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史领军者林恩·亨特代表作
法国大革命的主要成就,在于构建了一种影响至今的政治文化
畅销30余年,近10个语言版本,中文修订本全新推出
——【内容简介】
《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文化和阶级》是改写法国大革命史的典范之作。不同于过往对大革命因果的探讨,林恩·亨特转而关注大革命的过程和经验,尽力挖掘革命者的意图及其行动逻辑。
法国革命者极力与过去决裂,建立新的民族共同体,由此催生了大量新言词和新意象,构建起一种影响至今的政治文化。动荡的革命十年里,密谋与公开的张力,在政治宣传中若隐若现;服饰、历法、节庆等广泛动员民众,使政治权力渗入日常生活;自由女神玛丽安娜与男性巨人赫拉克勒斯作为意象,不断竞争谁更能代表国民……亨特认为,语言、意象、仪式等象征实践隐含着某种逻辑,不仅表达了革命者自身的利益、价值和期望,更重新构建了社会和政治关系。
亨特还考察了法国各地对革命的不同接受态度,以及革命者的社会身份。她指出,新政治阶级在政治事务上是新手,相对年轻,社会构成多元化,又是相对的局外人,大多在旧制度下处于边缘而备受排挤。这一阶级与新政治文化同时产生,它对新思想和新象征的回应也塑造了其自身。
——【编辑推荐】——
(1)林恩·亨特是新文化史运动的领军人物,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本书是其代表作之一,被誉为重写法国大革命史的经典之作。
(2)本书首次出版于1984年,斩获美国历史学会太平洋海岸分会1984—1985年轻学人杰出著作奖。
(3)畅销30余年,近10个语言版本,备受国际学术界的赞誉。
(4)中文本全新修订再版,译自英文本20周年版,译文典雅流畅,经典升级。作者林恩·亨特专为中文修订本撰写新序,对近数十年的相关学术成果与研究趋势做出精彩总结。
(5)图文并茂,21幅插图、10张表格、2幅地图,涉及服饰、印章、节庆场景等,以视觉资料生动呈现法国大革命史的趣味细节。
——【名人推荐】——
一部里程碑式的力作。
——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教授
在整整一代专注于前因后果, 却甚少涉及其中内涵的学者后,我们终于迎来了林恩·亨特,一位能对法国大革命自身的组织与经过细心钻研的大家。该书博采一众前人之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独到的理论框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份研究必将长期居于学界讨论的焦点,并引领一时学术之潮流。
——查尔斯·蒂利(Charles Tilly),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
林恩·亨特试图揭示革命文化中政治行为的规则,她巧妙地用过程代替了结构,用语言代替了阶级,用符号代替了意识形态,用形式代替了内容……本书以活跃的思考、惊人的见识,以及无比清晰的条理性,在诸多议题上给予读者全新的启发。亨特几乎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史学界在法国大革命问题上的研究导向。
——西蒙·沙玛(Simon Schama),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和艺术史教授
亨特的叙述生动翔实,引人入胜。她对大革命时期的雕像、徽章、仪式,以及其他“微观政治技术”的探讨,颇具想象力与启发性,赋予了她所谓的一种全新的“政治文化”以实质性意义……一部理论性与趣味性兼备的佳作。
——乔恩·克兰肖尔(Jon Klancher),卡内基梅隆大学英语教授
不同于马克思或托克维尔,林恩·亨特将法国大革命视为一场政治文化上的重大且影响深远的变革。她以严谨的行文、清晰的条理,探讨了革命的修辞与象征,论断精当而不脱离常识。总之,本书凭借其精彩阐释,有力捍卫了个人自由意志和公众参政理念。
——罗伯特·福斯特(Robert Forster),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法国史教授
亨特在《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文化和阶级》中指出,法国大革命见证了诸多新的政治“微观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使服装、仪式、语言和行动都充满了政治含义,从而为权力的表演开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新天地。
——托尼·本尼特(Tony Bennett),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社会学教授
全书文字精雕细琢,内容引人入胜,堪称一部无可比拟的重量级作品。
——伊塞尔·沃洛克(Isser Woloch),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
激动人心……《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文化和阶级》一书旁征博引,融法国大革命之方方面面于一炉,无论专家学人还是一般历史爱好者都能从中获益,实是不可多得的一流著作。
——威廉·斯科特(William Scott),《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亨特在社会学的意义上把政治理解为“政治文化”,理解为对符号的一种回应,而不是就特定的政治活动而言。……该书最具开创性之处,在于她所谓的“政治地理学”,或者更确切地说,大革命期间什么样的人控制了地方政府。亨特对旧的权威阐述发起挑战,提醒我们一个人对革命法国的看法部分取决于其选用的视角……任何对法国大革命感兴趣的人,都会从亨特的这本书中获得启发。
——诺曼·汉普森(Norman Hampson),约克大学历史学教授
亨特对18世纪90年代政治图像学的考察,受益于莫娜·奥祖夫、莫里斯·阿居隆和让·斯塔罗宾斯基等人的研究良多,但也做出了新的突破。本书第二部分对那些试图掌握和操纵新政治文化之人的考察,更是亨特的研究极具原创性之处。从话语交锋到日常政治,该书所论甚广……作为法国大革命研究的重要成果,该书实为法国史学者的案头必备读物。
——戴维·G. 特罗扬斯基(David G. Troyansky),纽约城市大学布鲁克林学院法国史教授
