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究竟好在哪儿,这事说清楚了吗?京剧到底是国粹还是国渣?京剧何以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我们对京剧的理解是不是一直受到西方观念的影响?……有关京剧,本书试图回答的就是这些看似简单、却始终未能获得清晰答案的问题,在通俗生动地阐释了京剧是一场“了不起的游戏”的背后,提供的是我们今天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重新认识的新路径。
有名导演郭宝昌一生挚爱京剧,对京剧舞台、源流、掌故都深有研究,是有名票友;又因电影导演的专业熟读西方文艺理论,这让他对近百年来有关中国京剧含混不清的美学定义产生了质疑和思考。经过多年的沉淀,他和学者陶庆梅很终写成了这部以全新视角透视京剧本质的著作。本书不仅从中国文化的内部梳理出了京剧独特的美学特征,摆脱以往用西方文艺理论和概念解读研究京剧的套路,更是深植于京剧艺术内部、立足中国文化立场,用京剧原有的“行话”、中国文化专享的哲学和美学思维,说清楚了中国京剧自己的故事。同时,还以丰富的梨园掌故和趣闻轶事、生动通俗的京味儿语言,令人耳目一新地解开了京剧魅力的密码。既有开创性阐释京剧美学本质的理论高度,又具有通俗好看传播传统文化之美的普及特性,恰是一本与京剧大俗大雅底色统一的文化著作。
一个爱戏、懂戏、琢磨了一辈子京戏的老艺术家与今天年轻人的交心之作:我尽量把京剧说清楚了,你先了解一下,再说喜不喜欢。
既有开创性阐释京剧美学原理的理论高度,又具有通俗好看介绍传统艺术的普及能力。
**次用中国文化自己的语言,讲清楚了中国京剧为什么了不起。
推翻了行业内诸多流行的说法,提出自己的创见:如“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不成立,“中国京剧应建立自己的表演体系”,将在业界形成话题。
在通俗生动地阐释了京剧是一场“了不起的游戏”的背后,提供的是我们今天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重新认识的新路径。
这将是一本影响深远、值得大众和学界认真重视的文化著作。 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大众读者,中等文化程度
·需要进行传统文化普及教育的大、中学生
·中国文化艺术研究学界、专业院校师生
·戏曲院团从业者,戏曲爱好者
序 李陀
写在前面的话 郭宝昌
**章游戏
一、 我们是“游戏派”
二、 什么是游戏性
三、 游戏视角看《红楼》
四、 独一无二的游戏心态
五、 游戏——中国审美的超越性原则
第二章京剧应该建立自己的表演体系
一、 三大体系实在有些乱
二、 用斯坦尼和布莱希特解释京剧表演就是错的
三、 如何认识中国京剧表演体系
四、 探寻京剧表演体系的奥妙
五、 表演的神秘性
第三章叫好
一、 观演一体的剧场美学
二、 “七类八派”谈叫好
三、 叫好的演变折射着京剧的兴盛与衰亡
第四章说丑
一、 丑,不是形容词,是名词
二、 丑得站到中间
三、 大美方可言丑
四、 丑在舞台上的美学功能
五、 超越生死,超越悲喜
第五章革命样板戏的得与失
一、 样板戏的路程
二、 样板戏的价值观
三、 样板戏姓什么
四、 样板戏的创造性
五、 样板戏的原则
六、 样板戏的启示
第六章戏曲电影还能拍好吗
一、 戏曲与电影谁也不将就谁
二、 用戏曲的眼睛看电影,用电影的眼睛看戏曲
三、 《贵妃醉酒》:一切都在程式中
四、 我是这样拍《春闺梦》的
五、 用电影语言重新创造舞台性
第七章京剧到底是国粹还是国渣
一、 无可争议的国粹,无法回避的国渣
二、京剧的价值观理应全面检讨
三、 化腐朽为神奇的独特艺术表现
四、 参透游戏的艺术精神
