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尚书》帝典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关睢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洽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朱子(熹)《诗集传序》云:“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为作也。”然则文字之源,其基于言语乎;言语其发于声音乎;声音其根于知觉乎。大凡盈天地间者,皆物也。物之号有万,其由气而凝为质者为矿物,有生意者为植物,有知觉者为动物。动物之中,惟人也得五行之秀气而*灵。故鸟兽虽有知觉,而狭而不广,偏而不全;人则既广且全,广故大,全故周。自堕地以来,即呱呱而泣,盖已有所欲矣;继而解笑,又继而解言;至能言而思无不达、求无不遂矣。故不惟一己之欲可以表示;且人与人之欲,亦可以相为感通。然而能宣之于觌面者,究不能推之于万里,是行于近而隔于远也;能著之于一旦者,究不能求之于百年,是通于暂而滞于久也。使终古如斯,将思之达者仍有所不达,求之遂者仍有所不遂。有聪明睿智者出焉,于是作书契以易结绳之治,百官以理,万民以察。盖至是而人类之作用乃益宏,文字之功效,乃不可胜数矣。昔扬子云(雄)《法言·问神》篇云:“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徐伟长(干)《中论·贵验篇》引子思云:“事,自名也;声,自呼也。”孔冲远(颖达)《尚书·序·疏》云:“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韩退之(愈)《送孟东野(郊)序》云:“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程子(颐)《语录》云:“凡物之名字,自与音义气理相通。天未名时,本亦无名,只是苍苍然也。何以便有此名?盖出自然之理,声音发于其气,遂有此名此字。”然则天地之元音发于人声,人声之形象寄于点画,点画之联属而字成,字之联属而句成,句之联属而篇成,文学起源,其在斯乎!其在斯乎!
粤稽“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易·系辞下》),又“因而重之”(《系辞传》),为六十四卦。盖天地万物之情状,已隐然括于其中矣。及黄帝时,史臣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乃造书契。其初但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而谓之字;著于竹帛,则谓之书。《周礼·地宫·保氏》教国子有六书,所谓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是也。《许叔重》(慎)《说文解字序》云:“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一一是也(一一即上下)。”“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汉书·艺文志》又云:“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大抵文字之义,总归六书,故同为造字之本,然序不可紊。其*先者为指事、象形;有指事、象形而后有形声、会意;有四者为体,而后有转注、假借为用。故《汉·志》于四者皆曰“象”,而二者缀于后,与许君小异而大同,但世运变迁,而文字随之。据《说文解字序》云: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己与古文或异。七国时以天下分裂,字尤异形。秦始皇时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时大发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趋约易,古文由此绝。自尔秦书有八体:曰大篆,曰小篆,曰刻符,曰虫书,曰摹印,曰署书,曰殳书,曰隶书。汉兴有草书。孝平皇帝时,征沛人爰礼等百余人,令说文字未央廷中,黄门侍郎扬雄采以作《训纂篇》。及新莽居摄,复改定古文,时凡六体,所谓古文、奇字、篆书、左书、缪篆、鸟虫者也。《隋书·经籍志》亦云:“自仓颉讫于汉初,书经五变:一曰古文,仓颉所作;二曰大篆,史籀所作;三曰小篆,李斯所作;四曰隶书,程邈所作;五曰草书,汉初作。”秦废古文用八体;汉用六体,并稿书、楷书、悬针、垂露、飞白等二十余种之势,因事生变也。魏世复有八分书。然自晋以后,楷书独盛行,其后遂为世所循用。此字数逐代增加——古少而今多——与其体变易——古繁而今简——之大略也。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东汉元兴中(和帝年号)宦者蔡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和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谓之“蔡侯纸”(《后汉书·宦者列传》)。及唐末益州有墨版;蜀相毋裔请用以刻九经;宋景德中(真宗年号)又及于诸史(详见焦竑《笔乘》)。由是印刷之业兴而版本出。明中业复有活字版。此文籍流布、其术古拙而今巧之大略也。
《史学研究法》系统阐述了其治史的理论与方法,以经学家眼光论史学研究,条分缕析,极为周详,有理有据,令人折服。从他所论史学的意义与功能、史著的体例、史文的古今奇偶繁简曲直之分,以及使用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形式等方面来看,该书不仅是对中国传统史学的总结,也是对当时西方史学在中国传播及其影响的回应。
《文学研究法》是在旧学与新学交替之际,桐城派作家系统阐述桐城派文论的唯一专著,对桐城派文论进行了新的整理和阐述。其内容上强调文学和语言学的结合,强调文学风格存在于作品和创作主体之中,将桐城文论与时代接轨,开创中国传统文论向现代文论转向的先河;而其文资料丰富、行文严密、文字雅洁,颇具桐城风采。
姚永朴(1861-1939),桐城派后期大师,早年治诗、文,后专读经,于注疏及宋元明清诸儒经说无不融会贯通,旁及诸史、音韵,自成一家,当时学者评价他说,“先生根底盘深,流露于诗文者,蔚为大观,自成一家之言。而义法谨严之中,饶有渊懿冲淡之致,此为先生之所独绝也”。
戏剧影视理论创作与教学研究 本书特色 《戏剧影视理论创作与教学研究》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戏剧影视理论创作与教学研究 目录 从古埃及仪式剧到古希腊的泰斯比斯——...
