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究竟好在哪儿,这事说清楚了吗?京剧到底是国粹还是国渣?京剧何以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我们对京剧的理解是不是一直受到西方观念的影响?……有关京剧,本书试图回答的就是这些看似简单、却始终未能获得清晰答案的问题,在通俗生动地阐释了京剧是一场“了不起的游戏”的背后,提供的是我们今天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重新认识的新路径。
有名导演郭宝昌一生挚爱京剧,对京剧舞台、源流、掌故都深有研究,是有名票友;又因电影导演的专业熟读西方文艺理论,这让他对近百年来有关中国京剧含混不清的美学定义产生了质疑和思考。经过多年的沉淀,他和学者陶庆梅很终写成了这部以全新视角透视京剧本质的著作。本书不仅从中国文化的内部梳理出了京剧独特的美学特征,摆脱以往用西方文艺理论和概念解读研究京剧的套路,更是深植于京剧艺术内部、立足中国文化立场,用京剧原有的“行话”、中国文化专享的哲学和美学思维,说清楚了中国京剧自己的故事。同时,还以丰富的梨园掌故和趣闻轶事、生动通俗的京味儿语言,令人耳目一新地解开了京剧魅力的密码。既有开创性阐释京剧美学本质的理论高度,又具有通俗好看传播传统文化之美的普及特性,恰是一本与京剧大俗大雅底色统一的文化著作。
一个爱戏、懂戏、琢磨了一辈子京戏的老艺术家与今天年轻人的交心之作:我尽量把京剧说清楚了,你先了解一下,再说喜不喜欢。
既有开创性阐释京剧美学原理的理论高度,又具有通俗好看介绍传统艺术的普及能力。
**次用中国文化自己的语言,讲清楚了中国京剧为什么了不起。
推翻了行业内诸多流行的说法,提出自己的创见:如“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不成立,“中国京剧应建立自己的表演体系”,将在业界形成话题。
在通俗生动地阐释了京剧是一场“了不起的游戏”的背后,提供的是我们今天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重新认识的新路径。
这将是一本影响深远、值得大众和学界认真重视的文化著作。 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大众读者,中等文化程度
·需要进行传统文化普及教育的大、中学生
·中国文化艺术研究学界、专业院校师生
·戏曲院团从业者,戏曲爱好者
序 李陀
写在前面的话 郭宝昌
**章游戏
一、 我们是“游戏派”
二、 什么是游戏性
三、 游戏视角看《红楼》
四、 独一无二的游戏心态
五、 游戏——中国审美的超越性原则
第二章京剧应该建立自己的表演体系
一、 三大体系实在有些乱
二、 用斯坦尼和布莱希特解释京剧表演就是错的
三、 如何认识中国京剧表演体系
四、 探寻京剧表演体系的奥妙
五、 表演的神秘性
第三章叫好
一、 观演一体的剧场美学
二、 “七类八派”谈叫好
三、 叫好的演变折射着京剧的兴盛与衰亡
第四章说丑
一、 丑,不是形容词,是名词
二、 丑得站到中间
三、 大美方可言丑
四、 丑在舞台上的美学功能
五、 超越生死,超越悲喜
第五章革命样板戏的得与失
一、 样板戏的路程
二、 样板戏的价值观
三、 样板戏姓什么
四、 样板戏的创造性