后记 陶庆梅
写在前面的话
郭宝昌 我爱京剧。 我从童年时的看戏,少年时的迷戏,青年时的戏痴,中年时的思考,暮年时的研究,走过漫漫七十多载。我的主业是影视,大半辈子生活在拍摄场地,于京剧我是外行,却一生纠缠着解不开的京剧情结。没别的,京剧太美!无法割舍,无法冷落。人生快走到尽头了才发现刚刚走进京剧的门儿。门里什么样?灿烂辉煌,光怪陆离,晃眼!进了门也不过是管窥蠡测,略见一斑,却已晃得我眼花缭乱,莫辨东西,到头来仍然是一片模糊。要想完全弄清楚里边的事儿,下辈子吧。
即便如此,也还是攒了一肚子的话要说,就有了这本书。 现在,喜欢京剧的人越来越少了,特别是年轻人。就说我儿子吧,很典型。他自幼出国,又在美国留学七年,长大成人,回国工作,先要给他补习中国文化,放下刀叉拿筷子,烤鸭、饺子、涮羊肉全部爱吃,天坛、故宫、颐和园也都欣赏,电影、话剧、电视剧全能接受,唯独京剧不看。说是老古董,是给老人们看的,咿咿呀呀听不懂。这就太奇怪了,你一次京剧都没听过,怎么就知道不懂?长城,还要怎么古老?怎么一回国就闹着要去看,登到高处还脱了衣服挥舞呐喊呢?你懂那砖砌的墙背后的文化内涵吗?就是说,有了先入为主的想法了——听别人说的。这股势力还很强大。据我所知,百分之九十五的年轻人不喜欢京剧,都是一次也没看过的。记得我儿子刚回国,见我吃窝头(这是我的酷爱),他很奇怪地问这是什么?我说窝头,你尝尝。掰了一块给他,他吃了。我问,好吃吗?他很勉强地说还行。我说再来一块?他坚决摇头说,不,不吃了。这就对了,你至少吃了一口,才知道不好吃嘛。 传统京剧,这“传统”二字挺耽误事儿的,立即就联系上了古老的、落后的、陈旧的、腐朽的,等等词语。这也说明我们在京剧美学的普及上——不是教几套动作学两段唱,更不是用晦涩难懂不中不西的理论语言吓唬人——有着巨大的缺口。我们应该说明白的是:这“传统”的京剧,为什么是现代的,而且是超前的现代! 我儿子在外企工作,接触的外国人很多。我排的话剧《大宅门》,他带着外国人看过三遍,带着他的家人看过两遍。我排的京剧《大宅门》,他一眼都不看。太过分了!他爸爸不管排个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他也应该看一看吧?不看!亲情都盖不过偏见。我向一些年轻人鼓吹京剧,他们说,行了吧您,连您儿子都不看,您还鼓动我们?!噎得我一愣一愣的,我还能说什么?!有一年我儿子的德国女朋友一家人来京了,尝遍了北京美食后,还要看京剧。他只得陪同。那天是一个旅游项目的京剧演出,一折《大保国》,一出《泗州城》。他看傻了:“哇——京剧这么好看!”我带他们去后台与演员合照,他们看到演员穿的服装均被汗水湿透,赞叹不已。 《泗州城》是一出武旦的打戏。高难的独特的武功技巧尽显京剧武戏的魅力,容易被年轻人接受。想起我小时候听戏,也是厌烦咿咿呀呀没完没了地唱,尤其不喜欢旦角,没劲!武戏则不同,《闹天宫》《金钱豹》《三岔口》《四杰村》《狮子楼》……一下子就把我迷住了。慢慢地开始喜欢花脸、老生,*后迷上了旦角。抑制不住地学唱、学演,登台演出,这才惊奇地发现,京剧艺术如此博大精深,惊叹老艺人们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迷到了什么程度呢?我们七八个戏迷经常凑在一起守着留声机,找个人来放唱片——几十张不同的演员录制的唱片,抽出一张只放二三十秒钟,听一句唱,就要立即说出这是什么戏、谁唱的、什么板式。比如听一句“明早朝上金殿启奏吾皇”,你马上得说出这戏是《宇宙锋》,梅兰芳唱的,西皮原板。随即再换一张,一句“皇恩浩调老臣龙庭独往”,你要立即说出这戏是《姚期》,裘盛戎唱的,二黄原板。几轮听下来就不是放一句唱了,只放半句,到*后只放三秒,就俩字儿,输了的人少不得受罚,买几瓶“北冰洋”,或买两斤糖炒栗子、两包“大前门”之类,总之得出点儿血。说这些事倒不是说听戏的有多牛,是这些京剧大师们让你从千百个同一唱段的演员演唱中,只听两个字就能辨别出他们的声音、他们的韵律。这得是多么独特的表现,多么深厚的功力,不同凡响啊!如今的演员还有吗?大致能听得出什么流派就不错了,不可能区别出独特的“这一个”了。
