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入1919—1949年间74位现代文学名家抒写北京的散文121篇,其中既包括如鲁迅的《我观北大》、老舍的《兔儿爷》、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等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有包括许多大家未必熟悉的隽美散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美不胜收,汇聚了浓浓的社会风情和细腻洒脱的描写,从侧面发映出30年间的北京历史风云。本书既是为读者提供的一份优秀散文读物,又是为研究者提供的一份丰富的专题史料。
“中国文库”,顾名思义,所收书籍应当是能够代表中国出版业水平的精品。我们希望将所有可以代表中国出版业水平的精品尽收其中,但这需要全国出版业同行们的鼎力支持和编辑委员会自身的努力。这是中国出版人的一项共同事业。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志存高远且持之以恒,这项事业就一定能持续地进行下去,并将不断地发展壮大。
编者的话
……
我的编辑工作显然还有不足,很可能挂一漏万,难免有遗珍之憾。但是,我也愿借此说明,如今做这项工作该有多么困难。不客气地说,我是以个人所藏的书刊为主进行选编工作的,因为我没有时间去跑图书馆,而且即使去了恐怕亦很难。听说旧报刊一般不让翻阅,让翻阅的还要付款;决定复印的,除了照理应付复印费外,还要另付提供资料费。有的则不准复印。公家图书馆若如此,我们还有什么话好说呢。遗憾的是陆晶清的作品,只选了一篇《再怀北平》,显然还有一篇初怀之作。可惜作者也曾托人去查,终于不得。姚克的《北平素描》,因因为影印本《申报・自由谈》缺了一天,只好漏收一节。若想想求全,谈何容易。个别文章一时还找不到发表年月及书刊的原始资料,只好大体测定其年月月,按先后顺序排列在书中。如谢冰莹梁实秋的文章便是。对于入选作者的情况,我每人加了几十个字的简介。书名《北京乎》,用了孙福熙当年的书名,确乎可以传达出旧时北京的色彩,读起来也很顺口。希望读者能喜欢这个名字。九四九年以后作家写北京的散文还有不少,希望有志者能做一点辑佚工作,读者还是很需要的。几十年来对于这样一本书的幻梦,总算由我自己来完成了。我还是非常满意的。
一九八五国庆前夕
周作人
前门遇马队记
中华民国八年六月五日下午三时后,我从北池子往南走,想出前门买点什物。走到宗人府夹道,看见行人
非常的多,我就觉得有点古怪。到了警察厅前面,两旁的步道都挤满了,马路中间站立许多军警。再往前看,见有几队穿长衫的少年,每队里有一张国旗,站在街心,周围也都是军警。我还想上前,就被几个兵拦住。人家提起兵来,便觉很害怕。但我想兵和我同是一样的中国人,有什么可怕呢?那几位兵士果然很和气,说请你不要再上前去。我对他说,“那班人都是我们中国的公民,又没有拿着武器,我走过去有什么危险呢?”他说,“你别要见怪,我们也是没法,请你略候一候,就可以过去了。”我听了也便安心站着,却不料忽听得一声怪叫,说道什么“往北走!”后面就是一阵铁蹄声,我仿佛见我的右肩旁边,撞到了一个黄的马头。那时大家发了慌,一齐向北直奔,后面还听得一阵马蹄声和怪叫。等到觉得危险已过,立定看时,已经在“履中”两个字的牌楼底下了。我定一定神,再计算出前门的方法,不知如何是好,须得
向那里走才免得被马队冲散。于是便去请教那站岗的警察,他很和善的指导我,教我从天安门往南走,穿过中华门,可以安全出去。我谢了他,便照他指导的走去,果然毫无危险。我在甬道上走着,一面想着,照我今天遇到的情形,那兵警都待我很好,确确是本国人的样子,只有那一队马煞是可怕。那马是无知的畜生,他自然直冲过来,不知道什么是共和,什么是法律。但我仿佛记得那马上似乎也骑着人,当然是个兵土或警察了。那些人虽然骑在马上,也应该还有自己的思想和主意,何至任凭马匹来践踏我们自己的人呢?我当时理应不要逃走,该去和马上的“人”说话,谅他也一定很和善,懂得道理,能够保护我们。我很懊悔没有这样做,被马吓慌了,只顾逃命,把我衣袋里的十几个铜元都掉了。想到这里,不觉已经到了天安门外第三十九个帐篷的面前,要再回过去和他们说,也来不及了。晚上坐在家里,回想下午的事,似乎又气又喜。气的是自己没用,不和骑马的人说话;喜的是饶幸没有被马踏坏,也是一件幸事。于是提起笔来,写这一篇,做个纪念。从前中国文人遇到一番危险,事后往往做一篇“思痛记”或“虎口余生记”之类。我这一回虽然算不得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但在我却是初次。我从前在外国走路,也不曾受过兵警的呵叱驱逐,至于性命交关的追赶,更是没有遇着。如今在本国的首周作都,却吃了这一大惊吓,真是“出人意表之外”,所以不免大惊小怪,写了这许多话。可是我决不悔此一行,因为这一回所得的教训与觉悟比所受的侮辱更大。,一九一九年
(选自《谈虎集》,一九二八年北新书局局出版
版。)
姜德明,高级编辑,著名藏书家。1950年进入北京新闻学校学习,后供职于《人民日报》,任文艺副刊编辑、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等职。出于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痴爱,开始藏书、著书,50年不辍,后任《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和藏书家雷梦水结识,并有书信和藏书往来。其收藏的特点是藏民国版图书。在这个时期,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变,传统文化向新文化转变,这一切都在书籍上体现出来。拥有“五四运动”以来新文艺版本书万余册,其中许多是作家本人的早年签名本。
彼得.卡门青 本书特色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成名作,人生不尽美好,追寻自我注定孤单,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彼得.卡门青 内容简介 黑塞成名之作,撼动心弦无数 我突然...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考论》内容简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重温和深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光阴似水 待你如初:陆小曼的烟火人生 本书特色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不意味着生活过得轻松,但绝对活得精彩。这可谓陆小曼一生*真实的写照。先与王庚离婚,后与徐志摩...
