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为重要背景的“文革美术”
之所以将“文革美术”的介绍放在本书之首,是因为1979年以后出现的
新生美术创作现象其实是为了反拨它才出现的。此后又引发了一系列新生艺
术现象的出现。如果不理解这一基本前提,我们对于后来出现的美术创作变
化将会感到莫名其妙。
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为开始的
标志,并以粉碎“四人帮”为结束的标志。具体的时间段是从1966年到1976
年。应该强调的是,本书所强调的“文革美术”,并非指在这一时间段里出
现的所有美术创作,而是指在特定的政治压力下,专门服务于主流意识形态
,并明确表达具有“文化大革命”政治意图的美术创作。这意味着,每件从
属于“文革美术”范畴的作品,无论是对于题材的选择,还是对于图像的制
作,甚至包括对艺术手法的运用,都可以在当时的政治文件和党报社论中找
到理论上的依据。
总的来看,“文革美术”的政治功能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猛烈批
判形形色色的“阶级敌人”——包括混进党政军内的“走资派”、“地富反
坏右分子”及“反动学术权威”;其二是热情歌颂无产阶级英雄——由于革
命领袖是英雄中的英雄,所以往往被无限地神化。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我把
前者称为“批判类”的“文革美术”,把后者称为“歌颂类”的“文革美术
”。相比较而言,“批判类”的“文革美术”更多出现在运动的中前期,并
且以街头及各单位的大字报栏、小报与民间出版物为主要阵地,采用的艺术
形式主要是漫画、宣传画、版画,具有十分普及与大众化的特点。而“歌颂
类”的“文革美术”则主要出现于由各造反组织与各级革命委员会举办的各
类政治性展览中。特别是1972年以后,在国务院文化组的统一指挥下,各地
相关部门为参加四个重要的全国性美展,连续组织了大量迎合政治需要的美
术创作。这使得“歌颂类”的“文革美术”逐渐多于“批判类”的“文革美
术”。与此同时,“文革美术”也逐步走向了规范化与专业化的道路。这显
然与中共“九大”后结束无政府状态,更强调一元化领导的政治需要有关。
需要强调的是,“文革美术”也并不是从天上突然掉下来的。事实上,
它的出现既与20世纪50年代以来越来越“左”的政治气候密切相关,也与这
一阶段逐渐形成气候的美术创作模式相关。不过,为了具体落实国务院文化
组与《上海座谈会纪要》。的有关精神,它更强调为现实的政治需要服务,
即十分明确地把美术创作划在了绝对革命化、政策化的范畴内,
★16开平装,铜版纸全彩,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作者鲁虹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曾参与多次美术作品展并获得大奖,个人出版专著有《现代水墨二十年:1979~1999》《异化的肉身:中国行为艺术》等
★简洁的文字描述与图片结合,这种“文图写作”的方式将视觉图像放置于艺术史证据的位置
★本书所谓“先锋艺术”专指那些在特定阶段内,针对中国具体创作背景与艺术问题而出现的新兴艺术
★作者尽可能从那些在画坛上已经产生学术影响或造成客观效果的重大创作现象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与作品作为描写对象
★书中还设立了 “相关链接”与“相关作品”的栏目,前者是对章节中的文字内容作出补充性说明,后者则是对与章节中文字内容相关的作品进行具体的介绍
★每幅作品加注作简介,书后附《中国先锋艺术大事记年表》
《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4)》在写作体例上与以往的艺术史写作也有所不同。简洁的文字描述与图片结合,这种“文图写作”的方式将视觉图像放置于艺术史证据的位置。同时,作者借鉴了新闻写作的方式,设立了相关连接和相关作品的介绍,使每一个艺术成果相互关联,并被置于历史的进程之中,使写作本身成了一种艺术。
《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4)》从作品生成的历史前提出发去理解艺术和说明艺术,以宏观的把握和微观的分析,史与论穿插交织,是一部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通俗读物。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我们会时时感到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和传统的力量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作用。作者对艺术现象和艺术品的分析,让读者不乏新鲜之感。因为鲁虹并不是在还原艺术史,而是带着质疑来追问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说,追问艺术和重返历史同样令人惊喜!
