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欲为在所有时代堪称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的那个人的思想作一个导引。黑格尔的理论,如同笛卡尔、康德以及其他一些哲学家的理论,是一个哲学的高峰。在康德批判哲学的唤醒下,它出现在德国古典哲学传统的末期,出现在作为两个最多样和最丰富的哲学时期之一的那个时期 的顶点。虽然如此,出于种种原因,比起其他诸多伟大哲学家来说,黑格尔被阅读得却太少了。
黑格尔被公认为一个艰深的著作家。当然,我们有必要区分如下两方面的困难:一是由跟随任何一种新的思想进路都会引起的理解困难,这种困难在任何一位改变了问题的讨论方式的思想家那里我们都会遇到。另一种便是在黑格尔的思想里内在固有的困难。在某种层面上说,所有重要的哲学家都是难懂的,因为他们革新了而不是重复了那些已被接受的观念。这些思想家要求他们的读者们要有稍微多一点的努力去理解在他们的写作中有哪些新的东西,尤其是,在某个被讨论的问题上,他们是如何革新了讨论的方式。
在黑格尔思想引起的困难中,那些最经常被提及的几点包括:他的术语,他的写作的体系性格,在他的文本中所体现出来的体系和历史的关系,以及最后,他的思想被他的追随者们研究的方式。然而,黑格尔的术语并不难懂。它们一般由常见的词汇构成,以一种可理解的方式被使用,偶尔被赋予一种技术性的含义。黑格尔并没有引入一种新的语言,虽然他非常系统地使用它的术语。这种系统性比其他哲学家,比如说康德,要强得多。但是那些被他的阐释者们运用的行话,就象所有行话一样,对于吸引那些尚未入门者的注意力来说,并没有什么帮助。黑格尔是一个体系性的思想家。他对体系的兴趣只是在如下前提下才带来困难:在现时代,我们已经从体系的观念转身离开。但是,其他一些思想家,比如说笛卡尔和康德,也同样认为自己是体系性的思想家。
在黑格尔对体系或体系性的思想与历史的关系问题的理解上,我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障碍。他把哲学史理解为关乎真理的一个长长的对话。对于黑格尔来说,我们既不应该简单拒斥前人的哲学观点,也不应该假装从来没有前人的努力而从头开始。他的目标毋宁是建立一种新体系,一种新哲学,一种将要包含所有积极的东西和每一个概念上的先行者的理论。
承认其他人已经做过的工作而不是简单地拒斥它们,这是好的。这是现实的。但是,对于黑格尔的诸多读者来说,扫除一切却往往变得更容易。或者说,他们更容易象笛卡尔、康德或者更晚近的胡塞尔那样装作要扫除一切的样子,只要这样做能够回避那种必须知悉其他哲学观点的重负。实际上,没有哲学家是重新开始的,因为所有人都必须依赖哲学传统,各以其自己的方式回应传统。为了理解笛卡尔,我们有必要阅读圣奥古斯丁、詹森主义者(the Jansenists),以及诸如蒙台涅和贝尔(Bayle)的作品。对康德哲学的把握则要求阅读休谟和莱布尼兹的著作,以及除此之外的其他东西。因为黑格尔知道以及有意地去回应全部哲学传统,所以,为了达到对他的立场的把握,他要求我们熟悉普通哲学史,尤其是要熟悉那些他意欲回应的观点。
最后,有那样一些黑格尔主义者和黑格尔学者们,他们通过解释黑格尔的文本和颂扬黑格尔思想的品质而谋生。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无能于为非专业人士解说黑格尔文本和思想的优点。根据康德,阐释者试图阐明那些思想家运用了但是无能说出的观念,以及那些阐释者自己有时也不懂的观念。
对黑格尔哲学立场的接受——这往往与黑格尔本人的哲学不在同一个水平上——长期以来忍受着黑格尔的追随者们在政治和学术方面对黑格尔思想进行恢复的努力。在政治上对黑格尔思想的恢复同时发生在左派和右派那里。在黑格尔的去世和黑格尔学派的式微之后,左派黑格尔主义者们(暂且这么称呼吧)——在他们中间有某个卡尔·马克思——强调一个被设想出来的无神论的黑格尔。这种黑格尔阐释后来在本世纪 被科耶夫(Kojève)重新拾起 。这种思路一直被所谓的右派黑格尔主义者们所反对。后者通常视黑格尔主要是乃至仅仅是一个宗教思想家。
然而上述两种思路都是错误的。如果真理是全体——就象黑格尔所想的那样——那么每一种解释都错在把部分当作全体。此外,学院派的黑格尔主义者们通过仔细而彻底地研究黑格尔的手稿来强调表明黑格尔的博学,这是一件黑格尔本人从来没有干过的事情,虽然他的博学确曾是闻名遐迩的。学院派黑格尔主义者的做法只不过是一种为了说明黑格尔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并未得到其学生的良好服伺的方式。同样的意思,黑格尔在柏林时期的一位同事爱德华·干斯曾经用另一种方式表达过:他正确地评论说,虽然黑格尔拥有许多聪明的追随者,然而他没有被替代过。
就象所有伟大的哲学家一样,黑格尔是难以对付的。我认为,在处理黑格尔文本时所遇到的困难虽然并不是虚幻的,但是它们毕竟是可以对付的,是不应该被夸大的。它们显然不构成一种不可逾越的障碍,即使所面对的读者是一个初学者,一个非专业读者,或者一个只想略知一二而无意献身于毕生的专业文本研究的读者。
本书既不多于也不少于一本介绍黑格尔思想的导论。它是简化的——但不是过分简化的——以便于所有乐意阅读它和思考它的读者能够读懂,因为它并不预设读者先行具备任何哲学知识。作为开始,我试图表明,黑格尔是如何从他的立场出发,用他的概念形式来把握他自己所处的历史时代的哲学讨论的,然后,作为第二个阶段,我们将把他的讨论扩展到整个哲学传统。
