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战争成为记忆以后,记忆也成为了战争——
将目光投向被刻意遮掩的过去,审视日本的历史问题与战争责任,
探索重塑战争记忆的过程中,国家、媒体和个人都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直面当代日本人的困境、社会的断裂,以及形塑战后社会的战败阴影。
◎ 内容简介
1945年8月15日正午,昭和天皇向日本全国广播了《终战诏书》,同意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结束。七十余年后,战败文化成了日本集体生活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然而,对于谁该为战争负责和谁有罪,日本社会内部出现了旷日持久的分裂,裂缝之下的是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为什么要打一场打不赢的战争?为什么要为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杀戮和牺牲?
在本书中,桥本明子探究了三种互相抵触的战争记忆:“受害者”“施害者”和“英雄记忆”。这种分歧形塑了战后一代人对历史和自身的理解,并影响至今。桥本明子借助民族志、访谈和影像分析,以丰富的史料和严谨的分析,再现了日本战败创伤记忆的建构过程:政府、传媒、国家在其中分别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个体沉默、后代沉默、媒体沉默的背后又有什么样的因由?民族主义、和平主义、和解主义,哪条才是面对这段黑暗历史的正确通路?不论个人还是国家,唯有诚实地回答这些问题,汲取其中的历史经验,才能超越分歧与创伤,免于重蹈覆辙。
◎ 作品看点
★ 深刻理解战后日本历史问题的关键所在,了解日本政府如何搪塞战争责任,普通民众如何回避战争责任。
战争结束后,面对难以弥合的文化创伤,日本社会内部出现了三种截然不同的战争记忆,分别视日本为这场战争的牺牲者、受害者和施害者,据此延伸出三种处理历史问题的方式:民族主义、和平主义与和解主义。厘清战争记忆的来龙去脉,深究其社会和政治根源,方能理解战后日本为何在三个选项中游移不定,始终未能正视其战争责任和历史问题。
★ 纪念活动、影视作品、报刊漫画,谁在形塑日本的战争历史?
作者以一手资料探查日本战争历史的形塑过程:力图重建国家尊严的官方纪念活动和政治表演;采用纪录片、读者来信、社论等形式,重启战争责任核查,以期日本能承担战争责任的报刊媒体;强调个人和家族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以受害者身份呼吁和平主义的动画电影……战争记忆不是铁板一块,是国家、个体、媒体等在历史话语权微妙博弈的结果。
★ 当基础教育服务于政治诉求,教科书何以成为战争记忆的新战场?
作者深入分析了5家出版社的15本历史和公民学高中教材,探索主流日本教材以何种立场和视角解读战争历史:是有意识选择的侵略之战?还是因政治经济压力、不得已为之的必要之战?用词和叙事框架的不同选择,暗含着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判断。
★ 著名学者沙青青导读,孙歌、小熊英二、伊恩·布鲁玛诚挚推荐。
◎ 名人推荐
如果你想知道日本人对战争历史的看法,这是本必读之作。日本的战争记忆并非只有一种:讲述英雄的“美丽之国”的记忆,讲述被害者的“悲剧之国”的记忆,讲述加害者的“可憎之国”的记忆交织在一起。读者能在本书中发现历史认识问题的必要史实和理论。此外,也能学到如何正确地批评生我养我的祖国的过错,追求普遍性的道德的知识分子的做法吧。
——小熊英二
桥本明子运用自己的聪敏、鲜明的个人风格和彻底的诚实,写了一个读之令人心酸的话题。这是一个如此罕见的组合,每个对历史感兴趣的人都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伊恩·布鲁玛
本书以新的研究方式讨论了一个老问题:分裂的三种战争记忆形态,以及由此而来的重建统一道德的困境。这个二战结束之后困扰了几代日本人的老问题,曾经在日本思想界内部和日本社会引起过多次争论。本书并没有给这个老问题增添新内容,但却令人信服地告诉我们,这个老问题并没有解决,因而并没有过时;世代更迭,它仍然还在,并催生着后续效应。
作者的国际化生活背景,以英文读者为对象的写作动机,使本书使用了浅尝辄止的“外部视角”。与日本社会的距离感使作者避免陷入其内部的思想冲突,但也妨碍了本书的思想深度。对希望了解日本战争记忆的中文读者来说,本书或许是很合适的入门书,期待它可以引发关于和解的进一步追问与思考。
