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谈汉魏怕徒劳,简椟摩挲未几遭。
岂独甘卑爱唐宋,半生师笔不师刀。
这是启功先生《论书绝句》的第97首,是启先生学书经验的自道。所谓“汉魏”,自指汉魏的碑刻,“唐宋”则为帖的代称。“师笔不师刀”者,是说这半生以来(启先生此诗,大概写于其中年),学书以帖为宗,不师碑刻。这与清以来书法的好尚,是有所不同的。
启先生所称的“师笔”与“师刀”,就是书法中的帖学与碑学。而清初以前的人,学书大都是以帖为本的;汉魏的碑刻,在玩物者是古董,在学问家为史证,本与钟鼎彝器齐观,并不作学书者的范本。“帖”则不仅指名家的墨迹;据这墨迹勾摹、刊刻的印刷品,因逼肖于原作,得墨迹之笔意,是也可称为帖的,如宋代的《淳化阁帖》,清的《三希堂法帖》等。帖学的末流,是柔媚,浮滑,陈陈而相因,有千人一面之憾。所以自清初以来,学书的人,便思有以矫之者。这“矫”的工具,就是汉魏的碑刻了。
碑刻的字,最初虽由毛笔书于石头,但一经刻工的手,则笔意往往损于刀意(刻工的手艺越差,则“损”得越多)。刀意的特点,是锋棱而钢劲,无柔媚态。加以汉魏的碑刻,又以隶书为主,这一种书体,是沉着而滞重的,与帖的浮滑相异趣。它为清初不满于帖学末流的人所乐见,也就很自然。
但碑与帖有个绝大的区别。通常所谓的帖,都是书学“精英”的作品,古的如王羲之,近的如董其昌等。碑刻则要复杂。为碑书丹的人,固有蔡邕这样的大儒,但也有康有为所称的“穷乡儿女”。他们文化低,字也不端整,刻工的手艺又差,于是汉魏的碑刻中,就有了“拙丑”的一流。从章法上,是忽疏忽密,从结字上,是颠倒忘形。但他们的拙丑,与我们今天的丑书是不同的:他们是写不好,我们是不好好写。
学碑虽起于清代,但最初学碑刻的人,还是多选其中的佳刻,比如“曹全碑”,“张迁碑”等。这一流的碑刻,都严谨而规整,有精英的雍容气,在精神上,可谓帖的同调。好“拙丑书”的人,当初或只有傅山。但他的好拙丑,只如苏轼、米芾等人提倡文人画那样,只埋了一根伏线而已;抽其端、引其绪的人,其后并不多见。康有为虽以为“魏碑无不佳”,即便“穷乡儿女的造像”,也佩服得了不得,但也似乎只对屠门而空嚼,我们看他的字,是不见有“丑刻”的遗痕的,——虽然我觉得他的字也很丑。来抽傅山的伏线,并一抽十丈长,且挽作“反贼”扈三娘的套索,用来和“官家的帖学”斗法的人,则是上世纪后期的书法家们。他们引为经典的,是汉魏不知名的碑刻,和与之同调的敦煌无名氏写经等,他们的口号,则是“民间精神”。于是就有了上世纪后期的丑字之风。
有了这一点书法史的背景,我们就可以谈白谦慎教授的《与古为徒与娟娟发屋》了。
书的标题很怪,需要解释一下。“与古为徒”是一块篆书的额匾,是民国初吴昌硕书给美国波士顿艺术馆的(现仍悬挂于此);“娟娟发屋”则是白谦慎先生2001年6月在重庆见的一爿发屋的招牌。前者是精英之书,后者是“穷乡儿女造像”;前者为古,后者为今。由这个古怪的标题,我们或可以猜到这书的内容。全书计15章,讨论的话题,不出其副题“关于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这一范围。
如我们上面说的,学书的人所奉以为经典者,古来是帖和碑中的佳刻,“穷乡儿女”的碑刻(以及后来发现的敦煌经卷等)被人作经典学,只是上世纪后期的事。白先生以为这风气,是建国后“人民大众”这一意识形态之晚起的结果,这当然自是的论;但他把这风气的源头,推溯于清初的书法家傅山,就可谓“发前人未发之覆”了(见此书的第二章《字中之天——傅山的发现》)。我以为这是近年来艺术史研究中的最重要的结论之一。(白先生的英文著作《傅山和他的世界》,我还无缘拜读,但从哈佛大学出版社网站上对这书的介绍看,白先生在这书里,对傅山之为“丑字”之祖,是有更详细的论述的)。
而傅山虽喜欢“拙丑”的字,但并不势利眼;也没有将之与经典齐观,或只当作一种开人耳目的“逸格”。这与当今的书法家们是有所不同的。他推崇的丑拙书,并不是汉魏或唐人的(当时还多没有出土),而是他同时代的“民间字”。他见一个不大会写字的“猛参将”写字,觉得“奇奥不可言”;又见学童的字,虽“都不成书”,却觉得“忽出奇古,令人不可合,亦不可拆,颠倒疏密,不可思议”,以为其中有天趣在,并感慨自己非醉酒或巧遇,是无论如何写不出来的(傅山传世的作品中,有所谓的“杂书卷”,颇有“颠倒疏密”,“都不成书”之态,白先生推测说傅山或有意模仿这一路的字)。而如今写丑字的书法家奉为经典的,虽是“猛参将”或“学童”一流的字,却仅以古代的为限。至于与之同调的今人的拙丑书,比如“娟娟发屋”,“此处售水泥”等招牌,或不善书而“妄书”的乡人、儿童的字,虽无“法”而有“趣”,然而是不学的;不仅不学,还觉得这根本不是“字”。
