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超越的文学经典,一座震撼人心、激荡灵魂的反战纪念碑。
特别收录雷马克研究专家评述文章,全面回顾本书创作出版史。
一部完美的文学杰作,一段不可置疑的真相。——斯蒂芬•茨威格
在这本书里你身处一个意义的世界,却丧失了你的童年、信仰,以及对个体的关心。你陷入了一场噩梦,被卷入一个神秘的死亡和痛苦漩涡。你竭力避免毁灭,你正在从地图上被抹去。从前,你是一个纯真的青年,梦想着成为一名钢琴家。你曾经那么热爱生活和世界,现在却把它拍成了碎片。——鲍勃•迪伦
雷马克给我们看的不是英雄,只是与你我相同的丘八(即士兵),恐怖,恐怖,永远在恐怖及神经错乱如醉如狂的状态中自卫与杀人,而且杀人是所以自卫,自卫不得不杀人。这才是战争的真相,是英雄的本色。——林语堂
一战期间,在爱国教师的劝导和同伴的榜样感召下,十八岁的保罗•博伊默尔与同班同学志愿参军,不久就被派往前线。这些本该处于生活的中心的年轻人,却要被迫面对持续不断的死亡的威胁。保罗历经了战争的残酷与盲目的英雄主义理想的幻灭,眼看着他的战友们在饥饿、痛苦和恐惧中逐一阵亡。当他在休假期间回到故乡,发现自己早已失去了与过往生活的联系。战争夺走了他们曾经坚信的一切,后方的人们无法理解他们的遭遇,炮火炸碎了他们的血肉,也粉碎了他们对生活的向往,更预示着人类文明的一次整体失败。就在战争即将结束之际,保罗作为班里的最后一员,倒在寂静的前线上,而那天的战报仅有一句话:西线无战事。
《西线无战事》忠实生动地记叙了德国士兵在战争中被迫承受的残酷际遇,以及他们返乡后重新融入平民社会的艰难,也将对个体的不幸的悲叹延展为整整一代人的命运的哀歌。小说于1929年出版,18个月内就被翻译为22种语言,售出250万册,次年上映的同名影片获奥斯卡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奖,继而催生了大量反思战争的文学作品的出版。尽管小说并非完全依据雷马克的亲身经历写就,但它确实为读者提供了一幅“真实”的战争图景,通过对一个普通士兵的战争经历的深入细致的描述,为在它之前的20世纪20年代末涉及一战的德国战争文学中风靡一时的、为战争赞颂和辩护的、最终旨在发动新的战争的立场提供了一种 “反记忆”。时至今日,《西线无战事》已经成为阐述战争之无意义的一个永恒不变和不言而喻的象征,并成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文学经典之一。本版特别收录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雷马克研究专家托马斯•施奈德教授的评述文章,全面回顾了本书错综复杂的创作、出版、营销和接受史。
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Erich Maria Remarque,1898—1970),曾用名埃里希•保罗•雷马克,著名德语作家,出生于奥斯纳布吕克,18岁时应征入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与西线战斗,因右手受伤放弃了成为音乐家的梦想,战后从事过代课教师、临时工人、编辑等多种职业。1929年,《西线无战事》出版,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也让他饱受非议。纳粹上台后,雷马克的作品遭禁,于1938年被剥夺德国国籍,流亡美国,后回到欧洲定居。在此期间,他又陆续创作了《归途》《凯旋门》《黑色方尖碑》等作品,以简练深沉的笔调描绘了战争导致的灾难以及青年一代在生活道路上所作的痛苦探索。1970年,雷马克于瑞士逝世。
“想想真奇怪。”克罗普接着说,“我们在这儿,是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可法国人在那儿,也是为了保卫他们的祖国。到底谁是对的?”“也许双方都对。”我说着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话。“好吧,双方都对。”他继续道,看来他要问到我哑口无言,“可我们的教授、牧师和报纸上都说只有我们是对的。我们也希望如此。而法国的教授、牧师和报纸上,也说他们是对的。这是怎么回事?”“我也不知道。”我说,“不管怎样,战争在继续。参战国每月都在增多。”加登又跑来了。他依然兴奋,马上加入了谈话。他想知道战争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一个国家严重冒犯了另一个国家。克罗普带着几分优越感答道。可加登无视他的优越感:“国家?这我就不明白了——德国的一座山,不可能冒犯法国的一座山。或者一条河、一片森林、一块稻田,都不可能。”“你是真愚还是装傻?”克罗普抱怨道,“我的意思是,一个民族侵犯了另一个“那我在这儿就没什么事好做了”加登反驳,“我没觉得自己受到侵犯。”“你根本就不开窍。”克罗普气愤地说,“这种事,怎么会取决于你一个乡巴佬。”“这么说,我可以马上回家啦!”加登坚持道。大家笑了。“哎,你这个人。他说的民族是一个整体,就是一个国家。”米勒嚷嚷着。“国家,国家,”加登灵活地咔嚓咔嚓掰着手指,“宪兵,警察,税收,这就是你们的国家。要是你说的是这些,那我谢谢你告诉我。”“没错。”卡特说,“这是你第一次说对了,加登。国家和家国是两回事。”“可它们是一体。”克罗普慎重地说,“没有国,就没有家。”“对。不过想想看,我方几乎全是普通人。法国战场上也绝大多数是工人、手工业者和小职员。那么,一个法国的钳工或鞋匠,为什么一定要攻打我们?不。那是掌权者的意愿。上前线以前,我从没见过法国人。大部分法国人之前也从没见过我们。没人问过他们对战争的看法,就像没人问我们。”“那战争究竟是为的什么?”加登问。卡特耸...