其结果——它通常被称为黑格尔体系——是一个知识的概念构架,它至今仍然保持为完全现代的形态。通常认为——虽然这并不是正确的观点——关于知识的理论终结于康德 。然而,黑格尔提供了一种知识概念,它比康德的批判哲学走得更远,而且保持着非常现代的形态。因此,本书的中心线索将是表明黑格尔是如何回应他的时代的知识理论的,他对之做了什么,以及在后-黑格尔时代也就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时代又发生了什么。
《丝路佛境》内容简介:丝绸之路又被称为“佛教之路”,它是佛教东传中国的主要线路。千年丝路上的寺院、石窟,不仅成为佛教东传
美学原理 本书特色 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体验人生的精神-文化活动,它在当下直接的感兴中生成一个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照亮存在的本来面貌,使人超越[自我]的有限性,...
一本书领悟哲学-经典阅读珍藏本 内容简介 《经典阅读珍藏本:一本书领悟哲学》不是一门枯燥无趣的学科,更不是一种文化精英在《经典阅读珍藏本:一本书领悟哲学》沙龙奢...
韩国儒学与现代精神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韩国儒学思想这一主题,通过运用大量的考古新资料、甲骨文献等,深入细致地阐述和探讨了韩国儒学思想形成的渊源,韩国儒学的历史发...
普天佛香-宋辽金元时期佛教 本书特色 丛书的五大特性:1、知识性:体系完整,读者可全面的了解中国佛教文化;2、鉴赏性:图片精美,文字具有可读性;3、实用性:贴近...
传家宝全集 内容简介 传家宝全集 目录 传家宝全集:**册前言《传家宝》全集序俚言事亲敬上和妻教子治家待人重儒安分行善戒恶学堂条约读书心法师范自立品行时刻尽心随...
卿希泰论道教 内容简介 实际上,对二十世纪学术的探讨研究,早已在很多学者的倡导支持之下展开了。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必要在深度和广度上继续扩展,特...
本书为山西省社会科学2005年重点课题,是关于北朝与欧亚大陆在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联系以及相互影响的论文集合。全书共收入
从哲学思辨到文化比较 本书特色 全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部分展现了西方哲学与神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了西方近代哲学的宗教内涵,按照启蒙的思想历程,依次对17~...
先秦哲学沉思录 本书特色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首都师范大学哲学学科经历了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发展。**代学者的治学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史论结合的学风,他...
做人的佛法 本书特色 净慧法师是虚云老和尚的弟子、“生活禅”的创始人。本书是净慧法师的经典遗著,详细解释了佛教的《善生经》和《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两部经典...
完整体系究应如何分类,历史演变如何,我们现在还不能回答,可是完整体系决不止宗教一种则可断言。试观目前,战争、残杀、疯狂和
周易溯源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运用近年来考古学的新发现对《周易》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科学深入的论述,使《周易》从形成到发展的脉络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本书有较高的...
老子辨正 本书特色 ★32开平装,三秦出版社出版★王西平,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国文学及道教佛教文化,著有《杜牧评传》《道家养生功法集要》《重阳宫与...
问题意识 本书特色 与其他学术著作不同的是,本书系多由博士生导师们将自己几十年的文章、专著予以检索,把其中那些虽时过境迁但仍有思想洞见、亦富辞采的文字截取而成。...
水知道-神奇的波动 本书特色 本书是超级畅销书《水知道答案》系列的后续之作,作者江本胜博士在继续水结晶的研究,将音乐引入了研究之中,以此探讨了人体波动的神奇;除...
智者的思路-禅门公案精解百则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精心编著的禅宗文化普及读物。该书从数以万计的历代禅门公案中,精选*有代表性,且流传广远的一百则,辑录原文,详加...
西绪福斯神话 本书特色 《西绪福斯神话(精)》内容介绍:西绪福斯受到神的惩罚,他要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但石头因自身的重量又滚下山去,他要下山重新推巨石上山,如此...
奇门归宗 本书特色 康熙善本,首次公开。孙国中整理的《奇门归宗》作于康熙58年,由康熙年间学者杨芳声编辑注解。全书九卷,是易学领域中,理论完善、方法齐备、简明易...
汪荣祖,原籍徽州,1940年生于上海,抗战胜利后即随父母移居高雄。1961年台湾大学毕业,1971年获美国西雅图大学博士学位。在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