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云林森眇的仙山意象,墓葬中逝者头顶的引魂灵璧,桃花源式画卷尽头无字的石碑……著名美术史家巫鸿悉心解读中国古代视觉文化与艺术表现。与石质的西方废墟不同,中国建筑遗迹消失的木质结构所留下的“空无”,成为艺术家哀悼往昔时光的重要方式;而荒烟蔓草中石碑沉默而又不朽的图像,似乎赋予了历史一种总体的轮廓和普遍的意义——它象征着历史知识的起源,因此也体现着历史的权威。
◆ 内容简介
“巫鸿美术史文集”是芝加哥大学巫鸿教授中国古代美术研究成果的全面集成,编年汇集了巫鸿几乎所有古代中国美术史的论文和未发表讲稿,串联四十年学术历程中散落的明珠,透视学者思维发展成熟的脉络。本卷收录巫先生2005—2011年的14篇论文与讲稿,从时间性、空间性和物质性等多个角度探讨古代视觉文化中“复古”“废墟”观念的体现、中国古代墓葬艺术对主体的表现、“生器”与“明器”的理论和实践等,旁征博引,引人入胜,兼具学术思辨和可读性。
“巫鸿美术史文集”下一步即将推出卷六《画屏世界》与卷七《思考尺度》,敬请关注。
◆ 专业评论
他的著作打破了按照材质分类,按照西方概念讲述中国故事的传统,从基本结构上改变了西方中国美术史传统写作的范式,正在构成一种具有历史关怀的、生动新鲜的叙事。不仅如此,以他为代表的这一代学者甚至在对世界范围内整个美术史学科的走向产生重要的作用。
——郑岩(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巫鸿教授有关中国美术的相关研究,跨越上古与中古时期的墓葬美术、宗教美术与传世书画艺术,兼及史前时代的玉器文化与当代实验艺术,其开拓领域之广、研究力度之深,可谓前所未见。他在研究方法上,引入了当代人类学的思维与视角,创造性地将绘画、雕塑、器物与建筑有机整合为一体,从而发展出一套适用于美术史学科的、能够打通微观研究和宏观叙事的“中层研究”方法论体系,使图像、器物与建筑空间的研究能够与人和时代的精神、思想和文化相联通。
——李清泉(广州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所教授、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
巫鸿并未把艺术品作为多样而变化中的世界观的图解。相反,艺术品在他手里成为了历史中的演员和创造者,而不仅仅是历史的标志物。
——伊万兰•卜阿(Yve-Alain Bois,哈佛大学美术史与建筑史系前系主任,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
巫鸿希望的,是通过分析美术材料本身找到一条可以跟随的线路,寻找视觉材料内在的演变路径。换句话说,也就是把美术演变的轨迹从这些概念中剥离出来,在美术中说明一个精神性的“中国”。
——胡一峰(《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副主编、编辑部主任)
他在方法论上兼具中国传统美术史和美国美术史的研究方法的优点,重视人类学和美术学的跨学科融通,并且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方法论。
——朱志荣(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巫鸿先生在解读中国画史名迹时不仅注意重新审视传统的读画方式和内容实质,还充分注意到绘画媒介形式的物质性特征,将绘画置于一种由创作者、观赏者共同参与动态过程,从而丰富和提升了鉴赏这幅名画的内涵和意义。
——赫俊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
◆ 媒体评论
巫鸿认为作为处理历史材料的研究者,最终能够改变西方中心格局、建立全球性美术史的途径并不是以抽象思维的方式推演出一套理论话语,而是通过对于历史的具体的作品,通过考古材料,通过历史上的书写进行具体分析,从中提炼出多元性的美术史的概念和叙事方式。
——雅昌艺术网
巫鸿是一个有着特定的视角和兴趣,并将这种视角和兴趣沿用到极为多元的研究对象之中的学者。
——《燃点》
在如今更趋多样化的美国学界,芝加哥大学的巫鸿教授可谓是最活跃的一个中国艺术学者。他的研究领域跨越了古代与现当代的壁垒,以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贯穿始终并互为借鉴。
——《艺术新闻(中文版)》
巫鸿(Wu Hung),著名美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
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 双重 博 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2008年被遴选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并获美国大学艺术学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2016年获选为英国牛津大学斯雷特讲座教授,2018年获选为美国大学艺术学会杰出学者,2019年获选为美国国家美术馆梅隆讲座学者,并获得哈佛大学荣誉艺术博士。成为大陆赴美学者获得这些荣誉的第一人。...
