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著名人类学家、当代理论先锋安玛丽·摩尔
简体中文版著作首次问世
挑战传统线性写作,开启思辨阅读冒险
——————————————————
☆吃,是一片细致入微、灵光乍现的田野
餐厅、厨房、减肥班、养老院、味觉实验室……
在骑自行车或坐火车就能轻松到达的地方,开展一场日常生活的冒险
☆吃,是一把重启人类智慧的钥匙
阿伦特、梅洛-庞蒂、约纳斯、列维纳斯……
打开先哲的理论之门,用吃重塑人类思想前沿和生命意义
☆吃,让人类与世间万物紧密相连
番茄、芦笋、鸡蛋、牛奶……
其他生物、非生物和我,通过暴力与感激相交织的进食联系在一起
☆吃,是一场挑战传统线性阅读的写作实验
理论交流、亲身经历、田野故事……
在三种字体编织的意义之网中,发现只属于你的阅读体验
—————————————————
—内容简介—
吃,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活动。而我们往往忽略的是,吃,更是一把重启人类智慧的钥匙,一种追问人何以为人的方式,一个我们与其他生物、非生物密不可分的证明。
在《吃的哲学》中,安玛丽·摩尔使用了一套独特的行文方式:一段与读者进行的理论交流,一段寻访各地饮食的亲身经历,一段穿插在边栏中的其他学者的民族志故事。在理论、经历、故事的碰撞当中,我们跟随摩尔,行走在餐馆、减肥班、实验室和厨房餐桌等地,与阿伦特、梅洛-庞蒂、约纳斯、列维纳斯等思想家进行深入而活泼的对话,随时随地以“吃”来重塑我们业已形成的关于存在、认识、行动、关联的观念。吃,让人类得以存续,也让人类与世间万物紧密相连。
《吃的哲学》是一场非典型理论书的写作实验,也是一场细致入微、灵光涌现的阅读冒险。
——————————————————
—名家推荐—
这本书文笔清丽,组织优雅,论证精辟,是一本鼓舞人心且激进的书。安玛丽·摩尔有效地推翻了那种不把人看作有思想和有形体的生命的心态。虽然她提出的是哲学问题,但这本书将在处理各种人类学材料的人中找到广泛的同情,并对那些询问学术是否能告诉我们新东西的普通读者提供一个引人注目的挑衅。
—— 史翠珊(Marilyn Strathern),英国著名人类学家
安玛丽·摩尔以其标志性的明快诱人的散文,通过吃——吃的社会行为、感官体验和代谢过程,来重新代谢我们许多人所吸收的关于认知和关联、存在和行动、主体性和能动性的智慧。《吃的哲学》提供了一个滋润性的多元视野:人类与周围环境相互渗透、相互依存而非自治,同时也渴望进一步的思考。这是一本值得品味的书。——希瑟·帕克森(Heather Paxson),麻省理工学院人类学教授
我不知道有哪位健康研究者能如此令人信服地将健康从个人身体中剥离出来,并将其置于身体所依赖的集体生态中……没有哪本著作比本书更与当下危机相关。——阿瑟·弗兰克(Arthur W. Frank),加拿大著名社会学家
身体是多重的,那么经验也可以是多重的吗?摩尔将通过饮食这种“探索性的、迂回曲折的行动”,来向我们展示自我、身体与周遭环境的边界如何被不断超越。原来是我吃,故我在呀。——王程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特任教授
如果说听觉继视觉之后在哲学领域日渐重要,那么《吃的哲学》开启了对味觉的思辨。安玛丽·摩尔以吃为主题,反驳人类例外论,主张生态可持续发展,让人类不再被看成是世界的中心。去等级化的人、植物和动物等如何更好地相处,是本书的视角和启示。——肖剑,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策展人
——作者——
安玛丽·摩尔(Annemarie Mol),1958 年生,荷兰人类学家、哲学家,阿姆斯特丹大学人类学教授,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成员,2012年斯宾诺莎奖得主。
她致力于以后行动者网络理论和后女性主义的视角研究STS、身体、医药等话题。著有《多重身体》《照护的逻辑》《吃 的哲学》等。其著作曾荣获科学社会研究学会路德维克·弗莱克图书奖、健康与病痛社会学图书奖。
——译者——
冯小旦,鲁汶大学哲学硕士,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人类学在读博士。
在这两个故事中,对一道菜的认识有助于形成认识者对它的欣赏倾向。一定口味范围内的菜肴会使一群食客适应其味道。这些菜肴和他们的食客共同形成了一种“饮食文化”。这促进了食客对不同“饮食文化”的归属感,以及不同“饮食文化”之间的分化。然而,人们也会区分菜肴的口味梯度,有些是还不错,有些则真的是很美味。习得这种独特能力的人,也就是那些对食物很了解的人,都将自己与其他不太具有鉴别力的食客们区分开来。在以上两种情况下,认识对象(客体)对认识主体都有形塑作用。食物塑造了食客们的口味,并将他们归为几类。然而,如果说食物可以在多年的时间里改变食客的口味,它也可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发生。