沈鸿根行草7000字 本书特色 《名师堂·沈鸿根行草7000字》:名家打造的权威范本,练字者的*佳选择。华夏万卷,中国字帖著名品牌。沈鸿根行草7000字 目录 ...
汤文选谈艺录 内容简介 《汤文选谈艺录》真实地反映了我父亲70年艺坛耕耘的心路历程和他的秉赋、学养、人格、境界;也客观地记录了我父亲对中华伟大文化传统的深深热爱...
现代超声显像鉴别诊断学 内容简介 本书在编写的体例上旨在对每种疾病系统地阐明其纵向诊断依据及指标的基础上,着重于对某种疾病的横向联系,即对某种疾病与其他相关疾病...
《叶圣陶散文》内容简介:《叶圣陶散文》精选语文大师叶圣陶创作的散文作品,在江南写意、世相描摹、故人旧事中,收录《没有秋虫的
本書是根據《森林裡的祕密》裡的兩位主角──小女孩和毛毛兔──所延伸的故事。多年後,小女孩已成為一位老太太,她在廢棄的動物
本书是以幾米2015年全新绘本作品《忘记亲一下》为主题创作的精装笔记书,运用幾米画作全彩印制,让读者可以在做笔记时有幾米画作
新编古春风楼琐记(2) 本书特色 《古春风楼琐记》原是其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九年,在台湾《新生报副刊》的连载专栏,后应读者要求,结集出书,曾两次重新编排印行。新生...
中风古今名家验案全析 内容简介 本书为古今验案全析之中风卷,书中着重整理了有关中风的大量近代和现代中医名家医案,并将资料分类处理。本书通过对中风病案的剖析,系统...
文学语言学 本书特色 李荣启所著《文学语言学》(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致力于语言本体,探索其文学性、审美性,为建立科学、系统、成熟的文学语言学,拓展文...
旅人的秘密地图 内容简介 空中楼阁——西班牙的悬崖小镇,欧比多斯——葡萄牙国王献给王后的礼物,希腊爱琴海的小岛与古文明,挪威峡湾的神秘谷,冰岛的蓝色珊瑚礁,阿曼...
米开朗琪罗诗全集 内容简介 本书简要介绍了米开朗琪罗的生平和诗歌创作,并收入其302首诗歌。米开朗琪罗诗全集 目录 前言米开朗琪罗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米开朗琪罗诗1...
出版社/著者からの内容紹介男たちの危険な愛を描いた耽美小説の決定版!氷のような美貌を持つ聖将軍シェリル・エレオノールは、革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生活常识全集 内容简介 本书解答了与学生课本相关而课本上又未能解答的各类问题,将从生活的各个层面分门别类地解除你的小忧虑、小难题、小困扰。以此保...
中华学术与中国文学研究丛书-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上、下) 本书特色 《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上下册)》以魏晋二百年玄学兴盛为基点,着眼魏晋至明清一千多年文...
《理想在潮头:给青年编辑》内容简介:一个青年人一脚踏入出版,这是一份怎样的事业,取决自他怀有怎样的信念。陈昕经历了出版最好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是刘师培(申叔)在北京大学教学时编的。这虽然是一本提纲举要的讲义,却为当时的学者所推重,也...
学术的年轮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20万字的学术评论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作者是一位成绩丰硕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书名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学术是学者生命的存在...
英文原版5-Gullivers Travels(格列佛游记) 内容简介 Lemukl Gulliver,a surgeon on a merchant ship...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 内容简介 本书按时代将整个古代文论划分为周汉、魏晋南北朝、唐宋、金元明、清五个部分,每部分又按历史先后顺序进行论述。中国古代文论教程 目录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