鲁虹,1954年生,祖籍江西。198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美术馆研究员。美术作品5次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多次参加省市美术作品展览。个人出版专著有《鲁虹美术文集》、《现代水墨二十年:1979——1999》、《为什么要重新洗牌》、《行为艺术》(合作,待出)。有约六十万字的文章发表于各丛书及专业刊物上。曾参与《美术思潮》、《美术文献》、《画廊》等美术刊物的编辑工作。主持或策划了“重新洗牌——当代艺术展”、“进入都市——当代实验水墨展”、“观念的图像——中国当代油画展”、“图像的图像——中国当代油画展”、“国画改革二十年理论研讨会”及“第一届深圳美术馆论坛”等重大学术活动。2001年主编出版了六卷本的画册《中国当代美术图鉴:1979——1999》,2004年主编出版了四卷本的丛书《新中国美术经典:1949——1989》。
余华,浙江海盐人,祖籍山东。1960年4月3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父母迁居海盐县。中学毕业后,因父母为医生关系,余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进入县文化馆和...
苏轼 洞庭中山二赋 本书特色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精彩纷呈,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青云轩书画馆主编的《苏轼洞庭中山二赋》所选的中国历代书法墨迹,均为历代书...
欧洲后现代艺术 内容简介 《欧洲后现代艺术》由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出版。《欧洲后现代艺术》作者在法国游学20年,以其近距离的观察与实地的展览影像纪录,阐明20世纪...
书名原文:Histoireducinemamondialdesoriginesanosjours:乔治·萨杜尔,法国电影史学家。对世界各国的电影事业概况、思潮流...
透视技法表现 本书特色 “透视”的确是*快速和便利的设计工具。大多数相关的透视书籍都是以复杂的几何理论为主,真正以使用者的角度编写的书籍相当罕见,因此,本...
基本剧目卷四-中国京剧经典剧目汇编 本书特色 由张永和、靳飞主编的《中国京剧经典剧目汇编(基本剧目卷4)》是一部京剧经典剧目汇编,包括基本剧目卷、流派剧目卷和剧...
《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内容简介:到底是什么令巴黎从众多中世纪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首座现代意义上的伟大城市?若昂•德让在本书
马一浮卷----二十世纪书法经典 内容简介 马一浮(1883~1967),名浮,字一浮,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
《好习惯:12招教孩子自律而独立》内容简介:本书从责任心、条理性、合作能力、自立能力、成功体验等角度入手,手把手教孩子养成好
演员台词训练 本书特色 《演员台词训练(英国著名演员台词训练大师帕西·罗登博格的理念与方法研究)》是作者杨旭完成中央戏剧学院科研项目的结项成果。作者通过研究中西...
本书从零开始,讲述了基本概念和系统的方法学,包括在银幕上充分发挥剧本最大戏剧潜力的系统方法学,以及明晰的把剧本转化为电影
生于宜兰县冬山河畔,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专事写作,为当代散文名家。她下笔一贯摇曳恣纵,言人之所不能言,自成风格,其血色旺盛过人,却始终维持着一种从容的学院气息...
在这个世界上,艺术有自己的力量,它在今天全球政治中发挥的力量和曾经冷战时期政治舞台上具有同样的力量。著名理论家鲍里斯·格洛伊斯提出:艺术几乎是无力的商品,受到艺...
王小波,学者、作家。1952年5月13日生于北京,1968年去云南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业管理。1984年至1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获...
千纸鹤-禅的艺术-50张创意手绘涂色明信片 本书特色 欢迎来到千纸鹤?禅的艺术世界!《千纸鹤?禅的艺术》是市面上独特的创意手绘涂色书,每一页都是极富艺术感的手绘...
七场豫剧秦雪梅_豫剧名家演出本 节选 《秦雪梅》是梆子腔各剧种的主干剧目。特别是其中的《观文(闹馆)》和《吊孝(祭灵)》二折,更向为观众所喜闻乐见。明末至今,已...
本书以考古资料为主,结合文献记载,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四川盆地巴蜀地区从远古以汉代以前的文化发展史,特别是以三星堆文化为代表
设计:为了爱犬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 由原研哉发起的展览Architecture For Dogs,相继在美国迈阿密艺术...
楷书-卢中南3500常用字硬笔书法练习册-名家3500常用字硬笔书法练习册-1 本书特色 《卢中南3500常用字硬笔书法练习册(楷书)》内容简介:“名家3500...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徐国卫捐赠石刻拓本选编 内容简介 北京大学的发展杂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社舍各方面人士、新老校友畏期以来的熟心捐助是一种常兄的支持形式。在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