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本义为“封土建国”、“封爵建藩”,古来汉字文化圈诸国都在此义上使用“封建”一名,并展开“封建论”。中国秦汉至明清社会主流离封建渐远,而近代欧洲目击者和学者发现,日本的幕藩制与西欧中世纪制度feudalism(封土、采邑制)“酷似”日本明治间遂以“封建”对译feudalism。清末民初中国采用这一在汉外对译形成的新名。
本书在确认“封建”本义与西义的基础上梳理“封建”概念的演化轨迹,从概念的历时性演绎及中外对接过程中揭示“封建”泛化的社会文化因缘,并提出一种改良设想的现代泛化封建观。这对于正确认识和构筑中国历史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而作者对学术术语创制和概念清理方面的研究亦多有创意。
题记
第一章 “封建”本义
一、 释“封”
二、 释“建”
三、 释“封建”
四、 西周封建
五、 东周封建、郡县并行
六、 秦汉以下:以郡县为基础的官僚政治取代封建贵族政治
第二章 秦汉至明清的“封建论”
一、 秦廷议“封建”
二、 汉、晋“封建论”
三、 唐代“封建论”
四、 宋以后对“封建”的两种评议
第三章 《文献通考》及其续编的《封建考》
一、 《文献通考·封建考》
二、 两种《续文献通考》的《封建考》
三、 中国传统语境中的狭义“封建”与广义“封建”
第四章 日本的“封建论”
一、 日本近代以前的封建观
二、 明治初废除封建制的举措:“版籍奉还”、“废藩置县”
三、 近代日本的“封建论”:扬郡县、抑封建,所用“封建”仍沿袭本义
四、 近代日本“废封建”举措的民族文化根据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社会制度及其术语feudalism的厘定
一、 西欧中世纪社会制度的来龙去脉
二、 feudalism释义
三、 布洛赫的《封建社会》·西方史学中的狭义封建主义与广义封建主义
四、 中国、西欧封建制之比较
第六章 欧日封建制“酷似”:近代欧洲目击者、学者及日本访欧学人的共同发现
一、 英国首任驻日公使欧卢柯库(阿礼国)的观感:日本是“东洋版的feudalism”
二、 欧美学者的欧日封建社会异同研究
三、 留学德国的福田德三为何在课堂上发出会心之笑
第七章 近代日本对“封建制”的定位及其分期
一、 日本启蒙学者以“封建”翻译feudalism,“封建”演绎为普世性的历史时代专名
二、 “封建制”定位与日本封建社会分期
三、 “封建制”定位与日本东洋史学界的中国历史分期
第八章 清末民初接纳新名“封建”
一、 黄遵宪《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的“封建”用例
二、 梁启超兼容古义与西义的“封建”观
三、 严复以“封建”翻译feudalism
四、 章太炎的“封建”观
五、 孙中山论“封建”
第九章 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泛封建”说与“反封建”命题
一、 陈独秀“封建=前近代=落后”公式的提出
二、 陈氏说从日本移植而来
三、 陈氏“反封建”命题忽略了中国与西欧、日本历史的重大差异
四、 陈氏“泛封建”说五四时期罕有同调,但“封建x”格式对后世影响深巨
五、 重估五四“反封建”命题
第十章 苏俄及公产国际以“封建”指称现实中国
一、 泛化封建观的“祖义”:列宁现代中国“封建制度”说
二、 大革命前后“现实中国半封建”说逐步确立
第十一章 中国社会史论战:“封建”概念泛化正式展开
一、 大革命失败与“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二、 “中国社会性质论战”引导出“中国社会史论战”
三、 中国社会史论战之一派观点:古典封建论(陶希圣为代表)
四、 中国社会史论战之一派观点:泛化封建论(郭沫若为代表)
五、 其他论说
第十二章 社会史论战封建观平议
一、 社会史论战的重大进展:以“社会形态”学说运用于中国史研究
二、 “社会形态共性论”、“历史单线进化论”的偏颇
三、 忽视核心概念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第十三章 从毛泽东著作看新名“封建”的定型过程
一、 泛化新名“封建”在毛著中较为晚出
二、 1926年以后毛著出现泛义“封建”用例
三、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新民主主义论》(1940)的“封建社会”说
四、 “五种社会形态”说与泛化封建观普被国中
第十四章 泛化封建观与马克思封建社会原论相悖
一、 中国社会史论战在马克思主义语汇系统内展开
二、 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论说
三、 马克思晚年的古代社会史笔记昭示对中古世界多途演进的思考
四、 马克思批评滥用“封建”(甲):非贵族式土地所有制与封建主义不相兼容
五、 马克思批评滥用“封建”(乙):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与封建主义不相兼容
第十五章 注目中国史自身特点的学者质疑泛化封建观
一、 周谷城及其《中国社会之结构》
二、 王亚南及其《封建制度论》
三、 瞿同祖及其《中国封建社会》
四、 钱穆及其《国史大纲》
五、 张萌麟及其《中国史纲》
六、 李剑农及其《中国经济史讲稿》
七、 胡适的“封建”概念辨析
八、 梁漱溟及其《中国文化要义》
第十六章 中国历史分期与秦至清社会形态命名尝试
一、 中国历史分期鸟瞰
二、 中国学者关于秦至清社会形态的命名尝试
三、 欧美日本学者关于秦至清社会形态的命名尝试
第十七章 历史分期命名标准刍议
一、 名辩之学不可轻慢
二、 试拟历史分期命名四标准:制名以指实、循旧以造新、中外义通约、形与义切合