——孙歌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不再是一种生活经历。但在今天的东亚,战争记忆的政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分裂。桥本明子以一种比较的视角,对日本人在战后十几年间处理创伤记忆的方式进行了深入而富有同情心的分析。
——安德鲁·戈登,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
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层面,《漫长的战败》都可堪称是一项重要的成就。这场长期的失败暴露了日本在身份认知上令人震惊的裂痕,这些裂痕将在未来几十年影响全球政治。
——杰弗里·C.亚历山大,耶鲁大学社会学教授
在桥本的文化分析之中,她更多的将着眼点放在微观层面的家庭,以及集体记忆在非西方国家形成的方式与目前占据主导地位的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这是一本写得很好的书,文笔流畅观点犀利。
——马克·A.沃尔夫格拉姆,哥伦比亚大学人权研究所教授
《漫长的战败》为zui近兴起的关于“集体记忆”讨论提供了一份宝贵的贡献。不过,在这本书里,桥本却深刻地质疑了这一概念的价值,反而认为对于战争创伤,人们有着相互竞争,不一致的记忆,这对于理解当代日本尤为重要。
——《美国社会学杂志》
桥本把我们的目光吸引到民族主义、和平主义与妥协主义的交织叙述当中,以此激励长期笼罩在战败阴影之下的民族和政治认同。
——《日本时代》
在这本及时、读之令人心酸、语言简洁流畅的书中,桥本审视了日本自战后就一直存在的“历史问题”。通过针对大量的初级材料进行研究:电影、电视,报纸、纪录片、小说、访谈、口述历史,教科书……她的结论是,从日本的角度来看,对这场战争,日本从没有过一致或统一的叙述。总结:这是一本必读书。
——CHOICE
◎ 作者简介
桥本明子,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学学士,耶鲁大学社会学博士,曾在匹兹堡大学任教三十余年,目前任波特兰州立大学东亚研究与社会学院访问教授、耶鲁大学社会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文化与权力、全球与比较社会学、文化创伤与和国家认同,另著有《世代相传的礼物:日本人与美国人对衰老和社会契约的看法》《想象中的家庭,生活中的家庭:当代日本的文化和亲属关系》《家庭对老年人的支持:一个国际经验》等书。
◎ 译者简介
李鹏程,1983年生于山西,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做过报社记者、杂志编辑,现为图书编辑,业余时间从事翻译。已出版的翻译作品有《4321》《世界简史》《风雨横渡》《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等。
因此,学生们在这里学到了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道德教训,那就是当事态变得严重时,国家会抛弃自己的人民。国家和人民之间的信任被打破这条信息,是最强有力的历史教训之一,战后的日本对和平的认同,其基础正在于此:只要日本是和平的,那么国家便不能再拿人民的生活玩轮盘赌。这种嵌在受害者叙事中的深层次焦虑,是持续将日本的战争记忆转变为文化创伤的一部分推动力。
——引自章节:第四章 战争与和平的教学
尽管有关暴力冲突的记忆塑造了战后文化,并且在国家的集体生活中打下了长久而深刻的烙印,但对于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个人,克服它们时却并不一定会选择相同的策略。也许再经历几代人之后,20世纪的多种战争叙事最终会被一般化,并稳定下来,但这并不意味着道德和政治理解的差异会得到解决。文化创伤的产生源自相互关联、被缝在一起的各种记忆和无法调和的叙事,源自对国家历史断裂的共同参照。在重新确立集体认同的方式上,它既是一体的,也是分裂的;既被鲜活地保持着,也被抹掉了。文化创伤造成的分歧,会使国家的历史更难被后人充分理解,但也确保了这些记忆会在构想国家未来的长期奋斗中,一直被鲜活地保存下去。
——引自章节:第五章 战败国的道德恢复
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手册-第二版 本书特色 《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手册(第2版)》可供从事大气污染控制的管理、研发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工程、热能与动...
