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联的崩溃,除了苏共政治局委员,或许没有人能够给出比马特洛克更为权威的叙述。——《科克斯评论》
·
★一部记录与剖析世纪剧变的重磅启示录:一个超级大国如何因内忧外患步入末路?
★美国大使亲历冷战结束与苏联崩溃,70万字还原大国解体的漫长历程
★外交官+学者的双重身份,局内人经历+学术研究的内外视角,回忆录+历史研究的非凡结合
★从莫斯科到华盛顿,从维尔纽斯到阿拉木图,描摹帝国黄昏的全景图像
★一众历史人物的鲜活记录,近距离刻画当局者的步步为营与举步维艰
★知名学者理查德·派普斯 | 赫伯特·埃利森,主流媒体《华盛顿邮报》《外交事务》《科克斯评论》一致盛赞
★重温苏联70年历史,理解30年后的世界
·
这本书首次全面讲述了从1987到1991年的惊人事件,并且仍然是同类书中最好的一本。——《华盛顿邮报》
对于任何以开放心态面对这一问题的人而言,《苏联解体亲历记》都是一本必读书。马特洛克与书中的主要人物都有着紧密联系,并以他的洞见、优雅与平和细致记录了这一过程。——马歇尔·舒尔曼,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方悄然降下,俄罗斯三色旗取而代之。在枪炮静默之下,苏联从地图上消失了。
作为苏联最后几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马特洛克站在第一现场带领我们回溯那动荡多变的年代。地方不再与莫斯科亦步亦趋,民众开始反对原有的一切,各方力量也在或明或暗地相互撕扯;戈尔巴乔夫进退失据,叶利钦有仇必报,政变者各怀鬼胎……透过亲历者的叙述,切尔诺贝利、东欧剧变、八月政变、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都不再是教科书上定义模糊的名词或符号,而成为生动的事件和活生生的人物。
从中央到地方、从高层到平民、从国内到国外,马特洛克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大国欲坠的势头,铺展开一张角力的大网,并以清晰准确的语言描绘了苏联的最后岁月。最终,这个帝国被自己一手打造的力量尽数吞噬。它几度挣扎着浮出水面,求得那赖以生存的一丝氧气,但最终仍被脚上的镣铐拖入深渊。
·
作为一名卓越的苏联专家,马特洛克以大使身份所接触到那些人和事,为其研究带来了一种罕见的权威。他在书中展现了苏联关键人物的回忆录中也没有的洞见。——《外交事务》
没有人比马特洛克更有资格讲述从苏联到俄罗斯的转变。他在俄国历史、语言、文化、文学和政治方面的背景,让他成为这一问题的杰出权威。他的分析对于我们对苏政策的形成不可或缺,而且往往极为成功。对于书中写到的众多人物,马特洛克都十分了解,他们的性格、偏见、力量和缺点在他笔下都极为生动。——马克斯·坎珀尔曼,国务院顾问,苏联问题专家
这本书精辟分析了苏联制度的成就和问题,同时生动叙述了导致苏联解体的人与事……马特洛克是在莫斯科、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任职多年的权威人士,他对本世纪最重大事件的近距离观察是其严谨治学和非凡外交生涯的独特产物。——赫伯特·埃利森,华盛顿大学教授
没有其他美国人能够如此亲近细致地观察苏联的崩溃。多亏了马特洛克的精彩工作和判断,他的书贡献了这一历史事件的独特记录。——理查德·派普斯,哈佛大学教授
小杰克·F. 马特洛克(Jack F. Matlock, Jr.),美国前驻苏联大使,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在美国外交部门供职长达35年,是里根政府制定对苏政策的重要顾问。1971年至1974年主管美国国务院苏联事务,1981年至1983年担任美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1983年至1986年担任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兼欧洲和苏联事务高级主任,1987年至1991年任美国驻苏联大使。1991年退休后,马特洛克踏入学术界,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担任教授。已出版的著作有《苏联解体亲历记》《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冷战是如何结束的》和《超级大国的幻想》。
·
张敏谦,三亚学院教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博士导师,《现代国际关系》前主编,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出版专著《美国对外经济战略》《大觉醒——美国宗教与社会关系》,...
