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本义为“封土建国”、“封爵建藩”,古来汉字文化圈诸国都在此义上使用“封建”一名,并展开“封建论”。中国秦汉至明清社会主流离封建渐远,而近代欧洲目击者和学者发现,日本的幕藩制与西欧中世纪制度feudalism(封土、采邑制)“酷似”日本明治间遂以“封建”对译feudalism。清末民初中国采用这一在汉外对译形成的新名。
本书在确认“封建”本义与西义的基础上梳理“封建”概念的演化轨迹,从概念的历时性演绎及中外对接过程中揭示“封建”泛化的社会文化因缘,并提出一种改良设想的现代泛化封建观。这对于正确认识和构筑中国历史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而作者对学术术语创制和概念清理方面的研究亦多有创意。
题记
第一章 “封建”本义
一、 释“封”
二、 释“建”
三、 释“封建”
四、 西周封建
五、 东周封建、郡县并行
六、 秦汉以下:以郡县为基础的官僚政治取代封建贵族政治
第二章 秦汉至明清的“封建论”
一、 秦廷议“封建”
二、 汉、晋“封建论”
三、 唐代“封建论”
四、 宋以后对“封建”的两种评议
第三章 《文献通考》及其续编的《封建考》
一、 《文献通考·封建考》
二、 两种《续文献通考》的《封建考》
三、 中国传统语境中的狭义“封建”与广义“封建”
第四章 日本的“封建论”
一、 日本近代以前的封建观
二、 明治初废除封建制的举措:“版籍奉还”、“废藩置县”
三、 近代日本的“封建论”:扬郡县、抑封建,所用“封建”仍沿袭本义
四、 近代日本“废封建”举措的民族文化根据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社会制度及其术语feudalism的厘定
一、 西欧中世纪社会制度的来龙去脉
二、 feudalism释义
三、 布洛赫的《封建社会》·西方史学中的狭义封建主义与广义封建主义
四、 中国、西欧封建制之比较
第六章 欧日封建制“酷似”:近代欧洲目击者、学者及日本访欧学人的共同发现
一、 英国首任驻日公使欧卢柯库(阿礼国)的观感:日本是“东洋版的feudalism”
二、 欧美学者的欧日封建社会异同研究
三、 留学德国的福田德三为何在课堂上发出会心之笑
第七章 近代日本对“封建制”的定位及其分期
一、 日本启蒙学者以“封建”翻译feudalism,“封建”演绎为普世性的历史时代专名
二、 “封建制”定位与日本封建社会分期
三、 “封建制”定位与日本东洋史学界的中国历史分期
第八章 清末民初接纳新名“封建”
一、 黄遵宪《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的“封建”用例
二、 梁启超兼容古义与西义的“封建”观
三、 严复以“封建”翻译feudalism
四、 章太炎的“封建”观
五、 孙中山论“封建”
第九章 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泛封建”说与“反封建”命题
一、 陈独秀“封建=前近代=落后”公式的提出
二、 陈氏说从日本移植而来
三、 陈氏“反封建”命题忽略了中国与西欧、日本历史的重大差异
四、 陈氏“泛封建”说五四时期罕有同调,但“封建x”格式对后世影响深巨
五、 重估五四“反封建”命题
第十章 苏俄及公产国际以“封建”指称现实中国
一、 泛化封建观的“祖义”:列宁现代中国“封建制度”说
二、 大革命前后“现实中国半封建”说逐步确立
第十一章 中国社会史论战:“封建”概念泛化正式展开
一、 大革命失败与“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二、 “中国社会性质论战”引导出“中国社会史论战”
三、 中国社会史论战之一派观点:古典封建论(陶希圣为代表)
四、 中国社会史论战之一派观点:泛化封建论(郭沫若为代表)
五、 其他论说
第十二章 社会史论战封建观平议
一、 社会史论战的重大进展:以“社会形态”学说运用于中国史研究
二、 “社会形态共性论”、“历史单线进化论”的偏颇
三、 忽视核心概念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第十三章 从毛泽东著作看新名“封建”的定型过程
一、 泛化新名“封建”在毛著中较为晚出
二、 1926年以后毛著出现泛义“封建”用例
三、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新民主主义论》(1940)的“封建社会”说
四、 “五种社会形态”说与泛化封建观普被国中
第十四章 泛化封建观与马克思封建社会原论相悖
一、 中国社会史论战在马克思主义语汇系统内展开
二、 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论说
三、 马克思晚年的古代社会史笔记昭示对中古世界多途演进的思考
四、 马克思批评滥用“封建”(甲):非贵族式土地所有制与封建主义不相兼容
五、 马克思批评滥用“封建”(乙):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与封建主义不相兼容
第十五章 注目中国史自身特点的学者质疑泛化封建观
一、 周谷城及其《中国社会之结构》
二、 王亚南及其《封建制度论》
三、 瞿同祖及其《中国封建社会》
四、 钱穆及其《国史大纲》
五、 张萌麟及其《中国史纲》
