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体例安排反映了他在全面考察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经历后吸引其观线的领域。
第—部分讲述对言论内容的管制。它把人们公认不受法律管制的言论内容的“共识”作为第一章。哈里•卡尔文认为,—开始就列举传统的某些组成部分是极其必要的,因为它们平时鲜为人知,诉讼中难得一见。在本书开始部分提出这个观点后,余下部分讨论的是一些人们争论不休的领域——关于言论是否应受宪法保护而争执不下的领域。他首先讨论若干“轻微的司法审查”问题:出版物藐视、淫秽和诽谤。他把这些问题分门别类,部分原因是说明这些问题千差万别——任何一种分析工具或者任何一项标准都不可能满足如此名目繁多的要求。他接着讨论“严格的司法审查”问题——对言论的不满起因于言论是非法行为导火索的领域。这个问题有两种基本形式:激起他^破坏社会秩序以反击说话人的言论和煽动他人采取非法行动以反对说话人选定的目标的言论。“反射陛混乱”的数章内容讨论的是前者;“颠覆性宣传”的数章内容讨论的是后者。
第—部分主要讨论颠覆宣传问题——换句话说,这是一个以宣传暴力和非法行为作为一项政治策略引发的问题。哈里•卡尔文视其为“核心问题”。从逻辑上讲,这个问题直击宪法第一条修正案的要害:煽动人们实施犯罪通常是更大规模的政治批判的—部分;因此,限定合法宣传的界限同时也划出了政治批评可以在宪法上予以克减的界限。从历史上看,这个问题孕育了法律传统,引发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现在为止的一系列案件,为理解自由社会的异议动力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
这部分的篇章设计反映了哈里•卡尔文写作本书的整体规划。他“以故事的结尾作为开头”,即从最高法院在1969年的勃兰登堡诉俄亥俄州案(BrandenburgV.Ohio)中最新发表的关于合法宣传的宪法界限的看法开始,本案司法艺术的应用让人大惑不解。心列然后他回到最初的案件,不间断地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说到20世纪50年代宪法涕—条修正案保护形同虚设时期,再到最近数十年来最高法院为收复各种反共判决沦丧的失地所作的努力。最后,他重返勃兰登堡案,本案意见书与他创造性论述中蕴含的观念遥相呼应。
第二部分讨论结社自由:绝大多数此类案件与美国的反共经历息息相关。人们感受到的国内共产主义威胁给美国法律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与组织行为的威胁及其伴随的成员个人的忠诚度和可靠性相比,人们更多担心的并不是共产党员的言论,尽管问题常常因共产党员的言论而起。哈里-卡尔文追溯了法律对于这些感受到的威胁的相应规定。他开始讨论的是政府意图直接制裁组织的战略。然后他讨论了附加于组织成员身上的种种非刑事制裁措施。这些措施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剥夺特权或者某些福利(比如,公职、护照、免税,等等);政府调查个人的政治观点和组织关系。在这两种情况下,政府通常认为,管制的目的不是为了制裁,对言论和结社的消极影响是政府追求其他合法目的的无意识的副产品。鉴于制裁的非刑事胜和政府目的的模糊性,这项规则的首要问题是:规范刑事制裁措施的宪法标准是否应当适用于此。
译丛总序
编者序
第一部分 管制内容
序言
第一章 关于不可管制内容的共识
轻微的司法审查
第二章 出版物藐视
第三章 淫秽
第四章 儿童受众
第五章 诽滂
严格的司法审查
第六章 反射性混乱:初次邂逅
第七章 反射性混乱:民权案件
第八章 反射性混乱:重返查普林斯基案
第九章 颠覆胜宣传:核心问题与勃兰登堡案的回答
第十章 颠覆性宣传:序幕
第十一章 颠覆性宣传:大辩论——吉特洛案中的桑福德与惠特尼案中的布兰代斯
第十二章 颠覆性传:言论初尝胜果
第十三章 颠覆性宣传:明显的和现实的危险标准的鼎盛时期
第十四章 颠覆性传:大碰撞——丹尼斯诉美国案
第十五章 颠覆性宣传:耶茨案修正版
第十六章 颠覆性宣传:重返勃兰登堡案
第二部分 管制结社活动
管制政治组织
第十七章 制裁组织
第十八章 关系问题:成员身份足够吗?
