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面前,终于真相大白的各种误会、恶搞、失误和骗局。
或许有时是因为无知,有时是恐慌,有时是功利,有时是因为轻信,从中国到美国,总是充斥着一些或耸人听闻或流传已久的传言:
中微子传播速度已经光速?
埃及考古学家中了法老的诅咒?
咽进肚里的口香糖需要好几年才能消化?
温 水真的可以煮青蛙?
鸡蛋只能在春分时节立起来?
月亮背 面真的是“月之暗面”?
这样的流言或许成千上万,美国《大众科学》杂志在本书中汇集了其中的一百个。流言毕竟是流言,在科学面前,真相终将大白。
当然,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真相,更需要能帮助我们获取真相的思考方式和审慎态度。所以在终结流言之外,本书还梳理了各种流言的背景和成因,示范如何以科学的眼光、用理性的力量来抵挡漫天飞舞并且不断花样翻新的虚妄流言。
在当下的中国,有本书在手,相信你不难续写出属于你自己的《100传言》。 本书与《 100 谜题》和《 100 发明》一起构成美国《大众科学》 100 系列。
特别提醒:本书目录所列文章标题都是有待终结的传言,切莫误会。
本书部分章节试读——
传言 72 鸡蛋只能在春分时节立起来
的确,在春分(3月21日前后),或者说在天文学中所说的春季的第一天,我们能让鸡蛋立起来。但同样,在秋分、夏至、冬至或一年中的任何一天,我们都能表演这项技艺。
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一点点耐心和练习,由于蛋壳上存在微小的凹凸,我们才能够将看起来平滑的椭球体立起来。如果你像密歇根州曼瑟罗纳中学科学班的学生一样有天赋,那么你甚至可以把鸡蛋较小的那一端朝下立起来。
在立春这一天竖蛋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据说是为了给接下来的一年带来好运。1945年,《生活》杂志记者安娜丽•雅各比看到这一庆祝仪式,并写了一个故事详细介绍竖蛋习俗。美国合众社摘录这篇文章,并将其介绍给全美各大报纸,但美国记者将立春这一天错当成美国春天的第一天——春分,于是春分竖蛋的传言就通过这篇文章在现代西方传播开来。该传言说,我们能在春分这一天,并且只能在这一天将鸡蛋立起来,因为此时太阳刚好处于赤道上方,导致白天和黑夜一样长。
然而可笑的是,在中国以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春天的第一天都不是春分,而是春分的六周以前,雅各比看到的仪式发生在二月。也就是说,美国人引进的竖蛋传统和美国的春季一点关系也没有,和所谓的地球与太阳之间的重力平衡也一点关系都没有。
第一章 科技歧途
1 中微子传播速度高于光速 10
2 钻石来自煤炭 11
3 炼金术 12
4 质量大的物体下落更快 14
5 往水里撒一点盐会使水更快沸腾 15
6 物质只有三种形态 16
7 红水银 19
8 冷聚变 20
9 N射线 21
10 危险的一氧化二氢 22
11 千年虫 24
12 永动机 26
13 行星有可能只有一个磁极 27
14 离心力 28
第二章 考古误区
15 皮尔当人 32
16 加迪夫巨人 34
17 撒谎的石头 36
18 图坦卡蒙法老的诅咒 38
19 肯辛顿刻字石碑 40
20 藤村新一与日本旧石器 41
21 塔萨代部落 42
第三章 人体流言
22 掰响指关节会得关节炎 46
23 牛奶会使痰变浓 48
24 掉落的硬币会砸死人 49
25 吸烟有益健康 50
26 剃掉毛发会促进毛发生长 52
27 死人的指甲和毛发会继续生长 53
28 颅相学 54
29 疫苗诱发自闭症 56
30 催情剂 58
31 胶银可以作为抗生素替代品 59
32 真的存在照相式记忆 60
33 左脑与右脑 63
34消化一片口香糖需要七年 64
35 身体中的大部分热量都从头部散失 65
36 天气寒冷会让人生病 66
37 麻风病传染性极强 67
38 抗生素可用于抵御病毒 69
39 放血疗法 71
40 脑细胞不可再生 72
41 生活压力造成溃疡 74
42 玛丽•托夫特的离奇胎儿 75
43 糖果引起多动症 76
44 人类是从猿猴进化而来 78
45 金发和红发正在消失 80
46 叫醒梦游者很危险 81
47 机械象棋冠军 82
48 灵魂摄影 84
49 爱迪生发明食物机器 87
50 人体只有五种感官 88
51 顺势疗法真的有效 89
52 静脉血是蓝色的 91
第四章 动物怪谈
53 古盗鸟 95
54 人类曾与恐龙共存 96
55 雷龙从来没有存在过——真的吗? 98
56 蝙蝠没有视力 100
57 苍蝇只能活一天 101
58 巨齿鲨依然在海中游荡 102
59 狗通过舌头排汗 104
60 大黄蜂的飞行方式是科学之谜 106
61 鲨鱼从来不会得癌症 107
62 尼斯湖水怪 108
63 大脚野人传说 109
64 鸭子叫没有回声 110
65 温水煮青蛙 111
66 旅鼠集体自杀 112
67 鹿角兔 114
68 母鸟会抛弃人类接触过的幼鸟 115
第五章 地球传说
69 地球空心论 118
70 南北半球马桶冲水的漩涡方向不同 119
71 生命自然发生说 120
72 鸡蛋只能在春分时节立起来 122
73 闪电不会两次击中同一个地方 123
74 大地是平的 124
75 地球膨胀说 126
76 气候没有变化 128
77 有毒的飞机尾迹 130
78 用木棒可以探测水源 132
79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决定四季 133
第六章 太空迷思
80 麦田怪圈 136
81 地心说 138
82 火星上的运河 140
83 月球上的金字塔 142
84 阿塔卡马外星人 143
85 月之暗面 145
86 黑洞真的是个洞 146
87 阿波罗登月是假的 149
88 12-571-33570号文件 150
89 奥盖尔陨石 151
90 北极星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152
91 外星人绑架事件 154
92 外星人尸检录像片段 155
93 星相学 157
94 火神星 158
95 太空中没有重力 159
96 星际战争 160
97 火星奇观 161
98 冥王星是一颗行星 162
99 爱因斯坦的静态宇宙模型 164
100 外星人制造了通古斯大爆炸 166
索引 171
特别提醒:本书目录所列文章标题都是有待终结的传言,切莫误会。
魔袋小百科 内容简介 在读过本书600多个小知识、小窍门、小手工和小谜语后,你将会让大人和小伙伴们为你的长进大吃一惊。你需要开动*出色的两部机器——你的大脑和你...
