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哲学是什么?分析哲学是否已经终结?分析哲学将向何处去?本书正是英美分析哲学界15位知名学者对以上问题的共同回答。本书作者既包括像希拉里·普特南、雅克·亨迪卡这样的老一辈分析哲学家,也包括彼得·哈克和彼得·希尔顿、朱丽叶·弗洛伊德这样的一流分析哲学史家。
全书以哈克对整个分析哲学运动的概观开局,以亨迪卡充满悬念的问题“谁将扼杀分析哲学”结尾,以分析方法、分析风格、经验主义、心理主义这样的关键论题填充,并涵盖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摩尔、奥斯汀、克里普克等关键人物的思想。
在许多读者眼里,分析哲学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公式和枯燥无味的概念,而在这本书里,分析哲学则是由人物(heroes) 和情节(plot) 构成的有头有尾的一部剧,是一次“回到那里去”的尝试,即回到分析哲学的起点,探寻这些哲学家的动机与初心,并为我们展现了多面与丰富的知识史画面。
编者 | 阿纳特·比莱茨基(Anat Biletzki),哲学教授,任教于康涅狄格州的昆尼皮亚克大学(Quinnipiac University),此前曾在特拉维夫大学哲学系工作多年。著有《(过度)解读维特根斯坦》([Over] Interpreting Wittgenstein)、《人权的哲学》(Philosophy of Human Rights: A Systematic Introduction) 等。
编者 | 阿纳特·马塔尔(Anat Matar),特拉维夫大学哲学系高级讲师。著有《伦理学的贫困》 (The Poverty of Ethics)、《现代主义与哲学语言》(Modernism and the Language of Philosophy),编有《理解维特根斯坦,理解现代主义》(Understanding Wittgenstei...
(展开全部)
《世界名著大师课:美国卷》内容简介:本书是世界文学领域的翻译家、权威学者们对美国文学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15部名著的深入解读,
过安宁的生活拥有更美好的生命人生最大的焦虑之一就是: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在人生的终点我们都有可能发现自己虚耗了生命。而在本
《快乐的科学》在尼采的一生中处于中心的位置,它也是尼采采用哲学的叙述方式最成功的尝试。身为哲学家的尼采与科学对立,又以哲
《罗素哲学三书》内容简介:生活中有不少问题,我们会很自然地从经验出发给出答案。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无疑由此而来。但是,日常
内容推荐曼瑟·奥尔森在逝世前完成的《权力与繁荣》一书触及了他一生所关注的问题:为什么有些经济体表现如此抢眼,能够提供令人
周德伟,男,1902年生,湖南长沙人,经济学家、思想家,哈耶克亲传弟子。抗战期间创办《中国之路》半月刊,曾任台湾外汇贸易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6年逝世于美...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主要收入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该章系统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并论述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第2辑)》内容简介:本书为社会科学类论文集,分为专题研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
纽约的原真性在哪里?或许在全球客眼中那些迷人的食坊酒肆、艺术画廊、旧建筑,本身就是纽约城市发展的不断变化的代表。一个地方
《优势城市:城镇化浪潮中的突围》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从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新内涵及我国如今部分城镇发展出现的问题出发,在迈克尔·
Aremassviolenceandcatastrophestheonlyforcesthatcanseriouslydecreaseeconomicinequ...
《4分钟极速减脂》内容简介:工作忙、没时间,怎样低时间成本高效减肥? 如何不挨饿、吃好又能瘦? 减肥药、断食、抽脂等减肥“捷径
《公共服务购买中的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关系研究》内容简介: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改革的重心出现了从经济领域到政治领域、社会领域
熊谷正寿一个高中辍学的穷小子,通过本书所提倡的记事本的力量,彻底扭转了人生的困境!从21岁在记事本写下梦想和圆梦计划起,15
吴飞,男,1973年出生于河北肃宁,1999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硕士、200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后,现为北京大
本书是当代加拿大籍印度裔作家罗因顿·米斯特里的小说作品。小说以1975年混乱而充满压迫的印度为背景。一个拒绝再嫁、艰苦谋生的
《我的哲学之师叔本华》内容简介:本书是尼采所写系列论文《不合时宜的考察》(共四篇)的第三篇,原题为《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
《蟫庐日记(外五种)》内容简介:本书收录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日记六种,依照日记纪事时间顺序排列,分别为王祖询《蟫庐日记》、周长
《精神现象学(上、下册)》内容简介:《精神现象学》为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阐述其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的第一部纲领性巨著。黑
《中华流失文物迷踪1》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华流失文物迷踪》系列丛书的第一辑,本辑共分五个专题,分别为“文物流失第一案”“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