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中心是分析胡适在晚清和民国以来的新旧交替与中西激荡中,所产生的痛苦挣扎和无所适从的疏离感。
虽以胡适为中心,却对傅斯年、徐志摩、丁玲等一批现代知识分子面对现实政治那种进退失据、辞受两难的处境,对传统文化那种爱之痛苦、破之更痛苦的复杂心理,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甚至对家庭、婚姻和爱情的态度,都从思想史、心灵史的角度作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实际上透视了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雷颐先生,把我的英文著作Hu Shih and Intellectual Choice in Modern China译为中文。因为雷先生的翻译,所以我的书,才能以中文和中国的史学界见面。我除了表示谢意之外,也借这个机会,把本书的主旨,简略说明。
本书不是胡适的全传。以胡适生命的复杂和牵涉的层面之广,写全传所需要的篇幅,怕要多过本书的一两倍。我所采取的,是主题性的分析。全书的中心,是分析胡适在晚清和民国时代以来新旧交替与中西激荡的环境之中,所产生的痛苦挣扎和无所适从的疏离感。胡适出生时(1891,清光绪十七年),中国早已处在两千年来未有大变局的水深火热之中。中国的传统价值系统,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之下,已开始在本质上起变化,而中国的社会和政治秩序,也在新旧交替之下,正在崩离瓦解。有思想、有感性的知识分子,在新旧和中西之间的取舍,在价值取向和个人前途的选择时,在在都遭遇到极大的困扰。
胡适自小受新式教育,又在近十九岁时游学美国,首尾年,浸淫之深而久,在现代的思想领域里,在他同时代的人物之中,少有出其右者。可是许多传统的价值观,在他的意识和潜意识里,仍有极大的影响力。胡适对中国有一份自然而深厚的情感,然而中国传统和现代社会政治的理想和实际,在强大而先进的西方标准对比之下,又使他感到虚弱而不愿与中国认同。在这种新旧和中西的交煎之下,个人行为和思想的选择,不再可能是截然明白的了。胡适接受了近代的新思想,而对和新思想有冲突的旧成分,却不能全然舍弃。他对中国的现代政治和社会,深恶痛绝。然而他严酷的批评,却正反映了他对中国的关切之深。这也正说明何以许多有思想感受敏锐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往往陷入不可自拔的疏离感的深渊之中。
综观胡适的一生,无论他身在何处,都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他在上海离开中国新公学之后,开始过糜烂的日子。当时旧的仕途已绝,而新式高等教育还没有起而代之。他苦读英文,至少在潜意识上,已在向往留学美国。而另一方面,他又批评美国对华心怀不善。胡适在内心交战彷徨之余,生活也不检点了。胡在上海时,便在数学上加倍用功。到了美国,又专修农科。而他真正的兴趣,却在文史。科学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目中,不只是学科而已,而是一种价值观。胡适立志做科学家,多少有脱离中国的价值世界的欲望。他在康奈尔大学时,当了基督徒又即时反悔。以后一面批评基督教的教义和传教士的行径,而一面又承认传都士在中国现代化上的贡献。胡适的婚姻,是中西和新旧冲突*突出的例证。他于1904年初,十三岁出头时,以媒妁之言与江冬秀订终身。他到了美国,在自由的气氛之下开始自由恋爱。虽然终于和江冬秀成婚,然而以后力主离婚的自由和妇女的解放,大半都是他自己不可告人的伤心痛事之中的了司和他内心深处发出的对传统的抗议。胡适信服大同主义,只问是非正义而不受民族感情的羁绊。可是大同主义,又另有其巧妙之处。他在世界大同中和国际公理的理论之下为祖国辩护,反而觉得自在如意。不过胡适组党绝对不为,从政也非心甘情愿,和当时丑恶的中国政治,始终保持距离。这与传统的知识分子,一心一意入仕途,其志趣互异是显而易见的。胡适的文学革命,是对旧文学和旧价值观的基本性批评,而其主张写实主义,更是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中之种种恶习的大力控诉。胡适在基本上是反传统的,不过他的心情极为复杂,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听众,说不同的话。他对古史的喜好 ,一方面是要替中国找现代化的历史先例,一方面是他对文史的兴趣,一方面是要在故纸堆里躲避现实和找寻暂时的寄托。胡适终其生没有找到他自认为自在而满意的角色。
本书首尾,均以分析和解释为主。我的目的,是在增加我们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了解。所谓了解,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同情的了解。书中不作道德性的褒贬,更没有政治性的颂扬和谴责。历史是我们的记。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过去没有记忆,则我们对今天的自我从可而来,以及今从何去,都一无所知了。我们之所以能有正常的行为和规律的生活,知道几点起床,几点上学,办公室何在,明天的计如何,都是我们有记忆,因为我们的记忆给了我们一个规律和方向。一个国家民族,如果没有历史的记忆,也不会有行动和辨别方向的能力的。相反,如果我们对于过去的记忆太仔细、太琐碎,一样也会使我们瘫痪。过与不及,弊害其一。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说,历史感和摆脱历史的束缚的能力,是同等重要的,一个民族、国家和个人,同时要具备对过去的记忆的能力和忘记过去的能力(ability to forget),才能维持一已的健康。试想如果一个民族,以它全部的精力和时间,去记忆过去的一分一秒,一点一滴;如果一个人,记得他过去的一举一动,甚至每餐饭的时间,至于分秒不差,则这个民族和个人,有何智慧和判断可言?则他们哪里会有任何创造力和想像力?