在法国革命政治文化的众多研究者中,美国历史学家林恩·亨特堪称一位杰出代表。她的力作《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文化与阶级》,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全新的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画卷,为我们从总体上把握法国革命时期的政治文化提供了重要启迪。
——高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林恩·亨特(Lynn Hunt),美国当代知名历史学家,新文化史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领导者之一。现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历史学教授,也是美国人文与科学院成员、美国哲学学会成员,2002 年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法国大革命、文化史、性别史以及史学史等。她的著述颇丰,先后被翻译成14 种语言,代表作有《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文化和阶级》《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家庭罗曼史》《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等。
汪珍珠,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译著有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蒂利的《法国人民:四个世纪、五个地区的历史》等。
《战争的文化》内容简介:战争历来是人类津津乐道的话题。战斗本身就是巨大的,甚至是最大的快乐源泉。人类从这种快乐和诱惑中形
《单兵战斗技能》主要内容有:掩体、隐蔽及伪装、COVER、CONCEALMENT,ANDCAMOUFLAGE、掩体、隐蔽、伪装、伪装注意事项、伪装实施
《政府论(第二篇)》内容简介:《政府论》汇集了洛克的主要政治哲学思想,本篇系统地阐述了公民政府的真正起源、范围、目的等,第
近代欧洲外交史 (作者:周鲠生 编者:周鲠生 ) 本书特色 19世纪至20世纪初,欧洲各国外交关系风云变幻,波谲云诡。与这些外交关系紧密相联的是各国政治制度的演...
朱镕基答记者问 本书特色 《朱镕基答记者问》收录了朱镕基同志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总理期间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和在境外发表的部分演讲。这些内容,均根据音像资料、文字记...
为什么古代西方人钟情阵地战?为什么围城战特别血腥?从烽烟四起的古代战场到战事更迭的现代世界,似乎有一种“西方式战争”的观
《歌德论文学艺术》内容简介:本书是德国著名思想家歌德的一本文集,书中汇集了歌德在不同时期对不同类型的文学与艺术的评论和见解
中外交流史事考述 内容简介 蔡鸿生先生一贯以“务实”,不作空泛议论,不写高头文章的学术风格著称。他曾说“略人所详,详人所略是我一贯的著述原则”。因此本书并无长篇...
盛衰之变 内容简介 (1)和亲联姻和亲主要是指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通过联姻缔结友好关系的政策,是进行政治或军事结盟的一种手段。汉唐清封建...
冷战后的美国外交 本书特色 《冷战后的美国外交》编著者梅仁毅、李期铿。《冷战后的美国外交(中英文)》根据美国总统任期分为七章。各章节包括:综述、文献及评论与导读...
普通中等学校军事技能训练读本 内容简介 依据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编写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技能训练读本》。本书...
中国西部秘密战 本书特色 1948年底到1950年初,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处及其所领导的情报人员为了保卫党中央、保卫边区政府和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错综复杂...
溪山,位于越南广治省向化县,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弹丸之地。但就是这个弹丸之地,却在号称冷战期间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越南
《最后的讲义·西原理惠子》内容简介:写给女孩的人生“避难”手记!超酷的女性主义者、爆火漫画家西原理惠子以一生的经历谈女性困
布莱恩·巴利(1936—2009),当代知名政治哲学家,早年在牛津师从20世纪分析法学宗师哈特,曾在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多所顶尖大学任教,...
广东改革开放先行者口述实录(2008/10) 本书特色 在同样的时代、同样的天空下,他们为何能率先跨出关键的一步,他们能告诉我们,什么叫敢闯敢试。广东改革开放先...
血火考场-甲午原来如此 本书特色 19世纪的*后三十年余年,外夷入侵,中日两个国家奋起自强。一方是洋务运动,一方是明治维新。甲午战争成为了一场考试,是对两个国家...
地缘大战略 本书特色 一部为当下中国在未来国际舞台上开启“雄伟非常之端”的大书,全面回应:《当中国统治世界》。政治学家《读书》执行主编王炎,将军学者乔良,学者、...
俄罗斯共产主义的悲剧 内容简介 季诺维也夫在斯大林时期因反共言论被学校开除,其后因激进著作被迫流亡,直至1999年回国。 作者强力批判斯大林主义,但对以美国为首...
速读中国古代兵书 本书特色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昔之兵法,今之求生、发展策略。天下智慧,存乎一心。走进中国古代兵书,领略其奥妙,撷取其精华,必将得到意想不到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