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中国元代戏曲艺术。以宋金杂剧为基础,融合唐宋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伎艺而形成。由于用北方曲调演唱,又称北曲或北杂剧。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实际上还包括散曲,并不专指元杂剧。宋元南戏与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
形成与兴起:元杂剧的形成与兴起,有着政治、经济和戏曲艺术本身的诸多因素,如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空前激烈,使不少富于反抗性的剧目应运而生;大都、真定、平阳等北方都市工商业的发展,为元杂剧的演出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随着都市的繁荣,特别是宋代众多的勾栏瓦舍,容纳了各种品位的艺术在一起演出,更有利于作为综合性艺术戏曲的发展和成长。众所周知,金院本为元杂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主要表现在:①元杂剧继承了金院本戏台的演出形式,由上、下场门出入,确定了中国戏曲独有的上下场的连场形式。②在金院本脚色分行基础上,扩充为旦、末、外、净、杂,而旦、末的分行更细,以正旦、正末主唱,而净仍保存着发科打诨的特色。③元杂剧发展了金院本的表演伎艺。如武行的筋斗,花面脚色的打诨等等,提高了演出质量。④元杂剧的面部化妆和服饰,与金院本几乎一致,*近几年在山西出土的金代墓葬中的戏俑,作了有力的证明。元杂剧是汲取了众多的伎艺,包括杂技、歌舞、北方俗谣俚曲,特别是吸收了诸宫调、唱赚的联套优点,在继承宋杂剧、金院本戏台演出经验的基础上,兼容并蓄而形成的。
表演与演员:唱、云、科三者构成了元杂剧表演艺术核心。唱即歌唱,除由一个脚色从头唱到底外,还有脚色不变,主唱人物可换,这叫做改扮或倒扮,约占1/3。一人主唱可集中力量刻画主要人物,使之形象鲜明。云即宾白,由于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可分诗对宾白、教语宾白及类似顺口溜的宾白等,语言质朴,长于叙事。科,包括的内容较为广泛:①做工,元人称手儿 ,后世称为身段 ,如做悲科、做拔斧砍旗科。②武功,如筋斗、抢背、刀枪剑戟之类的功夫,多为做战科、混战科。③剧中穿插的歌舞,如《梧桐雨》剧中的做舞科、魔女作歌舞劝酒科,因有表演动作,故列入科内。④效果,如雁叫科、内傲风科,当时没有效果一词,所以也包括在科中。⑤检场也放在科里,想来元杂剧没有专职检场,由零碎脚色兼作,如做掇桌儿科、卒子做托砌末上科等,但主要内容还是做工和武功两个方面。元杂剧的科和南戏的介一样,基本上是通过多种多样的身段动作,虚拟地反映生活,而且与砌末结合,虚实相生;同时,又具备了一定的程式性,尽管还不够完善,但为中国戏剧别具一格的表演艺术奠定了基础。
元代戏曲艺人:一般称为路歧,意即冲州撞府,走南闯北,到处流浪,以演戏为生。或叫散乐、行院、乐人,名称颇多,其实则一。他们大都过着贫穷的生活,受尽凌侮,有的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娱乐品,召进宫廷,属于教坊,名隶乐籍。仅据《青楼集》一书的记载,一个戏班中女演员有100多人,男演员30余人,戏班又多,演员之盛可想而知。他们都有固定的演出场所,或在勾栏,或在庙台;只有农村的业余社火,不在此例。专业艺人还有分工,有的专攻一个脚色或两种脚色,特别一些艺人既会演戏,又会写剧本,如红字李二、花李郎等。《黑旋风》、《武松打虎》、《薛仁贵》等剧目,就出自艺人之手。
作家与作品:中国戏曲史上有作者可考的剧本始于元杂剧。元代以前的杂剧和院本,《武林旧事》著录宋官本杂剧280本,《辍耕录》录有金院本689种,但没有一部剧本流传下来 。元杂剧则不同 , 据现存资料不完备的统计,在不到100年的元代,有姓名可考的杂剧作家大约有200人左右,有记载可查的杂剧剧本约有730~740种。这些数字远远不能反映元杂剧创作的实际,因为佚名的作家和失载的剧本尚不止百、千。然而能看到的元杂剧剧本只有208种,连残曲29种,也不过是237种。
衰微与影响:元杂剧衰微的直接原因是戏曲中心的南移,原在南方流行的戏曲吸收了北杂剧的长处,而且突破了杂剧一本四折、一人主唱的局限,用南曲演唱,受到人们的欢迎,使北杂剧无法与之抗衡;本身的原因则在于元末明初的杂剧作品缺乏反封建的战斗精神,明初的杂剧更逐步进入宫廷的狭小天地,从内容到演出,愈来愈与人民群众疏远,元杂剧的衰微,成了历史的必然趋势。
元杂剧的历史作用并没有随着它的衰微而消失,其部分优秀剧目长期活跃在戏曲舞台上,表演艺术和创作经验也为后来的演员和作家所继承,它和宋元南戏一起奠定了中国戏曲的基础。
绾结说来,元代社会的政治斗争,城市经济的繁荣,各种民间文学艺术提供丰富的养料,戏曲艺术形式进一步发展,很多剧作家和艺人共同努力,以及广大观众的支持都是促成元杂剧兴盛的因素。
——徐扶明《元代杂剧艺术》
中国真正的戏剧,始自元代的杂剧。杂剧的产生,在中国的戏曲史上,成为一个新纪元。但这种杂剧,并不是偶然出现的,也不是一两个天才作家所创造出来的。它是在前代各种讲唱文学和舞曲歌词的基础上,在民间渐渐演化而成的。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西欧戏剧史 本书特色 《西欧戏剧史》是廖可兑教授为讲述《西欧戏剧史》课程而编写的。这本著作简述了自古希腊时期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两千余年历来的西欧戏剧历史,列...
