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为重要背景的“文革美术”
之所以将“文革美术”的介绍放在本书之首,是因为1979年以后出现的
新生美术创作现象其实是为了反拨它才出现的。此后又引发了一系列新生艺
术现象的出现。如果不理解这一基本前提,我们对于后来出现的美术创作变
化将会感到莫名其妙。
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为开始的
标志,并以粉碎“四人帮”为结束的标志。具体的时间段是从1966年到1976
年。应该强调的是,本书所强调的“文革美术”,并非指在这一时间段里出
现的所有美术创作,而是指在特定的政治压力下,专门服务于主流意识形态
,并明确表达具有“文化大革命”政治意图的美术创作。这意味着,每件从
属于“文革美术”范畴的作品,无论是对于题材的选择,还是对于图像的制
作,甚至包括对艺术手法的运用,都可以在当时的政治文件和党报社论中找
到理论上的依据。
总的来看,“文革美术”的政治功能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猛烈批
判形形色色的“阶级敌人”——包括混进党政军内的“走资派”、“地富反
坏右分子”及“反动学术权威”;其二是热情歌颂无产阶级英雄——由于革
命领袖是英雄中的英雄,所以往往被无限地神化。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我把
前者称为“批判类”的“文革美术”,把后者称为“歌颂类”的“文革美术
”。相比较而言,“批判类”的“文革美术”更多出现在运动的中前期,并
且以街头及各单位的大字报栏、小报与民间出版物为主要阵地,采用的艺术
形式主要是漫画、宣传画、版画,具有十分普及与大众化的特点。而“歌颂
类”的“文革美术”则主要出现于由各造反组织与各级革命委员会举办的各
类政治性展览中。特别是1972年以后,在国务院文化组的统一指挥下,各地
相关部门为参加四个重要的全国性美展,连续组织了大量迎合政治需要的美
术创作。这使得“歌颂类”的“文革美术”逐渐多于“批判类”的“文革美
术”。与此同时,“文革美术”也逐步走向了规范化与专业化的道路。这显
然与中共“九大”后结束无政府状态,更强调一元化领导的政治需要有关。
需要强调的是,“文革美术”也并不是从天上突然掉下来的。事实上,
它的出现既与20世纪50年代以来越来越“左”的政治气候密切相关,也与这
一阶段逐渐形成气候的美术创作模式相关。不过,为了具体落实国务院文化
组与《上海座谈会纪要》。的有关精神,它更强调为现实的政治需要服务,
即十分明确地把美术创作划在了绝对革命化、政策化的范畴内,
★16开平装,铜版纸全彩,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作者鲁虹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曾参与多次美术作品展并获得大奖,个人出版专著有《现代水墨二十年:1979~1999》《异化的肉身:中国行为艺术》等
★简洁的文字描述与图片结合,这种“文图写作”的方式将视觉图像放置于艺术史证据的位置
★本书所谓“先锋艺术”专指那些在特定阶段内,针对中国具体创作背景与艺术问题而出现的新兴艺术
★作者尽可能从那些在画坛上已经产生学术影响或造成客观效果的重大创作现象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与作品作为描写对象
★书中还设立了 “相关链接”与“相关作品”的栏目,前者是对章节中的文字内容作出补充性说明,后者则是对与章节中文字内容相关的作品进行具体的介绍
★每幅作品加注作简介,书后附《中国先锋艺术大事记年表》
《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4)》在写作体例上与以往的艺术史写作也有所不同。简洁的文字描述与图片结合,这种“文图写作”的方式将视觉图像放置于艺术史证据的位置。同时,作者借鉴了新闻写作的方式,设立了相关连接和相关作品的介绍,使每一个艺术成果相互关联,并被置于历史的进程之中,使写作本身成了一种艺术。
《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4)》从作品生成的历史前提出发去理解艺术和说明艺术,以宏观的把握和微观的分析,史与论穿插交织,是一部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通俗读物。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我们会时时感到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和传统的力量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作用。作者对艺术现象和艺术品的分析,让读者不乏新鲜之感。因为鲁虹并不是在还原艺术史,而是带着质疑来追问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说,追问艺术和重返历史同样令人惊喜!