六、 李剑农及其《中国经济史讲稿》
七、 胡适的“封建”概念辨析
八、 梁漱溟及其《中国文化要义》
第十六章 中国历史分期与秦至清社会形态命名尝试
一、 中国历史分期鸟瞰
二、 中国学者关于秦至清社会形态的命名尝试
三、 欧美日本学者关于秦至清社会形态的命名尝试
第十七章 历史分期命名标准刍议
一、 名辩之学不可轻慢
二、 试拟历史分期命名四标准:制名以指实、循旧以造新、中外义通约、形与义切合
三、 秦以下两前年称“封建社会”:名实错位、形义脱节
四、 当代学人重议“封建”(一)
五、 当代学人重议“封建”(二)
第十八章 秦至清宜以“宗法地主专制社会”取代“封建社会”
一、 贯穿秦至清的“宗法制”
二、 贯穿秦至清的“民得买卖”的土地制度(地主制)
三、 贯穿秦至清“专制帝制”
四、 秦至清主要时段宜命名“宗法地主专制社会”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跋
本书是美国的一部断代史,勾画了从1932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任期内水门事件的四十年间美国政治、经济、文化
日本史 本书特色 本书以日本文化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关照,以简洁而清晰的脉络概述了日本从古至今的历史。本书获评美国图书馆学会《选目》杂志“2015年杰出学术作品”...
《Python金融数据挖掘与分析实战》内容简介:这是一本金融数据挖掘与分析领域的实战性著作,它能指导零Python编程基础和零数据挖掘
美洲史论 内容简介 本书系北京大学著名学者罗荣渠先生文集之二,分三部分,分别为“中国人发现美洲之谜”、“拉丁美洲史大纲”和“拉丁美洲史论”。破解中国人发现美洲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美战争开始前的那个夏天,日本参谋部门已经预测出一旦开战日本必败的结局。令人惊异的是,日后发生的一切与
《社群商业》内容简介:《社群商业:社群经济时代的掘金法则》首先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环境出发,提出了互联网社群这一新型商业
《SAP HANA平台应用开发》内容简介:本书在逻辑上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包含第1章和第2章,该部分主要是讲解SAPHANA服务器的各
香港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迄今为止西方出版的*权威、*详尽的香港通史,一出版即大获好评,并多次印刷。本书系统、全面地叙述了1838到1990年间香港的发展历史,对...
《欧洲之变——震撼西方并塑造现代世界的四十年:1490-1530》内容简介:◪现代世界诞生之际的9张面孔,巨变来临之际的时代剖面 历史
郑和下西洋考-交广印度两道考 本书特色 《郑和下西洋考》以《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西洋朝贡典录》等古籍,对我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史...
帝国尽头是民国 本书特色帝国尽头是民国,老旧帝国难以为继,初生的民国也并非一帆风顺,民国诞生曾给古老民族带来的欢欣与激动,却迅速消逝在称帝、复辟和一次次厮杀之中...
民国江湖风云 本书特色 都说民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它由黑暗转向光明,由落后变为进步,然而当我们的视角从宏观转向微观,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居于庙...
《服装设计与实战》内容简介:本书将服装设计所涵盖的多学科知识融为一体,详细讲解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实用技术和经典技巧。全书
辉煌崛起-风雨兼程-新中国辉煌60年丛书第四卷 本书特色 《辉煌崛起(第4卷)》:风雨兼程-新中国辉煌60年丛书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庆祝中国成立60周年百种重点...
这是英国著名学者欧洲比较史研究专家唐纳德·萨森的著作,对20世纪西欧社会主义的兴衰起落进行了细致的论述和研究。本书一经出版
百年生活变迁:1900~2000 本书特色 翻开一张张发黄陈旧的历史档案中的照片,过去的人物,逝去的风尚又跳到眼前,波诡云谲的20世纪,像一场正在结束的电影,它...
天裂九世纪-大唐帝国的衰亡 本书特色 公元757年,是唐肃宗至德二载,也是燕帝安禄山圣武二年。山河破碎,社稷荒芜;生灵涂炭,遍地狼烟;大唐太子李亨远遁西北、仓猝...
《找麻烦是我的职业》内容简介:私家侦探马洛为钱工作,却不为钱出卖灵魂。他说:“为了讨生活。我卖我必须卖的。我所能卖的,就是
《十二恺撒:罗马帝国的黎明》内容简介:受到古罗马历史学家苏埃托尼乌斯作品《罗马十二帝王传》的启发,本书作者在二十二岁时便立
《天文大百科:彩绘图解版》内容简介:天文知识图解百科图鉴,适合天文爱好者学习全面、专业的天文知识。《天文大百科:彩绘图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