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用纪传体与记事本末体相结合的方式,记述了京剧自孕育、形成、繁荣直到现在的全过程。
★ 32开平装,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 本套书初版自问世便引起海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1991年荣获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2年,由台湾商鼎文化出版社以《中国京剧发展史》的书名,翻译出版了繁体字本
★ 全书上迄1790年徽班进京,下迄1994年后的振兴京剧工作,汇集了京剧艺术的“史前期”及形成后160多年的完整史实
★ 本书包括京剧孕育形成、京剧逐渐成熟、人物、京剧的鼎盛时期、战争年代的京剧、京剧的黄金时代、“文革”前后的京剧、振兴京剧的新时期、京剧艺术在台港澳地区和国外等共11编60章
《中国京剧史》堪称一部剧种史中的宏篇巨著,洋洋洒洒二百多万字的文字论述,近四百幅的珍贵照片,简明、清晰的图表,以及那精美、典雅的装帧,使得书内容与形式浑然一体、图文并茂,充分展现出京剧的艺术风采。这部京剧史从筹划到出版,历时将近20年,动用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之多可想而知。这是一项浩大而艰巨的艺术工程,编著者们的艰辛劳动,尽在不言中。当然,评价一部著作的优劣,不在其册数多少,更不看它虚有其表的包装,而至关重要的是书中的内容。《中国京剧史》作为一部艺术史书,它具有翔实的历史资料。书中几乎囊括了所有前人对京剧研究的史料记述,并以科学的唯物主义观点对其进行了精心的筛选和考证。无论是从徽班、汉调相继进京,到京剧逐步孕育形成;还是京剧从形成到成熟的演进,以及南派京剧的出现,各种流派的产生,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京剧的繁荣与困惑,都能使人清晰地了解到其发展的脉络和详细过程。京剧曾有过几度辉煌,也曾几度衰落走入低谷。对于这个剧种的鼎盛时期和艰难处境,书中通过对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影响及剧种自身史的调查,客观地反映出其兴与衰的个中原因。《中国京剧史》不但从宏观上对京剧的剧种特色进行了充分的介绍,而且对京剧的表演、声腔、音乐、化妆、剧目和教育机构、演出团体、业余活动也都分门别类给予了详悉的阐述,由此,使人们对京剧的过去和现状,能够一目了然地得到全方位的认识。
《中国京剧史》在保证完整展现京剧发展的前提下,力求弥补其他有关史书的不足。如抗日战争的爆发,严重破坏了京剧的生存环境。大量京剧艺人奔赴抗日前线,以京剧为武器,向日本侵略者展开斗争。再如解放战争期间,广大的京剧工作者,为着全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由于处在战争年代,这两个阶段的京剧活动都很难比较全面的载入史册,而恰恰这又是京剧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笔,可喜的是《中国京剧史》也较为详尽地记录下了这一既艰难又辉煌的战斗历程。
自191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率领京剧团出访日本开始,半个多世纪里,众多的京剧表演团体频频出国,把京剧艺术传播到了世界上的许多国家,这种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不仅使得京剧艺术在国外的影响日益强烈,同时,也促进了京剧本身的改革与发展。以前,由于条件所限,有关这方面史料较少,而《中国京剧史》在书中对每一次京剧团体的出访都有着明确记载,并且包括了演出性质、演出剧目和观众反响等等。这些,将为研究世界文化发展,提供极为宝贵的资料。
京剧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艺术家的创造,一部艺术家传记,就是一部京剧发展史的局部缩影。传统艺术的继承、某个流派的形成、新编剧目的上演及剧种、行当的演变,都可以在这些传记中得以印证。据笔者粗略统计,《中国京剧史》全书四卷,共收入各个时期各个门类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传记,多达五百余人,远至京剧形成时期的老生前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和张二奎,后三杰谭鑫培、汪桂芬和孙菊仙,以及四大名旦、四大须生,近至90年代末的一批后起之秀,如老生演员于魁智、张建国,青衣演员张火丁、史敏等,并包括旅居海外的京剧名家。通过这大量翔实而生动的传记,我们从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身上,看到了他们如何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发展自己。演员在艺术上承上启下的发展,实际上也标志着京剧事业在不断的前进。另外,在以往的戏曲史书上,传记大多以演员为主,而《中国京剧史》为了更广泛地、多角度地反映京剧艺术的综合性,所以,不少在音乐、舞台美术、导演、编剧、教师、以及京剧史研究等方面有突出成就者,也被列入了立传对象。这就丰富和扩大了京剧在教育、编导、歌舞、服装、化妆、道具等多方面领域的研究。
《中国京剧史》的编纂,不仅集中了百年来广大京剧研究者的丰硕成果,而且有着重大的突破和发展。该书内容之广泛,史实之翔实,条理之清晰,考证之严谨,均为同类著作所不及。一部《中国京剧史》对京剧艺术作出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同时,它也是一部生动而形象的京剧百科全书。该书的出版对我国京剧事业的振兴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国际上文化艺术发展研究方面,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马少波,原名马志远,笔名苏扬、红石等。中国艺术语言研究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副会长、文化部振兴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戏曲学院名誉教授、《中国京剧史》及《中国京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主任、文化部振兴京剧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京剧院副院长。他是中国杰出的文学家、文艺理论家,中国戏曲改革早期开创者。
"YellowMusic"isthefirsthistoryoftheemergenceofChinesepopularmusicandthelargerurb...
