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他是中国文艺学泰斗
也是莫言、余华的老师,被称为一代文坛教父
但他首先是他,一个“朴”到极致的人
童庆炳的一生,
映照的是他所经历时代的历史,一部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他出身于贫寒,但有一位伟大的祖母
童先生是苦孩子出身,家里穷到他从小的理想是每天能让七口之家有五斤米下锅。而为了支持自己的孙子近乎奢侈的读书梦,祖母不惜拿出积攒了一辈子的棺材钱来给他交学费。更重要的是,她向他的生命注入的善良,让他对意识形态的狂热免疫,在政治正确卷席一切的时候能守住人性的尺度。
★当历史走起弯路,他拒绝着历史的道
底层者特有的强烈上进心,让童先生得以从山区来到北京,但他并不盲目地追求进步。于是近乎奇迹的是,他不仅从未在运动和斗争中整过人,保持了人格的清白,还绕过时代去到国外,为自己赢得暗地里读书的时光。这里面有运气的成分,但更主要是因为他在关键时刻作出的两次关键抉择。
★他首先是大师们的学生,其次才是泰斗
在打倒孔家店的氛围中,童先生依然维持着对老师的古老的尊崇和感恩,不仅尽可能地保护他们,更从他们的身上汲取营养,获得做学问和做人的启示。正是靠着这种擅长当学生的能力,他才能为自己打下深厚的基础,不断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几乎靠一己之力为中国的文艺学理论奠基。
★他还有一支小说家的笔,这让他得以成为大师们的老师
童先生会让人不禁联想起大批评家乔治·斯坦纳,虽然他的小说无法如学术那般给他带来公众声誉,但它们可以表明童先生绝非所谓理论的生产者,而很少有学者像他这样保持理性和感性的平衡。正是凭借这样的全面,他才不仅有一批理论家弟子,还有一些已经进入大师级的作家弟子,其中最有名的无疑是莫言。
【名人推荐】
孔子的伟大离不开他的弟子七十二贤人。童老师学生的阵容令人赞美。而他本人是黄牛一样地耕耘着,坚持着,谦虚着与进展着。
——王蒙
童老师在课堂下是蔼然长者,端重慈祥;在课堂上却是青春生动,神采飞扬。他讲课时的样子经常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莫言
记得毕业后有一次去看望童庆炳老师,坐在他北师大的家里,当时师母健在,高高兴兴地沏茶端水果,师母总是高高兴兴的样子,童老师总是微笑的样子,师母说话声音高低起伏,童老师说话声音从来都是平静的。
——余华
听他的课,在汲取知识的同时,常泛起情不自禁的感动。他把枯燥的文艺理论讲得流光溢彩,闪烁着温润高贵的人性光芒。他以深刻的学养为经纬,在严谨的学术框架中,将各种生动的例子随手拈来,如同精致的小品,点缀在精工细作的博古架上,浑然一体,处处生辉。
——毕淑敏
虽然现在我回忆不起童庆炳老师每节课所讲的具体内容,但我想课上所受的启迪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注入了我们这些学生的作品之中。就像一个人成长必须摄取多种营养,你既吃山珍海味,也吃五谷杂粮、瓜果梨桃。童老师的课,对我们而言就是这其中的一种。缺了它你不至于失衡,但汲取了它的营养你会变得更为丰富。
——迟子建
【内容简介】
本书为童庆炳先生(1936—2015)的口述自传,讲述了他如何从一个贫寒的农家子弟,成为中国文艺学理论的泰斗。在童先生看来,这纯属“偶然”,不仅因为贫穷随时可能剥夺他学习的权利,更因为在运动的二十世纪,能够安心读书的时光少之少数。而他之所以没有被时代荒废,除了因为他具有在受挫后用勤奋来报复自己的超强能力,更在于他的朴实,使得他的人性没有被政治裹挟,有机会避开国内的漩涡,借着“偷来”的书来继续自我的养成。
除了追述童年、革命年代和新时期的经历,回顾思想和学问上的成长,坦露一生的困惑、疑沮、快乐与不快乐,童先生还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的妻子和老师(如黄药眠、启功等),生动地讲述了自己与朋友(如季羡林、王蒙、汪曾祺等)以及学生(如莫言等)的交往。
口述|童庆炳(1936—2015)
中国文艺学泰斗,被称为中国文坛“教父”。
莫言、余华、刘震云、迟子建、毕淑敏等都曾经是他的学生。
整理|罗容海
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副研究员。
图书馆是个不竭的源泉,是学习的圣地。任何一个学生,要做好知识的储备,做好教学研究的准备,光靠听课、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能只是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而是要有大量的自由阅读时间。实际上,大学的课没有排得那么满,就意味学校给你一定的自由,这个自由时间属于你,你在这一定的时间不但可以看教材,还可以看图书馆里各种各样的书。有大量的自由阅读时间,自己去学习,主动地去学习,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的兴趣,这样才能把学习推进一步。图书馆是我喜爱的地方,我这一辈子都要感激它。
——引自章节:图书馆
这本书本来是四编,还有一编是审美意识,是一个男学生和我当时带的一个女硕士生两个人写的,以这个男学生为主。这部分写的是中西审美艺术比较,文字相当好,因为他既懂古典又懂西方,而且与他的博士论文也有关系。但出书的时候,他出问题了。出版社说有两个办法:一是保留,署笔名;一个就是删掉。后来发现署笔名不好办,别人问你这笔名是谁的,不好回答。最后就把这整十万字都删去了。
——引自章节:1990年代,走出低谷
棉花种植实用技术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棉花概述、棉花产量的构成、棉花的生物学特性、棉花高产栽培技术、转Bt抗虫棉的栽培管理要点、干旱地区棉花栽培技术、盐碱...
