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因而采纳思想史视角,以通过馆舍、馆藏和展陈等表达的知识结构为切入口,梳理博物馆在中国的诞生和早期成长历程。
中国早期博物馆既有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也有从旧到新的改造过程;既与风云诡谲的政局欲说还休,又与新生的实证科学同声共气;既有域外观念和实践的移植,也有独特本土实践和经验的总结。
从殖民主义到国家主义,从帝制孑遗到新生政体,从都会形象到民众教育,不同情境导致各类特色鲜明的博物馆次第登场。
在经历了漫长的缓慢发展后,中国博物馆在20世纪30年代早中期进入井喷期,数量激增,类型完备,博物馆干预社会生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社会可见度也显著提升。中国博物馆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时代。
绪论 告别收藏史,走向思想史
I.1 从神庙到论坛:新博物馆运动下的博物馆史
I.2 思想史的下降和收藏史的上行:作为思想史的博物馆史
I.3 博物馆史的情境主义叙事
第一章 权舆:从封闭单线到开放多元
1.1 从各表其义到众口一辞:博物馆概念的形成
1.2 “最早”博物馆之争:以年代为中心
1.3 超越单线式脉络:作为表达方式的馆藏和展陈
1.4 “国人自创之始”:张謇与南通博物苑
1.5 博物馆之生:一个比较的视角
第二章 化私为公:以古物陈列所和故宫博物院为中心的帝室遗产转型
2.1 认知错位的共识:古物陈列所的成立
2.2 帝制遗产的解决:故宫博物院的肇起
2.3 故宫的离散和整合:帝室文物的分合变迁
2.4 重构紫禁城:古物陈列所和故宫博物院的馆藏和展陈
2.5 伦敦中国艺展与故宫博物院的定型
2.6 渐行渐远的卢浮宫和故宫
第三章 体国经野:从历史博物馆到中央博物院
3.1 未遂的努力:国立历史博物馆
3.2 白纸新造:中央博物院的设计和筹备
3.3 第一个古物保存法下的国家馆藏建设思路
3.4 乱中变局:抗战时期中博院馆藏结构和研究活动的多元化和独立化进程
3.5 宣示:中博院筹备处的战后展览
3.6 作为国族主义话语的国家博物馆
第四章 都会意象:以广州市立博物院和上海市博物馆为中心
4.1 旧瓶新酒:“西江文明”与广州市立博物院
4.2 新瓶新酒:“大上海计划”中的上海市博物馆
4.3 倡导和践行的唱和:叶恭绰和胡肇椿的博物馆遗产
4.4 要像神庙,也要像百货公司
第五章 其命维新:民众教育潮流中的博物馆群体
5.1 从九龙池到文庙:融入民众教育的云南博物馆
5.2 强人遗产:游离在民众教育之外的河北博物院
5.3 陷城前后:转轨夭折的湖南省立博物馆
5.4 谁的文化,谁的博物馆
第六章 荷锄殿堂:考古学与博物馆
6.1 确立考古学与博物馆的伦理关系:从河南民族博物院到河南博物馆
6.2 后继乏力的万荣模式:作为博物馆的山西公立图书馆
6.3 考古学之外的博物馆:安徽省立图书馆中的博物馆雏形
6.4 超越宝物悖论
第七章 科学之光:实证科学与博物馆的出现和成长
7.1 双峰竞秀:静生生物调查所和北平研究院植物学所的博物馆事业
7.2 万壑争流:中央及地方地质调查所博物馆
7.3 收藏科学,展示民主
第八章 道不孤也:早期大学博物馆群体
8.1 岂止“西南最完善”: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
8.2 迷失的定位:北京大学博物馆
8.3 游走在大学传统之间:岭南大学博物馆
8.4 策展人的生与死
第九章 和声:博物馆组织和博物馆学的初成
9.1 同声共气:中国博物馆协会的成立和挫折
9.2 格局初现:以早期博物馆学著述为中心
9.3 作为学科伦理的博物馆格局和功能观
9.4 作为建构之术的中国博物馆史记忆
9.5 风向哪里吹去:来去无痕的棚桥学和转瞬即逝的小阳春
余论 重新发现第一个黄金时代
欧亚主义历史哲学研究 内容简介 欧亚主义思潮,20世纪20年代一群流亡欧洲的俄国年轻学者发起,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再度成为学术界热衷的话题。 本...
