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本义为“封土建国”、“封爵建藩”,古来汉字文化圈诸国都在此义上使用“封建”一名,并展开“封建论”。中国秦汉至明清社会主流离封建渐远,而近代欧洲目击者和学者发现,日本的幕藩制与西欧中世纪制度feudalism(封土、采邑制)“酷似”日本明治间遂以“封建”对译feudalism。清末民初中国采用这一在汉外对译形成的新名。
本书在确认“封建”本义与西义的基础上梳理“封建”概念的演化轨迹,从概念的历时性演绎及中外对接过程中揭示“封建”泛化的社会文化因缘,并提出一种改良设想的现代泛化封建观。这对于正确认识和构筑中国历史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而作者对学术术语创制和概念清理方面的研究亦多有创意。
题记
第一章 “封建”本义
一、 释“封”
二、 释“建”
三、 释“封建”
四、 西周封建
五、 东周封建、郡县并行
六、 秦汉以下:以郡县为基础的官僚政治取代封建贵族政治
第二章 秦汉至明清的“封建论”
一、 秦廷议“封建”
二、 汉、晋“封建论”
三、 唐代“封建论”
四、 宋以后对“封建”的两种评议
第三章 《文献通考》及其续编的《封建考》
一、 《文献通考·封建考》
二、 两种《续文献通考》的《封建考》
三、 中国传统语境中的狭义“封建”与广义“封建”
第四章 日本的“封建论”
一、 日本近代以前的封建观
二、 明治初废除封建制的举措:“版籍奉还”、“废藩置县”
三、 近代日本的“封建论”:扬郡县、抑封建,所用“封建”仍沿袭本义
四、 近代日本“废封建”举措的民族文化根据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社会制度及其术语feudalism的厘定
一、 西欧中世纪社会制度的来龙去脉
二、 feudalism释义
三、 布洛赫的《封建社会》·西方史学中的狭义封建主义与广义封建主义
四、 中国、西欧封建制之比较
第六章 欧日封建制“酷似”:近代欧洲目击者、学者及日本访欧学人的共同发现
一、 英国首任驻日公使欧卢柯库(阿礼国)的观感:日本是“东洋版的feudalism”
二、 欧美学者的欧日封建社会异同研究
三、 留学德国的福田德三为何在课堂上发出会心之笑
第七章 近代日本对“封建制”的定位及其分期
一、 日本启蒙学者以“封建”翻译feudalism,“封建”演绎为普世性的历史时代专名
二、 “封建制”定位与日本封建社会分期
三、 “封建制”定位与日本东洋史学界的中国历史分期
第八章 清末民初接纳新名“封建”
一、 黄遵宪《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的“封建”用例
二、 梁启超兼容古义与西义的“封建”观
三、 严复以“封建”翻译feudalism
四、 章太炎的“封建”观
五、 孙中山论“封建”
第九章 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泛封建”说与“反封建”命题
一、 陈独秀“封建=前近代=落后”公式的提出
二、 陈氏说从日本移植而来
三、 陈氏“反封建”命题忽略了中国与西欧、日本历史的重大差异
四、 陈氏“泛封建”说五四时期罕有同调,但“封建x”格式对后世影响深巨
五、 重估五四“反封建”命题
第十章 苏俄及公产国际以“封建”指称现实中国
一、 泛化封建观的“祖义”:列宁现代中国“封建制度”说
二、 大革命前后“现实中国半封建”说逐步确立
第十一章 中国社会史论战:“封建”概念泛化正式展开
一、 大革命失败与“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二、 “中国社会性质论战”引导出“中国社会史论战”
三、 中国社会史论战之一派观点:古典封建论(陶希圣为代表)
四、 中国社会史论战之一派观点:泛化封建论(郭沫若为代表)
五、 其他论说
第十二章 社会史论战封建观平议
一、 社会史论战的重大进展:以“社会形态”学说运用于中国史研究
二、 “社会形态共性论”、“历史单线进化论”的偏颇
三、 忽视核心概念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第十三章 从毛泽东著作看新名“封建”的定型过程
一、 泛化新名“封建”在毛著中较为晚出
二、 1926年以后毛著出现泛义“封建”用例
三、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新民主主义论》(1940)的“封建社会”说
四、 “五种社会形态”说与泛化封建观普被国中
第十四章 泛化封建观与马克思封建社会原论相悖
一、 中国社会史论战在马克思主义语汇系统内展开
二、 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论说
三、 马克思晚年的古代社会史笔记昭示对中古世界多途演进的思考
四、 马克思批评滥用“封建”(甲):非贵族式土地所有制与封建主义不相兼容
五、 马克思批评滥用“封建”(乙):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与封建主义不相兼容
第十五章 注目中国史自身特点的学者质疑泛化封建观
一、 周谷城及其《中国社会之结构》
二、 王亚南及其《封建制度论》
三、 瞿同祖及其《中国封建社会》
四、 钱穆及其《国史大纲》
五、 张萌麟及其《中国史纲》
