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作品集之10:汉宫名媛王昭君(上下册)》主要内容:王昭君是蜚声史简的历史人物,也是历代文人学者不断吟咏,情有独钟的传奇女子。作者高阳通过缜密的历史考证,再现了汉宫内尔虞我诈、形形色色的内幕。真实演绎了昭君入宫后,周遭和时世的风云万变,直至她*后为家为国出塞——“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千古绝唱跃然纸上。
坎坷的身世背后是叵测的人心,荣华富贵的烟云之后是一个伶仃女子此恨绵绵的心灵写照。高阳用饱蘸深情的笔墨书写了一个女人大写的“命运”。声声委婉,字字珠玑。
昭君出塞的故事,家喻户晓,古今诗篇咏其事者无数,而以杜甫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为千古绝唱,高阳考试正史及《西京杂记》《三辅黄图》等野史、详写事件始末,尤着重于描述造成昭君不幸的由来,以及汉朝后宫的形形色色奇闻逸事,堪称为作。
谈及高阳在华人社会的影响力,有人曾这样形容:有水井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
高阳被称为“中国*后一位旧式文人”,他学富才高,著书百种,嗜酒如命。常自嘲:酒子书妻,即以酒为子,以书为妻。
清末有“三屠”,张之洞用财如水,人称“屠财”;袁世凯好行杀戮,时称“屠民”;岑春煊性好劾人,称为“屠官”。对于清史独钟的高阳,以善“屠纸”予以自谓。
高阳的作品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总印数已经超过2000万册,“有村镇处有高阳”之说名不虚传。
何怀硕说“高阳是奇人。在这个旧文化崩析、新秩序未立的混乱年代,他兼有旧学与新慧”。
台湾作家张大春说“高阳的成就独一无二,甚至难以找到继承人”。
台湾著名小说家王文兴说“高阳是国宝级人物”。
台湾诗人痖弦称高阳为“新文学运动以来中国历史小说**人”。
高阳本名许晏骈,字雁水,笔名郡望、吏鱼,出生于钱塘望族。许家先祖在清朝世代为官,曾有人担任兵部尚书、内阁学士之类的官职。高阳童年所居住的祖屋,门口就悬挂着由嘉庆皇帝亲笔所题的“榜眼及第”、“传胪”等匾额;在花厅中也高悬着慈禧太后亲笔书写的“福寿龙虎”世匾。高阳的父亲许宝朴曾任浙江财政司官员。母亲黄婉同是出身富贵的大家闺秀,不仅饱读诗书,更能将正史、野史转述为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因此,幼年时代紧随于母亲身旁的高阳,自然而然地聆听了许多官场现形以及乡野传奇,无形中,母亲也成了高阳文史修养的启蒙之师!有十个兄弟姐妹的高阳,在家排行老九。
高阳大学未毕业,就以优秀成绩入杭州笕桥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当了空军军官。1948年随军赴台湾。曾任国民党军队参谋总长王叔铭的秘书。退伍后任台湾《中华日报》主编,还一度出任《中央日报》特约主笔。高阳擅长于史实考据,曾以“野翰林”自道。他的成就不仅在于评史述史,更重要是将其史学知识用于创作历史小说。
高阳的创作以清代宫廷与近现代高层人物生活为主,高阳对历史小说的贡献,*主要的在于他“以考证入小说,以小说成考证”,开创了中国历史小说的新类型。
高阳读书不记笔记,但却有着超凡的记忆力,对中国历代皇帝的生卒年月日、民族、籍贯、三亲六眷、兴趣爱好都了然于心,对于帝王们手下的文臣武将、宰相诸侯,以及嫔妃太监、心腹与政敌,也无不熟稔,朋友们便戏称他为“皇帝老儿家的总管家”。更重要的是,高阳对于皇室权力斗争、朝廷政治风云、宫闱秘闻、以及牵一发动全身,由此带来的对于整个中国的各种影响,无不津津乐道,了如指掌,堪称“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了。
1962年,高阳受邀联合报副刊连载《李娃》,这部作品不但一鸣惊人,也成了高阳历史小说创作的滥觞,而后发表的《慈禧全传》及胡雪岩三部曲《胡雪岩》、《红顶商人》、《灯火楼台》,更确立了他当代首席历史小说家的地位。
