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中国元代戏曲艺术。以宋金杂剧为基础,融合唐宋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伎艺而形成。由于用北方曲调演唱,又称北曲或北杂剧。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实际上还包括散曲,并不专指元杂剧。宋元南戏与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
形成与兴起:元杂剧的形成与兴起,有着政治、经济和戏曲艺术本身的诸多因素,如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空前激烈,使不少富于反抗性的剧目应运而生;大都、真定、平阳等北方都市工商业的发展,为元杂剧的演出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随着都市的繁荣,特别是宋代众多的勾栏瓦舍,容纳了各种品位的艺术在一起演出,更有利于作为综合性艺术戏曲的发展和成长。众所周知,金院本为元杂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主要表现在:①元杂剧继承了金院本戏台的演出形式,由上、下场门出入,确定了中国戏曲独有的上下场的连场形式。②在金院本脚色分行基础上,扩充为旦、末、外、净、杂,而旦、末的分行更细,以正旦、正末主唱,而净仍保存着发科打诨的特色。③元杂剧发展了金院本的表演伎艺。如武行的筋斗,花面脚色的打诨等等,提高了演出质量。④元杂剧的面部化妆和服饰,与金院本几乎一致,*近几年在山西出土的金代墓葬中的戏俑,作了有力的证明。元杂剧是汲取了众多的伎艺,包括杂技、歌舞、北方俗谣俚曲,特别是吸收了诸宫调、唱赚的联套优点,在继承宋杂剧、金院本戏台演出经验的基础上,兼容并蓄而形成的。
表演与演员:唱、云、科三者构成了元杂剧表演艺术核心。唱即歌唱,除由一个脚色从头唱到底外,还有脚色不变,主唱人物可换,这叫做改扮或倒扮,约占1/3。一人主唱可集中力量刻画主要人物,使之形象鲜明。云即宾白,由于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可分诗对宾白、教语宾白及类似顺口溜的宾白等,语言质朴,长于叙事。科,包括的内容较为广泛:①做工,元人称手儿 ,后世称为身段 ,如做悲科、做拔斧砍旗科。②武功,如筋斗、抢背、刀枪剑戟之类的功夫,多为做战科、混战科。③剧中穿插的歌舞,如《梧桐雨》剧中的做舞科、魔女作歌舞劝酒科,因有表演动作,故列入科内。④效果,如雁叫科、内傲风科,当时没有效果一词,所以也包括在科中。⑤检场也放在科里,想来元杂剧没有专职检场,由零碎脚色兼作,如做掇桌儿科、卒子做托砌末上科等,但主要内容还是做工和武功两个方面。元杂剧的科和南戏的介一样,基本上是通过多种多样的身段动作,虚拟地反映生活,而且与砌末结合,虚实相生;同时,又具备了一定的程式性,尽管还不够完善,但为中国戏剧别具一格的表演艺术奠定了基础。
元代戏曲艺人:一般称为路歧,意即冲州撞府,走南闯北,到处流浪,以演戏为生。或叫散乐、行院、乐人,名称颇多,其实则一。他们大都过着贫穷的生活,受尽凌侮,有的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娱乐品,召进宫廷,属于教坊,名隶乐籍。仅据《青楼集》一书的记载,一个戏班中女演员有100多人,男演员30余人,戏班又多,演员之盛可想而知。他们都有固定的演出场所,或在勾栏,或在庙台;只有农村的业余社火,不在此例。专业艺人还有分工,有的专攻一个脚色或两种脚色,特别一些艺人既会演戏,又会写剧本,如红字李二、花李郎等。《黑旋风》、《武松打虎》、《薛仁贵》等剧目,就出自艺人之手。
作家与作品:中国戏曲史上有作者可考的剧本始于元杂剧。元代以前的杂剧和院本,《武林旧事》著录宋官本杂剧280本,《辍耕录》录有金院本689种,但没有一部剧本流传下来 。元杂剧则不同 , 据现存资料不完备的统计,在不到100年的元代,有姓名可考的杂剧作家大约有200人左右,有记载可查的杂剧剧本约有730~740种。这些数字远远不能反映元杂剧创作的实际,因为佚名的作家和失载的剧本尚不止百、千。然而能看到的元杂剧剧本只有208种,连残曲29种,也不过是237种。
衰微与影响:元杂剧衰微的直接原因是戏曲中心的南移,原在南方流行的戏曲吸收了北杂剧的长处,而且突破了杂剧一本四折、一人主唱的局限,用南曲演唱,受到人们的欢迎,使北杂剧无法与之抗衡;本身的原因则在于元末明初的杂剧作品缺乏反封建的战斗精神,明初的杂剧更逐步进入宫廷的狭小天地,从内容到演出,愈来愈与人民群众疏远,元杂剧的衰微,成了历史的必然趋势。
元杂剧的历史作用并没有随着它的衰微而消失,其部分优秀剧目长期活跃在戏曲舞台上,表演艺术和创作经验也为后来的演员和作家所继承,它和宋元南戏一起奠定了中国戏曲的基础。
绾结说来,元代社会的政治斗争,城市经济的繁荣,各种民间文学艺术提供丰富的养料,戏曲艺术形式进一步发展,很多剧作家和艺人共同努力,以及广大观众的支持都是促成元杂剧兴盛的因素。
——徐扶明《元代杂剧艺术》
中国真正的戏剧,始自元代的杂剧。杂剧的产生,在中国的戏曲史上,成为一个新纪元。但这种杂剧,并不是偶然出现的,也不是一两个天才作家所创造出来的。它是在前代各种讲唱文学和舞曲歌词的基础上,在民间渐渐演化而成的。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剧本写作初级教程 本书特色 《中央戏剧学院教材丛书·剧本写作初级教程》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剧本写作初级教程 内容简介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近十年持续对所设的...
