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墓葬史(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考古学成为一门具有科学意义、独立的学科,应该从十八世纪开始,具体地讲,1760-一1840年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考古学的发展。中国最初的考古学属于“舶来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学术知识的传播,西方的考古学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传到了中国。1927年开始的周口店发掘和“北京人”的发现,1928年开始的殷墟发掘和甲骨文的发现,揭开了现代中国考古学的序幕。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在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全国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上,中国考古学者通过讲学,将西方先进的考古方法和技术与中国传统的文化学术有机结合,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五十年来,中国考古学沿着这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取得了很大成绩。
序言
前言
第一编 原始时期墓葬
灵魂观念的产生与墓葬的出现
第一章 原始时期的墓葬形式
一 墓地
二 墓室
三 葬具
第二章 原始时期的埋葬方式
一 单人葬与合葬
二 一次葬和二次葬
三 火葬
四 葬式
五 墓葬方向
六 人殉与人牲
七 葬猪与葬狗
第三章 原始墓葬中的随葬物品
一 生活用具
二 生产工具
三 装饰品
四 礼器
五 模型明器
第四章 黄河流域史前墓地
一 黄河上游地区
二 黄河中游地区
三 黄河下游地区
第五章 长江流域史前墓地
一 长江中上游地区
二 长江下游地区
第六章 北方地区的史前墓葬
一 牛河梁积石冢
二 大南沟石棚山墓地
第七章 华南地区史前墓葬
一 顶狮山墓地
二 石峡墓地
三 卑南墓地
第二编 夏商周墓葬
文明时代的开始
第一章 夏代墓葬
第二章 商代墓葬
一 商王的地下宫殿
二 妇好墓
三 人殉和人牲
第三章 西周墓葬制度
一 西周墓葬形制的基本特点
二 族葬制——“公墓”和“邦墓”
三 棺椁制度和用鼎制度
四 车马随葬制度
第四章 地下的礼乐世界
一 商周青铜礼器的功能
二 商周青铜礼器的主要种类
三 乐器
第五章 西周诸侯墓地
一 燕国墓地
二 晋侯墓地
第六章 江南的土墩墓
一 土墩墓的分布规律与内涵特征
二 西周时期的大型土墩墓
三 建筑土墩墓的人们
四 石室土墩墓
第三编 春秋战国墓葬
列国争霸时代的墓葬
第一章 中原地区东周墓葬
一 中原地区东周墓葬的基本特征
二 墓地制度
三 棺椁制度与列鼎制度
四 最新发掘的大型东周墓地
第二章 中山国王罾墓
一 中山国与中山国王陵区
二 中山王罾墓的发掘
三 解读“兆域图”
四金玉生辉
第三章 楚国贵族墓葬
一 楚国贵族墓葬的基本特征
二 竹书、帛画
三 精良的漆器工艺
四 地下丝绸宝库
第四章 曾侯乙墓
一 墓葬的基本情况
二 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
三 曾国与曾侯乙其人
第五章 秦国陵墓
一 西垂陵区
二 圆顶山贵族墓地
三 雍城陵区
四芷阳陵区
五 国人墓葬
第六章 吴、越王陵墓
一 丹徒北山顶吴墓(吴王余昧墓)
二 印山越王陵(越王允常墓)
三 苏州真山贵族墓地
四 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地
第四编 秦汉墓葬
统一帝国的厚葬之风
第一章 秦始皇陵
一 骊山陵园
二 地下军团与铜车马
三 秦始皇陵近年考古新发现
第二章 西汉帝陵
一 西汉帝陵的分布与陵园布局
二 “依山为陵”的先河——霸陵
三 景帝阳陵及陪葬坑
四 武帝茂陵和霍去病墓
第三章 汉代诸侯王陵墓(一)——崖洞墓
一 分封制下的汉代诸侯王
二 开山为穴的崖洞墓
三 徐州楚王陵墓
四 永城梁王陵墓
五 满城汉墓
第四章 汉代诸侯王陵墓(二)——“黄肠题凑”墓
一 黄肠题凑
二 北京大葆台广阳王墓
三 高邮天山广陵王墓
第五章 南越王墓和滇王墓
一 南越王墓的发现
二 “边疆天子”滇王之墓
第六章 马王堆汉墓
一 震撼世界的大发现
二 “辛追”与其豪华衣装
三 帛画与天上人间
四 帛书与医简
第七章 汉画像石、画像砖墓
一 画像石墓
二 画像砖墓
第八章 汉代壁画墓
一 汉代壁画墓的发现
二 几处重要的壁画墓
第九章 汉墓遗珍——玉衣
第五编 魏晋十六国北朝墓葬
分裂动荡与相对薄葬的时代
第一章 曹魏、西晋帝陵
第二章 魏晋十六国北方地区墓葬
一 中原地区西晋墓
二 河西地区魏晋十六国壁画墓
三 关中地区十六国墓葬
第三章 高句丽墓葬
第四章 北朝帝陵
一 北魏帝陵
二 东魏、北齐皇陵区
第五章 胡汉共治下的汉人世家大族墓葬
一 临淄崔氏墓地
二 临朐崔芬墓
三 赞皇李氏墓地
四 景县封氏墓地和高氏墓地
五 司马金龙墓
第六章 胡汉共治下的胡姓贵族墓葬
一 固原北魏漆画棺墓
二 太原附近的北齐高官墓
第七章 来自异域的风采——祆教徒墓葬
一 粟特商人与祆教
二 同州萨保安伽墓
三 凉州萨保史君墓
第八章 墓志的出现及其意义
一 志墓的习俗与墓志的起源
二 从形成到成熟
三 墓志出现的意义
第六编 六朝墓葬
从流寓到土著
第一章 孙吴、西晋时期墓葬
一 长江下游地区的孙吴、西晋墓葬
二 长江中游地区的孙吴、西晋墓葬
第二章 东晋帝陵
一 东晋帝陵的分布
