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中国元代戏曲艺术。以宋金杂剧为基础,融合唐宋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伎艺而形成。由于用北方曲调演唱,又称北曲或北杂剧。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实际上还包括散曲,并不专指元杂剧。宋元南戏与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
形成与兴起:元杂剧的形成与兴起,有着政治、经济和戏曲艺术本身的诸多因素,如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空前激烈,使不少富于反抗性的剧目应运而生;大都、真定、平阳等北方都市工商业的发展,为元杂剧的演出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随着都市的繁荣,特别是宋代众多的勾栏瓦舍,容纳了各种品位的艺术在一起演出,更有利于作为综合性艺术戏曲的发展和成长。众所周知,金院本为元杂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主要表现在:①元杂剧继承了金院本戏台的演出形式,由上、下场门出入,确定了中国戏曲独有的上下场的连场形式。②在金院本脚色分行基础上,扩充为旦、末、外、净、杂,而旦、末的分行更细,以正旦、正末主唱,而净仍保存着发科打诨的特色。③元杂剧发展了金院本的表演伎艺。如武行的筋斗,花面脚色的打诨等等,提高了演出质量。④元杂剧的面部化妆和服饰,与金院本几乎一致,*近几年在山西出土的金代墓葬中的戏俑,作了有力的证明。元杂剧是汲取了众多的伎艺,包括杂技、歌舞、北方俗谣俚曲,特别是吸收了诸宫调、唱赚的联套优点,在继承宋杂剧、金院本戏台演出经验的基础上,兼容并蓄而形成的。
表演与演员:唱、云、科三者构成了元杂剧表演艺术核心。唱即歌唱,除由一个脚色从头唱到底外,还有脚色不变,主唱人物可换,这叫做改扮或倒扮,约占1/3。一人主唱可集中力量刻画主要人物,使之形象鲜明。云即宾白,由于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可分诗对宾白、教语宾白及类似顺口溜的宾白等,语言质朴,长于叙事。科,包括的内容较为广泛:①做工,元人称手儿 ,后世称为身段 ,如做悲科、做拔斧砍旗科。②武功,如筋斗、抢背、刀枪剑戟之类的功夫,多为做战科、混战科。③剧中穿插的歌舞,如《梧桐雨》剧中的做舞科、魔女作歌舞劝酒科,因有表演动作,故列入科内。④效果,如雁叫科、内傲风科,当时没有效果一词,所以也包括在科中。⑤检场也放在科里,想来元杂剧没有专职检场,由零碎脚色兼作,如做掇桌儿科、卒子做托砌末上科等,但主要内容还是做工和武功两个方面。元杂剧的科和南戏的介一样,基本上是通过多种多样的身段动作,虚拟地反映生活,而且与砌末结合,虚实相生;同时,又具备了一定的程式性,尽管还不够完善,但为中国戏剧别具一格的表演艺术奠定了基础。
元代戏曲艺人:一般称为路歧,意即冲州撞府,走南闯北,到处流浪,以演戏为生。或叫散乐、行院、乐人,名称颇多,其实则一。他们大都过着贫穷的生活,受尽凌侮,有的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娱乐品,召进宫廷,属于教坊,名隶乐籍。仅据《青楼集》一书的记载,一个戏班中女演员有100多人,男演员30余人,戏班又多,演员之盛可想而知。他们都有固定的演出场所,或在勾栏,或在庙台;只有农村的业余社火,不在此例。专业艺人还有分工,有的专攻一个脚色或两种脚色,特别一些艺人既会演戏,又会写剧本,如红字李二、花李郎等。《黑旋风》、《武松打虎》、《薛仁贵》等剧目,就出自艺人之手。
作家与作品:中国戏曲史上有作者可考的剧本始于元杂剧。元代以前的杂剧和院本,《武林旧事》著录宋官本杂剧280本,《辍耕录》录有金院本689种,但没有一部剧本流传下来 。元杂剧则不同 , 据现存资料不完备的统计,在不到100年的元代,有姓名可考的杂剧作家大约有200人左右,有记载可查的杂剧剧本约有730~740种。这些数字远远不能反映元杂剧创作的实际,因为佚名的作家和失载的剧本尚不止百、千。然而能看到的元杂剧剧本只有208种,连残曲29种,也不过是237种。
衰微与影响:元杂剧衰微的直接原因是戏曲中心的南移,原在南方流行的戏曲吸收了北杂剧的长处,而且突破了杂剧一本四折、一人主唱的局限,用南曲演唱,受到人们的欢迎,使北杂剧无法与之抗衡;本身的原因则在于元末明初的杂剧作品缺乏反封建的战斗精神,明初的杂剧更逐步进入宫廷的狭小天地,从内容到演出,愈来愈与人民群众疏远,元杂剧的衰微,成了历史的必然趋势。
元杂剧的历史作用并没有随着它的衰微而消失,其部分优秀剧目长期活跃在戏曲舞台上,表演艺术和创作经验也为后来的演员和作家所继承,它和宋元南戏一起奠定了中国戏曲的基础。
绾结说来,元代社会的政治斗争,城市经济的繁荣,各种民间文学艺术提供丰富的养料,戏曲艺术形式进一步发展,很多剧作家和艺人共同努力,以及广大观众的支持都是促成元杂剧兴盛的因素。
——徐扶明《元代杂剧艺术》
中国真正的戏剧,始自元代的杂剧。杂剧的产生,在中国的戏曲史上,成为一个新纪元。但这种杂剧,并不是偶然出现的,也不是一两个天才作家所创造出来的。它是在前代各种讲唱文学和舞曲歌词的基础上,在民间渐渐演化而成的。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新媒体艺术似乎是当代艺术——但却是不同的。新媒体艺术涉及交互性、网络和计算,并且比起物质本身,它更重过程。新媒体艺术作品
心灵信笺-琴语人生 本书特色 美妙的旋律,是音乐与演奏者内心的共鸣;钢琴琴弦上流淌的,不仅仅是颤动的音符,更是钢琴家的灵魂!历经30多年的音乐教育,让·法希纳始...