方剂学-新世纪(第二版)-供中医类专业用 内容简介 本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总论重点介绍方剂学发展简史、方剂与治法,以及方剂分类、组成和配伍、剂型、用法的基本...
容光知名言情作者,白日与世界文学友好往来,夜间与方块汉字相亲相爱,盼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也愿笔下的每个故事有温暖人心的力量。已出版作品:《笙笙在我心》《喜欢你,...
中医痰症与方药 本书特色 张杰、代民涛、谢英彪编*的《中医痰证与方药》主要讲述了痰证的概念、分类、病因病机、临床症状等基本知识;介绍了56种常用化痰类中药和99...
人类 90% 以上的疾病是无法治愈的。疾病与死亡,从来都是人生绕不开的命题,或早或晚,或大或小,我们都要与之产生交集。当与疾病和死亡狭路相逢,我们应该怎么选择未...
丛书简介:远方译丛,重新发现身处的世界——跟随旅行家和探险家行走并记录当下,感受历史的丰富,探寻生命的意义。丛书由北京大学历史系罗新教授主编并作序推荐,精选历史...
潇怡,女,上海名校英浯兼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6年市场及渠道市场相关工作经验,也涉足过项目管理和渠道运营,换过三家公司,其中两家皆为业内龙头老大的世界500强欧...
什么时候你开始怀疑这个世界是假的?.日本虚拟现实VR题材开山杰作,超前《盗梦空间》20年!传奇推理作家组合冈岛二人预言之书,以超强的技术预见力,30年前就已完美...
草根装修族的杰出代表
巫哲:昵称球球,畅销书作家。巫哲总有出人意料的点子,尤擅长于细微处戳人。已出版作品:《撒野》《撒野2》《狼行成双》《格格不入》《炮楼》等。新浪微博:@那个狗蛋儿
建筑清洗保洁实用技术手册 内容简介 编者李仲秀根据从事保洁服务行业的需要、社会需要保洁服务方的需要;把保洁行业服务所涉及的、所属各个门类的专业技术知识,...
王琦,著名中医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男科学创建人,中医体质学创始人。首都中医养生首席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科普首席专家,中华中医药科技创新...
尼卡,英文名字Veronica爱足球,爱旅行,爱读书,爱美食,爱小动物……爱一切美好的感情和事物;也爱将一切美好的感情和事物用文字表达出来。时常沉溺文字,遗忘人...
李四龙,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副教授,副系主任。2001-2002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研修,为哈佛燕京学社、哈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访...
哈里森内科学手册-(第15版) 本书特色 《哈里森内科学第15版》是世界内科学权威著作,与西氏内科学并驾齐驱,50年来深受广大医学专家推崇,英文原名《Harri...
In"WhyLyricsLast",theinternationallyacclaimedcriticBrianBoydturnsanevolutionaryl...
《莎乐美 文德美夫人的扇子》是“汉译世界文学名著”丛书之一。本丛书选取世界各国各语种最具经典性和代表性的文学名著(如《傲慢与偏见》《双城记》《老人与海》等),同...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涵盖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的临床表现、特异性的病理学表现及治疗。全书分三篇:上篇,讨论与视网膜血管性疾病...
外科类-民国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中医讲义系列 本书特色 本丛书的特点是以地区、学校为单位,首先系统整理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的整套中医药类教材。不仅可供研究专科学术参...
刑事辩护的中国经验-田文昌 陈瑞华对话录 本书特色 l 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两位重量级作者。田文昌律师是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以办理刑事大案闻名数十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