高阳一生著作共有90余部,约105册。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氛围的营造,情节跌宕,旨在传神,写入物时抓住特征,寥寥数语,境界全出。
高阳幼承家学,其后自学有成,再加上此前已累积了多年现代小说的创作经验,因而一步入历史小说的领域,立刻创造出引领风骚的局面。由于其先祖在清朝世代为官,来台后因而能为小说灌注浓厚的历史感,其创作理念对后来者亦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高阳的小说以史料繁细、运用从容有余见长,就作者的取材角度及材料与小说的对应关系观察,高阳作品的材料来源的确十分广泛,几乎囊括了历史研究的全部范围。小说的某些段落对史料的依赖极深,具有利用小说展现史料的企图,一些看来不起眼的细节也有史料为依据,高阳的小说被称许为“庶几乎史”并非没有原因。
高阳这种写作风格的形成与高阳历史学者的自我定位有很大关系。高阳具有强烈的考据癖,考证与小说互相影响,愈到创作后期二者的结合愈趋紧密。
高阳对历代王朝兴衰得失的关键,有独到的见解。他总结了三条法则:一是历史的重心在经济,经济的重心在交通;二是任何朝代都有中心势力,此一中心势力如为高级知识分子,必开一代之感运;三是一个王朝,亦如自然人之有生老病死,但在生老的过程中,休养生息,培养人才,就会出现中兴的局面。
这个“中心势力”的提法则可以用来说明高阳作品中关于官闱斗争、政治风云的叙写特别细腻曲折的原因。虽然高阳极为注重他的考证成果,但对读者而言,小说中的历史成分与人情法则可能才是阅读乐趣所在。
高阳的作品不仅具有历史百科全书的内涵,同时也是人情世故的百科全书,高阳的小说之所以能影响、流传如此之广,本身有其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一是因为作者以独到的眼光钜细靡遗地挖掘了包含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史料,这些史料在古今的对照下毋须夸张点染,天然具有奇趣;二是对人情、世故、智谋的深研熟玩,有意用来建筑小说的戏剧性;三是小说中的人生态度符合今日大众的需求,与旧式观点产生了隔膜,因而能广为大众所接受。
04画像风波
拈阄**个拈到,画却不必**个先画。昭君为了众目所集,不免难堪,直到近午时分,方到掖庭大厅。
其时毛延寿刚替一个叫孟玉的画好像。本来是平庸的姿色,只为送了一份重礼,毛延寿着意描写,眼睛小了改大,眉毛粗了改细,嘴唇厚了改薄,却又配搭得十分匀称,因而连孟玉自己都不认得自己了。
“怎么样?”毛延寿指着画幅,得意地问。
“太好了!毛司务,画得真好。”孟玉喜逐颜开,笑得眼睛眯成两条缝,“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你应该说,我是你的重生父母。”
“重生父母?”孟玉愕然,笑容不自觉地收敛了,“这是什么话?”
“什么话?丹青古‘画’!孟玉,我给了你一张漂亮脸蛋儿,岂不是你的重生父母?”
“啐!”孟玉恼了,沉下脸来骂道,“狗嘴吐不出象牙!真该拔你的毛。”
毛延寿嘴皮子一向刻薄,而脸皮很厚。挨了骂,依然不以为意。抬眼一看,发现昭君,随即呼名招手,让她对面坐下。
毛延寿目光炯炯地端详了好半天,跷着大姆指说:“名不虚传,果然是罕见的国色。”
昭君记着林采的告诫,“谦受益,满招损”,随即欠一欠身子答说:“不敢当。”
“当之无愧!依我看,岂仅秭归**,真是天下**美人。”
“毛司务在取笑了。”
“奉旨画像,何敢玩笑?”毛延寿突然一本正经地说,“请把头抬起来些。”
“是!”
“略带些笑容。”昭君放松了脸上的肌肉,唇角微绽,随即出现了极自然的微笑。毛延寿聚精会神地凝视了一会,方始在绢上着墨。
“老夫画人先画鼻”他一面画,一面朗声说道,“天子看人先看图。”
这话让林采听到了,不免替昭君担心。因为这是暗示他的笔底,可以决定昭君的荣辱。图像不佳,天子就不必看人了!
“总算完工了!王昭君,你看!”
听他的话,昭君便有意外之感,居然肯以图相示,倒要细看一看。等他将图倒转过来时,意外之感更甚,不由得喜滋滋回头招一招手:“大姐,你们来看。”
三姐妹一齐奔到昭君身后,四双眼睛,都为毛延寿的画笔所吸引住了。绢本上的昭君,风姿绝世,栩栩如生,尤其是扑面有股生动秀逸之气,是画家之画,非匠人之笔。
“二妹,你该谢谢毛司务才是!”