本書乃第一本圖文並茂介紹國語時代曲發展之著作。從三十年代的上海至七十年代的香港,一直備受忽視的國語時代曲一方面受到西方流
巴赫男中低音康塔塔咏叹调24首-赠光盘 本书特色 贾棣然译配的这本《巴赫男中低音康塔塔咏叹调24首》系安徽文艺出版社“世界音乐大师声乐经典系列”之一种,收入巴赫...
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第拾叁集 本书特色 《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第13集)》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第拾叁集 目录 梅兰芳...
精编外国钢琴曲集:第2册:教学版 内容简介 《精编外国钢琴曲集(第2册)(教学版)》是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教学经验丰富之资深钢琴专业教师的*新教研成果,也是...
俄罗斯新老歌精选:1:俄汉对照 内容简介 本歌集在收集了大量的俄罗斯新歌曲的同时,还收进30多首俄罗斯老歌。每首歌曲均为俄汉对照。俄罗斯新老歌精选:1:俄汉对照...
《說菚(增订本)》,本书是作者从数十年来所经眼的历代名人书札中,遴选出350幅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精美笺纸实物,结合史料钩稽和文献
THEANGELSOFADONAIMUSTFULFILLTHEIRMISSIONaFORTHEGODSOFTHEEARTHAREAGAINSTTHEDESTIN...
《靳尚谊素描集》收集了画家靳尚的素描作品。“素描”一词出现在中国美术字典中——不过是近百年的历史,随同这个词翻译到中国来
罗伯特·欧特曼、南希·罗杰斯编著的这本《名曲主题视唱练耳(原版引进)》受到了一代又一代音乐家的重视,因为它收录了大量由经典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非凡的艺术生涯,指挥大师里卡尔多·穆蒂在七十岁到来之际回首自己的人生。穆蒂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音乐。他曾经担
从巴赫和亨德尔的时代开始,本书深入描述古典音乐这个产业,它将告诉你许许多多的古典音乐明星是如何被塑造出来的,也让你看到隐
莫扎特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钢琴与管弦乐队(钢琴缩谱)KV456 本书特色 骑熊原作版乐谱是从作者原版直接印刷的高质量版本,具有较高学术价值。骑熊原作版代表当前...
舒伯特交响曲未完成b小调D759总谱 本书特色 交响曲 《未完成》作品作于1822年,时值舒伯特25岁,但直到43年后乐谱才被发现,并于1865年首次公演。本交...
《日本美人画(第1辑)》内容简介:独树一帜的日本美人画隶属於民俗画,尤其是古典画派的画工非常的细腻精致,蕴含著浓浓的日本人文
米开朗琪罗创作的西斯廷礼拜堂壁画,五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惊叹。这件传世之作是如何诞生的?画作中隐藏着什么秘密?它背后又有怎
《音乐何需"懂":面对审美困惑的思辨历程》收录了:《音乐何需“懂”——重塑音乐审美观念》、《走出用文学化、美术化方式理解音乐
本丛书的单行本在不断更新。另一个特点就是前面提到的文字内容和丰富图片文献的搭配。丛书每个单行本都附有作曲家音乐作品的完备
任贤齐吉他弹唱专集 内容简介 本书为吉他弹唱书,主要收录了任贤齐的演唱歌曲。任贤齐吉他弹唱专集 目录 一个人再见黄鹤楼永夜老张的歌风暴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呢喃珍惜好...
《中央公园西路》内容简介:本书是伍迪·艾伦二〇〇三年出版的戏剧作品集,收入《滨河大道》、《老塞布鲁克镇》和《中央公园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