雕细琢,内容引人入胜,堪称一部无可比拟的重量级作品。
——伊塞尔·沃洛克(Isser Woloch),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
激动人心……《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文化和阶级》一书旁征博引,融法国大革命之方方面面于一炉,无论专家学人还是一般历史爱好者都能从中获益,实是不可多得的一流著作。
——威廉·斯科特(William Scott),《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亨特在社会学的意义上把政治理解为“政治文化”,理解为对符号的一种回应,而不是就特定的政治活动而言。……该书最具开创性之处,在于她所谓的“政治地理学”,或者更确切地说,大革命期间什么样的人控制了地方政府。亨特对旧的权威阐述发起挑战,提醒我们一个人对革命法国的看法部分取决于其选用的视角……任何对法国大革命感兴趣的人,都会从亨特的这本书中获得启发。
——诺曼·汉普森(Norman Hampson),约克大学历史学教授
亨特对18世纪90年代政治图像学的考察,受益于莫娜·奥祖夫、莫里斯·阿居隆和让·斯塔罗宾斯基等人的研究良多,但也做出了新的突破。本书第二部分对那些试图掌握和操纵新政治文化之人的考察,更是亨特的研究极具原创性之处。从话语交锋到日常政治,该书所论甚广……作为法国大革命研究的重要成果,该书实为法国史学者的案头必备读物。
——戴维·G. 特罗扬斯基(David G. Troyansky),纽约城市大学布鲁克林学院法国史教授
在法国革命政治文化的众多研究者中,美国历史学家林恩·亨特堪称一位杰出代表。她的力作《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文化与阶级》,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全新的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画卷,为我们从总体上把握法国革命时期的政治文化提供了重要启迪。
——高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林恩·亨特(Lynn Hunt),美国当代知名历史学家,新文化史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领导者之一。现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历史学教授,也是美国人文与科学院成员、美国哲学学会成员,2002 年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法国大革命、文化史、性别史以及史学史等。她的著述颇丰,先后被翻译成14 种语言,代表作有《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文化和阶级》《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家庭罗曼史》《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等。
汪珍珠,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译著有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蒂利的《法国人民:四个世纪、五个地区的历史》等。
列宁全集·第十六卷 内容简介 《列宁全集:1907.6-1908.3第16卷》内容简介:本卷收载列宁1907年6月至1908年3月即俄国斯托雷平反动时期初期的著...
台湾命运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关注和研究台湾问题的系列性成果。作者本着不断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对台研究原则,在书中对台湾问题的诸方面,综合了许多研究台...
从笔谈外交到以史为鉴 内容简介 本书所讨论的,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的中日关系史,分为四编,题为近代外交成立时期、甲午·戊戌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抗...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全十二册)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亲身经历,援引大量英国政府官方绝密文件、来往函电、会议...
《与书法相伴的生活》内容简介:由书画家林曦创办的暄桐教室采访了来自不同职业、年纪、际遇的书法学习者,倾听他们由书法而生的真
雅典政制 内容简介 《雅典政制》是亚里士多德一百多部政制论著中*为重要的一部,其地位仅次于《政治学》,在散失了上千年之后,直到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得以重见天日...
抗日战争回忆录-(全三册) 本书特色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70周年。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 创未来,中央党史研究室宣...
《中国政府透明度(2009-2016)》内容简介:本书内容涵盖法治国情调研团队从2009年开始的对全国层面的政府透明度进行测评的历年报告
斯大林-挽狂澜于既倒的伟人-(上下册) 本书特色 杨东雄编著的《斯大林(上下)(精)》语言朴实,叙述生动,真实客观地再现了斯大林求学、从政、当家执政、治国安邦、...
加塔诺・莫斯卡,意在利都灵大学宪法教授、罗马政治制度和理论讲座教授,著名政治社会学家,被誉为意大利政治科学之父;作为一名长期参与政务的学者,他曾担任议会议员和参...
约翰·D.普雷廷编著的《驼峰空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为维系中国抗日战争而实施的战略)》一书以大量翔实的资料,从驼峰空运的提
坐待天明 本书特色 章诒和与吴稼祥联袂推荐!1、看法学家中的散文家如何用法学发声!2、向死而生,历尽劫数的生命之悟;教你如何守住这个世界,为身体招魂,让思想发声...
朱镕基答记者问 本书特色 《朱镕基答记者问》收录了朱镕基同志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总理期间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和在境外发表的部分演讲。这些内容,均根据音像资料、文字记...
回归古典政治哲学-施特劳斯通信集 本书特色 西方思想经典即便都译成了汉语,不等于汉语学界有了解读能力。西学典籍的汉译历史虽然仅仅百年,积累已经不菲,学界的读解似...
《为什么是以色列》内容简介:以色列是犹太人的家园,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可能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人们在谈论以色列时常常会有这样
简氏美军战机鉴赏指南-典藏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世界军事信息权威机构英国简氏信息集团提供的权威信息为基础,介绍了300多种自1909年以来在美国军方服役的各类作战...
殷契释亲-论商代的亲属称谓及亲属组织制度 本书特色 赵林编著的《殷契释亲(论商代的亲属称谓及亲属组织制度)》是研究商代亲属称谓及亲属组织制度的一部力作。作者采纳...
大墙内的忏悔 本书特色 收入中国法制经济研究中心主编的《大墙内的忏悔》的六十多篇痛彻骨髓的文章,尽管认识水平有高下之分,表达能力有强弱之别,但无不充斥着一个“悔...
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与网络舆情作用机制研究 本书特色 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因其具有爆发性、特殊性,环境复杂性、演变不确定性、群体扩散性等特征,为应急管理带来非常大的...
学术前沿与学科发展(外交学院2004年科学周论文集) 内容简介 举行综合性的全院科学讨论会是外交学院的一项科研制度和学术传统,十多年来的实践表明,这一制度对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