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了最早的金银合金币,即琥珀金币。钱币的诞生,打破了希腊罗马时期王权、战争与宗教之间的界限。钱币意味着权力。
雅典银币是雅典的象征,钱币上的猫头鹰是雅典城邦的标志。钱币使希腊民主制度显影,精英男性公民参加集会时,能得到政府发放的报酬。
铸币使罗马 发动境外战争成为可能。公元前3世纪,罗马向意大利南部军事扩张,钱币主要用来支付军队的工资,而非满足平民的经济需求,罗马因此最终成为帝国。
当国王像神一样被崇拜,地中海世界的钱币上的图像开始由神祇,变为在世的统治者。
钱币是希腊文化与罗马帝国权力的象征,它使不同的价值和文化体系趋同。没有钱币的诞生,就没有希腊城邦的繁荣与罗马帝国的形成。
·
《货币文化史》全套共六卷,本书为第一卷。
《货币文化史Ⅰ:希腊罗马时期钱币的诞生与权力象征》
《货币文化史Ⅱ:中世纪黄金的盛宴与贸易兴起》
《货币文化史Ⅲ:文艺复兴时期假币盛行与信任危机》
《货币文化史Ⅳ:启蒙时代货币泡沫与价值反思》
《货币文化史Ⅴ:帝国时代殖民主义与货币大变革》
《货币文化史Ⅵ:现代数字革命与货币的未来》
·
☆ 国内首套世界货币文化史,全球40余位跨学科学者共同编写打造
《货币文化史》共六卷,囊括了从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到启蒙时代、帝国时代和现代的全球货币文化史。由加州大学尔湾分校(UCI)社会科学院院长比尔·莫勒主编,钱币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专业领域的40余位权威学者共同编写打造,史料详实、内容权威、值得收藏。
☆ 跨领域专家联袂推荐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王忠孝、复旦大学宗教系教授刘平、华师大历史学系教授朱明、华师大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周保巍、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应用经济系主任王闻联袂推荐。
☆ 跨学科世界史,两种读法,看清货币与文化的螺旋式演进
不仅是货币史,也是文化史、经济史,更是一部公元前2500年至今的世界史。
纵向按单卷阅读,深入了解该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宗教思想、经济基础、时代事件及它们与货币的互作;
横向按章节阅读,每一卷固定的章节结构(技术、思想、宗教、生活、艺术、哲学、时代),透视货币从古至今在社会不同层面的发展。
☆ 丰富彩插,真实还原货币样貌
全套书包含300+幅彩色插图,不仅直观呈现货币在不同时期的视觉表达,更包含历史背景下的其他图像印记。
[美] 比尔·莫勒(Bill Maurer)
斯坦福大学人类学博士。美国著名法律与经济人类学学者,加州大学尔湾分校(UCI)社会科学院院长、人类学和法学教授。他被称为金融人类学的“元老”,曾任美国政治与法律人类学协会主席,创立了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货币技术和金融普惠研究所。
研究领域横跨货币、金融、经济、法律与人类学,包括加勒比地区离岸金融服务行业、替代货币、伊斯兰金融、移动货币、传统和新兴支付技术,以及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和相关区块链技术。
[德] 斯特凡·克姆尼切克(Stefan Krmnicek)
德国图宾根大学古钱币学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对古钱币的使用、经济史和钱币肖像学等。著有罗马考古学著作,包括《货币考古学》和《奥古斯都已死——凯撒万岁!》。
如果说货币有助于建立更大规模的职业军队,那么这些军队的存在反过来又需要政府继续发行货币来维持军费开支;我们看到这种循环在整个古代地中海地区不断发生。例如,尽管钱币也会因其他支出的需要而铸造,但军费支出在罗马总开支中占比最高。铸币本金通过租金、罚金、税收以及矿场来获得,还可能通过战争赔款和战利品来填补——事实上,军费开支可能导致更野蛮的战争和掠夺(Rowan,2013b)。战争带来的财富在罗马世界中引发了一场文化变革,除其他支出外,这种财富还资助了罗马的建筑项目,改变了罗马的城市面貌(Wallace-Hadrill,2008:356)。但是,战争并不总是成功的,也并不总是有利可图的。维持一支军队似乎永远需要成本,这很可能是罗马银币在公元3世纪持续贬值的原因之一。这一时期密集的战事和罗马军队的持续战败,以及罗马矿场生产力的下降,导致银币中的铅含量越来越高,到最后铸币的纯度下降到了5%左右(Estiot,2012:543)。这种贬值带来的经济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罗马帝国当时的经济压力在罗马货币体系的反复改革中可见一斑。最终,罗马帝国建立了一个不依赖于银币的纯金币体系,即索利多体系,直到公元10世纪,索利多仍在流通。
——引自章节:第七章货币与时代:权力、互联和身份认同
钱币的铸造主要是出于军事目的,这在罗马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在希腊也渐渐明晰起来。我们不应该对此感到惊讶。在近代福利国家出现之前(福利制度的真正实施是在20世纪上半叶),军费开支一直是任何文明或国家预算中开销最大的项目,且远超其他。因此,把钱币和国家开支联系起来等同于把钱币和军费开支联系起来。
——引自章节:第二章货币及其理念:国家控制和军费开支
刻纸剪画-中华剪纸文化大观 本书特色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异彩纷呈,灿若星河。王光敏编著的《刻纸剪画--中华剪纸文化大观》全面阐述剪纸作为我国民间一种传统的平面“镂...
