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权制度研究》(上下):中国皇权制度自"秦制"以后两千多年中的始终延续和发展,对古代中国和近现代中国的社会面貌都有着深远影响。《中国皇权制度研究》(上下)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以一些新的视角和方法审视这个巨大的研究对象。这些尝试主要在于:第一,随时以近代以来世界共同的制度方向(宪政)为对比而展开对中国皇权制度的具体分析,并因此而发现我们研究工作应该面对的诸多新的问题和视域;第二,全面而贯通地审视一系列与制度相关的重要领域,诸如:中国皇权体制的组织结构方式、皇权社会的法律体系、制度法理学和法哲学、行政架构及其运作方式、城乡的制度经济形态、赋税财政体制及其蕴涵的制度逻辑、国民政治心理和诉求方式、制度伦理对国民行为方式的塑造、腐败与皇权制度的关系、文化形态与制度形态的关系、生态演变的制度原因、制度传统对于人们如何选择造就启蒙路径的决定作用,等等;第三,对每一症结的分析都力求以对其长久历史脉络的发掘把握为基础,再进一步说明这种制度逻辑经过千百年延续而在16世纪前后充分展现出的时代意义;第四,既注重从浩瀚的史料中发现和归纳典型的社会现象,同时更注重解析这无数现象背后深刻的制度法理,以及主要由这套法理所决定的社会走向。
第一节 为什么要从“专制性”及其制度路径的角度审视中国皇权社会 第1页
第二节 中国皇权专制制度及其在16世纪前后的发展对于中国历史进程的意义 第6页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及其形成原因 第11页
第一章 中国皇权政体专制性的制度功能和发展机理 第21页
第一节 中国皇权政体在战国秦汉时的建立,其制度结构、制度功能和空前伟大的文化意义 第23页
第二节 中国皇权政体在汉唐之际的发展逻辑和脉络(上)——制度建构与皇权专制趋向之间的博弈过程及其结果 第39页
第三节 中国皇权政体在汉唐之际的发展逻辑和脉络(下)——皇权文化的建构及其缜密化、体系化的过程和意义 第50页
第四节 中国皇权社会及其文化体系在结构方式上的高度成熟——以皇权形态为“模数”而建构的庞大制度结构及其深刻的“内置语码”系统 第65页
第二章 中国皇权政体在其发展后期日益专制的趋向及其制度机理 第76页
第一节 中国皇权政体在其发展后期的日益专制及其原因 第76页
第二节 中国皇权专制性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空前发展及其主要路径 第87页
第二编 作为皇权制度核心的法理和法律体系 第109页
第三章 中国传统法律体系与权力制度的关系(上)——中国皇权制度的法理学及其演进的趋向 第109页
第一节 中国皇权统治的法理基础及其与宪政方向的悖逆,乃是决定其政体性质的核心要素 第109页
第二节 由中国皇权制度性质决定的法律体系主要特性——“王法”、“官法”与宪政法理的根本分野 第111页
第三节 法律文化在中国皇权社会后期的发展方向 第146页
第四章 中国传统法律体系与权力制度的关系(中)——中国皇权社会法律体系的逆现代性在16世纪前后的充分发展 第158页
第二节 法律沦为专制统治工具以后的制度效应——法律公正性和程序正义原则的彻底丧失 第174页
第三节 16世纪前后法律专制性趋于极端的典型表征及其对制度方向的标志——空前的司法腐败与登峰造极的酷刑、黑狱制度 第195页
第五章 中国传统法律体系与权力制度的关系(下)——统治权力免疫系统的“非法理化”及其与宪政方向的迥异 第215页
第二节 中国皇权政体之中,权力免疫系统的“非法理化”——从中国政治哲学和法理学无权判定专制威权为非法谈起 第226页
第三节 中国皇权政体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及其失效与废弛——皇权政体自我约束机制发展和演变的法理原因 第231页
第四节 专制法理统治之下,广大国民对法律的逆向心理及其制度意义——从民谚“依着官法(被)打杀”谈起 第266页
第三编 中国皇权统治下的行政体制与社会形态 第289页
第六章 专制权力导致的制度性腐败及其对社会走向的影响 第289页
第一节 腐败是中国皇权专制政体的必然属性 第289页
第二节 明代初年的权力腐败及其制度原因 第295页
第三节 16世纪前后,制度腐败因统治权力专制性恶性发展而充分显现 第301页
第四节 权力腐败在16世纪前后的日益兽性化等一系列典型制度特征 第314页
第五节 近年来“制度经济学”对腐败与权力专制性之间关系的分析,以及中国专制权力制度腐败对其结论的印证 第353页
第六节 中国专制权力极度腐败所导致的恶性报复与制度轮回 第358页