三、 秦以下两前年称“封建社会”:名实错位、形义脱节
四、 当代学人重议“封建”(一)
五、 当代学人重议“封建”(二)
第十八章 秦至清宜以“宗法地主专制社会”取代“封建社会”
一、 贯穿秦至清的“宗法制”
二、 贯穿秦至清的“民得买卖”的土地制度(地主制)
三、 贯穿秦至清“专制帝制”
四、 秦至清主要时段宜命名“宗法地主专制社会”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跋
《平静的风暴》内容简介:除了场景中的男女主角,没有人知道这无耻的情欲的任何细节。《平静的风暴》是萨冈较为后期的作品。小说把
汉武的帝国-易中天中华史 本书特色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恶贵族,偏爱草根。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
《唐诗三百首》内容简介:本书是清蘅塘退士编选的一部普及读物,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历来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外交政策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以中日冲突为背景,较为集中、深入地考察国民政府外交决策的力作,作者利用过去还无法获得的大量档案史料和高层核...
ConstitutionalistsandtheRevolutionof1911inChina如果对立宪派的活动矇然无知,我们对辛亥革命的过程是不能了解的。本书...
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田余庆卷 本书特色 《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田余庆卷》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集每位学者一生之精粹,彰显人文社科研究之卓越成就所选名家终身治...
高棉的微笑:柬埔寨吴哥文物与艺术 本书特色 ★ 大16开平装,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 柬埔寨建国于公元1世纪下半叶,在9世纪至14世纪的吴哥王朝达到了鼎盛,创...
辽宁大历史-中华文明的抽样观察 本书特色 《辽宁大历史:中华文明的抽样观察》由东方出版社出版。辽宁大历史-中华文明的抽样观察 内容简介 一个“英雄”当上皇帝以后...
知识考古学 内容简介 **章 引言第二章 话语的规律性1 话语的单位2 话语的形成3 对象的形成4 陈述方式的形成5 概念的形成6 策略的形成7 意见与结论第三...
★党卫军研究专家raingun倾力之作★国内唯一决定版,库尔斯克会战70周年纪念典藏★详尽描写二战库尔斯克南线战役,残酷重现普罗霍
世界历史不过如此 本书特色 白话历史作家罗杰再战江湖 一本书带你读通世界历史*低成本的读史享受 千余历史老师联名推荐的读史方略世界历史不过如此 内...
《国防论》内容简介:本书蒋百里的主要论点是:第一,用空间换时间,“胜也罢,负也罢,就是不要和它讲和”;第二,不畏鲸吞,只怕
历史 本书特色 《经典通读》,一套将经典学术巨著进行全新通俗化编译的丛书,旨在引领读者轻松快速阅读学术经典,从而普及对人类影响深远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家名著...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第十八部) 本书特色 《通鉴纪事本末第18部(柏杨版):狗崽长大咬死人·英雄与流氓》:中国式政治运作与权力游戏。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第十八部...
老照片-第一O九辑 本书特色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
雷海宗与二十世纪中国史学:雷海宗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内容简介 雷海宗,字伯伦,一九○二年出生,河北永清县人。一九二七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执教...
《金融创新下的影子银行与利率市场化》内容简介:本书以利率市场化改革为主线,试图从非标准资产证券化产品为代表的影子银行体系这
华盛顿的起床号(修订版) 本书特色 美国命悬一线:挺过去,是霸主崛起,否则就是分崩离析。——这就是1942年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华盛顿的起床号》讲述的故事。186...
从鸦片战争到解放 本书特色 《从鸦片战争到解放》着重描述了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这段复杂曲折的历史,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作者用可信的事实和生...
近代新疆史事述论 本书特色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前身是建立于1952年的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在五六十年代,研究部曾汇聚了中国大部分民族学与社会学的**人才,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