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中国美感文化*好的人格代表,并将其提升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原型,其目的在于重新阐释中国的传统文化人格精神,进而重塑民族文化人格。作为一部通俗读物,作者李长之却没有因此减弱他斟酌史料的严肃性,相反,他对史料取舍捡择上都做到有根有据,作者所引文献几乎囊括了当时可掌握的所有史料。这部作品语言通俗、史料翔实,记载孔子的出生、讲学、周游,删《诗》定《礼》著《春秋》,以及宣扬德政、仁政的故事。作品语言通俗、史料翔实,是一本记录孔子人生轨迹的的人物传记。
孔子是中国美感文化□好的人格代表,并将其提升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原型,其目的在于重新阐释中国的传统文化人格精神,进而重塑□□文化人格。作为一部通俗读物,作者李长之却没有因此减弱他斟酌史料的严肃性,相反,他对史料取舍捡择上都做到有根有据,作者所引文献几乎囊括了当时可掌握的所有史料。这部作品语言通俗、史料翔实,记载孔子的出生、讲学、周游,删《诗》定《礼》著《春秋》,以及宣扬德政、仁政的故事。作品语言通俗、史料翔实,是一本记录孔子人生轨迹的的人物传记。
引子
二千五百年前,也就是公元前6世纪左右,世界上几个古老的文明国家都呈现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一些杰出的学者和思 想家就是这种灿烂文化的代表。在希腊有自发唯物论的奠基 者泰勒斯(约在公元前624—前547年)① 和辩证法的奠基者赫 拉克利特(约在公元前540—前480年)② ,在印度有佛教的创 始人释迦牟尼(约生于公元前550年),在中国有孔子(公元 前551—前479年)。就中国来说,和孔子同时还先后出现了不少优秀人物,像渊博的季札,政治家晏婴、子产,思想家老 子,历史家倚相、左丘明,军事家伍子胥、孙武等。孔子出生的时期,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正当中国历史上春秋时代(公元前722—前481年)的中期。这时的中国,社会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冶铁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 平,公元前513年晋国用铁铸刑鼎就是一个例证;一般生产工 具— 农具、手工工具,大致已用铁制,由于生产工具的进 步,农业、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黄河中下游广大的土地被开 垦了,森林等富源也有被开发的可能了。手工业则逐渐走向专 业化。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也发达起来,当时像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子贡)、曾为越国上将军的范蠡,都以经商致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都有巨大的变 革。这种变革标志着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公元前6世纪时,在中原地区和淮水、汉水、太湖流域广大的地域里,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家,这些诸侯国家 名义上是周天子的属国,其实是一些自主的或半自主的独立 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各国诸侯、卿、大夫为代表的 贵族,彼此为了争夺土地或劳动者,因此不断地发生兼并战 争,战争的结果,许多国家灭亡了,许多贵族没落了,也有 一些原来不是贵族的人,由于依附胜利的贵族而上升了。没落 的贵族和原来的下层贵族以及上升的人逐渐形成了“士”这一 社会阶层。这种“士”,在频繁的战争中间,在各种军事、外 交、政治活动中间,获得了广泛的施展才能的机会。他们在当时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过程中,曾起了相当大的 推动作用,而孔子,正是“士”这一阶层的*早的重要代表人物。在这以前的文化是被贵族垄断的,但在社会剧烈变动、阶 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时,这种垄断情况就要被迫改变了。没落 的贵族和原来的下层贵族在这一改变中就起了桥梁作用。他们 顺应了广大人民学习文化、学术和各方面知识的迫切需要,开创了私人教授学生、传播文化的新教育制度。孔子就是在这种 社会条件下产生的卓越的教育家。当然,孔子不仅是个教育家,他还是个思想家。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有一套虽不周密而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政治 见解。