第七章 16世纪前后洪水猛兽般的“胥吏之害”与中国专制政体的行政方式 第365页
第一节 官、吏分途在中国权力金字塔结构中的原因和意义 第367页
第二节 “胥吏之害”在10世纪以后加速膨胀的制度原因——底层国民在专制权力强化趋势面前,因失去缓冲层而进一步弱势化的结果 第371页
第三节 “民权不张”与“国家养千万虎狼以食人”的关系——16世纪前后基层行政和司法权力的空前凶残腐败及其制度学意义 第393页
第四节 “胥吏之害”与中国皇权社会行政方式的痼疾及其若干历史教训 第419页
第八章 清官文化在16世纪前后的高度兴盛及其制度意义——统治权力专制性不断强化趋势下,国民政治心理的幼稚化及其实现路径 第465页
第一节 “中国人向来缺乏权利思想”与“只知道崇拜包龙图式的清官” 第465页
第二节 皇权政体中“民本”政治和清官模式的产生及其制度意义 第470页
第三节 16世纪前后因制度痼疾应运而兴的“代偿机能”——专制统治日益强横之下,底层国民对清官的企盼和塑造 第488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蔑视践踏社会规范、社会诚信的制度环境和国民心理,是如何成为中国进入现代社会的巨大障碍 第549页
第二节 中国皇权社会中流氓阶层和流氓文化的成因,其文化功能以及流氓文化在明代之前的发展形态 第563页
第四编 中国皇权社会的经济体制及其制度方向 第631页
第十章 皇权统治之下的中国城市经济制度及其逆现代性(上)——中国中世纪城市经济与西方迥异的制度特征及其与皇权政体的关系 第631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对16世纪前后中国制度前途的两种对立判断——“资本主义萌芽说”与“顾准命题”的对立以及相关争论在近年的延续 第631页
第二节 中国与西欧在中世纪城市性质上的迥异——中国皇权对城市经济形态设定的基本制度环境之一 第646页
第三节 由中国皇权政体盛衰周期强制规定的城市经济盛衰律——中国皇权对城市经济形态设定的基本制度环境之二 第674页
第四节 皇权对城市经济的强制干预和超市场化的操控方式——中国皇权对城市经济形态设定的基本制度环境之三 第700页
第十一章 皇权统治之下的中国城市经济制度及其逆现代性(下)——16世纪前后皇权专制空前强横条件下的城市经济及其命运 第731页
第一节 16世纪前后中国“权力经济”体制的一系列典型路径 第735页
第十二章 中国皇权统治“子民”人身和财产的法权制度及其与宪政法理的悖逆 第794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统治者对百姓和工商阶层的凌虐和劫掠何以能够成为一种制度传统 第796页
第二节 强制国民处于人身依附地位的“编户齐民”制度何以是中国皇权社会的基础 第802页
第三节 统治者作为天下一切财产最终所有者的法理及其制度化实施方式 第820页
第四节 作为宪政制度基础的国民法权地位及其与中国皇权社会法权制度的迥异 第834页
第五节 皇权统治下不能有任何人权、财产权等法权制度方面的变革,决定了16世纪前后中国迥异于宪政制度的发展方向 第848页
第六节 对一个症结问题的重新讨论:未能有法权形态变革的中国可能在16世纪前后开启新的制度方向吗? 第881页
第十三章 中国皇权社会的税赋制度及其与宪政税制的根本分野(上) 第909页
第一节 不同政体和法理根据之下,中西税赋制度的重大区别及其对各自历史进程的意义 第909页
第二节 中西赋税体系各自隐含的制度结构和制度逻辑——以杜甫和詹姆斯·M.布坎南的制度经济学思路为例 第930页
第三节 中国皇权社会赋税制度运行的三项定律 第933页
第十四章 中国皇权社会的税赋制度及其与宪政税制的根本分野(中)——16世纪前后中国的“恶税制度”与专制权力的关系 第960页
第二节 皇权社会后期历次赋役改革的失败结局及其制度始因 第974页
第三节 16世纪前后中国赋税制度空前专制化的一系列表征 第985页
第十五章 中国皇权社会的税赋制度及其与宪政税制的根本分野(下)——统治权力的专制性能否通过税制得到制衡的制度意义 第1037页
第一节 宪政政体制衡王权恶税欲求的有效性及其与中国皇权税制的鲜明对比 第1038页
第二节 “恶税制度”无法遏止的政治哲学意义之一:统治者私欲因不受制衡而趋于疯狂的必然性 第1050页
第三节 “恶税制度”无法遏止的政治哲学意义之二:统治者与“蚁民”之间建立最低限度博弈平衡的绝无可能及其制度后果 第1055页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7辑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 本书特色 本书是马戛尔尼使团访问中国各种见闻的记录,全书分为“马戛尔尼勋爵私人日志”和...