女神 内容简介 本书是大学生必读丛书中的一册,书中以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书目为依据,收录了当代著名作家郭沫若先生的诗歌《女神》。 本书具...
主要内容:本书因系“平面构成”的著作,所以各造型专业共同基础的形态、色彩、材料、构图、构思法等当中的平面关系为对象。对涉及
17世纪的荷兰绘画作为西方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历来受到包括黑格尔在内的西方学者的关注。托多罗夫在《日常生活颂歌》里评述了荷
本书的十篇文章标题分别为:1解放、2民歌嘹亮、3红太阳、4花样年华、5解冻之春、6西北风,东南风、7摇滚中国、8都市忧郁、9偶像的
轻型抒情女高音(一) 内容简介本套教材基于德国、意大利和法国声部划分理论,将男女各声部细化为十三个声部,以每个声部为单位,各选一百首咏叹调,分四册,陆续出版。所...
信阳民歌音乐结构研究 本书特色 韩冰、黄铁成编著的《信阳民歌音乐结构研究》是“淮河文化研究文库”系列之一,主要内容包括:疏影横斜——多姿的乐句种类;新芽吐翠——...
《隐秘的肖邦》内容简介:这是爱乐人的“闲情偶记”,不再严肃,不再学究,有的是与音乐的绵绵情愫。《隐秘的肖邦》是一本感性的
薛永年,北京市人,美术史论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攻中国书画史论与书画鉴定,偶作书画、篆刻。曾任吉林博物馆馆
庄子的“解衣般礴”、欧阳修“画意不画形”,倪云林所强调的“逸气”与“逸笔”,其本义何解?本书按史的次序,在浩如烟海的古代
《中国诗画语言研究》是程抱一先生的《中国诗语言研究》(1977)和《虚与实:中国画语言研究》(1991)两书的合集。《中国诗语言研究
民谣吉他新教程 内容简介 这本《民谣吉他新教程》是我们这一年汗水的结晶,它反映了近年来我们在吉他教学中的新思路:一、吉他弹唱应该把提高伴奏技巧放在首要位置。为此...
《书法有法》是孙晓云女士的代表性书论著作,出版10年来,几经再版,畅销已久,深为书界内外读者追崇,成为广大读者品味中国书法
本书主要从印度宗教、哲学与美学的角度,系统阐述印度建筑、雕塑、绘画等造型艺术风格演变的历史,重点分析印度的佛教艺术、印度
小提琴入门与提高 目录 第1课小提琴的历史与结构1.1小提琴的历史1.2小提琴的结构第2课演奏姿势2.1身体的位置2.1持琴姿势2.3持弓姿势第3课五线谱读法3...
易弹易唱-简谱电子琴入门教程+上榜流行金曲100首 本书特色 电子琴入门小教程 电子琴独奏曲:网络歌榜/草原金曲/影视流行/不老经典易弹易唱-简谱电子琴入门教程...
水浒作为我国的古典名著之一,其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其中身负108星宿命,恣意风流的各路英雄豪杰们。该画集抓住这个特征,以天罡
ItisahappymemorythatassociatesthefoundationofourRoyalAcademywiththedeliveryofthe...
中外经典歌曲改编钢琴曲 本书特色 《中外经典歌曲改编钢琴曲》精选了151首中外经典歌曲,将其改编成钢琴曲(有些是原作)。曲目包括中外优秀的民歌、创作歌曲、歌剧选...
曲式与作品分析基础 无光盘 内容简介 本书涵括目前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所开设的主要课程。教材程度起点适中,循序渐进,适用面广,能满足靠前各类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