孔子思想中*光辉的一点,是提倡“仁”,仁就是“爱人”,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反映了由于奴隶制的渐趋瓦 解而产生的当时庶人(广大人民)的抬头。孔子首先把文化知识普及到人民中间去,就是这种现实以及反映这种现实的人道精神的具体表现。这是孔子进步的一面。但是,孔子又主张用“礼”来制约“仁”,同时主张礼教、礼治,这就是说,孔子主张人跟人还是要按一定的等级、一定的规矩相处,也就是他说的: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要像个父,子要像个子,所以他说的仁——爱人,便又被等级秩序削弱了。在这一点上,孔子终于没有完全突破阶级限制,终于没有突破旧的思想意识的限制,终于没有突破那时社会还处在过渡期的*初阶段的历史限制。在对当前的政治态度上,也有类似情况。孔子对当时各国诸侯、大夫的互相兼并很不满意,他主张天下和平 统一,这是符合当时人民愿望的,也是符合中国后来成为一个 大的封建国家的历史要求的;但是他所主张的统一,是要像西 周初期那样,在以周天子为首的旧贵族统治下的统一,这就虽 然含有新的因素而终于和当时社会变革的现实相矛盾,这也 就是孔子在当时不能不碰壁,政治活动不能不失败的根本原 因。进步和落后,改革和妥协,孔子兼而有之。这是孔子的矛 盾,也是时代的矛盾。尽管如此,孔子能够提出“仁”,而且能够普及文化知识,在教育事业上有很大的贡献,其进步的一面还是主要的。源远而流长的中国文化,孔子正是*早的、*重要的一个传播者。
三 在挫折中前进
孔子慢慢长大了。 因为穷困生活的磨炼,因为父亲原是体格很好的,所以孔子身子也很健壮,这是他日后所以能经受得起各种困难,而精 力始终充沛的缘故之一。孔子是有志气的。据他的自述,在十五岁已经立下了要好 好学习各种知识和本领的志愿① 。孔子在十七岁上,死了母亲② 。依照当时的习俗,母亲是 应该和父亲合葬的。可是孔子不知道父亲葬在哪儿,他于是把 母亲的棺材暂且停在一条叫“五父之衢”的街上。五父是五个 老人的意思,衢就是街,如果是现在的北京街名,大概就叫什么“五老胡同”了吧。这时一位老太太— 一个名叫曼父的人的母亲— 便走 来指点给孔子说:“你父亲葬的地方我知道哇,那地方叫 防。”防是指防山,在现在山东曲阜县东面,孔子因此才知道 了父亲的坟地,便把母亲也葬在一起。孔子这时还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青年,虽然小心谨慎,但人事经验是不多的。他单纯地想到有机会就该出一出头,同时他也觉得自己已经有一些本领了。有一次,鲁国的贵族季氏欢宴名流,这位十七岁的居丧的孔子便穿着孝服跑去了。季氏的 家臣阳虎向他喝道:“我们请的是有地位的人,并不招待叫花子。你走吧!”孔子便只好退了下来。经过这一番挫折,孔子更发愤了。过了三四年,他的道德修养和各种才能,一天比一天进步,虽然年轻,却已出了名。他在十九岁结了婚,二十岁得了一个儿子。鲁国的国君昭公向他道喜,特地送了一条大鲤鱼来。孔子为了纪念这桩事,便给孩子取了个名字叫鲤,字伯鱼。伯是老大的意思,因为这是孔子的**个儿子呵。—可是孔子也只有这一个儿子。由于刻苦学习,孔子逐渐成了博学多能的人。在他住宅的附近有一条街叫达巷,达巷里的一个老百姓就这样说过:“孔子这么渊博,他会的玩意儿我们简直叫不上名堂来。”孔子听见了,便谦虚地说:“我会什么呀?我会赶车罢了。”① 原来 在这时有六种本领是一个全才的人必须具备的,这就是:礼 节、音乐、射箭、赶车、识字、计算。在这六种本领里头,赶车是被认为*低下的,所以谦虚的孔子只承认了这一桩。孔子后来曾经告诉他的门徒说:“我往日没有得到从政的机会,可是我因此有了学会各种本领的工夫。”②孔子大概在二十六七岁的时候,才做了一两回小官。他担任的不是行政官,而是做一些具体的工作。一回是当“乘田”,这是管牛羊的官,孔子说:“叫我管牛羊,我就要把牛羊养得肥肥大大的。”果然他养的牛羊都很肥壮。另一回 是当“委吏”,这是一种会计工作,孔子说:“叫我管会计,我就要让账上不会出错儿。”果然他管的账都是一点岔儿也没有① 。他在青年时期工作就是这样踏实,这样负责的。 在孔子三十岁这一年—公元前522年,执政二十年以上的郑国大夫子产逝世了。子产是使郑国秩序得到安定的人,是使郑国虽处在晋楚二大国之间而外交上常常获得胜利的人。子产是十分博学的。他也熟悉当时的诗歌。子产并且善于组织人才,使用人才。他决定国家大事的时候,一般是先向熟悉各国情况的公孙挥探询一番,再同善于出计谋的裨谌到郊外去一起研究,同时征求一下老百姓的意见,然后又请善于判断的冯简子加以决断,*后才让长于外交的游吉去办外交,既然经过这样审慎的步骤,所以子产执行的政策便很少失败了② 。郑国在公元前 536 年,即孔子十六岁时,把刑书铸在金属制的鼎上③ , 这是中国有记录的、*早的成文法,这是子产在法律上的一个贡献。子产*初执政的时候,郑国流传着这样一首歌:
提倡节俭,提倡节俭, 人有好衣服也不能穿;整顿军事,整顿军事, 人要种地也没法子干;谁杀子产, 我们心甘情愿!
可是过了三年,便流传了另一首歌:
我们子女, 是子产教育;我们田地, 是子产开辟;子产可别死! 死了谁继续?