Performativityhasemergedasacriticalnewideaacrossthe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f...
静脉治疗 内容简介 静脉治疗技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常用技术,本书的内足于介绍临床静脉治疗应用技术的同时,对静脉治疗的基本理论也作了较充分的论述。所以,本书不...
Excel Home,是一个主要从事与推广Microsoft Office(特别是Microsoft Excel)应用技术的非营利性网站。该网站上汇聚中国大陆地...
常用青草药彩色图集-(第二版) 本书特色 《常用青草药彩色图集》自2008年3月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迄今已重印6次。考虑到读者的需求,特将本书改版后全新...
本书是超级畅销书《猎杀黑马》的姊妹篇。《猎杀黑马》一书上市以来反响强烈,广获好评,销量一直稳居国内证券投资类图书排行榜前列。应广大读者和“王粉”要求,王者撰写了...
本书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湖畔派”的代表人物华兹华斯的自传体诗作。1798年,在柯勒律治的鼓励下,华兹华斯产生了创作“哲思长诗”的冲动,并欲称之为《隐士》(未完...
Priest,晋江文学城大神级作者之一,位于晋江超级别积分排行榜作者行列。文风粗犷洒脱,语言幽默讽刺,但笑过之后,能让人感受到“微笑中的眼泪”。自称:一个牙口不...
托马斯·迪马克,当代最杰出的技术分析大师之一,被誉为完美的技术分析师和傲视业界的交易系统开发者。迪马克在1970年代就发明了一套客观的方法来推算趋势衰竭的时机,...
马伯庸:作家。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得主,有“文字鬼才”之誉。被评为沿袭“‘五四’以来历史文学创作的谱系”,“文字风格充满奇趣”。 代表作《古董局中局》入选第...
贵志祐介丨1959-生于大阪,毕业于京都大学。30岁时因为同事的意外死亡而改变人生轨迹,从公司辞职,专职从事写作。擅长推理、恐怖和科幻小说,处女作《第十三种人格...
《护士的故事》内容简介:20年的护理生涯造就了这部细腻深刻、动人有力的话题之作。作者克里斯蒂·沃森以娴熟的笔法记录下感人的护
林汉达 (1900-1972)笔名林迭肯、林涛,镇海龙场乡林家村(今属慈溪)人。早年就读于宁波崇信小学,1924年毕业于之江大学,执教宁波四明中学。1928年入...
精彩摘录社会成员把他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关系的总和,看做一个由某种原则所贯穿的一定的完整的东西,这是从来没有过而且现在也没
精彩摘录尽管众多的批评家将欧洲电影经济上的萧条归咎于好莱坞对市场份额的“不公平”占有,但分析家马丁戴尔却认为,这是因为欧
[德]埃克哈特·托利(Eckhart Tolle)生于德国,毕业于伦敦大学,其后在剑桥大学担任研究员和导师,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极具启蒙性和远见卓识的哲学导师。他撰...
做社会学研究,非常不容易。如果不明了自身所做之事,不明了工作的努力方向,你就会像瓷器店里的公牛一样,必然把事情搞砸。这是约翰·李维·马丁在这本如何进行严谨的社会...
◆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作序发愿:“有生之年,一定要和焦桐吃一餐饭。”◆ 品透小吃,品透台湾人文人情;华语饮食文学精品,北大陈平原、复旦陈思和两大名教授...
乾绿郎,日本著名作家,1971年出生于东京。其作品涵盖类型广泛,包括历史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等。青年时期,乾绿郎在从事演员工作之余尝试自己创作小说和舞台剧剧...
《官僚制内幕》一书是公共选择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安东尼•唐斯的代表作品,也是剖析官员与官僚组织行为、透视官僚制内幕的精品力作。在本书中,作者将官员分为权力攀登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