五、 样板戏的原则
六、 样板戏的启示
第六章戏曲电影还能拍好吗
一、 戏曲与电影谁也不将就谁
二、 用戏曲的眼睛看电影,用电影的眼睛看戏曲
三、 《贵妃醉酒》:一切都在程式中
四、 我是这样拍《春闺梦》的
五、 用电影语言重新创造舞台性
第七章京剧到底是国粹还是国渣
一、 无可争议的国粹,无法回避的国渣
二、京剧的价值观理应全面检讨
三、 化腐朽为神奇的独特艺术表现
四、 参透游戏的艺术精神
后记 陶庆梅
写在前面的话
郭宝昌 我爱京剧。 我从童年时的看戏,少年时的迷戏,青年时的戏痴,中年时的思考,暮年时的研究,走过漫漫七十多载。我的主业是影视,大半辈子生活在拍摄场地,于京剧我是外行,却一生纠缠着解不开的京剧情结。没别的,京剧太美!无法割舍,无法冷落。人生快走到尽头了才发现刚刚走进京剧的门儿。门里什么样?灿烂辉煌,光怪陆离,晃眼!进了门也不过是管窥蠡测,略见一斑,却已晃得我眼花缭乱,莫辨东西,到头来仍然是一片模糊。要想完全弄清楚里边的事儿,下辈子吧。
即便如此,也还是攒了一肚子的话要说,就有了这本书。 现在,喜欢京剧的人越来越少了,特别是年轻人。就说我儿子吧,很典型。他自幼出国,又在美国留学七年,长大成人,回国工作,先要给他补习中国文化,放下刀叉拿筷子,烤鸭、饺子、涮羊肉全部爱吃,天坛、故宫、颐和园也都欣赏,电影、话剧、电视剧全能接受,唯独京剧不看。说是老古董,是给老人们看的,咿咿呀呀听不懂。这就太奇怪了,你一次京剧都没听过,怎么就知道不懂?长城,还要怎么古老?怎么一回国就闹着要去看,登到高处还脱了衣服挥舞呐喊呢?你懂那砖砌的墙背后的文化内涵吗?就是说,有了先入为主的想法了——听别人说的。这股势力还很强大。据我所知,百分之九十五的年轻人不喜欢京剧,都是一次也没看过的。记得我儿子刚回国,见我吃窝头(这是我的酷爱),他很奇怪地问这是什么?我说窝头,你尝尝。掰了一块给他,他吃了。我问,好吃吗?他很勉强地说还行。我说再来一块?他坚决摇头说,不,不吃了。这就对了,你至少吃了一口,才知道不好吃嘛。 传统京剧,这“传统”二字挺耽误事儿的,立即就联系上了古老的、落后的、陈旧的、腐朽的,等等词语。这也说明我们在京剧美学的普及上——不是教几套动作学两段唱,更不是用晦涩难懂不中不西的理论语言吓唬人——有着巨大的缺口。我们应该说明白的是:这“传统”的京剧,为什么是现代的,而且是超前的现代! 我儿子在外企工作,接触的外国人很多。我排的话剧《大宅门》,他带着外国人看过三遍,带着他的家人看过两遍。我排的京剧《大宅门》,他一眼都不看。太过分了!他爸爸不管排个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他也应该看一看吧?不看!亲情都盖不过偏见。我向一些年轻人鼓吹京剧,他们说,行了吧您,连您儿子都不看,您还鼓动我们?!噎得我一愣一愣的,我还能说什么?!有一年我儿子的德国女朋友一家人来京了,尝遍了北京美食后,还要看京剧。他只得陪同。那天是一个旅游项目的京剧演出,一折《大保国》,一出《泗州城》。他看傻了:“哇——京剧这么好看!”我带他们去后台与演员合照,他们看到演员穿的服装均被汗水湿透,赞叹不已。 《泗州城》是一出武旦的打戏。高难的独特的武功技巧尽显京剧武戏的魅力,容易被年轻人接受。想起我小时候听戏,也是厌烦咿咿呀呀没完没了地唱,尤其不喜欢旦角,没劲!武戏则不同,《闹天宫》《金钱豹》《三岔口》《四杰村》《狮子楼》……一下子就把我迷住了。慢慢地开始喜欢花脸、老生,*后迷上了旦角。