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中国元代戏曲艺术。以宋金杂剧为基础,融合唐宋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伎艺而形成。由于用北方曲调演唱,又称北曲或北杂剧。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实际上还包括散曲,并不专指元杂剧。宋元南戏与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
形成与兴起:元杂剧的形成与兴起,有着政治、经济和戏曲艺术本身的诸多因素,如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空前激烈,使不少富于反抗性的剧目应运而生;大都、真定、平阳等北方都市工商业的发展,为元杂剧的演出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随着都市的繁荣,特别是宋代众多的勾栏瓦舍,容纳了各种品位的艺术在一起演出,更有利于作为综合性艺术戏曲的发展和成长。众所周知,金院本为元杂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主要表现在:①元杂剧继承了金院本戏台的演出形式,由上、下场门出入,确定了中国戏曲独有的上下场的连场形式。②在金院本脚色分行基础上,扩充为旦、末、外、净、杂,而旦、末的分行更细,以正旦、正末主唱,而净仍保存着发科打诨的特色。③元杂剧发展了金院本的表演伎艺。如武行的筋斗,花面脚色的打诨等等,提高了演出质量。④元杂剧的面部化妆和服饰,与金院本几乎一致,*近几年在山西出土的金代墓葬中的戏俑,作了有力的证明。元杂剧是汲取了众多的伎艺,包括杂技、歌舞、北方俗谣俚曲,特别是吸收了诸宫调、唱赚的联套优点,在继承宋杂剧、金院本戏台演出经验的基础上,兼容并蓄而形成的。
表演与演员:唱、云、科三者构成了元杂剧表演艺术核心。唱即歌唱,除由一个脚色从头唱到底外,还有脚色不变,主唱人物可换,这叫做改扮或倒扮,约占1/3。一人主唱可集中力量刻画主要人物,使之形象鲜明。云即宾白,由于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可分诗对宾白、教语宾白及类似顺口溜的宾白等,语言质朴,长于叙事。科,包括的内容较为广泛:①做工,元人称手儿 ,后世称为身段 ,如做悲科、做拔斧砍旗科。②武功,如筋斗、抢背、刀枪剑戟之类的功夫,多为做战科、混战科。③剧中穿插的歌舞,如《梧桐雨》剧中的做舞科、魔女作歌舞劝酒科,因有表演动作,故列入科内。④效果,如雁叫科、内傲风科,当时没有效果一词,所以也包括在科中。⑤检场也放在科里,想来元杂剧没有专职检场,由零碎脚色兼作,如做掇桌儿科、卒子做托砌末上科等,但主要内容还是做工和武功两个方面。元杂剧的科和南戏的介一样,基本上是通过多种多样的身段动作,虚拟地反映生活,而且与砌末结合,虚实相生;同时,又具备了一定的程式性,尽管还不够完善,但为中国戏剧别具一格的表演艺术奠定了基础。
元代戏曲艺人:一般称为路歧,意即冲州撞府,走南闯北,到处流浪,以演戏为生。或叫散乐、行院、乐人,名称颇多,其实则一。他们大都过着贫穷的生活,受尽凌侮,有的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娱乐品,召进宫廷,属于教坊,名隶乐籍。仅据《青楼集》一书的记载,一个戏班中女演员有100多人,男演员30余人,戏班又多,演员之盛可想而知。他们都有固定的演出场所,或在勾栏,或在庙台;只有农村的业余社火,不在此例。专业艺人还有分工,有的专攻一个脚色或两种脚色,特别一些艺人既会演戏,又会写剧本,如红字李二、花李郎等。《黑旋风》、《武松打虎》、《薛仁贵》等剧目,就出自艺人之手。
作家与作品:中国戏曲史上有作者可考的剧本始于元杂剧。元代以前的杂剧和院本,《武林旧事》著录宋官本杂剧280本,《辍耕录》录有金院本689种,但没有一部剧本流传下来 。元杂剧则不同 , 据现存资料不完备的统计,在不到100年的元代,有姓名可考的杂剧作家大约有200人左右,有记载可查的杂剧剧本约有730~740种。这些数字远远不能反映元杂剧创作的实际,因为佚名的作家和失载的剧本尚不止百、千。然而能看到的元杂剧剧本只有208种,连残曲29种,也不过是237种。
衰微与影响:元杂剧衰微的直接原因是戏曲中心的南移,原在南方流行的戏曲吸收了北杂剧的长处,而且突破了杂剧一本四折、一人主唱的局限,用南曲演唱,受到人们的欢迎,使北杂剧无法与之抗衡;本身的原因则在于元末明初的杂剧作品缺乏反封建的战斗精神,明初的杂剧更逐步进入宫廷的狭小天地,从内容到演出,愈来愈与人民群众疏远,元杂剧的衰微,成了历史的必然趋势。
元杂剧的历史作用并没有随着它的衰微而消失,其部分优秀剧目长期活跃在戏曲舞台上,表演艺术和创作经验也为后来的演员和作家所继承,它和宋元南戏一起奠定了中国戏曲的基础。
绾结说来,元代社会的政治斗争,城市经济的繁荣,各种民间文学艺术提供丰富的养料,戏曲艺术形式进一步发展,很多剧作家和艺人共同努力,以及广大观众的支持都是促成元杂剧兴盛的因素。