二 东晋帝陵区的发掘
第三章 南朝帝王陵墓
一 南朝帝陵的分布及陵寝制度
二 南朝帝陵石刻
三 南朝帝陵的发掘
四 南京周围的南朝王侯墓葬
第四章 世家大族墓葬
一 世家大族及其家族墓地的排葬方法
二 南京象山琅邪王氏家族墓地
三 南京戚家山、司家山谢氏家族墓地
四 仙鹤观高氏家族墓地
第五章 冥界的信仰
一 六朝时期的信仰
二 买地券
三 丹药
四 魂瓶
第六章 六朝遗珍
一 青瓷器
二 陶瓷俑
三 漆器及漆画
四 玻璃器皿
五 六朝墓志
第七编 隋唐墓葬
盛世之音
第一章 天子的归宿——隋唐帝陵
隋代帝陵
二 唐十八陵
三 唐太宗李世民昭陵
四 唐高宗李治、武则天乾陵
五 唐僖宗李儇靖陵
第二章 迟到的荣耀——乾陵三大陪葬墓
一 章怀太子李贤墓
二 永泰公主李仙蕙墓
三 懿德太子李重润墓
第三章 形形式式的地下世界
一 等级社会与唐墓的等级
二 宫人墓葬
三 阿斯塔那墓地
第四章 “胡人”墓葬
一 交流带来的多样性
二 太原虞弘夫妇墓
三 固原史氏家族墓地
四 苏谅妻马氏墓志
五 日本留学生井真成墓志
……
第八编 五代两宋墓葬
第九编 辽夏金元墓葬
第十编 明清墓葬
图版引用目录
主要参考文献
下册
电影之书-世界电影史上的150部经典之作 本书特色 吉奥夫·安德鲁主编的这本《电影之书》能够让影迷们认识到尽管电影摄制者在理念上相隔万里,他们依然能够并...
TheVisibleOriginofArchitectureIaskedarchitectstosendmeimportantimagesthatshowthe...
文徵明 归去来辞·琵琶行 本书特色《天下墨宝·时代行书:归去来辞·琵琶行》内容简介:明代嘉靖二年,五十四岁的文征明入朝应试,被授以翰林院待诏。在京任职几年后,他...
托马斯·马太(Thomas F. Matthews)是纽约大学美术研究所的艺术学教授,先后有多篇论文和多本专著论述早期基督教、拜占庭文化和建筑。
中国老房子之谜 内容简介 本书引领读者走近传统建筑中的亭、台、楼、阁等经典形态,追溯它们的历史渊源、文化特征、建筑样式、对中国“老房子”得以全面领悟和认知;并向...
《电影通论(大学生通识教育)》内容简介:电影的产生,不仅为人类带来了一种新的艺术文化样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毛公鼎 散氏盘 本书特色 毛公鼎,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器,清道光二十三年出土于陕西岐山,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鼎高53.8厘米,口径47...
《精准塑身指南》内容简介:本书涵盖了颈、胸、臂、背、腰、臀和腿七个部分的精准塑形动作,并用非常形象、贴切、凝练的语言对各部
《走吧 张小砚》简介:话说,2009年的某一天,那天很热,我就穿了双人字拖鞋就踢踢踏踏上路了。原计划是去汶川看看孩子们,去年512在那里做志愿者。成都过去不过几...
还乡的路标-中西艺术现象学经典文本解读 本书特色 郭文成著的《还乡的路标--中西艺术现象学经典文本解读》聚焦于艺术现象学的经典文本解读,以海德格尔的思想为主要焦...
历代名家碑帖临摹丛帖--柳公权楷书毛笔字帖《玄秘塔碑》基本笔法 本书特色 书法在知识理论学习之外,*重要的就是狠下苦功,勤加练习。《历代名家碑帖临摹丛帖》本着学...
碑帖大观颜真卿祭侄文稿/碑帖大观 内容简介 此帖系颜真卿有名行书三帖之一。颜真卿侄季明与其父杲卿于至德元年间殉安史之乱后,颜真卿于乾元年祭侄灵前,在靠前悲愤中写...
拍电影 本书特色 年轻时在戏院看的《大路》令我感动。欣赏费德里科·费里尼的电影,就不能错过《我记得》与《八部半》这两部代表作。——侯孝贤(知名导演)费里尼这样的...
历代碑帖精粹:元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 洛神赋 本书特色 此书包含两帖,《前后赤壁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该帖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尽得魏晋风流...
《公众舆论与北洋外交》内容简介:本书以(巴黎和会、山东问题)为切人点,探究北洋政府在处理此一事件时与当时公众舆论的互动关系
本书为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之一种。通过对东周时期北方系青铜文化遗存的研究,将整个文化区划分了三个阶段,反映了
中国历代观音造型艺术 内容简介 中国历代观音造型,形式多样,生动传神,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因此,本书将历代有关观音造型加以整理,以供人们参考借鉴。本书中所收集的观...
印度之路:印度工业化道路探析 本书特色 工业化是20世纪至今整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题,也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并着力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UndertheruleofMohammadRezaShah,from1941until1979,Iraniancinemaflourishedandbecam...
碑帖大观怀素论书帖/碑帖大观 内容简介 在中国书法目前流传着“颠张狂素”的美谈,其中“张”指的是唐代草书大家张旭,“素”即指怀素。与《自叙帖》《苦笋帖》等狂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