“是!”昭君心诚悦服地盈盈下拜,“多谢毛司务彩笔传神。”
“岂敢,岂敢!”毛延寿还着礼说,“这是老夫生平得意之作。一呈御览,必蒙宠召。可喜,可贺!”
昭君不便答言,只是矜持地微笑着。林采便替她交代了两句门面话,方始高高兴兴地相偕离去。
到了晚上,大家又聚集在昭君室中,谈论白天画像之事。
林采自道在自己被画的那好半天工夫,是在受罪。因为她一直在担心,怕毛延寿会将昭君画得不堪入目,一颗心就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不能安宁。
韩文的感想不同。“我心里一直在想,”她说,“如果毛延寿敢将二姐画成一个丑八怪,我非一口唾沫吐在他脸上不可!”
“大概毛延寿也知道三姐泼辣,”赵美开玩笑地说,“所以不敢那样子卑鄙。”
“话说回来,世上是非难定!多说毛延寿如何如何,看起来人言亦不可尽信。”林采停了一下又说,“只不知二妹这幅像,呈到御前,会怎么样?”
“那还不是可想而知的,立即宣召,从此再不会到掖庭来了。”
“三妹,你休如此说!”昭君急忙表明心迹,“倘如大家所期待的那样,我一定不负金兰结义之恩。三妹,你信不信?”
“信,信!”韩文歉然解释,“二姐,你误会了,我不是说你会忘记我们,我是说,你一承恩宠,有了封号,自然住在椒宫,怎么还会回到掖庭来?”
这一说,昭君方始释然。等三姐妹离去以后,灯下独坐,思绪悠悠。想到罗襦乍解,初承雨露的光景,脸上不由得发热了。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听得门上剥啄作响,定定神问一声:“哪位?”
“是我!王姑娘你睡了不曾?”
是傅婆婆的声音,昭君便去开了门,让她入内坐下,随口问道:“三更过了吧?”
“四更都过了!我睡不着,有句话非来告诉你不可。”
“是!请说。”
“你看毛司务这个人怎么样?”
“是个大大的好人!”昭君答说,“前两天倒似乎冤枉了他。”
“冤枉他?一点不冤枉!若说毛延寿是好人,世上就没有坏人了!”
“何出此言?”昭君不但不解,而且不信,“傅婆婆,你这话我不明白!毛延寿替我画图,十分用心,画得相当传神,姐妹们莫不称赞。真看不出来,哪里有藏奸使坏之处?”
“他藏奸使坏,能让你们几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姑娘们看出来,他还叫毛延寿?”
“话不是这么说!傅婆婆,你倒说个道理我听。”
那语气竞像是在替毛延寿辩护。傅婆婆叹口气说:“唉!姑娘,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毛延寿就像奸刁的馋猫一样,偷了鱼腥吃,嘴上连油迹都没有。你倒想,当着那么多人,他把天仙美女,画成罗刹夜叉,不就是明明自己招供,索贿不成,昧着良心胡来?且不说别人,史长官先就会拿住他的短处,跟他算账。他吃得消吗?”
“可是,图已经画成了啊!”
“唁——姑娘,你好傻!怎么连这一点都想不通?他不会回家另画一幅吗?”
昭君愕然:“有这样的事?”
“一定的!”傅婆婆说,“我劝姑娘,趁现在还来得及挽救。”
昭君不答。心里七上八下的,始终不能判断傅婆婆的话,有几分可信。
“话说出来了,我睡得着了!”傅婆婆自语着,悄悄起身而去。
高阳(1922—1992年),本名许晏骈,字雁冰,浙江人。出身于钱塘望族。1962年发表第一部历史小说《李娃》,一鸣惊人。《慈禧全传》、《红顶商人》、《胡雪岩》。“红楼梦断”系列等使他成为当代知名度最高的历史小说家之一,读者遍及全球华人世界。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氛围的真实,又擅编故事,论者称其”擅长工笔白描,注重墨色五彩,旨在传神,写人物时抓住特征,寥寥数语,境界全出”。一生著作凡九十余部,约105册。
弘治皇帝 内容简介 在明代的皇帝中,明孝宗朱祐樘(即本书的主人公弘治皇帝)可以说是一位“中兴之主”。朱祐樘幼年时备受磨难。他出生后即被母亲偷偷隐藏起来,幽居密室...