——徐扶明《元代杂剧艺术》
中国真正的戏剧,始自元代的杂剧。杂剧的产生,在中国的戏曲史上,成为一个新纪元。但这种杂剧,并不是偶然出现的,也不是一两个天才作家所创造出来的。它是在前代各种讲唱文学和舞曲歌词的基础上,在民间渐渐演化而成的。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鲁本斯是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画家,即使宗教神话是他创作的主要题材,但他还是以世俗的人物和自然去描绘神界人物,正如法国美术史
《1985年以来的当代艺术理论》主要内容简介:艺术批评与艺术运动总是密不可分,艺术批评的转向在根本上是由艺术运动的发展决定的
Ishumanvisionuniversalandlargelyunchanging,orhistoricallyconditioned?Whathappene...
克莱德曼演奏的钢琴轻音乐曲选 内容简介 理查·克莱德曼 1953年生于巴黎。五岁开始随其担任钢琴教师的父亲学钢琴;六岁时即被人们视为天才。十六岁时,他以优异成绩...
电子琴入门 内容简介 近年来一种可供自如用和业余文娱活动用的小型电子琴发展很快。我国自1978年以来开始自制生产,国外各厂家的产品也不断进口。这很快引起了我国广...
《成长是孩子自己的旅程》内容简介:★ 从真实案例出发,深入观察孩子的行为动机——总结规律,回归家庭本身,得到属于每个家庭自己
Inourrapidlyevolvingandcomplicatedsocietythatisdominatedbytechnology,knowledgeof...
莎士比亚经典戏剧集(全5册)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人群★莎翁十部经典戏剧,旅行便携小开本。 ★朱生豪传世译本,完美呈现莎翁原作神韵。 ★原汁原味朱生豪译文...
青鸟 本书特色这是比利时著名作家梅特林克的一部作品,写于1908年,这个剧本多年来在国外一直久演不衰,受到不同年龄观众的欢迎,该剧描写两个聪明、可爱的孩子泰笛和...
《让木乃伊跳舞: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变革记》内容简介:世界上没有哪个博物馆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样——也从未有人像托马斯•霍
本书自出版以来,即被国际学术界誉为资料最新、集累最完整的艺术史通史。全卷以人类的文明发展为基础,阐述艺术史流脉;论述具权
黄文胜同志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现任教于北京教育学院,曾师从著名旅美华人口琴演奏家黄青白先生等学习半音阶口琴,并获得
明代宫廷古乐:魏氏乐谱今译 本书特色 ★ 大16开精装,818页,内容翔实丰富。★ 《魏氏乐谱》为明朝崇祯末年官员魏双侯为避战乱逃往日本而带去的中国古代曲集,日...
音乐札记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新推出两本新书之一,收录了*新结集的李欧梵教授关于古典音乐的一批文章,共分四辑:《我的莫扎特》、《发现肖斯达高维契》、《今天我也听...
《卡车》内容简介:在巴黎街头女主人公拦下一辆卡车要搭车。女主人公上了卡车,便与司机滔滔不绝地聊了一小时二十分钟,无所不谈。
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降B大调 本书特色 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在60年代以前的早期作品中,已具有乐观、倔强、勇猛、有力等特点。七十至八十年代,是他创作成熟和繁盛...
《威尼斯商人》内容简介: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特以我社方平先生主编、主译的华语世界首部诗体版《莎士比亚全集》为基础,
《外国美术史》是为美术院校非史论专业的外国美术史课编写的教材。《外国美术史》提供的是外国美术史的基本框架,教师使用时,可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内容简介:本书选取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个时间段,比较系统深入地研究了从江泽民到胡锦涛时期党
音乐简史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两部作品组成:一部是保罗·贝克的《音乐的故事》,一部是房龙的《房龙音乐》。《音乐的故事》按时间先后顺序,对西方音乐历史进行了梳理,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