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云林森眇的仙山意象,墓葬中逝者头顶的引魂灵璧,桃花源式画卷尽头无字的石碑……著名美术史家巫鸿悉心解读中国古代视觉文化与艺术表现。与石质的西方废墟不同,中国建筑遗迹消失的木质结构所留下的“空无”,成为艺术家哀悼往昔时光的重要方式;而荒烟蔓草中石碑沉默而又不朽的图像,似乎赋予了历史一种总体的轮廓和普遍的意义——它象征着历史知识的起源,因此也体现着历史的权威。
◆ 内容简介
“巫鸿美术史文集”是芝加哥大学巫鸿教授中国古代美术研究成果的全面集成,编年汇集了巫鸿几乎所有古代中国美术史的论文和未发表讲稿,串联四十年学术历程中散落的明珠,透视学者思维发展成熟的脉络。本卷收录巫先生2005—2011年的14篇论文与讲稿,从时间性、空间性和物质性等多个角度探讨古代视觉文化中“复古”“废墟”观念的体现、中国古代墓葬艺术对主体的表现、“生器”与“明器”的理论和实践等,旁征博引,引人入胜,兼具学术思辨和可读性。
“巫鸿美术史文集”下一步即将推出卷六《画屏世界》与卷七《思考尺度》,敬请关注。
◆ 专业评论
他的著作打破了按照材质分类,按照西方概念讲述中国故事的传统,从基本结构上改变了西方中国美术史传统写作的范式,正在构成一种具有历史关怀的、生动新鲜的叙事。不仅如此,以他为代表的这一代学者甚至在对世界范围内整个美术史学科的走向产生重要的作用。
——郑岩(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巫鸿教授有关中国美术的相关研究,跨越上古与中古时期的墓葬美术、宗教美术与传世书画艺术,兼及史前时代的玉器文化与当代实验艺术,其开拓领域之广、研究力度之深,可谓前所未见。他在研究方法上,引入了当代人类学的思维与视角,创造性地将绘画、雕塑、器物与建筑有机整合为一体,从而发展出一套适用于美术史学科的、能够打通微观研究和宏观叙事的“中层研究”方法论体系,使图像、器物与建筑空间的研究能够与人和时代的精神、思想和文化相联通。
——李清泉(广州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所教授、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
巫鸿并未把艺术品作为多样而变化中的世界观的图解。相反,艺术品在他手里成为了历史中的演员和创造者,而不仅仅是历史的标志物。
——伊万兰•卜阿(Yve-Alain Bois,哈佛大学美术史与建筑史系前系主任,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
巫鸿希望的,是通过分析美术材料本身找到一条可以跟随的线路,寻找视觉材料内在的演变路径。换句话说,也就是把美术演变的轨迹从这些概念中剥离出来,在美术中说明一个精神性的“中国”。
——胡一峰(《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副主编、编辑部主任)
他在方法论上兼具中国传统美术史和美国美术史的研究方法的优点,重视人类学和美术学的跨学科融通,并且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方法论。
——朱志荣(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巫鸿先生在解读中国画史名迹时不仅注意重新审视传统的读画方式和内容实质,还充分注意到绘画媒介形式的物质性特征,将绘画置于一种由创作者、观赏者共同参与动态过程,从而丰富和提升了鉴赏这幅名画的内涵和意义。
——赫俊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
◆ 媒体评论
巫鸿认为作为处理历史材料的研究者,最终能够改变西方中心格局、建立全球性美术史的途径并不是以抽象思维的方式推演出一套理论话语,而是通过对于历史的具体的作品,通过考古材料,通过历史上的书写进行具体分析,从中提炼出多元性的美术史的概念和叙事方式。
——雅昌艺术网
巫鸿是一个有着特定的视角和兴趣,并将这种视角和兴趣沿用到极为多元的研究对象之中的学者。
——《燃点》
在如今更趋多样化的美国学界,芝加哥大学的巫鸿教授可谓是最活跃的一个中国艺术学者。他的研究领域跨越了古代与现当代的壁垒,以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贯穿始终并互为借鉴。
——《艺术新闻(中文版)》
巫鸿(Wu Hung),著名美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
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 双重 博 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2008年被遴选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并获美国大学艺术学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2016年获选为英国牛津大学斯雷特讲座教授,2018年获选为美国大学艺术学会杰出学者,2019年获选为美国国家美术馆梅隆讲座学者,并获得哈佛大学荣誉艺术博士。成为大陆赴美学者获得这些荣誉的第一人。...