——引自第161页
李少霆,湖北汉阳县人,原名吴云臣,一九一五年出生于鄂城县一个穷苦码头工人家庭。三六年在汉口随著名评书艺术家容宗圣学艺,三八年开始说书。四六年正式拜容宗圣、陈树棠...
《新材料革命》内容简介:材料只能作为被动的构件而为人摆布吗?它会不会变成“活的”,可以感知环境、适应环境,并自我组装到一起
《食帖09:了不起的面包》是食帖品牌的第9本纸质出版物,也或将成为你“真正了解”面包的第一本书。我们寻访了巴黎、伦敦、旧金山、悉尼、东京等地多位知名面包职人,深...
用一支画笔抵御遗忘。每天画一幅画,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妈妈备份记忆。*这是亦邻和姐姐清雅、妹妹小菀合力照 护身患阿尔茨海默病妈妈的真实故事。亦邻的妈妈患上了阿尔茨...
作者简介儒勒·米什莱(Jules Michelet,1798-1874),法国19世纪著名历史学家,在近代历史研究领域中成绩卓越,被誉为“法国史学之父”。他以文...
悟將成為殺害母親的嫌疑犯 !?雛月消失了!悟回到現代!? 劇情急轉直下的第3集!!大受好評,屢屢獲獎!日本累積銷售突破117萬冊!◎ 2014、2015「漫畫大...
孙国峰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长期从事货币政策工作,曾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客座教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
中医脐疗大全 本书特色 自1992年出版的《中医脐疗大全》(*版)问世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与抬爱,也得到了许多中医和外治专家的认可,认为该书对古老脐疗...
调神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研究“调神论”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黄帝内经》奠定神之理论、河间论述精气神形、嘉言注重养神于心、关于“以情胜情”的治则、耄年神衰...
游移与转换 本书特色 建筑问题的凸现,集合了今日中国在琡、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的矛盾对建筑的思考,也不得不从多个维度展开。画家孙立人先生,面对目前的建筑状况及...
迈克尔・阿伯拉肖夫,毕业于安纳波利斯的美国海军学院25-26岁时,担任美国海军舰队司令的军事助理。1994年起担任美国前国防部长威廉J.佩里的军事助理,时年36...
过去十年,执行可能是中国最常用的管理词汇之一,无论是企业家、经理人员,还是政府官员、社会组织领导人,谈到战略规划和任务的实施,一定要再三强调执行。执行为何如此重...
高德拉特博士是以色列物理学家及企业管理大师,TOC制约法的创造者。他的第一部作品《目标》大胆借用小说的笔法,说明如何通过近乎常识的逻辑推理,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
夏茗悠,女,生于1988年11月11日。复旦大学研一在读。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曾任《光年纪》杂志主编,现为阳光雨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监。著有长篇《8分钟的...
费勇著名文化学者,执教于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创办“life+生活方式研究院”,主持关于“幸福”“健康”等专题的生活方式科研项目。曾参与“行走的...
李博,又名甫寸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中医药研究所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秘书长。第五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
近岸水波的解析理论 本书特色 《近岸水波的解析理论》内容涉及一维水波的描述;微幅波理论及微幅波的传播特征、频散特征、水质点运动特征、能量传播特征;造波理论;非线...
“湿”不等于病,但是如果湿气未善加调理,体内积聚的湿气就会形成“湿邪”,导致脏腑失调、代谢异常,进而诱发疾病。然而,体内的“水分”需要靠“气”来推动,因此除湿应...
本书包含《白俄大力士》《弥勒,弥赛亚》两部中篇小说《白俄大力士》:霍元甲、黄飞鸿、孙禄堂……老辈武术家成名,是跟洋人比武;现在的武打片大卖,也是因为李小龙、成龙...
孔伯华中医三代传承录 本书特色 “北京四大名医”之孔伯华(1885-1955)是公认的温病大家,杰出的伤寒巨擘,伤寒温病融会贯通。“孔伯华中医世家医术”为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