缀网劳蛛 本书特色 本书是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缀网劳蛛》的复刻版,收录落华生(许地山)的《命命鸟》《商人妇》《换巢鸾凤》《黄昏后》《缀网劳蛛》等1□篇短篇小...
青春过隙,我们玩点形而上 内容简介 冷暖总是自知,忽然想到,在这样一个青春的别样年纪,身边有人陪伴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而衣着再怎么厚实,要是觉出手脚冰凉的话,也...
1985-1998-海边的风 本书特色 在众声喧哗的如今,在微博和博客、爆料和对骂滔滔滚滚席卷普世的当今,在市场与大众有时是在嘲弄文学与智力的现在,精耕细作与苦...
天地神门 本书特色 一部颠覆神话历史传统秩序的武侠巨著,一曲侠骨和柔情交织的江湖壮歌……工共神龙的传人藐视一切规则,修炼属于自己的道。百年风云跌宕,战火燃烧四方...
铁雁霜翎(上中下) 目录 ⒈剑底情仇⒉浪迹风尘⒊虎口余生⒋急怒攻心⒌看剑饮怀⒍异术玄功⒎午夜窥顽凶⒏泪眼间苍天⒐乔衣轻骑⒑金砖换掌⒒血溅长空铁雁霜翎(上中下) ...
大唐渤海国-全3册 本书特色 刘沛东编著的《大唐渤海国》内容介绍:一千二三百年前的隋唐时期,北国白山黑水大地上崛起一个豪情万丈的民族——靺鞨族。它在中华历史舞台...
九州幻想-三.春.晖 本书特色 《九州幻想:三·春·晖》幻想之春圆舞曲!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笔下的万年帝都潘海天[天启]楚惜刀[九州·天光云影·知己][九州·端稗...
《第四只手》内容简介:这是一个不断失去自我的人,重新找回自我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每个人都过得一团糟,帕特里克更是活成了一场
夫妻地狱 本书特色 《夫妻地狱》是一本小说合集,辑录了作者三部小说《猫》、《伦敦来的男人》、《不幸时刻》。在本书中,西默农力图通过小说这一文学载体重现现实生活里...
《湘西盗墓王》内容简介:《湘西盗墓王》中为了解开家族几千年的咒语,神秘少女蔡琳与鉴宝师王子安前往湘西的楚王古墓寻觅上古宝物
《爵士时代的故事》内容简介:《爵士时代的故事》是菲茨杰拉德第二部短篇小说集,一共包括十一个短篇。篇篇情节生动,寓意深刻,艺
特遣行动 本书特色 《特遣行动》:特工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天命。一个特种兵出身的特工傲视群雄、英武盖世的秘境传奇。他的**次行动都是枪与火的交融;他的每一次派遣都是...
漕运古镇-中国专业作家小说典藏文库 本书特色这是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部京味小说精品。《漕运古镇》是多年潜心漕运文化研究且成就颇丰的著名作家王梓夫的一部长篇力作,...
你是我今生的甜 本书特色绝世集团的冷酷“豺狼”卫浩天, 竟会被个迷糊女人给吸引?! 她美丽过人、热心过人,偏偏惹祸能力也过人! 不乖乖经营手工蛋糕店,却到处管闲...
《背向世界》内容简介:如果一个人患上躁郁症,即双相情感障碍,那么他的生命将不再完整。支离破碎的过往不堪回首,面对未来则更是
老北京一家人 内容简介 这本书没有虚构的故事,是亲历者讲的一段真实的历史,说的是一个清末旗人一家,从衰落到兴盛,又到破落的一个漫长的变故,它经历了清末、民国、抗...
桃之夭夭-王安忆经典小说集 本书特色她的身世,成为市井间无数人流言蜚语的话题,她充满青春气息的美丽,在他人的眼里,被认为是刺眼的不安分的象征。一个上海弄堂里的异...
《梦之书》内容简介:《梦之书》为凯鲁亚克的原始私人日记,忠实记录了他的约两百个梦境。他在本书中将“即兴写作”方式发挥至极致
孤独之酒 本书特色 小说《孤独之酒》首次出版于一九三五年,自传性的文字兼具冷冽与炙热。内米洛夫斯基借小说主人公埃莱娜讲述了自己厌恶的童年:遭遇变故的俄罗斯中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