第十九章 制裁组织的强制披露成员名单:民权案件
第二十章 制裁组织的强制披露成员名单:颠覆活动控制委员会案
第二十一章 制裁组织的丑化措施
第二十二章 制裁组织的制裁个人措施
部分制裁措施:反共遗产
第二十三章 部分制裁措施:概论
第二十四章 针对不受欢迎组织成员的部分制裁措施
第二十五章 拒绝就业
第二十六章 忠诚宣誓
第二十七章 安全考量
第二十八章 分配补贴
第二十九章 倍增效应
宪法之下的制裁
第三十章 驱逐出境
第三十-章 取消国籍
第三十二章 拒绝人境
第三十三章 管制护照
官方调查
第三十四章 立法调查:初期(1880-1956年)
第三十五章 立法调查: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质疑时期(1957-1959年)
第三十六章 立法调查:无法自我完善的规则
第三十七章 斯派泽诉兰德尔案原则
第三十八章 谢尔顿诉塔克案原则
第三十九章 盘根错节:律师资格案件
编后记
案例表
译后记
天下桂系-李宗仁.白崇禧成败录 目录 **章 异军突起1.李、黄起家2.玉林合流3.倒陆征沈4.掌控广西第二章 投身北伐1.两广统一2.“策动”北伐3.北伐“钢...
江户百梦 本书特色 江户,一个有着无限可能的时代,一个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足为奇的光怪陆离的时代。日本学者田中优子从近百幅图像出发,讲述江户时期这个世界的繁盛、奇趣...
曾国藩发迹史-下 本书特色 ★《曾国藩发迹史》:剥开曾国藩的“光屁股升官法”!★本书讲述的是曾国藩仕途初期,九年内连升十级的谋略与细节。★由于这段历史的相关史料...
北宋中期积弊至深、内忧外患扰攘之际,政治改革的领袖人物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就足恤”的精神,一身任天
《历史与记忆》内容简介:近年来,“记忆”已成为历史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记忆”一词既代表着一个新的、独特的研究领域,又代表
实话实说红舞台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十三章,主要内容包括:拉开大幕;五彩缤纷;辉煌“绝唱”;登台亮相;梦幻银幕;首席电影;“红灯”高照等。实话实说红舞台 目录 ...
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复庵遗集(全二册) 本书特色 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影印本):古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近有民国大师百花齐放,西学东渐东西交融,尽享思想学术文化盛宴。...
《平安时代(岩波日本史·第三卷)》内容简介:自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开始,日本进入平安时代。从八世纪末到十二世纪末的四百年
蒋廷黻回忆录 本书特色 蒋廷黻(1895—1965),早年留美,归国后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与教学,与胡适、傅斯年、丁文江等创办《独立评论》,介绍西洋新思...
本书收入黄仁宇先生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过的33篇文字,发表的时间自1987年年初至1989年夏天。所包括的内容自先秦至元
《政治理论教程(第3版)》通过对构成政治学学科体系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和范畴的系统解读,全方位地详尽阐述了盛行于现当代西方的各种
唐长孺文存:中华学术丛书 本书特色 唐长孺(1911-1994),著名历史学家,生前为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
这些照片已经封存了五十余年。所反映的内容均为伪满洲国发生的重大事件、重大人事变动,以及国际上发生的重要事件等。这170余张照
《三国演义》角色众多,全本共计1798个角色,有名有姓的也有1200人以上,是全世界角色最多的古代小说。在这大量的角色中,有曹操
流逝的岁月-李新回忆录 内容简介 这是一位老革命家的回忆录,与其说是回忆录,不如说是对历史问题的反思批判书,书中的历史问题不是秦皇汉武,不是唐宗宋祖,也不是弯弓...
《东西街:灭绝种族罪和危害人类罪的起源》内容简介:在今天被称为利沃夫的城市,赫希·劳特派特和拉斐尔·莱姆金,两个互不相识的
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崇祯帝煤山自缢,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轰然倒塌……回溯历史,我们发现大明帝国其灭亡是有清晰
世界史:现代史编 上卷 本书特色 本书为吴于廑、齐世荣主编六卷本《世界史》的第五卷,它以广阔的视野和新的内涵展示了本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世界历史进程,集...
明清宫廷疑案 本书特色 历史上的明清两代是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宫廷内部各种案件不断发生。本书作者在占有大量资...
《三毛传:别让爱情再流浪》内容简介:追梦人三毛,一生都在追逐的路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演绎自由与洒脱,精彩与浪漫。她从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