(展开全部)
哲学家保罗·利科(PaulRicoeur)认为遗迹具有两种不同又互补的功能:一方面是现实中的可见可触之物,属于此时;另一方面又凝聚着已逝者的过往经历,属于过去。一般而言,生器承载着逝者的生活经验,通过自身的留存使过去不会被彻底抹去。但是一旦墓门关闭,这些器物不再为生人所见,也就不再传递生人对死者的记忆。它们在黄泉之下的象征功能转为指示死者的多种时态,构造死亡和再生之间的桥梁。中国古人相信死者的灵魂具有意识而且“生活”在墓中。墓葬中生器的意义既在于它们的“过去性”又在于它们的“现时性”:它们来源于过去,但又象征着一个永恒的现在。
——引自章节:65.“生器”的概念与实践
古典风格的出现和流行有赖于一群关注政治的儒家士人,他们对朝廷多有批评,自我标榜为传统价值的保护者和倡导人。“因此,所谓古典风格的出现不应被视为艺术形式“自然”发展的结果,而应被视为随着儒生的社会、政治、文化地位的提高而出现的复古运动的一种表现。
——引自章节:66.中国艺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复古”模式
滇越铁路全景图 本书特色 王耕捷主编的《滇越铁路全景图(精)》以云南米轨铁路线路走向进行创意,将承载于铁路上的历史文化.完整地进行再现。根据普遍公认的米轨铁路上...
作品目录面摊 我的弟弟康雄 加略人犹大的故事 将军族 唐倩的喜剧 六月里的玫瑰花 夜行货车 万商帝君 铃铛花 山路 忠孝公园 后记
《有悬念的气味,以及不盲从的生活》内容简介:什么是好香水? 作为一种无用之物,香水的好坏与功效无关。资深香评人颂元甄选37支小
•畅销美国30年,顶级广告人的超实用文案秘诀。8种标题、9种特质、11种方法,让你轻松学会文案技巧,像顶级广告人一样写出热卖文案。各行业营销人员、广告人士、淘宝...
DanielDennettisoneofthemostinfluentialthinkersattheinterfacebetweenphilosophyand...
艾温·威·蒂尔(1899-1980),美国著名博物学家,摄影家、自然文学作家,生于伊利诺州,曾任纽约昆虫协会、布鲁克林昆虫协会主席、梭罗协会主席,美国皇家摄影协...
冨樫 義博(とがし よしひろ、1966年4月27日 - )は、日本の漫画家。男性。愛称は「ヨシりん」、「冨樫王子」など。「富樫」は誤表記。妻は『美少女戦士セーラ...
韩]智光大师,韩国历史上最受推崇的三位佛教领袖之一,也是其中唯一在世的。早年立下“世间无疾苦,人人得自由”的慈悲宏愿,当下影响遍及全球。大师一生怀抱悲悯之心,为...
作品目录第一章 启室内园艺之旅为你和你的家挑选合适的植物 004[实践] 作植物编织挂篮 020第二章 挑选合适的植物选择健康的植物
威廉·格林(William Green)一流媒体作家,曾为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出版物撰稿,包括《时代》《财富》《福布斯》和《经济学人》等。格林在伦敦出生和长大,在牛...
作者简介严敦易 江苏镇江人。曾从事银行、保险工作,并参加了中华全国文艺协会上海分会,1951年后历任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教师,
今日说法(4)(2001年) 内容简介 司法腐败现象的存在,已经成为一个决心依法而治的大国所面对的痛心的事实。惩治腐败,监督执法,既是国之所需、民心所求,更是我...
灾害救援医学 内容简介 当今世界自然灾害、恐怖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几乎所有灾害均有人员伤亡,这就涉及医学救援。灾害救援医学是用于社会牛产牛活中意外灾害事...
《每个孩子都能像花儿一样开放》内容简介:一本凝聚了尹建莉老师教育理念精华以及古今中外圣贤教育箴言的教育常识经典。正如尹建莉
大卫·艾尔金斯,是专业心理咨询帅,佩坡代恩(Pepperdine)大学教育和心理学研究牛院的心理学教授。以前曾当过牧帅,发表过诗作。他是美国心理学会人本主义心理...
张岱(1597—1684 年后),字宗子,号石公、 陶庵、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一生著述颇丰,其中不少已佚失, 今可见者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
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与工艺 本书特色 李浈编写的《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与工艺(第3版) 》以木作、土作、石作、砖瓦作等主要结构性匠作为 重点,系统地论述了传统建筑匠作工...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 1929— )享誉世界的小说家、文学评论家。1929年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1975年起定居于法国。著有小说《玩...
理查德 S. 泰德罗哈佛商学院1949级工商行政管理学教授,此前著有《安迪•格鲁夫传》(2006年《商业周刊》十佳书籍之一)、《影响历史的商业七巨头》(2001...
Mr.Ridgway,maam.Theyoungwomanwhowasgivingthelasttouchestotheveryeffective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