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需要了解的世界危机简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世界500年的军事战争、经济贸易、财务税制、病菌瘟疫、金融货币、政体社会大跨度的梳理与复盘!
危机是推动崛起的动力,也是走向衰落的原因。是在危机中抓住机遇,还是滑向危机的深渊,决定了一个国家是崛起还是衰落。
本书旨在梳理1520年以来的世界危机(主要指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财政危机、货币危机等)简史,并非此阶段的世界简史。因此,各种危机是本书的重点与主线,而与危机有关的历史则为框架。这样的结构决定了本书在写作方法上,不同于纯粹的通史或国家简史。
本书首先为了深度挖掘危机发生前后的因果关系与关联,就必须选择一定的历史事件作为背景资料,将500年来所发生的几十次全球危机放在与战争、瘟疫、货币、科技、地缘政治、全球化、国际秩序、市场、泡沫(金融泡沫、股市泡沫、楼市泡沫) 等事件有关的历史框架下进行拆解和剖析,也使得这些危机不是毫无关联的孤立存在,而是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从而真正认识到,危机是一种周期性爆发的经济现象。
其此,围绕“危机”这条主线展开,探寻危机背后的逻辑,就可能对历史资料背景进行适当地选取,而不完全按照时间顺序来简述。因此,本书每一部分的时间段划分仅仅是参考,有的章节处于结构和逻辑的安排,超越了该时间段,比如第三部分。
最后,这种写作方法,避免了将这些危机事件简单地梳理堆砌,而是一个个可读性很强的故事与案例。通过这些故事和案例,看到危机真实的面目,从中汲取经验与教训。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1.危机研究溯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2.近现代危机史,五百年的超长时间跨度,多角度的立体分析深度
3.危机如影随形,繁荣中蕴藏着危机,而危机带来新的转机与变革
这本书有什么与众不同?
1.系统性梳理
探讨危机与战争、瘟疫、货币、金融、科技、政治、全球化之间的关系,从多个视角分析与解读各种危机的发生、特点和周期状态。
2.逻辑性分析
历史上的这些危机不是毫无关联的孤立存在,而是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杂乱无章的危机中寻找出背后的脉络、规律与逻辑。
3.故事性呈现
这本书以各种危机为主线,与危机关联的各种历史事件为本书的内容框架,以故事性的方式呈现,增加了可读性和趣味性。
4.趋势性借鉴
本书创作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危机能给中国带来什么?我们能从危机中汲取什么样的经验与教训?通过本书尝试为我们的未来提供些历史借鉴和参考。
这本书阅读有什么特点?
1.每章内容导读和小结,帮助读者快速获取核心关键内容
2.东西方关键事件年表,对比东西方社会不同发展的脉络
第一,危机是反复发生的,周期发生的,不可避免。
第二,危机原因在于自由市场无形之手失灵,政府有形之手失控。
第三,自由市场下,人性的贪婪与恐惧,周期性遗忘,会引发市场沿着繁荣--萧条--复苏--繁荣--萧条循环。
第四,政府救市必须做,市场失灵造成长期危机损害,引发社会危机。
第五,政府调控往往适当或滞后,或力度大小失当。管控往往阻碍经济发展活力。
第六,政府调控,货币手段,靠印钞,利率,也就是信贷收缩与扩张,导致通货膨胀或通缩, 或滞胀。印钞,引发货币危机。当利率低至 0 不能再低时,货币政策失效,货币印发到不能 再印发时,印钞失效。
第七,财政政策依靠税收及债务,往往是国债导致债务问题,当内外债务大到无法偿还,也无法重新借债,债务危机爆发,政府之手失灵。
第八,金融危机源于泡沫,这是人性的贪婪所致。技术上在于:银行的短借长贷,当市场恐慌时,造成挤兑,导致传染,引发流动性危机,引发金融机构破产,金融危机爆发。
第九,经济危机是市场或政府失当,人性贪婪,也导致恐慌,恐慌下出现踩踏与错杀,信心失控。
第十,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相互关联,互相影响。
第十一,全球化导致危机出现联动性,扩大了危机的范围与规模。
第十二,不断的危机,不断的救市,导致货币政策不断扩张,财政政策不断高企,导致经济进入债务型、货币型(债务货币化,货币与财政联动)经济模式,危机越拉越大。
第十三,危机震中发生在全球经济金融大国,尤其是储备货币型国家,当年的荷兰、英国、美国引导全世界。无论起源在哪里,震中一定在这些全球领导型国家。
第十四,经济危机的背后是货币、信贷和债务老三样。
第十五,当危机大到无法用政策救市方法解决或延缓时,一个大周期来临,救市重组与洗牌。 债务不偿还,通胀导致社会大动荡。货币危机,不再信赖货币。
第十六,国家兴衰其实也与国家财政、债务危机有关。
第十七,经济危机理论一直在变化,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哈耶克米塞斯,弗里德曼,现代 货币理论 MMT,格林斯潘等。
第十八,危机基本靠延缓,当无法延缓时,就是新一轮危机大周期的开始。
第十九,危机孕育在繁荣之中,疫情、股市暴跌、债务、战争等只是导火索。
第二十,石油危机、战争、国内政治、民粹主义、地缘政治等均与危机有关。
郭勤贵:律师,财经作者,金融、经济、商业与科技史研究者。先后获得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2005年)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EMBA ( 2015年 ) ,国合耶鲁全球领导力项目EDP(2018年 ) ,曾访学于哈佛大学 ( 2017年 ) 与耶鲁大学 ( 2019年 ) ,执业于国浩、中伦、金杜及德恒等北京多家著名律师事务所 。