抑制不住地学唱、学演,登台演出,这才惊奇地发现,京剧艺术如此博大精深,惊叹老艺人们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迷到了什么程度呢?我们七八个戏迷经常凑在一起守着留声机,找个人来放唱片——几十张不同的演员录制的唱片,抽出一张只放二三十秒钟,听一句唱,就要立即说出这是什么戏、谁唱的、什么板式。比如听一句“明早朝上金殿启奏吾皇”,你马上得说出这戏是《宇宙锋》,梅兰芳唱的,西皮原板。随即再换一张,一句“皇恩浩调老臣龙庭独往”,你要立即说出这戏是《姚期》,裘盛戎唱的,二黄原板。几轮听下来就不是放一句唱了,只放半句,到*后只放三秒,就俩字儿,输了的人少不得受罚,买几瓶“北冰洋”,或买两斤糖炒栗子、两包“大前门”之类,总之得出点儿血。说这些事倒不是说听戏的有多牛,是这些京剧大师们让你从千百个同一唱段的演员演唱中,只听两个字就能辨别出他们的声音、他们的韵律。这得是多么独特的表现,多么深厚的功力,不同凡响啊!如今的演员还有吗?大致能听得出什么流派就不错了,不可能区别出独特的“这一个”了。
有些小青年会说,流行歌曲两句我也听得出,这是邓丽君,这是周杰伦,这是那英……确实,但这是流行,不是流派。流派当然是流行的,但现在和过去的“流行”,都很难达到流派的艺术高度。流派,那是在传统基础上的不断创新,是艺术的累积;流行歌曲,你听的不过就是他(她)的代表性歌曲,有独特性,但艺术的丰厚度远远不够。这是通俗的时尚,不是艺术的高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歌星您还知道几个?但一百多年来无人不知道梅兰芳。长城故宫天坛永存,高楼大厦随时可被玩儿房地产的推倒、铲平、重盖,流行一时而已。文化层次上不可同日而语。 还有人说——这种说法几乎成为人们的共识——你们那个时代娱乐项目贫乏,只能看看京剧,这纯属无知妄说。以我个人经历来说,就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一九四九年前后,直至六十年代中期,电影、芭蕾、歌剧、话剧、曲艺、舞剧,等等,应有尽有,每周末的舞会、音乐会、游艺晚会、诗歌朗诵会丰富多彩,那时的流行歌并不比现在少。我现在张口依然能唱很多当年的流行歌曲,但京剧依然鹤立鸡群,听戏的主力军当时正是我们这些年轻人。很多文化娱乐项目我们都很喜爱,搁今天,我们也同样喜欢崔键、王菲、邓丽君……但在诸多艺术门类中,我们之所以特别钟爱京剧,还是因为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它的艺术观念是先进的、前卫的、先锋的……不但历史上超前,现在依然超前,再过两百年还会超前。到今天,面对京剧,我们发现无数课题没有研究到,或者没有研究透。我们写这本书,有点野心,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把京剧超前艺术观念中的道理说清楚。 在世界艺术之林中,你会看到梧桐树、橡树、白桦树、枫树……而京剧是这林中的一棵参天大树,根深果硕,枝繁叶茂。圣诞树固然美,它有根吗?比起任何其他的树,京剧之树,挺拔而高耸,粗壮而雄伟。没错儿,今天它已有了枯枝败叶,所以我们更要好好地爱它、呵护它、修缮它、珍惜它。我们这本书,正是要尽一点护林员的义务,为这棵从中国传统中生长出来的不朽之树浇上一担水,让它能活的更有点当下的精气神。 谢谢您正在看这本书!
