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他是中国文艺学泰斗
也是莫言、余华的老师,被称为一代文坛教父
但他首先是他,一个“朴”到极致的人
童庆炳的一生,
映照的是他所经历时代的历史,一部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他出身于贫寒,但有一位伟大的祖母
童先生是苦孩子出身,家里穷到他从小的理想是每天能让七口之家有五斤米下锅。而为了支持自己的孙子近乎奢侈的读书梦,祖母不惜拿出积攒了一辈子的棺材钱来给他交学费。更重要的是,她向他的生命注入的善良,让他对意识形态的狂热免疫,在政治正确卷席一切的时候能守住人性的尺度。
★当历史走起弯路,他拒绝着历史的道
底层者特有的强烈上进心,让童先生得以从山区来到北京,但他并不盲目地追求进步。于是近乎奇迹的是,他不仅从未在运动和斗争中整过人,保持了人格的清白,还绕过时代去到国外,为自己赢得暗地里读书的时光。这里面有运气的成分,但更主要是因为他在关键时刻作出的两次关键抉择。
★他首先是大师们的学生,其次才是泰斗
在打倒孔家店的氛围中,童先生依然维持着对老师的古老的尊崇和感恩,不仅尽可能地保护他们,更从他们的身上汲取营养,获得做学问和做人的启示。正是靠着这种擅长当学生的能力,他才能为自己打下深厚的基础,不断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几乎靠一己之力为中国的文艺学理论奠基。
★他还有一支小说家的笔,这让他得以成为大师们的老师
童先生会让人不禁联想起大批评家乔治·斯坦纳,虽然他的小说无法如学术那般给他带来公众声誉,但它们可以表明童先生绝非所谓理论的生产者,而很少有学者像他这样保持理性和感性的平衡。正是凭借这样的全面,他才不仅有一批理论家弟子,还有一些已经进入大师级的作家弟子,其中最有名的无疑是莫言。
【名人推荐】
孔子的伟大离不开他的弟子七十二贤人。童老师学生的阵容令人赞美。而他本人是黄牛一样地耕耘着,坚持着,谦虚着与进展着。
——王蒙
童老师在课堂下是蔼然长者,端重慈祥;在课堂上却是青春生动,神采飞扬。他讲课时的样子经常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莫言
记得毕业后有一次去看望童庆炳老师,坐在他北师大的家里,当时师母健在,高高兴兴地沏茶端水果,师母总是高高兴兴的样子,童老师总是微笑的样子,师母说话声音高低起伏,童老师说话声音从来都是平静的。
——余华
听他的课,在汲取知识的同时,常泛起情不自禁的感动。他把枯燥的文艺理论讲得流光溢彩,闪烁着温润高贵的人性光芒。他以深刻的学养为经纬,在严谨的学术框架中,将各种生动的例子随手拈来,如同精致的小品,点缀在精工细作的博古架上,浑然一体,处处生辉。
——毕淑敏
虽然现在我回忆不起童庆炳老师每节课所讲的具体内容,但我想课上所受的启迪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注入了我们这些学生的作品之中。就像一个人成长必须摄取多种营养,你既吃山珍海味,也吃五谷杂粮、瓜果梨桃。童老师的课,对我们而言就是这其中的一种。缺了它你不至于失衡,但汲取了它的营养你会变得更为丰富。
——迟子建
【内容简介】
本书为童庆炳先生(1936—2015)的口述自传,讲述了他如何从一个贫寒的农家子弟,成为中国文艺学理论的泰斗。在童先生看来,这纯属“偶然”,不仅因为贫穷随时可能剥夺他学习的权利,更因为在运动的二十世纪,能够安心读书的时光少之少数。而他之所以没有被时代荒废,除了因为他具有在受挫后用勤奋来报复自己的超强能力,更在于他的朴实,使得他的人性没有被政治裹挟,有机会避开国内的漩涡,借着“偷来”的书来继续自我的养成。
除了追述童年、革命年代和新时期的经历,回顾思想和学问上的成长,坦露一生的困惑、疑沮、快乐与不快乐,童先生还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的妻子和老师(如黄药眠、启功等),生动地讲述了自己与朋友(如季羡林、王蒙、汪曾祺等)以及学生(如莫言等)的交往。
口述|童庆炳(1936—2015)
中国文艺学泰斗,被称为中国文坛“教父”。
莫言、余华、刘震云、迟子建、毕淑敏等都曾经是他的学生。
整理|罗容海
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副研究员。
图书馆是个不竭的源泉,是学习的圣地。任何一个学生,要做好知识的储备,做好教学研究的准备,光靠听课、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能只是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而是要有大量的自由阅读时间。实际上,大学的课没有排得那么满,就意味学校给你一定的自由,这个自由时间属于你,你在这一定的时间不但可以看教材,还可以看图书馆里各种各样的书。有大量的自由阅读时间,自己去学习,主动地去学习,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的兴趣,这样才能把学习推进一步。图书馆是我喜爱的地方,我这一辈子都要感激它。
——引自章节:图书馆
这本书本来是四编,还有一编是审美意识,是一个男学生和我当时带的一个女硕士生两个人写的,以这个男学生为主。这部分写的是中西审美艺术比较,文字相当好,因为他既懂古典又懂西方,而且与他的博士论文也有关系。但出书的时候,他出问题了。出版社说有两个办法:一是保留,署笔名;一个就是删掉。后来发现署笔名不好办,别人问你这笔名是谁的,不好回答。最后就把这整十万字都删去了。
——引自章节:1990年代,走出低谷
古龙(1937~1985),本名熊耀华。祖籍江西南昌,出生于香港,十三岁时随父母定居台湾,毕业于台湾淡江大学文理学院外文系,著名新派武侠小说作家。他自幼对写作有...