约翰·埃克尔斯爵士,一位卓著的科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尽其整个科学生涯专注于哺乳动物脑的研究。在这本书里,他融会了包括考
大发明 带孩子看不可思议的发明 内容简介 茶叶是怎么做的?造纸术到底如何造纸?汉字是怎么发明出来的?火药跟炼丹有什么关系?一起去看,中国人的大智慧!用一张图说明...
不一样的数学故事-4 本书特色刚入四年级的同学们就在“舍得”前愁眉莫展,霸气女王果断“四舍五入”;呆萌皮豆与高冷十一在旅行中变平行为相交;用生命在搞怪的怪怪老师...
爱问为什么(全10册)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麦克米伦经典科普读物,畅销20余年,翻译成17种语言,销量超1000万册★中英双语精...
《零基础学画国画·工笔篇》内容简介: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生活中,画国画,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
十万个为什么 本书特色 《十万个为什么》收集了伊林*著名的短篇科普作品《房屋漫游记》《原子世界旅行记》和《在你周围的事物》等。笔者在编译这些作品时,在保存伊林原...
绷带小子达米系列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9-12岁这是一套*近几年荷兰儿童文学中耀目的作品,仅在荷兰就热销57万册,每9名荷兰儿童就有1人拥有“绷带小子达米”。...
什么是什么7 电磁奇观 本书特色 这本《电磁奇观》,描述了磁的基本原理以及磁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并通过一些简单而富有启发性的实验来激发读者的兴趣,阐述有关磁...
嗯?生态系统到底是什么呢?-升级版 本书特色 《嗯?生态系统到底是什么呢?》:我超喜欢的趣味科学书升级版嗯?生态系统到底是什么呢?-升级版 内容简介 复杂的生态...
《让音乐带给您健康:奇妙的音乐疗法》内容简介:本书重点介绍传统的中医音乐治疗对人体心身影响作用,介绍如何利用音乐养生保健,
它们是怎么来的 本书特色 你知道吗?生产CD的原料是从沙子里提取的;肥 皂是用脂肪做的;从树上采来的乳胶可以制成口香糖 ;粉笔源自微小的海洋生物…...
《玻利维亚(第2版)》内容简介:多民族玻利维亚国,简称玻利维亚,是南美洲中部一个内陆国家,一个美丽的高原国家,也是世界上生态
外星人未解之谜:彩图版 内容简介 广袤的太空、浩瀚的宇宙、美丽的地球、人类的起源、史前的文明……人类在认知自然的进程中,经过不断的探求、摸索、研究,了解认识了许...
学前必备得满分 本书特色 学前**得满分系列丛书共12本,分别为《10以内加减法》《20以内加减法》《30以内加减法》《汉字描红1》《汉字描红2》《汉字描红3》...
身边的奇趣百科 本书特色 我们身边许许多多看到的、用到的和想了解的事物中,都包含着鲜为人知的轶事奇闻,以及意想不到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每一个看似普通的小物品背...
VCD 三字经 本书特色 一生必读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品味传世古典四大名著,诵读儿童国学启蒙经典,引领孩子走进华夏五千年文化宝库,撷取璀璨耀眼的艺术瑰宝,全面感...
动物便便百科:2:食肉动物的便便 本书特色 提起便便,大家可能都会觉得很臭很不卫生,但是这套《动物便便百科》将会颠覆你的认知,这是一套“屎&rdqu...
唐诗(下)/不用教孩子就会读 内容简介 《不用教,孩子就会读》丛书(全6册)精心选取了中国传统文化适合儿童诵读的经典韵文,内容包括《唐诗上》《唐诗下》《老童谣》...
在《忏悔录》(Confessions)中,卢梭声称他本来有可能成为一名伟大的植物学家:“因为我知道,世界上没有哪项研究比植物学研究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