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教,又称秘密佛教。作为一种宗教神秘主义,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印度佛教出现之前。作为一种解脱手段,它属于简捷法门,可以使修持者即身成佛。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密教始于东汉末,而盛于中唐以后,并远播日本、韩国等。作为大乘佛教的晚期形式,密教的基本精神和成熟形式又都保留于我国的西藏。
本书是一部旨在反映秘密佛教在中国发展演变的历史为主、兼及世界其它地区和传承系统的密教整体历史的学术专著。所有章节的安排设计和内容的繁简取舍,都围绕中国密教这个中心议题。这里所谓的“中国”称“中国密教”。主要讲汉传佛教而兼及藏传佛教。由于目前尚多考证,略议论、少重复的方法,注意系统性和完整性,并将宗派传承的历史和一般信仰的历史相结合,力求反映和提示出中国宗教发展演变的基本史实和历史规律。古代各部分,凡涉及与其它佛教史菱相重复的,均从略。近代部分,因资料所限,亦从略。印度密教,着重探讨历史密教的起源、形成和早中期历史,晚期历史因藏译中有比较系统的记载,故有待于来者。藏传密教及大理密教,广义上也在中国密教的范围之内,但自成体系,传承有别,故作全面论述,而重点仍在(藏传)传入同地的历史。日本密教及朝鲜密教,根据已有的研究(日本)加以介绍,但突出与中国密教直接相关的入唐八家。本书是从历史学角度探讨中国密教乃至整个密教的一部尝试性著作。
本书以客观的态度,翔实的史料,科学地再现了中国秘密佛教的历史轨迹和理论概貌。
序(黄心川) 前言
第一章 全刚乘的起源和特点
第一节 金刚乘的起源
四续一 金刚乘的名称
四续二 金刚乘产生的时间和原因
第二节 密典的形成和类别
四续一 续部概述
四续二 四续部划分的依据与方法
四续三 四续部的主要经典
四续四 密教的修持仪轨
第三节 金刚乘的特点
四续一 显教与密教的差别
四续二 金刚乘的特点
第二章 无上瑜伽密法的结构形态
第一节方便父续法
四续一 集密本尊法的形成及传播
四续1 集密教法的兴起
四续2 集密法系的主要经典
四续3 集密教法在印度的流传
四续4 龙树及其《集密五次第论》
四续二 阎摩德迦本尊法
四续1阎摩德迦缘起
四续2拉勒达巴阇与阎摩德迦法的关系
四续3阎摩德迦经续的构成
四续①阎摩德迦黑续法
四续②阎摩德迦红续法
四续4 阎摩德迦法的印度学派
四续5 阎摩德迦的特点
第二节 智慧母续法
四续一 胜乐金刚部
四续1 胜乐教法的兴起及传承关系
四续2 《胜乐根本续》的内容
四续3 胜乐注释续
四续二 呼金刚部经典
四续三 大手印明点续
四续四 胜乐本尊法的几大学派
四续1 鲁俄巴的生平和思想
四续2 金刚铃的生平及其胜乐修持法
四续3 黑行者的生平和著述
第三节 元二续--时轮教法
四续一 时轮及时轮教的形成
四续二 时轮教法的印度传承
四续1 香拔拉国
四续2 时轮教法在印度的传承
四续三 时轮教的主要经典
四续四 《时轮》的宇宙观
第三章 密教的输入及藏密的形成
第一节吐蕃时期密教的输入
四续一 天降圣物与外僧入藏
四续二 《嘛呢全集》与六字真言
四续三 莲花生与吐蕃密教
四续1莲花生的事迹
四续2 莲花生对吐蕃密教的贡献
四续四 无垢友及其所传大圆满心部法
四续1 无垢友的生平
四续2 无垢友所传的心滴法
四续五 吐蕃时期的密典翻译
第二节 西藏密教的形成与发展
四续一 新密的译传
四续二 藏密的形成及其宗派特点
四续三 西藏密教的后期发展
第三节 旧密和新密
第四章 无上密法在西藏的传播
第一节 阎摩德迦法的传入及影响
四续一 阎摩德迦法的译传
四续二 阎摩德迦法的流派
四续1 阎摩德迦黑续法的派系
四续2 阎摩德迦红续法的译传
第二节 集密教法的传入和学派
四续一 集密教法的译传
四续二 集密教法的派系
第三节 胜乐教法在西藏的传播
第四节 时轮教法的译传和主要传承
第五章 宁玛派的大圆满法
第一节 大圆满法的形成和早期传播
四续一 大圆满教授及其特点
四续二 大圆满缘起及早期传承
第二节 大圆满法的译传
四续一 吐蕃时期大圆满经籍的翻译
四续二 大圆满法的传规
四续1 初期传规
四续2 中期传规
四续3 后期传规
四续三 遍照护及其所传的大圆满密法