——引自章节:转变主体/91
但是,如果生活不居于体验之下,这就扰动了标志着20世纪哲学人类学中“人类”的等级制度。与此相关的饮食情形也可以被进一步地扰动。因为在吃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对外部世界的远距离知觉不必与对自身的近距离感觉对立起来。被吃的食物和正在吃的身体可以被一同知觉、感觉、感受到-认识到。而伴随着的认识模型是针对具体地点和情形的。我在此处,在当下,作为一个特定的主体,带着特定的知觉和感觉的经验,去适应-去了解,去喜欢-这道特定的汤。这么做的时候,我不只是让我的五感发挥作用,而是让远多于此的信号和品赏系统发挥作用,包括食欲、满足、母爱或恶心。当知觉溢出到感觉时,确定事实也扩展到了评估。我知道咖啡里有咖啡因(我也许喜欢,也许不喜欢,它也可能会过度升高我的心率)。事实的发现有可能是关系图(relationalplot)的一部分(妈妈,加了姜吗?)。
——引自章节:生活与体验的交织/100
作品目录译者序序前言第一章命运与法第二章Maira的起源第三章自然、神和灵魂第四章哲学资料第五章科学传统第六章神秘主义传统译
Howmuchofourfateistiedtothestatusofourparentsandgrandparents?Howmuchdoesthisinfl...
《棱镜》内容简介:“你思,故我在。”被全世界孤立、隔绝的少年,遇见堕落至人间的天使;机器人TR4989DA,在小女孩的愿望牵引之下
余虹,1957年2月生,文学博士。学术专辑:个人简历:暨南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比较文艺学方向博士。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文
《爱情笔记》内容简介: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23岁成名作 被翻译成多国语言,畅销全球200万册 以哲学的角度探索“爱情”,教我们如何
★ 编辑推荐◎ 广阔的思想史视野本书以其详尽的内容在哲学史界占据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力图破除哲学简史类书籍对哲学家、哲学思想漫画式的理解,不仅细致地描述了哲学史...
#NAME?
《猫(英汉双语版)》内容简介:本书为音乐剧《猫》的英汉双语剧本,全剧叙述杰利克猫族隆重举行从众多猫中推选一只猫升入天堂的故
《泰和宜山会语》是《泰和会语》和《宜山会语》的合集。“会语”的意思是讲学聚会中说的话。时值日寇侵华,浙大辗转南迁,经过浙
《良渚玉器线绘(增补版)》内容简介:本书为《良渚玉器线绘》的全新增补版。图书用考古专业而传统的技艺——线绘来多角度地展示良
四年前,她是标准版的乖乖女,有一份不赖的工作,能看见平凡却安稳的未来。旁人说这就是女孩该有的人生,她却一脚踢开世俗约束,
《法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总12卷之第6卷。本卷结合具体法国作品、法国作家,分阶
《人生的智慧》内容简介:本书是叔本华的心血之作。叔本华以简单的语言道破人生智慧,分章阐述了人类主体的美好素质:品格、智力、
《谋生之道》探讨了我们每天都须忙碌、却并不一定都肯投入的工作方式。置身于疯狂地生产、制造、消费和浪费的世界中时,我们很少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内容简介:“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直面读者,亲述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在北京大学考古系师从宿白、苏秉
吴飞教授研究兴趣广泛,但他关心的焦点问题一直是中国文明的现代处境。《现代生活的古代资源》收入了作者近年来陆续写出的十一篇
《伟大的思想·第六辑(中英双语版·全8册)》内容简介:拾得一部书,叩响人文思想的穿越之门。企鹅《伟大的思想》囊括来自12个国家
《期望少一点爱多一点》内容简介:所有伟大的哲学将人类最根本的体验浓缩为思想,正如所有伟大的艺术或文学作品将所有人类态度的
#NAME?
《苦厄的终结》内容简介:★“全球百大思想家”潘卡吉·米什拉作品首度引进! ★读者翘首以盼的出发之作,见证重量级知识分子的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