但白先生对如今的丑字之风,态度似很暧昧。我一会觉得,对这丑字,他是不以为可的;一会又觉得,他以为丑字里有“意趣”,似有欣赏之意。我揣摩再三,不得其情。这或是白先生久居西方,受其学术规范的影响,凡事愿摆事实,不愿“宸断”,以示对读者的判断力和趣味的尊重,是也未可知的。但他对丑字的态度,较之他提出的问题,也并不那么重要。如今奉丑拙的碑刻、经卷为经典的人,其美学或道德的依据,是所谓的“民间精神”(与帖的精英精神相对立);白先生则以其深厚的艺术史素养论证说,这些丑拙的碑刻与经卷等,其实就是“娟娟发屋”、“此处售水泥”的同调。这准确、却有戏剧性的提法,宛如一柄利刀,猛然砍掉了丑书的美学或道德基础上覆盖的丛莽,使这基础赤裸裸于我们眼前。赞成丑书的,因此可看到这基础的不牢,想来添土,或培基,也有用力的地方;不赞成这丑书的人,欲加之以炮火的话,也就不至于射偏了。比如像我这样的不喜欢丑书的人,就可以冲着它的基础,发出一通质问的炮火:古代的拙丑书可以学,“娟娟发屋”一流的字,为什么不能学?如果不能学,那什么道理?古代的“民间书法”有“意趣”,如今的“民间书法”又何尝没有意趣?古代的穷乡儿女有“平民精神”,如今的穷乡儿女就没有平民精神?(这也是白先生书里所提的问题)
全书的十五章文字,多是围绕这个问题谈的:即什么是经典?穷乡儿女的碑刻算不算经典。读后我感受最深的另一点,是作者入手的角度,即英语所称的“approach”(有人译为“进路”)。解决一个问题,往往取决于怎样提出这问题。比如你想干掉阿基里斯,你就不能这样问:是用长矛刺他的腹好,还是用弓箭射他的胸好?而应该这么问:他身上哪个部位最薄弱?这样你才会想到他的脚后跟。由白先生的书看,他是很讲究“入手艺术”的,如由“娟娟发屋”的招牌,“切入”丑书家们所奉的经典问题(类似的例子书中还有许多,如从外国人学书法入手,来看如今的丑书),故能奏刀嚯然,屡收庖丁解牛之效。这是做学问应有的巧思,而国内研究艺术史的人,却多不讲究,因此白先生的书,意义已不仅在一个“个案”(case),更有示人以法的意义。与入手处的选择并重的,是“进入”问题的方式,或英文所称的narrative(叙事),当然在这一点上,是人各有性的,巧者可巧入,勇者可“阑入”,但无论怎么进,都应讲究一点才好。白先生的方式,则颇有戏剧性。因此他提出的问题,都有趣而醒目,直扑人面。最见这一特点的,是书的第十二章,《王小二的“普通人书法”——一个虚构的故事》。这是个使人哭笑不得的故事,也是这一本论著的故事化总结。它把“民间书法”的理论与实践之无法“圆融”的可笑处,活灵活现地在摆在了我们眼前。
对当今的书法创作,这书也自有重要的意义。盖旧时代的书家,多是精通文史的人,对书法史的源与流,往往了然于心。有历史感,写字就有把持,不至卤莽灭裂。这样的人,是不需要学者或批评家的。如今写字的人,除几个灵光岿然的耆宿外,文史的素养已大逊于昔贤,学者或批评家,就是必不可少了。而我们读论书法的文字,觉得学者之病,病在于不知今,评论家之病,病在于不知古。前者僻涩而辽远,后者空疏而无当。于是写字的人,就茫然不知所归,只好以胡闹为开风气。白谦慎先生是中国艺术史专家,多年来又用心于国内的书坛,可谓“术兼古今”了。这书里的文字,或可矫正书学界的僻涩与空疏之弊。
(白谦慎:《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关于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年10月)
《资本论》内容简介:《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百科全书,更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巅峰之作。《资本论》创造了一个崭新
《新世纪诗典·第九季》内容简介:《新世纪诗典》是诗人伊沙自2011年起开设的微博(微信)诗歌荐评栏目,每日推荐并点评一首优秀原
《奢侈的理由》内容简介:作者通过多年的搜集积累,整理出16个顶级时尚大牌的传奇故事,包括它们如何创立,如何走出低谷,如何实现
Thefist,thedefinitive,theofficialstoryofSuede,coveringtheirtenyearcareer.Thispap...