《大国小康》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了决胜脱贫攻坚背后的人和事,讲述了全面小康背后的12位功勋模范。作者专访了经济学家、社会学家、
北京琉璃烧制 本书特色 杜昕编著的这本《北京琉璃烧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一。琉璃是建筑重要构建,用于宫殿、庙宇等。琉璃烧制技艺是门头沟地区传统手工技艺。...
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 本书特色 希腊神话是世界上*系统、对人类文明影响*大的神话,是一扇通向西方文明源头的窗口。《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由我国著名文学家郑振...
语法六讲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作者在国内外一些大学和研究所所做的六个演讲,并经作者修改和补充,都与汉语语法研究有关,包含2010年12月在日本大阪立命馆孔子学院...
《程何极简音乐剧手册》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献给音乐剧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音乐剧的前世今生,从第一
唐宋词概说-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本书是词学大家吴世昌先生的词学论文集,涵盖了其*重要的词学研究成果,涉及唐宋词、花间词、柳永、晏殊、晏几道、苏东坡、周邦彦、辛弃...
民俗学与遗产学视域下的乡土中国 本书特色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民俗学与遗产学视域下的乡土中国》从神话传说考据、韩民族文化源流考、华北地区龙王信仰研究、民俗...
完结日-审判与回归的预言 本书特色 在撒迦利亚·西琴编著的《完结日》中,我们将处理我们给出的这些疑问,解答古代的谜团,破译诸如十字架、双鱼宫和圣杯等象征...
人名性别倾向的音义象似性理据 本书特色 《人名性别倾向的音义象似性理据》的内容有男女魅力二元分布的生物学基础,音义象似性,以往人名语音性别提示与人名性别倾向的音...
词汇学新研究:首届全国现代汉语词汇学术讨论会选集 内容简介 汉语词汇发展史很重要,要好好研究,要总结词汇发展的规律,但现在还没有一本很好的研究词汇发展史的学术专...
蓝色的国度-外国人看中国 本书特色 《蓝色的国度》出版于1901年,立德夫人在这本书里为我们讲述了她在中国10多个省市的经历,以及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
田边刚,1975年生于东京。2001年凭借《砂吉》 获得Afternoon四季奖评委特别奖,2002年改编自马克西姆·高尔基作品的《二十六个男人与一个少女》 获...
★深入探索不同的地域文化 一场人类文明的全球壮游 在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中,传说都占有重要地位。在东西方艺术家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明中的动人传说,借助艺术的...
诗词格律:经典插图本 本书特色《诗词格律》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和诗人王力先生所著的一部古典诗词格律入门专著。古典诗词中所涉及的种类、平仄、...
庆阳历史文化丛书 本书特色 ★ 32开布面函套装,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 《庆阳历史文化丛书》全十册分别为:《陇原金凤》、《姬周旧邦》、《千古烟云》、《革命烽火》...
死雅 本书特色 鲍延毅教授以一己之力耗时26年编撰的辞典《死雅》,是一本汉语“死亡”的同义、近义词语专门辞典,收录了古今汉语典籍及近代以来中文报刊中有关“死亡”...
王志欽【經歷】筆名「肥內」,電影文字修行者。大學時期受閻嘯平老師影響,並在雷奈電影的震撼下開始認真學電影。自學過程中多以看片、讀書兩相參照,尤其對理論、形式與美...
古文字学 本书特色 有关古文字方面的入门读物。涉及古文字的起源发展,古文字学习的理论方法,古文字字形的发展演变,字形结构解析,又将形与韵、义相结合,全面阐释古文...
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道德败坏、刚愎自用,为何神话故事还可以广为传诵?手无一兵一卒的教皇格利哥里七世为何能让手握重兵的皇帝亨利四世站在冰天雪地里悔罪?为了信仰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