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权制度研究》(上下):中国皇权制度自"秦制"以后两千多年中的始终延续和发展,对古代中国和近现代中国的社会面貌都有着深远影响。《中国皇权制度研究》(上下)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以一些新的视角和方法审视这个巨大的研究对象。这些尝试主要在于:第一,随时以近代以来世界共同的制度方向(宪政)为对比而展开对中国皇权制度的具体分析,并因此而发现我们研究工作应该面对的诸多新的问题和视域;第二,全面而贯通地审视一系列与制度相关的重要领域,诸如:中国皇权体制的组织结构方式、皇权社会的法律体系、制度法理学和法哲学、行政架构及其运作方式、城乡的制度经济形态、赋税财政体制及其蕴涵的制度逻辑、国民政治心理和诉求方式、制度伦理对国民行为方式的塑造、腐败与皇权制度的关系、文化形态与制度形态的关系、生态演变的制度原因、制度传统对于人们如何选择造就启蒙路径的决定作用,等等;第三,对每一症结的分析都力求以对其长久历史脉络的发掘把握为基础,再进一步说明这种制度逻辑经过千百年延续而在16世纪前后充分展现出的时代意义;第四,既注重从浩瀚的史料中发现和归纳典型的社会现象,同时更注重解析这无数现象背后深刻的制度法理,以及主要由这套法理所决定的社会走向。
第一节 为什么要从“专制性”及其制度路径的角度审视中国皇权社会 第1页
第二节 中国皇权专制制度及其在16世纪前后的发展对于中国历史进程的意义 第6页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及其形成原因 第11页
第一章 中国皇权政体专制性的制度功能和发展机理 第21页
第一节 中国皇权政体在战国秦汉时的建立,其制度结构、制度功能和空前伟大的文化意义 第23页
第二节 中国皇权政体在汉唐之际的发展逻辑和脉络(上)——制度建构与皇权专制趋向之间的博弈过程及其结果 第39页
第三节 中国皇权政体在汉唐之际的发展逻辑和脉络(下)——皇权文化的建构及其缜密化、体系化的过程和意义 第50页
第四节 中国皇权社会及其文化体系在结构方式上的高度成熟——以皇权形态为“模数”而建构的庞大制度结构及其深刻的“内置语码”系统 第65页
第二章 中国皇权政体在其发展后期日益专制的趋向及其制度机理 第76页
第一节 中国皇权政体在其发展后期的日益专制及其原因 第76页
第二节 中国皇权专制性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空前发展及其主要路径 第87页
第二编 作为皇权制度核心的法理和法律体系 第109页
第三章 中国传统法律体系与权力制度的关系(上)——中国皇权制度的法理学及其演进的趋向 第109页
第一节 中国皇权统治的法理基础及其与宪政方向的悖逆,乃是决定其政体性质的核心要素 第109页
第二节 由中国皇权制度性质决定的法律体系主要特性——“王法”、“官法”与宪政法理的根本分野 第111页
第三节 法律文化在中国皇权社会后期的发展方向 第146页
第四章 中国传统法律体系与权力制度的关系(中)——中国皇权社会法律体系的逆现代性在16世纪前后的充分发展 第158页
第二节 法律沦为专制统治工具以后的制度效应——法律公正性和程序正义原则的彻底丧失 第174页
第三节 16世纪前后法律专制性趋于极端的典型表征及其对制度方向的标志——空前的司法腐败与登峰造极的酷刑、黑狱制度 第195页
第五章 中国传统法律体系与权力制度的关系(下)——统治权力免疫系统的“非法理化”及其与宪政方向的迥异 第215页
第二节 中国皇权政体之中,权力免疫系统的“非法理化”——从中国政治哲学和法理学无权判定专制威权为非法谈起 第226页
第三节 中国皇权政体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及其失效与废弛——皇权政体自我约束机制发展和演变的法理原因 第231页
第四节 专制法理统治之下,广大国民对法律的逆向心理及其制度意义——从民谚“依着官法(被)打杀”谈起 第266页
第三编 中国皇权统治下的行政体制与社会形态 第289页
第六章 专制权力导致的制度性腐败及其对社会走向的影响 第289页
第一节 腐败是中国皇权专制政体的必然属性 第289页
第二节 明代初年的权力腐败及其制度原因 第295页
第三节 16世纪前后,制度腐败因统治权力专制性恶性发展而充分显现 第301页
第四节 权力腐败在16世纪前后的日益兽性化等一系列典型制度特征 第314页
第五节 近年来“制度经济学”对腐败与权力专制性之间关系的分析,以及中国专制权力制度腐败对其结论的印证 第353页
第六节 中国专制权力极度腐败所导致的恶性报复与制度轮回 第358页