郭宝昌,1940年生,北京人,北京电影学院五九级导演系毕业生。曾在广西电影制片厂、深圳电影制片厂任导演、编剧工作,创作有电影《神女峰的迷雾》《雾界》《春闺梦》以及电视剧《大宅门》《淮阴侯韩信》《大老板程长庚》等多部影视作品。近年仍从事着影视、文学、京剧、话剧的创作及戏曲理论方面的研究。 陶庆梅,1974年生,文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当代戏剧评论与戏剧史研究工作。专著《当代小剧场三十年(1982-2012)》(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年出版)获第七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著作类一等奖,《当代剧场与中国美学》(三联书店出版社2020年出版)获中国文联第四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
在女儿的幼儿园小三班的网页上,有一位小朋友的妈妈发了一个在另外的网页上看到的帖子,题目叫《人生是什么》:人生是什么?人生
艺术该如何欣赏?是耽迷于动人的形式或外观,抑或是“穿透”其表面,探寻其心理、政治、文化或历史的内涵?美学史上,持这两种观
《景观·建筑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是“中青新世纪高等院校及设计教材”中的一本。中国青年出版社是一家在海内外有着良好声誉的国
《中国书法经纬论丛:海外书迹研究》系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耶鲁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艺术博物馆、普林斯顿大学等单位合作
世纪钢琴名曲-初学者和中级水平者97首必练曲目(简易本) 内容简介 《世纪钢琴名曲·简易本》这个书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不太严格。之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该书所收...
彭修文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民话管弦乐曲家、指挥家,现代民族弦乐队的尊基者之一。40余年来他先后创作、改编了400余部民族管弦乐曲,
这是一本乐评集。乐评没有音乐好听,但比音乐好看。“最有价值”是什么意思?音乐是最有价值的音乐,评论是最有价值的评论。仅此
内容简介《中国古代珠子》作者花费近10年时间,著文25万字,收集图片300多幅,展示了一部完整的中国古代珠史。《中国古代珠子》的
《今天穿什么》内容简介: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有过这样的烦恼:今天穿什么? 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有过这样的经历:穿上一件又换下,出了门
卡尔·齐默是美国耶鲁大学讲师,教授科学和环境写作。他已经出版了10本科普作品,包括《小生命》(Microcosm)、《霸王寄生物》(
银色浪漫-日韩电影音乐改编的钢琴曲-含CD 内容简介 光影交错,日升月落,人们渐渐习惯于视而不见。沉默无语间有多少美好已从放们眼前悄然逝去。渐渐的我学会了用感恩...
一个受困的人,却总不忘在各方面寻找自由。他确实找到了一些,音乐就是。周志文,浙江人,1942出生于湖南。台湾大学文学博士。曾任淡江大学、台湾大学教授,捷克汉学讲...
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名曲最新精选:Ⅱ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有“钢琴王子”之称的法国著名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所演奏经典曲目和*新流行的钢琴曲,是集专业性、通俗性...
《朱生豪译莎士比亚戏剧(上)》内容简介:收录莎士比亚经典喜剧、悲剧、史剧、杂剧等31种。朱生豪译莎士比亚戏剧(下):https://
丰子恺谈音乐 本书特色 在丰子恺的笔下,音乐的魅力再一次被重视,从举世瞩目的音乐大师,到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丰子恺带领我们学会谛听二百年来西洋音乐史上*伟大的音...
《超级渲染王:3ds Max/VRay材质与光影渲染表现技法》内容简介:本书通过10个大型案例的制作讲解,将3ds Max 和V-Ray之间天衣无缝的
红宝石卷-钢琴弹奏世界名曲集 内容简介 钢琴传入中国较晚,至今仅有100 多年的历史。所以,中国的钢琴演奏、教育及创作也都开始得较晚,中途又经历了许多坎坷和艰辛...
抒情歌曲吉他弹唱 目录 凹凸向左走向右走盛夏的果实约定星语心愿离别的车站我喜欢至少还有你满天的风雪太委屈*浪漫的事一笑而过单人房双人床野花日以继夜地想你梦醒时分...
跟我学小号 内容简介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业余爱好者利用工作之余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娱活动,如歌咏比赛、节日庆典,以及厂庆、校庆的...
Examiningthecultural,political,economic,technologicalandinstitutionalaspectsof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