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作品选(4) 内容简介本卷主要选译了布莱希特的叙事体戏剧以及二次大战以来受布莱希特叙事体戏剧影响的一些比较重要的英语和德语国家的作品。本卷要介绍...
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两架钢琴谱-原始版 本书特色 《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C小调 作品37:两架钢琴谱(原始版)》:原版引进,德国·G享乐出版社提供版权。贝多...
词学通论 中国戏曲概论 本书特色 王易:中国词曲史》详述词曲演化,以词曲文体形式之发展演变为经,以明义、溯源、具体、衍流、析派、构律、启变、入病等为纬,介绍许多...
陈丹青、艾未未,两个当代文艺领域小有名气的人物。现在,主持人王宝菊对他们进行了一番采访。访问的内容涉及他们对社会、文化、
草堂(第46卷) 本书特色 有温度有质感的大唐风骨有颜面有尊严的当代诗歌由当代诗人梁平主编,高质量、高稿酬、高颜值的诗歌刊物,立足成都,面向海内外,是成都诗意的...
蓝宝石卷-钢琴弹奏经典名曲集 内容简介 钢琴传入中国较晚,至今仅有100多年的历史。所以,中国的钢琴演奏、教育及创作也都开始得较晚,中途又经历了许多坎坷和艰辛。...
师生合奏钢琴趣味曲集-增订版-附CD 本书特色 如果琴童能在学习“小汤1、小汤2”期间就能够和老师一起弹出古典名曲、动画片歌曲、流行歌曲,那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啊...
口琴吹奏技法-(随书附赠1张示范CD) 本书特色 黄文胜编写的《口琴吹奏技法》是一本关于半音阶口琴吹奏技法的书。全书内容有二十一章。**章至第十章主要讲解口琴的...
中国传统乐学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以具通用的普通基本乐理知识的读者为对象,涉及音乐的声、音、律、调、韵,中国传统记谱法,传统音阶等。中国传统乐学 目录 **章声、...
《血脉》内容简介:《血脉》是一部描写石油精神诞生、赓续、发展的长篇报告文学,书写从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直到现在,广大石油儿女秉
《秋天的背影》内容简介:炼狱的歌声,雨滴,敲击着心灵的厚壁,炼狱之火将整个人生之旅,烘烤得血肉横糊焦头烂额,唯有听着这炼狱
音乐理论基础 本书特色 《音乐理论基础》由李重光编,是为中等音乐学校编写的“基本乐理”试用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本院视唱练耳教研室对其中个别章节曾进行过研究与讨论...
浮世绘,意指日本江户时代的风俗画。浮世二字源自佛教用语,是泛指现象界的林林总总,亦即眼见耳闻之社会百态。到了十七世纪末期
第一大提琴协奏曲 内容简介 圣-桑(1835一1921)法国作曲家、管风琴和钢琴演奏家、指挥家。他出生于法国巴 黎的农民家庭,幼年即表现出惊人的音乐才能,美国音...
春龙现代儿童钢琴曲集 本书特色 本曲集内容丰富、题材新颖。每首曲子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民族风韵,极富节奏的内涵和艺术魅力。作品音乐语言简洁、结构自然流畅...
《西方音乐家的上海梦:工部局乐队传奇》主要内容简介:近代以前,城市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随着18世纪欧洲产业革命的兴起,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