四续1 遍照护的生平
四续2 留学印度,求取密法
四续3 历尽磨难,挚诚传法
四续4"幻轮日月合和"法
四续四 绒·曲桑和大圆满绒派
四续1 绒·曲结桑波的生平
四续2 大圆满绒派
四续五 隆庆饶绛巴对大圆满法的解释
四续1 隆庆饶绛巴的生平
四续2 隆庆饶绛巴的著述
四续3 隆庆饶绛巴对大圆满法的解释
第三节 大圆满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四续一 大圆满法的分类及传规
四续二 大圆满阿底瑜伽
四续1 心部大圆满
四续2 界部大圆满
四续3 大圆满口诀部
四续三 大圆满娘提法
第四节 大圆满法的修持
第五节 大圆满伏藏
第六章 道果法的兴起与传播
第一节 道果法的起源及早期传播
四续一 道果名称和道果法的产生
四续二 毗哇巴和道果教授
四续三 道果教授的传承
四续四 印度道果九大学派
第二节 卓弥及其所传道果教授
四续一 卓弥·释迦益希的生平
四续二 卓弥·释逸益希的译籍
四续三 卓弥所传的道果教授
四续四 卓弥译师的弟子
第三节 萨迦派对道果教授的发展
第四节 道果法的主要派系
第五节 道果法的修持特点
第六章 噶举派的大手印法
第一节 大手印的名义、类别及传承
四续一 大手印的名义
四续二 大手印的类别
四续三 大手印教授传承
四续四 谛洛巴和那饶巴所传的大手印教授
第二节 大手印法的西藏化特点
四续一 大手印法的译传
四续二 玛尔巴及其所传的大手印思想
四续1 玛尔巴的生平和译籍
四续2 心性本净的大手印思想
四续3 玛尔巴诸弟子的弘法
四续①俄顿·曲格多结弘法
四续②楚领旺艾及其弟子
四续③藏绒·梅顿村波
四续三 弥拉日巴对大手印法的特殊实践
四续1遭际坎坷,学咒复仇
四续2昔心修炼,证得拙火定
四续3弥拉日巴的弟子
第三节 达波拉杰的大手印思想
四续一 达波拉杰的事迹
四续二 显密圆融的大手印思想
四续三 大手印五秘诀与四品瑜伽
第四节 大手印法的推广与创新
四续一 大手印法的盛传
四续二 俱生和合法
四续三 八大教导与山法
第五节 大手印的修身
四续一 气、脉、明点
四续二 大手印圆满次第修持法
四续三 七支修心法
四续四 金刚诵和宝瓶气
第六节 那饶六法
第八章 觉囊派的六支瑜伽
第一节 六支瑜伽及其流派
四续一 六支瑜伽
四续二 六支瑜伽的流传
第二节 多罗那他及其对六支瑜伽的理解
四续一 多罗那他的生平和著述
四续二 多罗那他的判教
四续三 多罗那他对六支瑜伽的理解
第三节 六支瑜伽的修炼方法
四续一 六支瑜伽修炼法
四续二 时轮九尊法
第九章 格鲁派的密教思想及特点
第一节 宗喀巴的密法思想与著述
四续一 宗喀巴的生平
四续1 诞生宗喀,求法西藏
四续2 确立正见,抉择修持
四续3 建立道场,宏扬佛法
四续二 宗咯巴的密法修证
四续三 止观双修
四续四 密教著述及《密宗道次第广论》
四续五 宗喀巴的主要弟子
四续1 嗣位弟子嘉曹杰
四续2 心传弟子克珠杰
四续3 持律弟子扎巴坚参
四续4 妙音法王扎西贝丹
四续5 国师弟子释迦益希
四续6 一世达赖格敦珠巴
四续7 成就弟子喜饶憎格
四续8 教证弟子绎贝嘉措
第二节 密法辨析与修证
四续一 密法判别
四续二 幻身与光明
第三节 散居和温萨学派
四续一 散居学派
四续二 温萨学派
第四节 上下密院的组织与学经
四续一 下密院
四续二 上密院
四续三 密宗学院的迅速发展
第十章 藏密在国内外的传播
第一节 藏密在内地的传播
四续一 宁玛派在内地的传播
四续二 大手印法的东传
四续三 萨迦派在蒙古和中原地区的传播
四续四 格鲁派的东向发展
第二节 藏密在川滇及西夏的传播
四续一 藏密向四川藏区的发展
四续二 滇西北地区的西藏密教
四续三 藏密在西夏的传播
第三节 藏密在海外的传布
四续一 藏密在国外
四续二 主要代表人物和研究机构
第四节 近代西藏密教
四续一 九世班禅等人的内地弘法
四续二 赴藏学密团之弘法
附录: Ⅰ、禅定法
四续一生起次第瑜伽
四续二上师瑜伽
四续三妮格六法
四续四十六明点法
Ⅱ、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人间世.养生生.应帝王-禅说庄子 本书特色 冯学成先生请我给他的大作《禅说庄子》系列丛书作序,我是诚惶诚恐,不敢答应的。一方面我不是这行的专家,对中华文化只是爱...
