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一八六二年的中国观察》系由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调查文献的中译本和中国学者对此的研究论著组成。日本自江户幕府末期以来就十分关注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状况,19世纪60年代以来四次遣使上海,均留下了大量调查材料。《"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一八六二年的中国观察》即是中国学者阅读和研究日本“千岁丸”号轮船乘员上海纪行文选之后的问题思考和反观。在体例上,《"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一八六二年的中国观察》包括日本人的原文记述和著者的研究,方便读者联系阅读。
序曲
第一章 日本幕末“开国”与遣使上海
一 “四只蒸汽船,惊醒太平梦”
二 “开国”的力度与主要方向
三 幕末的“对清策论”
四 以上海为渡航清朝的首选目的地
五 四次遣使上海
第二章 “千岁丸”——锁国二百年后使清第一船
一 宽永以降不平衡的中日交通
二 幕末打开对清交通的努力·“千岁丸”的选购
三 “千岁丸”的使命
四 “千岁丸”乘员及其上海纪行文
五 高杉晋作与五代友厚
第三章 初识上海
一 长崎启程,千里风涛东海航
二 无炮的吴淞炮台·壁垒森严的上海城垣
三 中外船舶林立的巨港
四 华洋二界比照
五 “战败条约”笼罩下的屈辱
六 官府的排场与内囊空腐
七 “围观文化”
第四章 “太平战事”与“清洋会剿”
第五章 色彩斑斓的社会风貌
第六章 中日贸易的新拓展
第七章 东亚文化圈内的协奏与变奏
结语 “千岁丸”上海行的历史定位
附录:“千岁丸”乘员上海纪行文选辑
后记
弗雷德里希·根茨首次驳斥了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遵循同样原则的说法。他从各种角度展示了两大事件产生、发展和结束的根本性差异,
《坟》内容简介:本书是收录了鲁迅先生1907年至1925年间所作的二十三篇论文,是鲁迅早的杂文集之一。一些著名文章出自本书,如《摩
秦始皇兵马俑发现记-考古中国 本书特色 中国首部考古纪实文学力作,以实物考察历史,以科学发掘真相,探寻民族之根,追溯文明之源。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某村民在...
史学方法导论---傅斯年史学文辑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傅斯年先生1918年至1941年间有关史学问题研究的十三篇学术文章。其中以《史学方法导论》一文为代...
《物种起源》内容简介:本书是世界闻名的自然科学著作,查尔斯·达尔文在“贝格尔号”舰上的五年航海考查时期,通过考查和对比各地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总统遇刺-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宣言-英汉对照 内容简介 约翰·马兰编著的《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总统遇刺、177...
《风光摄影进阶:强大内在》内容简介:高觉所著的《强大内在(风光摄影进阶)》从风光摄影师自身角度出发,告诉摄影师所应该具备的
从来没有其他任何一本书或是资料,能比《被遗忘的战斗:1944年马斯河突出部之战》更为详实和丰富地描述出有关当年佩尔沼泽与马斯河
普鲁士国王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吉林出版集团出版★ 作者海因茨·奥夫,是一位享有盛誉的记者,同时是《每日镜报》文化专栏的主管,曾获颁德国联邦功绩十字勋章★...
史记 本书特色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被誉...
《心中有数》内容简介:作为数学类普及读物光荣入选2022年度5月“中国好书”榜单。《心中有数:生活中的数学思维》是一本有趣的数学
《罗马的遗产》内容简介:政治源于希腊,戏剧模仿希腊,连哲学都是拾希腊人的牙慧?罗马只是文化上的二道贩子?“希腊罗马”并称,
逆鳞集-中国专制史文集 本书特色 腾讯思享会《检书》栏目推荐中国有没有奴隶社会?董仲舒是不是儒家?封建和专制在中国历史上是如何流变的?郑和下西洋是为了炫耀皇帝威...
《诗经:唱了三千年的民歌》内容简介:《诗经》真的是一部记录了先贤大义的真理大全吗?看看那些民歌,谈的大多是寻常百姓家的大小
《历史之源(中文版)》内容简介:历史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历史?历史为何重要?历史学家能否理解和接近过去的生活?历史学家撰写
嘉定忠臣-十七世纪中国士大夫之统治与社会变迁 本书特色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为许多史料记载的清军入关后的两大暴行,而产生这些暴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个历史之谜。《...
Overthelastthirtyyears,twosocialdevelopmentshaveoccurredthathaveledtoaneedforcha...
中國在經過半個多世紀新聞自由的歷史以後,進入六十多年不提新聞自由的歷史階段。本書著重在挖掘其歷史原因和現實困境,總結實踐
《Android应用性能优化最佳实践》内容简介:本书一共7章,在简单介绍了Android Studio的使用指南后,分别从绘制(UI)、内存、存储
Intheearlysixteenthcentury,themonkFilofeiproclaimedMoscowthe"ThirdRome."Bythe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