惶惑的人 寻路的文 本书特色 周作人的文章属于*耐看的一类,声名远远高于同代的作家,学问力度毫不逊于鲁迅。他将思想家的意绪和艺术家的灵感汇于一身,以小品文的面目...
元曲 本书特色 诗词曲分别在中国的唐宋元三代达到其自身发展的顶峰。词为诗余、曲为词余。由此可见诗词曲三者的传承关系。然而,后代文人往往对诗词情有独钟,却对曲少有...
《故事和书》内容简介:孙犁晚年作品特别讲求章法,讲究起、承、转、合,以叙述的方式描写,以叙述的方式议论、以叙述的方式抒情,
伦敦的叫卖声:英国随笔选译 内容简介 本书从英国散文的不朽篇章中,掇英三十一篇,出自18-20世纪的十五位作者的手笔。突出地反映了作者们独有的平和而丰富的情怀,...
大河上下-黄河的命运 本书特色 陈启文著的《大河上下——黄河的命运》是一部以报告文学的方式对黄河进行全景式描述的史诗巨献,是一部以赤子之心对黄河和她所承载的中华...
中华经典诗话东坡诗话:中华经典诗话 本书特色 1.苏东坡本人的人格魅力。苏东坡是一位博学有趣的人,他论诗也一定很有趣。 2.苏东坡的超逸旷达、幽默机智在诗话中也...
我讨厌的词 本书特色 我把生活喜欢过了,那么你呢短暂篇章 微小时刻葛一敏、乔叶编著的“微散文”系列每年年底甄选一次,从各大报刊精选*美*有意义的年度散文,以飨读...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2卷,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 内容简介 本书是“九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重点教材。本书在充分反映近年来古代文学界*新研究成果的同时,力求在作...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082-083:周天籁卷 本书特色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以131卷的文本规模,精选汇集了19世纪初期至20世纪中叶在上海地区出现的约270位作...
春风满洛城 本书特色 《春风满洛城》是一本郑振铎已经公开出版的作品选集,也是一本励志类图书。作者将所见所闻所感,融入到大的时代里。灵思所到之处,皆有妙笔之感,读...
《稀世之珍》内容简介:浩瀚太乙之间,地球何乎其微,而它的环境又何其脆弱。从太空中看地球,它没有国界、没有军事特区、不见任何
在这个世界里有所爱-名家散文经典精装美绘版 本书特色 这是名家散文美绘版品种之一, 是汪曾祺散文精选。散文分草木春秋、舌尖韵味、岁月留痕、品味人生等几个部分,将...
红白蓝灰黑黑 本书特色 周亚平是当代诗坛一个特异的存在,他“致力于破坏既定与偶像的写作”,这种破坏完全以他令人信服的创作实绩来完成。其诗歌观念及语言具有鲜明的原...
大学梦圆(我们的1977,1978) 内容简介 1977年小平同志排除极“左”干扰,毅然恢复高考的决策,改变了无数人、无数家庭的命运,更改变了国家的命运。千秋功...
藏书之乐:全译本 本书特色 爱德华·纽顿的《藏书之乐》是其《藏书之爱》系列的**本,美国藏书著作的经典。作家在书中详细描述了自己爱书的外观形式、爱书的时间痕迹、...
余秋里回忆录-上下册 本书特色 《余秋里回忆录》是一部记载余秋里同志投身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历程的回忆录,实际上是我们党始终不懈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
自然之书 内容简介 一部改变美国生活风尚的书。 一部关于简单生活的诗性散文经典。 一部关于热爱生活和珍视生命的沉思录。 美国文学史上*了不起的自然主义作家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