有些小青年会说,流行歌曲两句我也听得出,这是邓丽君,这是周杰伦,这是那英……确实,但这是流行,不是流派。流派当然是流行的,但现在和过去的“流行”,都很难达到流派的艺术高度。流派,那是在传统基础上的不断创新,是艺术的累积;流行歌曲,你听的不过就是他(她)的代表性歌曲,有独特性,但艺术的丰厚度远远不够。这是通俗的时尚,不是艺术的高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歌星您还知道几个?但一百多年来无人不知道梅兰芳。长城故宫天坛永存,高楼大厦随时可被玩儿房地产的推倒、铲平、重盖,流行一时而已。文化层次上不可同日而语。 还有人说——这种说法几乎成为人们的共识——你们那个时代娱乐项目贫乏,只能看看京剧,这纯属无知妄说。以我个人经历来说,就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一九四九年前后,直至六十年代中期,电影、芭蕾、歌剧、话剧、曲艺、舞剧,等等,应有尽有,每周末的舞会、音乐会、游艺晚会、诗歌朗诵会丰富多彩,那时的流行歌并不比现在少。我现在张口依然能唱很多当年的流行歌曲,但京剧依然鹤立鸡群,听戏的主力军当时正是我们这些年轻人。很多文化娱乐项目我们都很喜爱,搁今天,我们也同样喜欢崔键、王菲、邓丽君……但在诸多艺术门类中,我们之所以特别钟爱京剧,还是因为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它的艺术观念是先进的、前卫的、先锋的……不但历史上超前,现在依然超前,再过两百年还会超前。到今天,面对京剧,我们发现无数课题没有研究到,或者没有研究透。我们写这本书,有点野心,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把京剧超前艺术观念中的道理说清楚。 在世界艺术之林中,你会看到梧桐树、橡树、白桦树、枫树……而京剧是这林中的一棵参天大树,根深果硕,枝繁叶茂。圣诞树固然美,它有根吗?比起任何其他的树,京剧之树,挺拔而高耸,粗壮而雄伟。没错儿,今天它已有了枯枝败叶,所以我们更要好好地爱它、呵护它、修缮它、珍惜它。我们这本书,正是要尽一点护林员的义务,为这棵从中国传统中生长出来的不朽之树浇上一担水,让它能活的更有点当下的精气神。 谢谢您正在看这本书!
郭宝昌,1940年生,北京人,北京电影学院五九级导演系毕业生。曾在广西电影制片厂、深圳电影制片厂任导演、编剧工作,创作有电影《神女峰的迷雾》《雾界》《春闺梦》以及电视剧《大宅门》《淮阴侯韩信》《大老板程长庚》等多部影视作品。近年仍从事着影视、文学、京剧、话剧的创作及戏曲理论方面的研究。 陶庆梅,1974年生,文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当代戏剧评论与戏剧史研究工作。专著《当代小剧场三十年(1982-2012)》(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年出版)获第七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著作类一等奖,《当代剧场与中国美学》(三联书店出版社2020年出版)获中国文联第四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
培尔.金特-钢琴演奏小品-附CD 本书特色 钢琴演奏小品《培尔·金特》是根据北欧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的经典作品——两部培尔·金特管弦乐组曲改编的钢琴小曲。培尔....