我们中国的史学界,一方面记忆不够,许多失去的记忆,要追回已不是易事。而另一方面又患记忆太好的毛病。这种记忆太好的缺点,除了见之于无数的堆积史实,机械性而无内容的研究之外,*明显的,是见之于和古人计较的习惯。我们对于古人的功过是非,记忆恒新,点滴枝节必不放过,至于黑白分明而后已。所以我们无时不把我们想当然的道德观,强加之于古人,定他们的功罪。近几十年来,更无时不以盲目的政治教条,作为判刑和褒扬的尺度。可惜这种道德和政治的功过褒贬,只是使我们的历史记忆,变得支离破碎,而并没有增进我们对过去的了解。把古人放在严格虚无的天平上衡量,结果只是否定了自己过去的一切。我们为民族社会所留下的,几乎都是自我贬抑的集体记忆而已。
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是以平和的心情,客观的态度,在适当的距离之下,研究过去,保存一份具有历史意义的记忆。斯宾诺莎(Bendeict Spinoza,1632-1677)说,我们研究过去时,“不必赞许,不必惋惜,也不责难;但求了解而已”(Smile not,lament not,nor condemn;but understand)。是哉斯言。
周明之,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专业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曾在密歇根州立大学任教,后历任康奈尔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华盛顿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
汉代文化研究论文集-(第一辑) 本书特色 汉代文化是*国文化发展的**座巍峨的山峰,而河南南阳汉代文化更是光彩夺目。无论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或思维科学方面,都在...
中华美德美德故事/中华美德书系 本书特色 中华美德,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强盛的文化根基,《美德箴言》从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箴言中选取了约三百条内涵丰富的箴言,阅读...
论语说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了作者从事民族语文工作以来的优秀论文,该集选录的是有关语言理论、语言关系和汉字系文字方面的短篇论文共29篇,具体包括《论语言功能的...
一本书读懂二十四节气知识 本书特色 《一本书读懂二十四节气知识》:大众人文经典的理想读本,阅读二十四节气的百科书。一本书读懂二十四节气知识 内容简介 为什么会出...
国语 本书特色 《国语》为记言体史书。*早载周穆王时事,迄于晋三家减智氏。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诸国,备载五百年之间卿大夫之言谕,以及当时政治、经济、...
新疆文化知识读本-民族工作学习文库2009-04 内容简介 简介不断丰富自己为做好民族工作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进一步认识和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问题发展变化的特...
蒙求-中华蒙学经典 本书特色 《蒙求》是一部专讲历史典故的蒙学教材,成书于唐代,是现存同类蒙学书籍中*早的一部。本书收录了唐以前六百多条名人轶事,并将其总结成押...
古董主义 本书特色 中国人有信而好古的传统,也就偏爱了古代的遗物。古之遗物,谓之古董。中国人好古董的习性由来已久,延续到近代已是蔚然成风。我注意到好古之情中外亦...
中国古代名言警句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名言警句》将古代名言警句分类汇编成文。对于博览群书、学有根基的读者来说,可以信手拈来,出口成诵;对于欣赏和借鉴前人精华的读...
陈宗懋,我国茶业界的第一位工程院院士。
喬靖夫 Jozev1969年香港出生,看日本特攝片與本土武俠劇長大的一代。攻讀大專翻譯系時立志當作家,三年間埋首「練功」,畢業後隨即展開「文字浪人」生涯,先後涉...
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1917-1937) 本书特色 《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1917-1937》:海外中国研究丛书胡...
《写作脑科学:如何写出打动人心的故事》内容简介:大脑在其遇到的每一个故事中寻求什么? 是什么造就了一个好故事的成功? 又是什
《Kubernetes进阶实战》内容简介:本书致力于帮助容器编排技术的初级和中级用户循序渐进地理解与使用Kubernetes系统,因此本书的编
读库-1006 本书特色 ◎ 本书卖点 1.欧美研究中国史**人史景迁的精装中文简体版作品(同系列品种,附后,将陆续出版);2.以深厚的史学功底,付诸精彩的文学...
十九世纪欧洲语言学史 本书特色 《十九世纪欧洲语言学史》是一部由历史比较语言学专家撰写的断代史著作。该书介绍了欧洲古典时代、中世纪以及16,17,18世纪的语言...
老耄说贾-京城老商号练习生纪实 本书特色 《老耄说贾:京城老商号练习生纪实》由学苑出版社出版。老耄说贾-京城老商号练习生纪实 目录 楔子招练习生,测读、视、听吃...
中华谚语 本书特色 陈君慧主编的《中华谚语》一书在编写的过程中,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
中国旧书局 本书特色 《中国旧书局》以清末之1949年间上海书林的旧书局为关注点,历数上海书林曾辉煌一时的五十多家旧书局的兴衰史,为读者展现了在那个激烈动荡的变...
汉英速记 内容简介 本教材由汉语速记和英语速记两部分内容组成,其中汉语速记包括汉语综合速记和汉语拼音速记两部分。汉语综合速记运用汉字、字母和各学科的符号来提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