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日本学术思想:汉字圈1700至1990》论及与西方学术史思想史的关系,相当多的部分涉及清代学术史(尤其考据学史和荀学史),因此,《"文"与日本学术思想:汉字圈1700至1990》不仅对我们理解清代学术史有所启示,也对我们理解中国近现代诸多文化和学术史问题颇有助益,同时,《"文"与日本学术思想:汉字圈1700至1990》的近现代部分也处处显示出与西方思想的对话关系。
前言
本书体例
绪章:“文”、话语与历史
第一节 “文”与汉字圈学术:本书的问题意识以及几个重要概念
第二节 关于本书的内容
第三节 西方学术思想史中的语言方法论视角:一个参照
第一部分 江户日本之“文”:日本学术史的中国视角或相反
第一章 引子:“文”的江户时代——江户汉学的思想史、学术史位置
第一节 “清儒”的邻居:江户日本儒学、汉学之社会、文化位置
第二节 不同语境中的宋学:作为官方思想体系的日本江户朱子学
第二章 清朝学术史视角中的江户硕儒荻生徂徕
第一节 荻生徂徕简介
1-1 荻生徂徕学述
1-2 荻生徂徕的语言视角
第二节 考据学史视野中的荻生徂徕学术及思想
2-1 从古文派与清朝考证学角度看荻生徂徕的学术
2-2 荻生徂徕《读荀子》与明代学术的关联:小学史及考据学史的角度
2-3 汉字圈儒学史以考据学代替理学的先声之一:徂徕《读荀子》与方以智的关联
第三节 荻生徂徕《读苟子》:观察清朝考据学苟子热的一个视角
3-1 清朝的荀学热:一个考察江户日本荀子热的角度
3-2 不约而同的汉字圈荀子热:荻生徂徕《读荀子》的先声意义
第三章 汉学共同体——荻生徂徕的荀子解读与清儒的比较以及清儒对其学术的评价
第一节 荻生徂徕《读苟子》与清朝考据学的“后王”解
1-1 从荻生徂徕《读荀子》“后王”解:儒法、孟荀之争中的荀子解读史
1-2 荻生徂徕《读荀子》“后王”解与清儒解释的比较
第二节 清朝考据学与荻生徂徕在《苟子》解读上的对照
2-1 荻生徂徕《读荀子》与清儒荀子注解:考据学角度的验证
2-2 荻生徂徕与清儒荀子注解中的“假借”问题
第三节 清朝考据学对荻生徂徕学术的反应:从乾嘉儒者至章太炎
3-1 清儒对荻生徂徕及其门派的评价及引用
3-2 章太炎对日本汉学的酷评及其语境
3-3 俞樾、杨守敬等清儒对荻生徂徕的评价:以荀学为中心
第四章 日本的戴震?——荻生徂徕于日本思想史的位置
第一节 荻生徂徕的方法:与清儒戴震的类似
1-1 由语言训诂至事物、道艺:以“道问学”相对化“尊德性”的先驱者之
1-2 两者的方法论所植根的学术、语言思想
1-3 由语言至思想的方法论可能性:东原徂徕之同异
……
第二部分 由江户向明治、昭和的”国语“之”文“的转变”——近代日本文学批评史、学术史上的汉字圈及西学视角
第三部分 当代日本思想学术与新西学——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话语之间
史学家自述-我的史学观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武汉出版社出版,1994年12月1版1印★云集丁守和、冯天瑜、刘祚昌、来新夏、吴量恺、何兹全、余树声、陈启能、苑...
《石学蠡探》内容简介:石学,即“金石学”之“石学”,是研究并运用石刻文献之学。叶国良先生秉屈万里之传,受孔德成之业,研治石
庐江县志 附冶父山志(2008/10) 内容简介 《庐江县志(清·康熙):附冶父山志(民国)》内容简介:康熙《庐江县志》十六卷,吴宾彦修,丁象临纂。开编于康熙三...
中国古代史资料汇编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学本科生的基础课程,历史学也是教育部自2007年以来实行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试点学科。因此,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
微历史:宋朝就是如此有趣 本书特色 据说,赵匡胤三岁时,老妈领他去寺院里进香。赵匡胤发现念经的小和尚偷偷瞅他娘,便跑过去抡起木头玩具,把小和尚的头当木鱼敲。赵匡...
《读懂中国青铜器》内容简介:本书是戴克成对中国青铜器研究的综述。其中可见中国青铜器发展简史,作者对器型的研究,功能的研究,
张翼编著的这本《重装集结:二战德军坦克及变型车辆全集》以历史图片为证,全景式地介绍了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研制、使用的全
遣唐使和学问僧 本书特色 《遣唐使和学问僧:世界的中国》:中宣部“民族精神史诗”出版工程,“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一·五”重点规划...
全系列从各个侧面记录了希特勒纳粹德国由崛起到覆灭的整个过程。每一册都向您展示了第一手的私人记录,从未发表过的照片,亲历者
KayAnnJohnsonprovidesmuch-neededinformationaboutwomenandgenderequalityunderCommu...
万历十五年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万历十五年前后的史事及人物为中心,以“大历史”观念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的种种问题,并由此探讨现代中国应当汲取的经验教训,自在中...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8:唐·阿弥陀佛的盛世——北宋·黄袍加身 本书特色 陈卫平编的《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将贯穿上古至现代的中国历史,为孩子描绘了一个完整具体的轮...
《品三国》上册共计20余万字,包括易中天截至2006年8月在《百家讲坛》所讲的内容,基本囊括了易中天在“百家讲坛”讲三国的24集内
孟森(1869~1937)。中国历史学家。字莼孙﹐号心史。江苏省武进县人。1869年(清同治八年)生於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後併入武进县)。
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 内容简介 本书从题名的姓氏、官爵、里居和亲属关系,阐明了关中古部族的名类渊源、地域分布、姓氏变迁、婚姻关系、阶级分化、部族融合以及...
左传 内容简介 该书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起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 468年)止,共255年内周王朝以及各诸侯国之间某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作品比较...
蒋介石的1949-从下野到再起 本书特色 台湾国民党史研究大家刘维开深度解析蒋介石的1949 * 1949年蒋介石下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具体法治中的宪法与部门法》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二十年来对于宪法与部门法关系研究的主要成果的合集。这是一项由中国的具体法治
昭通田野考古-之一 本书特色 丁长芬编著的《昭通田野考古(之一)》汇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昭通境内考古发掘的报告(包括已发表的考古报告、未发表的零星调查材料和重要文...
《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内容简介:本书探讨伦理学中的几个论题。读过几本书的人知道,天下的道理差不多早都被前人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