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历史大致归于两种政府理论的斗争史,即原初权力在社会中的自下而上论,和源于超越神灵的自上而下论。厄尔曼以其足够的系统性,又具有充分现实关怀的理论框架,诠释了整个中世纪的政治和法律。
目 录
前 言……………………………………………………………………………………………………
1970年版前言………………………………………………………………………………………
佩里格林版前言…………………………………………………………………………………………
导 论……………………………………………………………………………………………………
第一章 奠基:罗马与圣经的背景……………………………………………………………………
一 罗马帝国中的罗马教会………………………………………………………………………
二 罗马皇权政治思想……………………………………………………………………………
三 罗马—圣经观念的成长………………………………………………………………………
第二章 西方的趋向……………………………………………………………………………………
一 帝国的恺撒教宗主义…………………………………………………………………………
二 上帝恩典所立之国王…………………………………………………………………………
三 罗马与法兰克观念的融合……………………………………………………………………
四 欧洲的概念……………………………………………………………………………………
第三章 加洛林以降之发展……………………………………………………………………………
一 政治思想的教会化……………………………………………………………………………
二 大伪造…………………………………………………………………………………………
三 国王加冕礼中的政治理念……………………………………………………………………
四 西方帝国的意识形态…………………………………………………………………………
第四章 成熟期的教权理论……………………………………………………………………………
一 主要特点………………………………………………………………………………………
二 政治文献的出现………………………………………………………………………………
第五章 神权王权与封建王权…………………………………………………………………………
一 君权神授的实质………………………………………………………………………………
二 对该论点的维护………………………………………………………………………………
三 英格兰的王权与宪政主义……………………………………………………………………
第六章 亚里士多德的复兴及其背景…………………………………………………………………
一 自下而上论的实际表现………………………………………………………………………
二 初生的人文主义与自然科学…………………………………………………………………
三 亚里士多德的原则……………………………………………………………………………
第七章 新的趋向………………………………………………………………………………………
一 托马斯主义……………………………………………………………………………………
二 普世性国家……………………………………………………………………………………
三 地域性主权……………………………………………………………………………………
第八章 人民的主权……………………………………………………………………………………
一 统治者权力的民众基础………………………………………………………………………
二 作为主权立法者的人民………………………………………………………………………
三 城邦国家………………………………………………………………………………………
四 宗教会议至上论………………………………………………………………………………
五 保守主义与传统………………………………………………………………………………
第九章 结语……………………………………………………………………………………………
附 录 对第三章的补充注释…………………………………………………………………………
索 引……………………………………………………………………………………………………
君主世系图………………………………………………………………………………………………
中世纪教宗年表…………………………………………………………………………………………
参考文献…………………………………………………………………………………………………
中文版参考书目…………………………………………………………………………………………
译后记……………………………………………………………………………………………………
国家的中国开始-一场革命 内容简介 《国家的中国开始:一场革命》讲述了清末民初中国政治发生的剧烈变化。作为记者,作者以新闻方法写史,记录这场冲突中的人与事;以新...
本书关于战略思想和战略实践的阐述涵盖整个现代历史:从马基邪念维利开始,历经古斯塔夫斯·阿道弗斯、腓特烈大帝、华盛顿和汉密
《星空5500年》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天文学科普插图书,汇集5500年来各个时代的星图,串联起关于宇宙的神话和科学,对天体制图史进
中国历史知识小丛书——甲申之变(明清卷.人物)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知识小丛书(明清卷):甲申之变》主要内容包括:甲申之变前大动荡的政局、大顺军东进山西直逼北京...
中国馆藏满铁资料联合目录(全30册)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1版1印★ 1906年6月,日俄战争后,日本设立“南满洲铁路株式会社”,简...
曹溪通志 本书特色 《曹溪通志》由(清)释真朴重修,为曲江南华寺的寺志。全书共八卷,卷一山川形势、古迹、建制规模(附香火供奉);卷二道脉源流、传灯人物、继席宗匠...
《州县官的银两》内容简介:本书写的是“西方到来”之前的中国。18世纪的中国不是“不变”,而是存在着生机勃勃的“变革”,是对于
近代蜀学的兴起与演变 内容简介 本书从区域学术史和思想文化史的角度入手, 从中国学术文化的整体这一宏观视野之下予以审视, 从与诸家学说或西学的碰撞中加以考察, ...
沧桑刺桐 内容简介 这本《沧桑刺桐》由傅宗文著:历史告诉人们,闽南人具有极强的创造性和凝聚力。就是在这方原先荒寂、贫瘠的土地上,经过世代挥锄,造出如画的...
陈平原,1954年生于广东潮州,1987年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主要关注二十世纪中国
抗战胜利后,人们对国民党寄予希望,期盼重整家园,繁荣社会,振兴中华,建设现代国家。然而,国民党对沦陷区的经济接收,实际上
元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名家文库 内容简介 元代,是中国境内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蒙古族兴起于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东部,后来逐渐散布到蒙古高原...
巫玉之光:中国史前玉文化论考 本书特色 玉文化学是一门尚不为人所知的崭新的学术领域,同时,又是一个庞大科研课题,涉及地质、矿物、工艺、史学、文献、考古、宗教、美...
清史通俗演义:绣像本 本书特色 蔡东藩专*的《清史通俗演义》为本系列图书之 一,共100回。叙述了自建州女真崛起一直到宣统皇 帝逊位297年的历史。详细描写了清...
敦煌艺术十讲 本书特色 敦煌艺术的重要的价值就在于它是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一个代表,是中国传统审美精神的体现,它在美术上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至今仍然焕发着艺术生命...
《宝葫芦》内容简介:张宝家里很有钱整天过着不学无术的日子。后来他父亲去世,张宝流离失所做了乞丐,被一个老者收留但他跟其他人
中国古代舞蹈 本书特色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文化,可以说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创造了人,这...
蒙古秘史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成吉思汗先祖谱系、传说及事迹,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汗的事迹,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古代游牧狩猎诸部落,尤其是蒙古诸部落的社会发展、...
全书以时间为线索用实证的手法,记述了明崇祯皇帝三十几年短暂的一生。行文注重情节、对话及人物形象,叙事风格活泼生动。目录
中晚唐五代科举与社会变迁 本书特色 《中晚唐五代科举与社会变迁》的研究时段为中晚唐五代,正处在唐宋变革的关键时期,许多重要制度、社会风气的变革都发端于此。《中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