第七章 16世纪前后洪水猛兽般的“胥吏之害”与中国专制政体的行政方式 第365页
第一节 官、吏分途在中国权力金字塔结构中的原因和意义 第367页
第二节 “胥吏之害”在10世纪以后加速膨胀的制度原因——底层国民在专制权力强化趋势面前,因失去缓冲层而进一步弱势化的结果 第371页
第三节 “民权不张”与“国家养千万虎狼以食人”的关系——16世纪前后基层行政和司法权力的空前凶残腐败及其制度学意义 第393页
第四节 “胥吏之害”与中国皇权社会行政方式的痼疾及其若干历史教训 第419页
第八章 清官文化在16世纪前后的高度兴盛及其制度意义——统治权力专制性不断强化趋势下,国民政治心理的幼稚化及其实现路径 第465页
第一节 “中国人向来缺乏权利思想”与“只知道崇拜包龙图式的清官” 第465页
第二节 皇权政体中“民本”政治和清官模式的产生及其制度意义 第470页
第三节 16世纪前后因制度痼疾应运而兴的“代偿机能”——专制统治日益强横之下,底层国民对清官的企盼和塑造 第488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蔑视践踏社会规范、社会诚信的制度环境和国民心理,是如何成为中国进入现代社会的巨大障碍 第549页
第二节 中国皇权社会中流氓阶层和流氓文化的成因,其文化功能以及流氓文化在明代之前的发展形态 第563页
第四编 中国皇权社会的经济体制及其制度方向 第631页
第十章 皇权统治之下的中国城市经济制度及其逆现代性(上)——中国中世纪城市经济与西方迥异的制度特征及其与皇权政体的关系 第631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对16世纪前后中国制度前途的两种对立判断——“资本主义萌芽说”与“顾准命题”的对立以及相关争论在近年的延续 第631页
第二节 中国与西欧在中世纪城市性质上的迥异——中国皇权对城市经济形态设定的基本制度环境之一 第646页
第三节 由中国皇权政体盛衰周期强制规定的城市经济盛衰律——中国皇权对城市经济形态设定的基本制度环境之二 第674页
第四节 皇权对城市经济的强制干预和超市场化的操控方式——中国皇权对城市经济形态设定的基本制度环境之三 第700页
第十一章 皇权统治之下的中国城市经济制度及其逆现代性(下)——16世纪前后皇权专制空前强横条件下的城市经济及其命运 第731页
第一节 16世纪前后中国“权力经济”体制的一系列典型路径 第735页
第十二章 中国皇权统治“子民”人身和财产的法权制度及其与宪政法理的悖逆 第794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统治者对百姓和工商阶层的凌虐和劫掠何以能够成为一种制度传统 第796页
第二节 强制国民处于人身依附地位的“编户齐民”制度何以是中国皇权社会的基础 第802页
第三节 统治者作为天下一切财产最终所有者的法理及其制度化实施方式 第820页
第四节 作为宪政制度基础的国民法权地位及其与中国皇权社会法权制度的迥异 第834页
第五节 皇权统治下不能有任何人权、财产权等法权制度方面的变革,决定了16世纪前后中国迥异于宪政制度的发展方向 第848页
第六节 对一个症结问题的重新讨论:未能有法权形态变革的中国可能在16世纪前后开启新的制度方向吗? 第881页
第十三章 中国皇权社会的税赋制度及其与宪政税制的根本分野(上) 第909页
第一节 不同政体和法理根据之下,中西税赋制度的重大区别及其对各自历史进程的意义 第909页
第二节 中西赋税体系各自隐含的制度结构和制度逻辑——以杜甫和詹姆斯·M.布坎南的制度经济学思路为例 第930页
第三节 中国皇权社会赋税制度运行的三项定律 第933页
第十四章 中国皇权社会的税赋制度及其与宪政税制的根本分野(中)——16世纪前后中国的“恶税制度”与专制权力的关系 第960页
第二节 皇权社会后期历次赋役改革的失败结局及其制度始因 第974页
第三节 16世纪前后中国赋税制度空前专制化的一系列表征 第985页
第十五章 中国皇权社会的税赋制度及其与宪政税制的根本分野(下)——统治权力的专制性能否通过税制得到制衡的制度意义 第1037页
第一节 宪政政体制衡王权恶税欲求的有效性及其与中国皇权税制的鲜明对比 第1038页
第二节 “恶税制度”无法遏止的政治哲学意义之一:统治者私欲因不受制衡而趋于疯狂的必然性 第1050页
第三节 “恶税制度”无法遏止的政治哲学意义之二:统治者与“蚁民”之间建立最低限度博弈平衡的绝无可能及其制度后果 第1055页
中国锡伯族-中华民族全书 本书特色 贺灵编著的《中国锡伯族》是“中华民族全书”之一,本书充分展示了中国五十六个民族——锡伯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全面探寻...