新知史丛书新知史.走向中立:瑞士史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一般读者1.剑桥大学出版社经典版本 2.两位瑞士史专家倾力打造 3.上市一年内三次重印 新知史丛书新知...
历史学理论与方法-(修订本)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探讨了“历史”的基本概念,对历史学理论与方法论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精彩的回答和阐述,回顾了百年来不同学术流派在历史...
《故人往事》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汪曾祺怀人忆旧系列散文。在书中,我们将认识到作者的祖父母、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以及故乡
《权力关系》内容简介:本书以两宋宰相家族和浙江婺州地区本土精英家族为研究对象,以宋代家庭亲属关系、社会地位和政治势力三者交
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历史学名著30种 本书特色 《历史上*具影响力的历史学名著30种》系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中外史学比较研究”的中期研究成果之一。历史上最具影响力...
帝国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纪事 本书特色 朱元璋所创建的大明帝国,将中国的帝制文化传统推到了极致,是中国两千年帝王政治的集大成者。其对于中国政治传统、文化传统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1951年卷) 内容简介 本书正编由纲文、目文、文献和附录、注释、图片五个部分组成,内容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
在近三十年中国再次崛起的同时,新一代史学家对明清经济和社会的研究,也出现很多新发展。这些史学家提出不少崭新的见解,反驳许
定窑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揭开了定窑艺术、生产之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工艺理论,指明了未来定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它既是定窑历史文化的总结,又是定窑科技与艺术的总结。...
明代浙东海防研究 本书特色 浙东地处中国南北交通要冲,是明清以来抗击东西方侵略者的海防门户,在中国海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明朝立国伊始,浙东沿海便屡遭海寇侵扰。...
《中国互联网治理》内容简介: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互联网的相关重要论述为编写依据,从目前我国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战国策-(插图本) 本书特色 塑造雄辩家的教科书图文配合,百余幅精美古代版画,图文并茂为您讲述战国故事。选字注音,将难字、生僻字读音一一标注,使读者诵读经典顺畅...
宋代地域文化史 本书特色 《宋代地域文化史》一书,从学术价值及方法论上讲,研究一个时代的地域文化,打破了传统史学囿于按时间和类型排列文化现象和人物的窠臼,打通了...
诗人生活 内容简介 我们读过历代名诗人的传记,欣赏了他们的不朽佳作,以及论评这些佳作的诗话、诗评或文学史,但纯粹从他们生活角度,生老病死,饮食男女,思想感情,为...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20》内容简介:《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00多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
中国古代生活丛书--中国古代的恶霸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的恶霸》主要讲述了:历史学的命运不是没有转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一古老学科已经逐渐转向于一些新兴...
中国简史-(上下卷) 内容简介 这是民国时代*有影响力的历史教科书,是中国史学大师*优秀的历史普及读物,由中国卓越的史学大师、杰出的历史普及作家吕思勉所作。 中...
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论战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状况和论战背景、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关于中国社会史的论战、关于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论战、历...
中国1911-辛亥年 本书特色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到来之际,先烈的精神资源理应得到重光与阐扬。《中国1911》的作者长期浸?于民国史之中,大处整体把握,细处细于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