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滞后,最前沿:本书英文版出版于2019年,涵盖了截至2019年的最前沿科学进展,紧贴科学前沿的速度在科普图书中非常罕见。看2021年4月刚创造出人-猴嵌合胚胎的科学家是如何创造出这类嵌合胚胎的。
★ 用文学家的语言,介绍最前沿的科学,探讨随之而来的社会伦理问题,思考关于人体和人性的哲学。
★ 本书中的大量内容此前从未有大众科普图书(无论 中文还是英文)介绍过。
★ 一幅科学研究者的群像,有人推动科学进步,造福全人类,有人留下抹不掉的学术甚至人性污点:汉斯·斯佩曼(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爱德华兹(诺贝尔奖获得者)、山中伸弥(诺贝尔奖获得者)、黄禹锡、小保方晴子、贺建奎……
★ 《科学》《自然》《柳叶刀》三大著名科学期刊给予本书极高评价,“读完这本书之后,你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将会与此前截然不同”(《自然》杂志)。
★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仇子龙作序,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伟倾力推荐。
--------------------------------------
2017年夏,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从菲利普·鲍尔的肩上取下一小块组织,用这些组织的细胞开展了一项特殊的实验。8个月后,这些细胞发育组装成了一个迷你大脑:细胞的种类不仅从皮肤细胞转变成了神经元,而且细胞之间还形成了大脑中那样的神经连接,能够传递神经信号。
随着干细胞、基因编辑、体细胞克隆、组织工程等技术的发展,这类看似只可能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情节正在或即将成为现实。在《如何制造一个人》中,菲利普·鲍尔回顾了人类认识和改造生命的历史,并引领读者去领略这一领域当今最前沿的进展:创造各式各样的迷你器官并把它们组装起来;用猪作为器官工厂,生产可供移植的人体器官;通过3D打印的方法打印组织甚至器官;见证中国科学家创造出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
在增进人类对生命的理解的同时,这些领域的科学进步也在塑造着文化和社会。从小说《弗兰肯斯坦》到《美丽新世界》,从电影《黑客帝国》到艺术作品“猪的翅膀”,作者引用文学、艺术、电影等诸多领域的例子,展示了科学是如何影响文化和社会风潮的。
科技的进步不仅会惠及人类的健康,同时也可能带来前所未见的社会、伦理和哲学问题:是否应该允许创造人和动物的嵌合体生物?胚胎发育到什么阶段时就应该被视作一个人?对于培育出的有感知能力的迷你大脑,我们应该承担道德责任吗?当人脑可以被计算机充分模拟时,人与非人的边界在哪里?对于这些问题,作者都以优雅的笔触逐一进行了探讨。读完这本书后,你对人体、人性以及生命科学的理解将会与此前截然不同。
菲利普·鲍尔,科学作家、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欧盟委员会合成生物学专家团成员。鲍尔曾在世界著名科学期刊《自然》杂志担任编辑超过20年,目前仍是《自然》的顾问编辑。他还是《自然 材料科学》《化学世界》等科学期刊的专栏作家。他撰写的文章见于《纽约时报》《卫报》《金融时报》《新 科学家》等世界著名媒体。
鲍尔已出版著述超过20部,这些作品都以科学为主线,涵盖科学、历史、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话题。其中《鲜艳的泥土:颜料发明史》获英国技术史学会2003年度图书奖,《预知社会:群体行为的内在法则》获英国皇家学会2005年度科普图书奖,《优雅的方法:10个优美的化学实验》获英国科学史学会2007年度科普图书奖,介绍量子物理学的科普图书《毫不奇怪》被《物理世界》杂志选为2018年度图书。
由于在科学传播领域的杰出贡献,鲍尔获得了很多荣誉和认可,包括但不限于英国物理学会开...