圣保罗 本书特色 阿兰巴丢将西方思想史上几位具有特殊意义的思想家称作“反哲学家”,他们是圣保罗、帕斯卡、卢梭、克尔恺郭尔、尼采、维特根斯坦和拉康,由此构成了巴丢...
三教九流——心解论经 内容简介 《论语》一书,共二十篇,均以前首句前二或者三字命名,约二万余字。反映了孔子的克己复礼、修养仁德从而成就圣贤君子的思想,反映了为政...
达摩-中国传统题材造型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农民是农村的主体、农业是农村的重要产业、农村是农民和农业的载体的原理,将。三农”问题统一到新农村建设上来,以新农村建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八卷) 内容简介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部分为书信卷,包括第47卷至第60卷,收入了留传下来的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书信和他们给别人...
梁启超谈儒学 本书特色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
发生问题既是胡塞尔思想的基本动机,又是困境时刻。他似乎不问断地摈弃或隐匿此动机和时刻。此问题之统一从未停止过;它仅仅在其
新书--利维坦(精装) 本书特色 国家,即伟大的利维坦——是一个人工模造的人。《利维坦》是托马斯·霍布斯于1651年出版的一本著作,全名为《利维坦,或教会国家和...
美学-第二卷 内容简介 笔者们在**卷里所研究的固然已涉及作为艺术理想的美的理念的实在情况,但是笔者们尽管从多方面阐明了理想的艺术作品的概念,所得到的一切定义毕...
本书是《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续集,按照原书下篇目录,从彭子益作品的其他版本:《系统的古中医学》、《惟物论的系统医学》、《
何兆武汉译思想名著(全6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得主、《上学记》作者何兆武先生译作经典结集★ 囊括《思想录》...
佛教现代化与化现代 本书特色 本书《佛教现代化与化现代》从禅宗的现代转型之路、佛教与现代伦理、佛教与现代生活、佛教制度与现代社会、中国佛教与“全球化”等方面总结...
南华经解 本书特色 作者宣颖,字茂公,清朝人,《南华经解》自序中说是句曲人。在清代和史籍中,少见其生平活动的记载。2000年台湾万卷图书有限公司出版了钱奕华《宣...
撩开《易经》神秘面纱之特别揭秘 本书特色 《易经》作为经典文化,一直以来对它的研究层出不穷,本书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易经》进行的探讨,包括对“河图”“洛书”的...
TheMissionary’sCursetellsthestoryofaChinesevillagethathasbeenCatholicsincethesev...
经典与解释-论诗术中篇义疏 本书特色 《论诗术中篇义疏》:“盛世必修典”——或者说,太平盛世得乘机抓紧时日修典。对于现代之后的中国学术来说,修典的历史使命当不仅...
《古石斋书坊》大家智慧系列文丛:叔本华的智慧 本书特色 在本书中,他从广泛的人性角度入手,分别对人们自身的所有、地位及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给予了细致入微的阐述。《...
《实践哲学:亚里士多德模式》是赫费的第一部学术专著。赫费从作为实践哲学的伦理学及作为概貌性科学的实践哲学两个方面对亚里士多
华夏文库经典解读系列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论语》人生课堂 本书特色 本书为国学普及读本 “华夏文库”系列其中一册,本系列书精选了中华民族思想史、文学史上有深远...
禅史钩沉(以问题为中心的思想史论述) 内容简介 当西方佛学研究进入所谓"拥抱异类"和倾听多音化的时代,【1 】汉语语境的佛学论述似乎仍然满足于在比较狭隘的历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