鲁虹,1954年生,祖籍江西。198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美术馆研究员。美术作品5次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多次参加省市美术作品展览。个人出版专著有《鲁虹美术文集》、《现代水墨二十年:1979——1999》、《为什么要重新洗牌》、《行为艺术》(合作,待出)。有约六十万字的文章发表于各丛书及专业刊物上。曾参与《美术思潮》、《美术文献》、《画廊》等美术刊物的编辑工作。主持或策划了“重新洗牌——当代艺术展”、“进入都市——当代实验水墨展”、“观念的图像——中国当代油画展”、“图像的图像——中国当代油画展”、“国画改革二十年理论研讨会”及“第一届深圳美术馆论坛”等重大学术活动。2001年主编出版了六卷本的画册《中国当代美术图鉴:1979——1999》,2004年主编出版了四卷本的丛书《新中国美术经典:1949——1989》。
校园设计师手册-黑板报-4-畅销版 本书特色 黑板报是活跃在校园、工矿企业、乡村、部队、医院,社区、街道等单位一种常见的宣传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编绘黑板报既培...
世界著名程序员,曾4次在国际c语言编程大赛(IOCCC)中折桂。他是FreeBSD操作系统的核心开发人员之一,开发了大量开源软件,包括所有BSD system上...
简·艾伦·哈里森是西方神话学史上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她提出的“神话—仪式”学说主要致力于探索古希腊艺术和神话的宗教与民俗渊源,认为所有神话都源于对民俗仪式的叙述...
画出我热爱的生活/万物简笔画4 本书特色 《万物简笔画(全4册)》由中国原创漫画家慕容引刀执笔,面向3-6岁孩子,不仅教孩子画画,更教孩子认识世界!本书为系列中...
天下三大行书 内容简介 书法是以文字为基础的书写艺术,也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字也在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演变、革新、...
本书从零开始,讲述了基本概念和系统的方法学,包括在银幕上充分发挥剧本最大戏剧潜力的系统方法学,以及明晰的把剧本转化为电影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及其效率研究》内容简介:本书利用课题组赴法国实地调研获得的一手材料,对法国的城镇化进程进行了多角度研究,
你不能不知道的100部歌剧 内容简介 歌剧并不如一般人所想像的那样艰涩难懂。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带领读者认识并欣赏自歌剧诞生以来*受欢迎的100部作品。这些经...
李鹤年先生书学论集初编 本书特色 李鹤年(1912—2000),祖籍浙江绍兴,世居天津。自幼秉承家学,随叔祖海楼公学习书法,临池不辍。18岁拜孟广慧为师,书艺大...
风景图案大全 本书特色 装饰风景图案实用性很强,本书汇总了千余种风景艺术图案,通过对写实风景画的高度艺术化概括,以简约、明快的艺术形象再现风景的代表性造型,对于...
唐张行恭墓志 内容简介 张祖翼(1849-1917),字逖先,号磊盒,又号磊龛、濠庐。因寓居无锡,又号梁溪坐观老人。安徽桐城人。近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金石收藏...
《蝙蝠侠:黑暗骑士三部曲(终极典藏)》是由美国DC漫画出版公司、美国华纳兄弟影业联合策划制作、指文图书翻译引进的终极电影解
北魏平城书迹 本书特色 魏晋南北朝是书法史上十分重要的时期。这一阶 段书体、书风十分复杂并且呈现了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一方面东晋至南朝以王羲之为代表的魏晋新体盛...
孙过庭草书——临习技法精解(下卷) 本书特色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狭义而言,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
中国工艺美术史-(全彩版) 本书特色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制品精巧,丰富多彩,在世界工艺文化中独树一帜。那优美的彩陶,庄重的青铜器,华丽的唐锦,优雅的宋瓷,无一...
行书-现代汉语2500常用字钢笔字帖 本书特色 《现代汉语2500常用字行书钢笔字帖》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是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实施的语言类标准化水平测...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结合多幅图片,以时间为线索,研究与论述了中国皇帝陵的起源与变迁,关于古代陵寝制度,古代陵寝和陵
“没有艺术,文明近乎苍白。” ——范景中艺术,作为人类阐释世界和承载其观念意义的重要方式之一,以鲜明的文化品格,丰富的表现形态,参与了人类文明精神气象的建构。著...
潍坊木版年画-传承与创新 本书特色 山东潍县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为“中国三大年画”,潍县年画以其对比强烈的色彩、质朴明快的风格,形成独具特色...
群英会 本书特色 刘凤禄主编的《群英会》讲述了,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经过连年征伐和兼并,魏蜀吴三国鼎立,此消彼长。为对抗强大的曹魏政权,孙刘两家联合,诸葛亮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