车尔尼钢琴初步教程-钢琴家曲库-(作品599)-附MP3 内容简介 《车尔尼钢琴初步教程》(作品599)(附光盘),共有100首作品,它由10个部分构成:识别音...
双簧管演奏曲集 目录 芬克主题变奏赋格与舞曲般的(选自《艾伦竖笛曲集》)插曲谐谑曲与秋天的嬉游三首小品三个乐章(选自《g小调组曲》)柔板与快板(选自《e小调奏鸣...
银色浪漫-日韩电影音乐改编的钢琴曲-含CD 内容简介 光影交错,日升月落,人们渐渐习惯于视而不见。沉默无语间有多少美好已从放们眼前悄然逝去。渐渐的我学会了用感恩...
古典音乐、经典歌曲、热门歌曲、流行歌曲、电影音乐一本系列书从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中精心挑选了100首最美妙动人、最受欢迎的旋律
Fromaleaderoffeministpunkmusicatthedawnoftheriot-grrrlera,acandidanddeeplyperson...
咬狗的小男生-爱上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含CD) 本书特色 ★中国琴童家庭的首选经典音乐培养书来自艺术国度法国★畅销12年,影响一代人★国内首套将音乐、故事和图画...
西方音乐简史 附教学光盘 本书特色 《西方音乐简史(附光盘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西方音乐简史(附光盘普通...
《歌曲创作自学教程》加入了通俗唱法部分,力求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要领性的东西,以便引导学生们少走弯路、免受误导。在《歌曲
马蒂斯与毕加索同为20世纪现代艺术的巨擘,而野兽派更引导了20世纪的绘画大革命。以马蒂斯为首的野兽派画家,利用红、蓝、黄、绿
什么是艺术史?它的背景是由怎样的思想、制度和实践所形成的?它如何成为今天的面貌?它运用怎样的研究方法?本书围绕着艺术史学
《数智驱动乡村振兴》内容简介:数智化浪潮正在为我们开启一幅波澜壮阔的新画卷,“数智化转型系列丛书”是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八大山人全集(共5册)(竖排版)》主要内容简介:八大山人(一六二六-(一七O五年),明末清初的伟大书画家。绘画(特别是花鸟画)
PLANO:钢琴四手联弹简易古典作品 目录 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回旋曲》F大调约瑟夫·海顿:《小步舞曲速度》选自《老师与学生》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
Thispopularanthologyoftwentieth-centuryarttheoreticaltextshasnowbeenexpandedtota...
鲁迅一生爱读书和藏书《神曲图集》即是根据鲁迅的藏书整理编辑而成。自《神曲》第一个版本问题以来,插图就随之出现,绘画界公认
《怎样画钢笔画:用钢笔和墨水表现你所喜爱的主题》中所介绍的各种用墨技巧大都是经过反复试验而臻于成熟的。失败使作者积累了丰富
外国戏剧理论丛书--喜剧:春天的神话 内容简介 喜剧的本质也应当从喜剧冲突的性质中去探寻。但西方美学史上对此涉猎甚广。喜剧是一种重要的美的表现形态,但它不能简单...
・17世纪欧洲歌剧界最受欢迎的是“阉人歌手”(Castrato)?・《浮士德》花了50多年才写成?・人品如猪猡,却写出天使的音乐的是哪位?・贝多芬的月光曲其实和...
别人仅仅把我当成具象画家,其实,在我写生的过程中有日记,有电影,它们和绘画一样都是艺术痕迹。艺术是有限制的,在这段被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