驻京办在现代政府强调法治,公开,透明的视野里,显得突兀刺眼而又格格不入,小说通过对东州市政府驻京办主任丁能通的深入刻画,
文史资料选辑 第四十九辑(总第一四九辑)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的文史资料共五部分:耆年忆旧,证券保险,交通邮政,人物述林,艺海生涯,等内容,包括:“我的求学和外交...
《30天吉他弹唱从入门到精通》内容简介:本书是为零基础吉他爱好者量身定做的30天吉他教程。本书从基础乐理讲起,再到弹奏练习,歌
《对我说谎试试》内容简介:《对我说谎试试:跟我学微反应读心术》献给对心理学和微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可能在读《对我说谎试试: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第七辑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中国古代史籍举要 本书特色 揭示治学门径的必读之书张舜徽先生见识深湛、思想通达,广涉博识。本书虽名为“中国古代史...
皇帝大婚 本书特色 《皇帝大婚》——来自天子大婚典礼的请柬洞房花烛夜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对于重视礼仪的中国人来说婚礼可是终身大事,半点马...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1951年卷) 内容简介 本书正编由纲文、目文、文献和附录、注释、图片五个部分组成,内容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
人类的故事:下 本书特色 《人类的故事》是房龙*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作者采用平铺直叙的手法,以生动、幽默、睿智的文笔和独具匠心的构思,勾画出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发展...
百年沧桑:中国国民党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国民党史应以国民党的兴衰嬗变为主线展开,但国民党的兴嬗变又与领导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本书将国民党的历史与其领导人的...
中国历史文选 本书特色 《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中国历史文选(繁体版)》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各种典型历史作品,培养学生阅读并运用一般文言文史料的能力,也向学生介绍一点...
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约翰·加迪斯是近20多年来最重要的美国外交史学家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史家乃至战略思想家。他精微和富有
医疗与帝国:从全球史看现代医学的诞生 本书特色 本书在地理尺度上横跨美、亚、非三洲,并顾及澳大利亚、太平洋岛群;在时间刻度上,自17世纪以降,横跨350年;在资...
《一问一世界》内容简介:杨澜黄金30年媒体生涯标杆性作品,30年的媒体人生,问遍世界,看到自己,立体展现一个真实的杨澜和她眼中
无锡史话 本书特色 无锡历史悠久,钟灵毓秀,被誉为“太湖明珠”。《无锡史话》一书从历史沿革、史海钩沉、地方文化、自然人文景观、现代风貌等方面,以翔实的资料、丰富...
绍兴市志娄校(2007/12) 本书特色 本书校勘之《绍兴市志》,采用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版本。本书结构依循《绍兴市志》顺序,去除其卷序号以为本书之篇...
《我还是想去京都》内容简介:体验日式极简风格,感受宁静和雅致。我们习惯将京都称为古都京都。漫步京都的街头,随处可见的神社、
明代宦官 内容简介 本书以灵活流畅的文笔,扼要介绍了中国宦宫(太监)的由来及其在历代的发展、变化和影响;综述了明代宦官的概况;接着从“郑和下西洋”开始,将明代两...
《最后一课》内容简介:《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作品占有很大比重,这些作品大多收录在《星期一故事集》里,广泛流传,脍炙
歌德说:“每当想到德意志民族,我常感到痛苦,这个民族的个体都如此值得称颂,但作为整体却如此令人神伤。”自18世纪中叶,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