毛泽东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在日理万机的和平建设时期,阅读过大量文学、历史方面的古籍,并且写了不少批语。毛泽东批读过的书
妮古录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沈阳出版社出版★ 《妮古录》自序谓“妮”有软缠之意,乃以“妮古”名录。★ 《妮古录》曾被刻入《宝颜堂秘笈》,这套丛书因收录清廷...
《汉书》解读 本书特色 《汉书》是《史记》之后的又一部史学名著。作为中国古代**部具有官修正史性质的纪传体断代史史书,《汉书》是保存西汉和新莽史料*为完备的史籍...
《最后的帝国:沉睡的与惊醒的"满洲国"》是上世纪30年代一名德国记者游历考察当时伪满洲国写下的一本纪实性著作。《最后的帝国:沉
《创新的本质》内容简介:本书从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本田、佳能、松下、吉卜力、三得利等13家知名企业的产品开发案例,解
尚书学史-(上下册) 本书特色本书考集尚书存佚篇目108个,篇数127个,按照史事编排时代,每篇都著有解题;本书讨论尚书学,以时代为经,以人物为纬;本书还有“本...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当代阐明》内容简介:自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围绕着它的争论就从未停歇,在今天表现更甚。随着苏联解体、东欧
欧亚译丛-(第一辑) 本书特色 本书为国际欧亚学*新发表论文的翻译文集,代表学界研究潮流。本辑主要内容有外贝加尔匈奴墓研究、德如尼灌溉渠中发现的古墓、公元6 至...
先秦史-大学讲史-图文版 本书特色 《先秦史(图文版)》:国家爱好者的国学普及读本,机关干部和管理者的治国理政参考、修身养性指南。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宏观中国史(乱世卷) 内容简介 仅从本书涉及的内容来看,从先秦时期的战国时期到20世纪40年代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2430年间,中国社会处于乱世的时间就达96...
军阀混战大黑暗-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32 本书特色 《柏杨版资治通鉴》获选一九八三年度台湾“*具影响力的书”。《资治通鉴》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动作、权力游戏...
性别.身体与医疗 本书特色 李贞德主编的《性别身体与医疗》的研究成果,旨在寻找历史新议题、连接医学史与一般史,同时瓦解既存的社会史、文化史等分类框架,以...
杜蒙(LouisDumont,1911-1998)法國人類學家。1949年起研究印度,發表《南印度某次卡斯特》(Unesous-castedelIndeduSu...
三星堆与金沙-古蜀文明史上的两次高峰 本书特色 《三星堆与金沙:古蜀文明史上的两次高峰》运用比较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对两个遗址的遗迹现象、器物特征、文化内涵等进行...
创造者-富于想象力的巨人们的历史-11-(上下册) 本书特色 《创造者》是美国著名文学派史家丹尼尔j布尔斯廷的又一部力作,是其《发现者》的姐妹篇。该书重现了三...
岩井茂树的《中国近代财政史研究》的第一部分,即“财政结构的集中与分散”,是以清代的财政制度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明确了正额
中南海往事追踪报告-(上.下卷) 本书特色 中南海对于世人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新中国*高权力机构乃至领袖的代名词,在此不仅上演过一幕幕情系国家命运的政...
《病榻杂记》内容简介:人生中,回想一些俱往矣之类的事情,总会有点儿好处。回想喜庆的事情,能使人增加生活的情趣,提高向前进的
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 本书特色 作者通过义和团运动的分析,指出了人们经历的历史、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和神话化的历史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就这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