六、 李剑农及其《中国经济史讲稿》
七、 胡适的“封建”概念辨析
八、 梁漱溟及其《中国文化要义》
第十六章 中国历史分期与秦至清社会形态命名尝试
一、 中国历史分期鸟瞰
二、 中国学者关于秦至清社会形态的命名尝试
三、 欧美日本学者关于秦至清社会形态的命名尝试
第十七章 历史分期命名标准刍议
一、 名辩之学不可轻慢
二、 试拟历史分期命名四标准:制名以指实、循旧以造新、中外义通约、形与义切合
三、 秦以下两前年称“封建社会”:名实错位、形义脱节
四、 当代学人重议“封建”(一)
五、 当代学人重议“封建”(二)
第十八章 秦至清宜以“宗法地主专制社会”取代“封建社会”
一、 贯穿秦至清的“宗法制”
二、 贯穿秦至清的“民得买卖”的土地制度(地主制)
三、 贯穿秦至清“专制帝制”
四、 秦至清主要时段宜命名“宗法地主专制社会”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跋
《苹果:贩卖高科技的美学体验》内容简介:苹果公司如何从一个不起眼的车库公司成长为万人瞩目的移动设备巨头?乔布斯这位传奇领袖
20世纪中国史学重大问题论争 内容简介 20世纪的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从苦难、抗争走向胜利、振兴的历史。在这一百年中,中国史学经历了伟大的变革、严峻的考验和深刻...
民国学案 第六卷 新版(2011/10) 本书特色 本书系收录了民国时期著名学者学术思想的学案体著述,内容涵盖哲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美学、经学、训诂学、考...
泉志 本书特色 《泉志》研究中国历代钱币的著作。宋朝洪遵(1120年-1174年)著,共十五卷。书成于南宋宋高宗十九年(1149年)。收录五代以前中外历代各种钱...
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 本书特色 揭秘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明朝恐怖的特务机构! 在皇帝的默许和纵容下,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这些特务组织野蛮生长,再加上明朝时...
《边缘计算方法与工程实践》内容简介:本书以工程实践为导向,详细阐述和分析了边缘计算的整体技术细节。本书对边缘计算的概念、原
《哈佛家训Ⅱ》内容简介:追求成功的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人生奋斗的征途中,失败常常与人作伴。但强者总是不言失败,而是“
《泰晤士世界历史》较第一版在内容上有较大的修订和充实,全书以全新的设计、更多的图片、重要的引文得到了国际学术和出版界的一
《股市的逻辑》内容简介:《股市的逻辑》写到:大多数的股票书籍是用数据、图表讲了太多关于均线、切线、K线和指标的内容,对于没有
《民国衣冠》内容简介:中央研究院是民国时期最高学术研究机构,可谓民国政府的美服桂冠。本书以抗战开始后中央研究院撤至四川李庄
开元天宝遗事安禄山事迹-唐宋史料笔记 内容简介 开元天宝遗事,五代王仁裕(八八○——九五六)撰。王仁裕字备辇,天水人。少时以狗马弹射为乐,年二十五,始就学,后以...
乾嘉学术编年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著名学者任继愈题写书名★ 本书普荣获国家、区域及省级奖励★ 乾嘉时期,传世文献极富,经史子集,包罗...
铁血华年 本书特色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工程营中的一声枪响,划破了武昌的夜空。这一枪,绝非普通的一枪,它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发令枪,是埋葬清朝267...
雷海宗世界史文集 本书特色 ★ 雷海宗博闻强识、学贯中西,被称为“通中外,贯古今,兼宏微,融史哲”的史学大师★ 本书*完整、*全面地收录了雷海宗先生在世界史领域...
全宋笔记·第四编(九) 本书特色 宋人笔记是宋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庞大,《全宋笔记》是中国宋代文史学界继《全宋诗》和《全宋文》后第三部大型总集,是一部系统...
《中国人史纲(套装共2册)》内容简介:“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的中国通史。畅销40年!柏杨诞辰100周年纪念版。刘瑜、
《上海史研究译丛》精选当今海外一流学者有关近现代上海史研究的经典之作,可读性和学术性兼具,并由国内专家翻译。海外学者以独
乾隆御批通鉴 内容简介 《乾隆御批通鉴》,是译注者辑录清代官修《御批历代通鉴辑览》中乾隆帝的“御批”而成。《御批历代通鉴辑览》,一名《御批通鉴辑览》,是在乾隆帝...
《枕草子图典》内容简介:《枕草子图典》内容丰富,涉及四季的节令、情趣,宫中的礼仪、佛事人事,都城的山水、花鸟、草木、日月星
文明衰亡论 本书特色 全书共分四个部分,**部分描写了罗马帝国的繁荣并分析了巨大体系崩塌的内在与外在因素;第二部分讲述通商国家威尼斯这样的人工小岛国家如何做到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