(展开全部)
哲学家保罗·利科(PaulRicoeur)认为遗迹具有两种不同又互补的功能:一方面是现实中的可见可触之物,属于此时;另一方面又凝聚着已逝者的过往经历,属于过去。一般而言,生器承载着逝者的生活经验,通过自身的留存使过去不会被彻底抹去。但是一旦墓门关闭,这些器物不再为生人所见,也就不再传递生人对死者的记忆。它们在黄泉之下的象征功能转为指示死者的多种时态,构造死亡和再生之间的桥梁。中国古人相信死者的灵魂具有意识而且“生活”在墓中。墓葬中生器的意义既在于它们的“过去性”又在于它们的“现时性”:它们来源于过去,但又象征着一个永恒的现在。
——引自章节:65.“生器”的概念与实践
古典风格的出现和流行有赖于一群关注政治的儒家士人,他们对朝廷多有批评,自我标榜为传统价值的保护者和倡导人。“因此,所谓古典风格的出现不应被视为艺术形式“自然”发展的结果,而应被视为随着儒生的社会、政治、文化地位的提高而出现的复古运动的一种表现。
——引自章节:66.中国艺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复古”模式
汪曾祺,男,汉族,1920年生,江苏高邮人。少年时就读于江阴南菁中学,后毕业于亚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建国前曾任中学教员,历史博物馆职员。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
钢铁工业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内容简介 本手册共分17章,包括厂址选择,全厂给水排水,采矿场给水排水,选矿厂给水排水,原料场和烧结球团厂给水排水,焦化厂给水排水,耐...
眉月啍日本漫畫家,神奈川縣橫濱市出身。2009年以前以『眉月ジュン』的名義進行活動。2007年以『さよならデイジー』拿下集英社主辦第1回金のティアラ大賞銅賞,2...
《缤纷的语言学(中文版)》内容简介:语言学介于艺术与科学之间,这里有激动人心的发现和孜孜以求的答案。《缤纷的语言学》作者以
作者:(美国)粱勇(Y.Daniel Liang) 译者:戴开宇梁勇(Y.Daniel Liang),现为阿姆斯特朗亚特兰大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之前曾是普...
中国传统医疗绝技全书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各科治疗绝技部分则介绍疾病治疗的各家绝招妙法。下编概论部分是具有共性的内容,主要阐述方药、针灸、推拿按摩等...
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 本书特色 《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所列中药材是按植物类药材、菌藻类药材、树脂类及其他加工类药材、动物类药材和矿物类药材进行分类,共...
《只要一只行李箱就能过生活》内容简介:时间、空间和金钱都很有限,想只用在重要的东西上面!衣服一共18件,正因为数量少反而可以
PeterGourfainemergedontheNewYorkartsceneinthe1960sshowingminimalistsculpture.Sin...
李博,男,处女座,消化科副主任医师。以“甫寸”之名行走于丁香园、好大夫在线、新浪爱问医生、搜狐健康、网易健康等多家健康传播平台,致力于中西医学常识的科普和推广。...
作品目录序言第1章蒙古人中的喇嘛教和民间宗教第2章蒙古人中的萨满教第3章喇嘛教的传播第4章喇嘛教对萨满教的镇压第5章蒙古人的
★《美食,祈祷,恋爱》《万物的签名》作者闪耀新作★“我一直渴望写一本小说,描写那些生活没有被性欲摧毁的女孩的故事”★没有欲望,就没有完全的自我。在女性欲望仍受到...
ETFsandaGlobalPerspective=SuperiorReturnsExchange-tradedfunds,usuallyreferredtoa...
作品目录第1名 黄鹤楼 崔颢第2名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第3名 凉州词(黄河远上) 王之涣第4名 登鹳雀楼 王之涣第5名 登岳阳楼 杜甫第
去五尘之垢,磨六欲之皮。一勺钱汤水,浇出浮世嬉笑憨态。成书于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澡堂》,是“滑稽本”的顶峰之作。轻雾缭绕的澡堂内,有抱头呻吟的,也有拍臀高谈的,...
1982年时,舒尔茨是一家生产厨房设备的瑞典公司的副总裁兼美国分公司经理。一次,他在西雅图的星巴克咖啡馆被手磨的、现调配的咖啡所吸引。几乎在一瞬间,舒尔茨就决定...
这是一部反映特殊年代党的地下工作者的思想、工作和斗争生活的作品,是同名电视剧《隐秘而伟大》的原著长篇小说。抗战胜利,在上海弄堂长大的法学院高材生顾耀东大学毕业后...
每个受伤的孩子,都有颗星星在看顾。小光是个活泼好动、想法古灵精怪的男孩,他觉得世界很大,许多事情都充满新鲜感,都很想去尝试。但让他感到困惑的是,他期待父母陪伴,...
《忏悔录》——隐藏人类生命秘密之书惊现身!《忏悔录》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心灵自传,讲述他用50年想清楚的1个人生命题,透彻解读人类未曾觉察的“生命意义”。187...
《我为知识产权事业鼓与呼》内容简介:《我为知识产权事业鼓与呼》系作者吴汉东的演讲与访谈集。上编“讲座与发言”,收录了作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