(展开全部)
我后来回想这次谈话时,深深感到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态度和私下态度之间存在巨大反差。许多私下容易动怒的领导人往往展现出不同的公共形象一一平静、周到、富有同情心,而戈尔巴乔夫似乎表现得截然相反。在公共场合,他变得极其容易发怒,讲话也越来越没有说服力。但是私下里,我却发现他泰然自若甚至明断是非。我怀疑他是否对每个人都那样,但是我不得不承认,他以高超的技巧回应了布什总统的信件。
——引自章节:第17章预演
在1986年和1987年哈萨克斯坦政局波动期间,人们对腐败的指责并不强烈,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在邻近的乌兹别克斯坦,反腐败运动却开展得如火如荼。 早在戈尔巴乔夫担任党的总书记之前,反腐败运动就已在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展开了。勃列日涅夫的好友、长期以来一直担任该地区党的领导职务的沙拉夫·拉希多夫于1983年逝世。他的死,使令人触目惊心的贪污腐败现象渐渐地暴露出来。拉希多夫的继任者伊纳姆宗·乌斯曼霍孔耶夫为转移人们对他个人的注意,在抨击其前任的同时,表面上也配合执法官员进行调查工作。审查出的一些案件令人发指,涉及成百上千的官员,他们狼狈为奸,虚报棉花产量,从子虚乌有的商品中攫取钱财。乌斯曼霍扎耶夫想蒙骗警察的企图终究是徒劳的。1988年1月,他被革职,并因多项重大罪行受到指控。 乌斯晏霍扎耶夫的继任者拉费克·尼萨诺夫在1988年宣布说,自1983年下半年以来,在乌兹别克有100名官员因贪污腐败而受到起诉,有3000人被革职,另有1.8万名党员被开除出党。有两名罪大恶极者被处以极刑。不管这些指控多么有效(似乎大部分都是以事实为依据的),乌兹别克的反腐败运动最终并未击中要害。乌兹别克人认为出现这种大规模的腐化现象是整个体制的错误,而单把这些官员拉出来作为替罪羊,令他们深为不满。 毕竟,除了一些针对勃列日涅夫亲贼的指控外,许多被指控收取贿赂的人住在莫斯科,而不是在塔什干,但当局并没有做出努力,对那些住在莫斯科的人进行司法审查。而且,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在莫斯科派来的最成功的调查人员(指取供与定罪)中,有两名后来被指控在这一过程中使用不正当手段来榨取供词,并转稼到无辜者身上。他们就是来自莫斯科的亚美尼亚人特尔曼·格德连和来自列宁格勒的俄罗斯人尼古拉·伊万诺夫。直到他俩在指控莫斯科的高级官员时故伎重演,莫斯科才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当外来者(主要是俄罗...
——引自第163页
杜拉斯转型之作 虚实模糊的情节急促断裂的语言 魔幻悬疑的氛围-《夏夜:杜拉斯全集2》为《杜拉斯全集》的第二卷,收入法国作家杜拉斯写于1952至1960年间写的三...
程东升,男,就职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著名财经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都市报深圳智库特聘专家,深商研究会成员。具有近10年的媒体工作经历。持续追踪、研究...
郭敬明,青春文学领军人物,畅销作家,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副总编辑;“中国青春文学第一刊”《最小说》主编。落落,校园女王,畅...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卢森堡博士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他发展出极...
桥梁工程 内容简介 本书是21世纪高等教育土木工程系列规划教材之一。本书是根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
马克·库什纳(Marc Kushner),全球知名建筑设计师,HWKN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Architizer建筑网站CEO。TED演讲者,其关于建筑艺术的演...
蔡澜,作家、电影监制、美食家、主持人。1941年8月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潮州。与金庸、黄霑、倪匡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其人见识广博,吃喝玩乐、琴棋书画、文学电...
《驻马店伤心故事集》之后,驻马店青年郑在欢强势回归!驻马店的故事仍在继续《驻马店伤心故事集》之后,时隔四年,上海文艺再度推出郑在欢短篇小说集《今夜通宵杀敌》。全...
精彩摘录什麽時候開始你們不斷地以星座當作話題那些詭異的星星牽引著你們的情緒和動機每當犯錯你們可以說那是星星的錯你已經不愛
《Web安全之深度学习实战》内容简介:如今是一个人工智能兴起的年代,也是一个黑产猖獗的年代;是一个机器学习算法百花齐放的年代,
*本書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概念:「陌生貴人」。你以為不重要的人,卻有不可小覷的力量!*我們每天與陌生人接觸的機率,幾乎
合约的解释规则与应用 本书特色 《合约的解释:规则与应用》是作者在2007年版《合约的解释》一书的基础上修订而来。虽名为修订,作者对原版的相当多章节进行了重写,...
作品目录目次《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出版说明前言王 勃 杜夕府之任蜀州骆宾王 在狱咏蝉贺知章 回乡偶书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王之
Derived from Rem Koolhaas’s much-lauded exhibition at the 2014 Venice Architectu...
This first comprehensive English collection of the interviews of Jacques Rivette...
作品目录导读一 金刚经二 坛经三 附录1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略序2 六祖大师缘起外纪3 曹溪大师别传4 六祖能禅师碑铭6 赐谥大鉴禅师
林少华著名文学翻译家,学者。亦从事文学创作。曾任教于暨南大学、日本长崎县立大学和在东京大学从事学术研究。现为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
★日本政坛“下克上”传统从何而来?★★为何高官大臣屡遭暗杀?★★本书将为你讲述明治维新不为人知的残酷真相★★编辑推荐★◎下层武士为中心的明治维新史以一手材料为基...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 1903-1950),英国作家。本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生于印度,父亲为殖民...
作品目录第1章 通信中的流水线——通信系统 1.1 通信的发展 1.2 团结协作——通信系统 1.3 我不需要编码——模拟通信系统 1.4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