现代老年心脏病学 目录 **章概论**节老年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第二节老年心血管系统结构和功能改变第二章病史与检查**节病史第二节心脏检查第三章老年人高血压第四章晕...
龚维英,1955年1月发表第一篇论文,1980年考入安徽省社科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上古文史,兼及多种学科。已发表论文500余篇,350万字以上。其中《周族先民...
袖珍方剂手册 内容简介 方剂学为中医的基础学科,是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是学好临床各科的基本功。因此,学好方剂学,掌握一定...
作品目录序言 第一章 家世篇:声名显赫的霸王之胄 第二章 孺子篇:承继宗祧的少年君王 第三章 亲政篇:图谋帝业的大国霸主 第四
管式加热炉(第二版) 内容简介 本书力求系统和全面地阐述管式加热炉的基础理论,并简明扼要地介绍管式炉技术的新成果——用电子计算机计算水蒸气的烃类转化炉等。管式加...
《孩子爱看的西游记》是一套专门写给孩子的通俗读本,由央视82版电视剧《西游记》总摄像师王崇秋担任总顾问。全套共8册,50回故事,故事情节忠实于原著,从孩子的视角...
《沉思录》是古罗马帝国皇帝玛克斯·奥勒留的一部哲学思考札记,全书以格言体写就,分为12卷,共497则。各卷无明确的系统划分,各则之间也没有确切的联系,有的很简单...
权威导读助你理解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逐章节解读原著,专业译者,译文精准、流畅,让艰深哲学经典不再遥不可及。大学问出品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之一,一本书带你...
万墨林,杜月笙的门生,晚年在台湾度过。另著有《张宗昌下江南》等。
奥格•曼狄诺(Og Mandino)是当今世界上最能激发起读者阅读热情和自学精神的作家。他的十余部励志作品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在全世界的销量超过3000万册。他...
确定性的法向客观性的法的变迁 本书特色 如何给中立性设计充分的制度供应和共同体精神氛围,是司法正义能否实现的标志性要素。中立性保障机制的内涵过于丰富,本书主要考...
阮千瑞自序:2001年,在开始注意打口唱片封面设计的时候,我已经可以成功入侵一台网络服务器,并放上一篇讽刺白领的文章作为首页。那个时候我和朋友在想如何写一个商业...
★《呼啸山庄》作者、著名“勃朗特三姐妹”之一诗选,这些诗 就是她的自画像!★毛姆、伍尔夫等文学大师盛赞的天才诗人,“拜伦之后无人能与之媲美”★与荒野、暴风为伴的...
丹尼尔·戈尔曼提出的情商概念,颠覆了智力天生的理念,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情商》一书也高居纽约时报排行榜达一年之
青崎有吾一九九一年出生於神奈川縣。畢業於明治大學文學院。二○一二年以《體育館的殺人》榮獲第二十二屆鮎川哲也獎出道成為作家。接著以《水族館的殺人》入圍第十四屆本格...
断奶仔猪呼吸道综合征及其防制 内容简介 本书由吉林大学兽医学院家畜传染病学博士丁壮教授等编著。内容包括:概述、断奶仔猪呼吸道综合征的流行病学、断奶仔猪呼吸道综合...
作品目录前言第一卷第一章 玛妮雅第二章 悲哀日子第三章 少年时期第四章 职务第五章 家庭女教师第六章 长期忍耐第二卷第八章 巴
这碗粥离经叛道,纯良无二。喜欢天马行空,在现实和童话之中畅想。作品:《采红》《绊橙》《却绿》《逢青》《扶蓝》《昏黄》微博:@二犬儿蛋微信公众号:这碗粥
PsychoanalysisandNarrativeisaclearandexemplarydemonstrationofthewaysinwhichthe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