(展开全部)
在分类学上,黏菌是黏菌下门(Mycetozoa)中的生物,实际上是一类变形虫。这些单细胞的生物非常“原始”,以至于微生物学家们多年来一直在争论它们究竟是动物、植物还是真菌。现代遗传学研究发现,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它们与动物和真菌的关系更近,但又介于两者之间。这表明在进化史上,黏菌是在动物、真菌和植物分道扬镳时出现的。
——引自章节:插曲I人是一个超有机体:从细胞到群体
黏菌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但常常可以聚集成多细胞的结构)。
——引自章节:插曲I人是一个超有机体:从细胞到群体
《Scratch3.0案例式少儿编程初级35课》内容简介:本书是丛书“案例式少儿编程100课”的第二册,包括初级35课案例。每一课的案例都贯
美国文化选本(上、下册英汉对照) 内容简介 本书为目前国内唯一英汉对照的美国文化选本,选收了约翰逊雷诺兹、吉本,怀特海德、伯林等五十余位名家的文章,涉及人文学科...
《守望与思索》内容简介:本书为人文清华讲坛2019年六位嘉宾的深度访谈及演讲实录,这六位嘉宾均为清华人文学科及理工学科的代表人
文章作法 本书特色 夏先生和刘先生曾长期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又都是文章大家,因此《文章作法》可谓他们多年教学经验和深厚文学修养的结晶,内容自然生动有趣而不枯燥乏味...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对中国传统民间舞蹈的源流、形式功能、美学特征、传承功能、发展等问题的研究,探索总结了当代社会中传统民间舞蹈传承发展...
作品目录第一章 美国人走了,战争还在继续这是停火吗?河内的决定阮文绍的窘境第二章 血透1974大战7号公路战上德K18战役血肉磨坊
十四十四金陵人,自小喜愛讀書,曾被父母戲稱「只要紙上面有字都能看進去」。因看的故事衆多而萌發寫書欲望,到如今一發不可收拾。喜歡「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古篆释源 本书特色 《古篆释源》作为一部梳理和探讨汉字源流的参考书,是为了给研究金石之士提供一部以汉字音符为纲目的工具,也是给对汉字字体演变有兴趣的同志...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内容简介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主要讲的是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始自80年代初期,时间不算长,但是,发展的速度却相当快。学术杂志发...
北京琉璃烧制 本书特色 杜昕编著的这本《北京琉璃烧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一。琉璃是建筑重要构建,用于宫殿、庙宇等。琉璃烧制技艺是门头沟地区传统手工技艺。...
中华文化自信 本书特色 本书的内容向读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本质所在,通过与“诸洋文化”的横向比较,来解释中华文化的合理性。从而树立大家的文...
衣冠霞帔-中华服饰文化大观 本书特色 中华服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凝聚了中华多个民族的智慧,在世界服饰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王丽华编著的《衣冠霞帔...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增订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大学中文学科编写的一部教材,也或供具有同等学历的读者使用。本教材在学习古代汉语课程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介绍古代汉语...
构建与反思--庞德翻译理论研究 内容简介 *为值得注意的是,翻译研究在引进各种理论的同时,有一种被其吞食、并吞的趋向,翻译研究的领域看似不断扩大,但在翻译从边缘...
梁漱溟全集-第一卷 本书特色 梁漱溟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学术思想和社会活动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深为人们所关注。梁先生一...
称谓通鉴 本书特色 勘破古今中外姓氏地名称谓奥秘,神游大千世界寻微揽胜探渊索珠。称谓通鉴 内容简介 人类必得交际。交际必有称谓。称谓必假人名、地名、事物名。《称...
《XML应用入门与提高》内容简介:本书从初学者的角度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了XML文档应用与开发的相关知识,书中不但提供
印度文学 欧化东渐史-老北大讲义 本书特色 本书中的《欧化东渐史》著者张星烺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本次出版的《欧化东渐史》,也是涉及中西交流的重要学术著作,时间...
《用户研究成长之路》内容简介:本书是从事用户研究工作的入门指导和实践指南,不仅介绍了用户体验研究的基础入门知识,还介绍了可
青楼文化 本书特色 欲寻美人何处去?众人纷指青楼里。一座座青楼容纳了太多难以书写的故事,美丽与丑陋共存,真实与虚伪并行。原本作为社会病态之表征的青楼,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