子产一死,郑国人便都哭了。孔子听见这消息,也哭 了。孔子称赞子产是对人们有着惠爱的人② 。在思想上,子产 也是比较开明的。郑国有了火灾,别人都说要去求神,但是他说:“天的道理是渺茫的,人的道理是切近的,我们是讲人不讲天的。”郑国有了水灾,又有人以为是龙神作怪,但是他说:“我们无求于龙,龙也无求于我们,不相干的。”这种开明思想在当时原是一般有头脑的人都抱有的,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子产正是一个代表人物;而孔子的一些健康的见解,正无疑是由于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并在同一社会基础上产生的。
(李长之)认为孔子是中国美感文化□好的人格代表,并将其提升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原型,其目的在于重新阐释中国的传统文化人格精神,进而重塑□□文化人格。 ——温儒敏
李长之(1910-1978),原名李长治、李长植,山东利津人。中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1929年入北京大学预科甲部(理学院);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两年后转哲学系,读书期间与吴组缃、林庚、季羡林并称为“清华四剑客”。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历任京华美术学院、云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教职。重要的著作有《鲁迅批判》《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孔子的故事》《西洋哲学史》《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等。
中国十大文豪:柳宗元 本书特色柳宗元,字子厚。其祖先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故人称“柳河东”;又曾官贬柳州刺史,亦被称为“柳柳州”。其父柳镇(739—93年),...
青山青史-连雅堂传 内容简介 连雅堂在三十五岁游历西湖时写下这首诗,那年是一九一二年,正值民国初建,但台湾已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他在十八岁时亲身经历异族统治之痛,...
梁启超:在政治与学术之间 本书特色 《梁启超--在政治与学术之间/东方文库》选取梁启超学术生活和政治生活点滴,展示了梁启超不为人知的细节,他作为新旧交替时代知识...
周扬与冯雪峰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先后任职《炎黄春秋》《百年潮》杂志,1998年调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本书比较准确全面地描写了周扬和冯雪峰这两个个性鲜明的历史人...
莫扎特传 本书特色 音乐天才莫扎特,大凡上过中学的人,都知道这个名字,然而绝大多数人不会了解他那充满欢乐的音乐和困厄连连的悲惨人生。对莫扎特顶礼膜拜的作者胡赫,...
《拿破仑传》内容简介:破仑代表了欧洲的一个时代。《拿破仑传》中著名德国传记大师埃米尔·路德维希以其生花之笔,将这个时代的神
《奋进号:改变世界的伟大航行》内容简介:达尔文盛赞“奋进”号为人类文明拓展了半个地球。彼得·摩尔在大量研究资料基础上,以其
传奇未完张爱玲-增订版 本书特色 ★张爱玲的文学生涯,辉煌鼎盛的时期只有两年是命中注定,千载一时,“过了这村,没有那店”。——柯灵传奇未完张爱玲-增订版 内容简...
陈觉和赵云霄-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 本书特色 本书属于“中华先烈故事汇”系列图书。本书以革命伉俪陈觉和赵云霄作为传主,用通俗而富有情感的笔法讲叙了他们不平凡的一生...
朱光潜读书与做人-纪念珍藏版 本书特色 朱光潜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是我国现当代*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他的文学作品贴近生活,不仅含有丰富的文学价值...
《临界点》内容简介:近十年,无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等概念的提出,还是云计算、AI、大数据、区块链、边缘计算
《好人为什么会作恶》内容简介:●为什么梁文道说:杀人不需要邪恶的动机? 为什么熊培云说:世界离独裁只有7天? 为什么连岳说:有
马占山传奇 本书特色 马占山是著名的国民党将领,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马占山在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
人物传记:梁启超传 本书特色 这本书以大量史料准确地勾勒了梁启超的政治生涯,对梁的思想和学术文化作了富有哲理性的阐述和研究,提出了许多颇有创见的新观点。不仅如此...
中国文化的守夜人——鲁迅 本书特色 《中国文化的守夜人:鲁迅》:在希腊神话中,猫头鹰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原型:在黑格尔的词典里,它是哲思的别名;而在鲁迅的生命世界...
生命的舞蹈:蒋经国与章亚若之恋 本书特色 这本《生命的舞蹈(蒋经国与章亚若之恋)》是中国大陆**部写蒋经国与章亚若的传记小说。章亚若,生命在29岁画上句...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 本书特色文天祥是宋末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家喻户晓的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他的铁骨正气与其《正气歌》早已经深入人心。《长歌正气——文天祥传...
这是英若诚晚年的一本令人感动的自传,他是一位深受喜爱的演员、戏剧导演、翻译家和政治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监禁,为求
一代大师任继愈 内容简介 作为一名传统知识分子,他经历了动荡的20世纪初期,这种巨大的世纪动荡促使他探寻人的价值、社会发展的方向以及中国现代化的轨迹。他以惊人的...
哈利·波特的母亲:J。K。罗琳传 本书特色 失业的中年女教师如何成为大不列颠*富有的女人之一?《哈利·波特》为何风靡全球?当拥有了盛名和财富后,她又在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