先后为数十家知名跨国公司、中央企业、大型金融机构、互联网科技公司提供专项法律或常法服务 ,曾担任数家中央部委、地方政府法律顾问。代理过数十起具有重大影响的诉讼仲裁案件,为十余起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定向增发操作提供专项法律服务 。出版著作《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与架构》《 互联网金融原理与实务》《股权设计》《股权众筹》《互联网新商业模式》《大并购 》等。
目前执业于北京金融街某著名律师事务所,担任数家A股、港股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
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界线,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们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大陆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奥斯曼帝国对东方的垄断促进了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假如没有奥斯曼帝国的吃独食及霸气,就不会有探寻东方香料的海上探险之路,也就不会有大航海;没有大航海,也就没有了将地球连在一起的地理大发现。
——引自章节:版图、战争与金融003
就在西方世界以海洋为中心展开掠富、进行疯狂的原始资本积累之时,曾经在农耕时代领先西方的东方却被海洋时代悄然抛弃。当西方列强在世界各大洋如火如荼地进行探险、冒险、贸易及战争之时,东方世界却自我封闭了通往海洋的大门,将自己孤立在大陆深处。
——引自章节:西方日出东方雨032
黄永玉1924年出生,湖南凤凰人,土家族。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作家。自学美术,少年时期就以出色的木刻作品蜚声画坛,是少有的“多面手”,国画、油画、版画、漫画、木刻...
http://www.hongchen2006.com/html/87/category-catid-187.html(幾近全文檢索)潘绥铭自从1995 年开始...
《成为科学家》讲述了屠呦呦、钟南山、张益唐、王贻芳、常进、鲍哲南、颜宁、许晨阳、莉丽莎•兰道尔、马克•麦考林这十位国际知名科学家的“人物故事”,真实呈现了他们丰...
Welcometoaworldofshadowandthoughtwhereemotionsarereality.EchoedWords:FromtheShad...
临床医学概要 目录 **章 诊断学基础**节 常见症状第二节 问诊第三节 体格检查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第二章 急诊医学**节 心脏骤停第二节 昏迷第三节 休克第四...
你有创办一家新公司的好主意,然后该怎么做?如何把这个好主意变成成功的企业?《图解创业》所要告诉你的就是:创业的过程其实就像是在解一道方程式,只要你把相关的元素填...
裁判文书的语言.逻辑和理由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系*高人民法院2015年度审判理论调研课题成果的拓展之作,以裁判文书的语言、逻辑和理由研究为主题,共收录了宋北平、...
刘学勤医案选粹 本书特色 《刘学勤医案选粹》是从全国名老中医刘学勤教授的大量临证医案中,筛选、整理了具有代表性的医案编辑而成。《刘学勤医案选粹》共分辨治特色、验...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程 内容简介 本书从固体废物源流、集运、预处理、处理处置管理以及资源化利用等方面,以“循环经济(3R)”思想为依据,概括了固体废物的产...
“奢华”一度是拥有祖传遗产的贵族世界的专享。“奢华”的历史,就是一部关于传统、精致、骄奢的购物史。然而,今日的“奢华”却被打包贩卖给身价数十亿美元的国际大公司,...
川原砾,日本轻小说作家。出身於群马县。2008年时以《加速世界》获得第15届电击小说大奖,2009年2月以该作品出道。同年4月,开始发售从2002年起就在自己的...
笛安 女,1983年生,目前于巴黎高等社会科学院(EHESS)攻读硕士。出身书香世家。父亲是曾经获得”赵树理文学奖”、“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的著名作家李锐,...
噪声控制与声舒适-理念.吸声体和消声器 本书特色 吸声构造和吸声体,必须满足现代声学、环保、美观和建筑技术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因此,通常使用的纤维性/多孔的材料已...
他们说,妈妈死了,我没哭;这是无情,该死。隔天就和女友厮混;这是不孝,该死。挑拨朋友仇家互斗;这是不义,该死。我合该天地不容,人神共愤,但你们企图用来拯救我的那...
叶天士医案大全 本书特色 叶桂(1666年——1745年),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温病学派创始人。天士生于...
《毕业不失业职业生涯步步高》是作者在多年职场历练和观察的基础上写就的职业生涯感悟。作者从当前中国特殊的职业环境入手,从实
H.M. 斯彻(H. M Schey) 罗彻斯特理工学院数学与统计学专业教授。
Opening with the provocative query “what might an anthropology of the secular lo...
林格伦1907年出生在瑞典斯莫兰省一个农民家里,于2001年1月28日在斯德哥尔摩的家中去世。上世纪20年代到斯德哥尔摩求学。1946年至1970年间担任拉米和...
本書是作者的“文明復興三部曲”的第一部。該三部曲源於作者對世界歷史發展、當今國際局勢以及中國崛起意義的解讀和研究。冷戰結束後,世界並未像西方理論界所預想的那樣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