迦陵词稿注 本书特色 《迦陵词稿注》是当代著名古典文学研究家叶嘉莹女史词集的笺注本,由青年诗人程滨作笺注。全书所注之词,分为《迦陵词稿初集》、《迦陵词稿二集》,...
王季迁(1906~2002):又名季铨,字选青,别署王迁,己千,王千,纪千。苏州人,东吴大学毕业,善山水,从顾西津,吴湖帆游,以“四
《中国戏曲剧种研究》内容简介:《中国戏曲剧种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项目成果,对中国剧种做了全面的研究,不仅包括京剧、
约瑟夫·乔丹尼亚,出生且受教于格鲁吉亚。1978年获第比利斯国立音乐院荣誉文凭,1982获第比利斯国立音乐院哲学博士,1991年于基辅国立音乐院再获音乐学博士学...
音乐基本素养考级教程(上下) 本书特色 从我国当前社会音乐教育的水平出发,考虑到业余学习的现实状况、教学能力、考级实施条件等因素,是一个“初级阶段”的教材。为乐...
永远的猫王-猫王经典歌曲改编的钢琴曲集 本书特色 20世纪50年代,“猫王”的音乐开始风靡全世界。他的音乐超越了种族以及文化的疆界,将乡村音乐、布鲁斯音乐以及山...
莎士比亚悲剧选-世界名著名译文库-全译本 本书特色 威廉·莎士比亚*的《莎士比亚悲剧选》收入莎 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汉姆莱脱》《奥瑟罗》《李尔王 》《麦克佩斯》,...
兰德尔•格里芬(RANDALLGRIFFIN)的研究领域为美国艺术史,著有《霍默、埃金斯以及安舒茨:在镀金时代寻找美国身份》(Homer,Eak
莫扎特经典钢琴曲集 本书特色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
《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中国艺术教育大系:音乐作品分析教程(音乐卷)》讲述了音乐作品分析的着眼点包括音乐语言的各
《从财报看经营本质》内容简介:通过本书,从业30余年的张明辉老师以清晰的逻辑、宏观及微观的角度,深入解读台积电等知名上市/上柜
《全域营销:付费增长与流量变现实战讲义(第2版)》内容简介:在数字化时代,企业要想长期盈利,需要有能在全域市场中持续增长的营
中央 莎士比亚喜剧 内容简介 莎士比亚是历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对英国乃至整个世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无比深远的影响,其作品几乎被翻译成世界各种文字。本书所...
本书系台湾学者衣若芬美术史方面的论文汇集。作者运用现代学术手段,广泛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从图像、文字、实物三者的关系入手,
《大宋衣冠:图说宋人服饰》内容简介:与以往通史式的服饰著作对宋代服饰点到为止的叙述相比,傅伯星先生的《宋代服饰史》,正如本
今天:刘德华歌曲改编的钢琴曲(含CD) 本书特色 《今天:刘德华歌曲改编的钢琴曲》是由安微文艺也版社出版发行的。今天:刘德华歌曲改编的钢琴曲(含CD) 目录 1...
音乐圣经(上卷)增订版 本书特色歌剧的巨大的直接力量,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是唱出来的,这听起来似乎很幼稚,但当你想到所有各种不同的乐器组成的宠大而复杂的所谓交...
大卫·波德维尔(DavidBordwell,1947~)及其夫人克里斯汀·汤普森(KristinThompson,1950~),是当代美国重要的电影理论家,
音乐导读--舒曼管弦乐 本书特色 本书是'BBC音乐导读'丛书第31篇《舒曼:管弦乐》。本书论术了舒曼的管弦乐作品。他的交响曲和钢琴协奏曲已是音乐会中的保留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