《西方音乐通史》(修订版)包括: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中世纪音乐、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巴罗克时期音乐、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浪漫主
通俗民族器乐合奏曲集-(下) 本书特色 《通俗民族器乐合奏曲集(下)》特点:其一是多种风格曲调,适于多样的演奏环境之需。风格之一如《欢腾的节日》以南方民间锣鼓乐...
不管专家们承不承认,嘻哈文化正在主导这个时代,成为21世纪的新时尚。作为一个60年代出生的人,作者记录下嘻哈文化的发展历史,
色彩学是在视觉领域对色彩现象和色彩应用进行理论研究的科学。它是进行绘画创作和艺术设计的基础。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从产
在女儿的幼儿园小三班的网页上,有一位小朋友的妈妈发了一个在另外的网页上看到的帖子,题目叫《人生是什么》:人生是什么?人生
《伟大的西方绘画艺术》是一位向导。它带领我们从史前时期开始一直到当代,巡视西方绘画走过的历程。这次游历的出发点是标志西方
历届格莱美最佳流行音乐乐队与组合(附光盘) 内容简介 科学界有“诺贝尔奖”,电影界有“奥斯卡奖”,当今的世界乐坛,则有“格莱美”大奖。“格莱美”的英文原称为“G...
格伦·古尔德,这位钢琴巨匠,受到乐迷的顶礼膜拜,但是他憎恶场演出,31岁时便永远告别了音乐会舞台,成为录音技术的热情倡导者
《中国战疫!》内容简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全世界的战役中,中国模式具有怎样的意义? 对于中国的当下和未来,这场疫情又会产
如何评价当代艺术?面对这一让人困惑的问题,此书围绕1990年代法国爆发的“当代艺术之争”,回顾了1960年代至今当代艺术发展过程
笠翁传奇十种校注(上、下册) 本书特色 《笠翁传奇十种校注(套装上下册)》是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笠翁传奇十种校注(上、下册) 内容简介 《笠翁传奇十种校注(...
声乐曲选集:外国作品(三) 目录 1.夏季里2.我是一无所有3.小马儿4.叮铃铃5.男低音的乐趣6.小领先曲7.树8.金发的珍妮姑娘9.故乡的亲人10.沉睡的美...
视野丛书(6册)由北岛发起、主编并作总序推荐,张承志、徐冰、李零、韩少功、汪晖、李陀等集体呼应,集合了六位中国当代活跃在文
伍佰吉他弹唱专集 内容简介 伍佰本名吴俊森,是华语地区*知名的歌手之一、词曲创作人、音乐制作人。他虽以词曲演唱制作的全能音乐人著称,但本质却是个独立于主流之外的...
《莫问归处》内容简介:古时的男女多半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终身,然而,礼法的束缚阻挡不了爱情的滋生。他们一见钟情,他
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 内容简介 作为练习曲系统的教材,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号)是初学者在打基础阶段常用的一本教材。车尔尼的这本《钢琴...
英若诚译名剧五种 内容简介 本集收入的剧本不仅是英诺诚先生本人的译作精品,也代表了我国话剧翻译的*高水平。《请君入瓮》将贵族口中的无韵诗体和幽默俏皮的下层语言相...
他一心呼吁和平,抨击暴力,“给和平一个机会!”(GivePeaceaChance)的声音传遍全球。宿命的是,象征战争和暴力的子弹,夺取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