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套定位为“电影外史”的读本,在形式上较正史更具可读性,在内容上较野史更为可信。创作思路受美国电影史家伊恩·贾维启发,试图从电影社会学角度出发,探究下列问题:
1.谁拍电影?为什么拍电影?怎样拍电影?
2.谁发行、放映电影?怎样发行?怎样放映?
3.谁看电影?为什么看电影?怎样看电影?
4.什么让人看到了?怎样让人看到的?为什么让人看?
5.影片被谁评论?影片受到什么评价?评论产生什么影响?
这一系列问题提示电影学者重返中国电影历史田野,重拾电影历史记载。
浩如烟海的纸媒文献是中国电影宝贵遗产,固化了极为丰富的中国电影史料,蕴含早期影坛原始气场和原汁原味的鲜活细节,构成民族电影文化厚实的积淀,亟待持续挖掘,整理出版。那一篇篇轶文是早年影坛风云的投影,也是无声的见证,记述电影史上的事件和细节,以及当时当地的语境,为后人探求史实真相提供了重要依据。《中国早期电影面面观》将所选文献设置为六个板块,也可当作六个分类标签——即影人故事、影业耕耘、影戏幕后、影片口碑、影市生态、影坛轶闻——纲举目张,聚零为整,为读者和研究者提供检索便利。
《C/C++程序设计(第3版)》内容简介:《C/C++程序设计(第3版)》是用于学习C/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科书。内容包括:程序设计语言的
《仪礼与佛教研究》内容简介:作为中国宗教史、敦煌文献研究的专家,作者在本书中对丝绸之路沿线及敦煌写本中有关佛教仪典的文本做
原味故宫 本书特色 ★48开软精装,紫禁城出版社出版,2005年7月1版1印★主编李文儒,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馆员,在《鲁迅研究月刊》《新文学史料》《中国博物...
语文:回望与沉思:走近大师 本书特色 本书分别对叶圣陶、黎锦熙、张志公、朱光潜等四位现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大师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开阔的时代和学科视野上,对他...
书与书话 本书特色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书店、校园、文学会、集社、地摊,放眼望去,必能发现一本书——《挪威的森林》,那个*令人崇拜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还有浸润...
青楼文化 本书特色 欲寻美人何处去?众人纷指青楼里。一座座青楼容纳了太多难以书写的故事,美丽与丑陋共存,真实与虚伪并行。原本作为社会病态之表征的青楼,无...
河西走廊-西部神话与华夏源流 本书特色 《河西走廊:西部神话与华夏源流》是中国民族文化走廊丛书中的一册.河西走廊-西部神话与华夏源流 内容简介 简介揭开中原王朝...
十二月花神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十二月令的代表花和花神,观赏花姿花容,品读花画花诗,进而引出与十二花神相关的民俗,如九月代表花为菊花,花神相传为陶渊明,每逢九九...
彷彿走進另外一個世界的幻境,我無法解釋的墜入它的情網,再也離不開這片沒有花朵的荒原了!有沒有吃過用第一場春雨做的菜?能不能想像把棺材和輪胎搖身變為美麗的家具?看...
本书的原名是Kirchengeschichte(《教会史》),并分为三卷:《古代教会史》、《中世纪教会史》和《近代教会史》。它不仅仅叙述教会“内部”的发展,而且...
近代汉语程度副词研究 内容简介 近代汉语程度副词研究 7806598227 巴蜀书社近代汉语程度副词研究 目录 序绪论**章 “太”类**节 太第二节 过第三节...
1927年生,原籍烏鎮。為生活而沉思,為人生而尋覓。
国学常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本书特色 邱芬编写的《国学常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以中华民族悠久的国学文化为主线,运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详尽地介绍了我国的传统国学知识...
铁砚斋学字杂缀 本书特色 在博大精深的汉字大厦中,文字学研究尚在艰难蹒跚,期待着登堂入室的辉煌。本书内容是作者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字的研究结果的论述。铁砚斋学字杂...
中国人的焦虑:一次文化突围的尝试 本书特色 名人推荐*新的心理卫生流行学的调查说明,生活在都市的中国人,大约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存在严重的情绪不良,用*通行的大...
笔祸史谈丛 本书特色 黄裳*擅旧书新读,旧戏新谈、旧史新论;这是因为他*善于掌握这旧与新的关系,也就是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亦千古至今做学问的契机。笔祸史谈丛 内容...
中国服饰简史 本书特色 《中国服饰简史》:中宣部“民族精神史诗”出版工程“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一·五”重点规划中国服饰简史 内容简...
中国文字研究-(2008年第一辑(总第十辑)) 本书特色 《中国文字研究2008年第1辑(总第10辑)》是由大象出版社出版。中国文字研究-(2008年第一辑(总...
文学行旅与世界想象 本书特色 这本论文集共收录十篇论文:辑一以清代为背景,从清初的士人的流放到清末的士人的流亡与留洋,见证清帝国的地理论述如何从威加海内到涣散、...
语文知识小百科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从一百多种报刊中精心筛选汇集而成,共收录了近四百篇文章。分为字词由来篇、字词释义篇、字词辨析篇、字词考证篇、古代名句篇和附录篇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