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为重要背景的“文革美术”
之所以将“文革美术”的介绍放在本书之首,是因为1979年以后出现的
新生美术创作现象其实是为了反拨它才出现的。此后又引发了一系列新生艺
术现象的出现。如果不理解这一基本前提,我们对于后来出现的美术创作变
化将会感到莫名其妙。
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为开始的
标志,并以粉碎“四人帮”为结束的标志。具体的时间段是从1966年到1976
年。应该强调的是,本书所强调的“文革美术”,并非指在这一时间段里出
现的所有美术创作,而是指在特定的政治压力下,专门服务于主流意识形态
,并明确表达具有“文化大革命”政治意图的美术创作。这意味着,每件从
属于“文革美术”范畴的作品,无论是对于题材的选择,还是对于图像的制
作,甚至包括对艺术手法的运用,都可以在当时的政治文件和党报社论中找
到理论上的依据。
总的来看,“文革美术”的政治功能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猛烈批
判形形色色的“阶级敌人”——包括混进党政军内的“走资派”、“地富反
坏右分子”及“反动学术权威”;其二是热情歌颂无产阶级英雄——由于革
命领袖是英雄中的英雄,所以往往被无限地神化。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我把
前者称为“批判类”的“文革美术”,把后者称为“歌颂类”的“文革美术
”。相比较而言,“批判类”的“文革美术”更多出现在运动的中前期,并
且以街头及各单位的大字报栏、小报与民间出版物为主要阵地,采用的艺术
形式主要是漫画、宣传画、版画,具有十分普及与大众化的特点。而“歌颂
类”的“文革美术”则主要出现于由各造反组织与各级革命委员会举办的各
类政治性展览中。特别是1972年以后,在国务院文化组的统一指挥下,各地
相关部门为参加四个重要的全国性美展,连续组织了大量迎合政治需要的美
术创作。这使得“歌颂类”的“文革美术”逐渐多于“批判类”的“文革美
术”。与此同时,“文革美术”也逐步走向了规范化与专业化的道路。这显
然与中共“九大”后结束无政府状态,更强调一元化领导的政治需要有关。
需要强调的是,“文革美术”也并不是从天上突然掉下来的。事实上,
它的出现既与20世纪50年代以来越来越“左”的政治气候密切相关,也与这
一阶段逐渐形成气候的美术创作模式相关。不过,为了具体落实国务院文化
组与《上海座谈会纪要》。的有关精神,它更强调为现实的政治需要服务,
即十分明确地把美术创作划在了绝对革命化、政策化的范畴内,
★16开平装,铜版纸全彩,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作者鲁虹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曾参与多次美术作品展并获得大奖,个人出版专著有《现代水墨二十年:1979~1999》《异化的肉身:中国行为艺术》等
★简洁的文字描述与图片结合,这种“文图写作”的方式将视觉图像放置于艺术史证据的位置
★本书所谓“先锋艺术”专指那些在特定阶段内,针对中国具体创作背景与艺术问题而出现的新兴艺术
★作者尽可能从那些在画坛上已经产生学术影响或造成客观效果的重大创作现象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与作品作为描写对象
★书中还设立了 “相关链接”与“相关作品”的栏目,前者是对章节中的文字内容作出补充性说明,后者则是对与章节中文字内容相关的作品进行具体的介绍
★每幅作品加注作简介,书后附《中国先锋艺术大事记年表》
《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4)》在写作体例上与以往的艺术史写作也有所不同。简洁的文字描述与图片结合,这种“文图写作”的方式将视觉图像放置于艺术史证据的位置。同时,作者借鉴了新闻写作的方式,设立了相关连接和相关作品的介绍,使每一个艺术成果相互关联,并被置于历史的进程之中,使写作本身成了一种艺术。
《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4)》从作品生成的历史前提出发去理解艺术和说明艺术,以宏观的把握和微观的分析,史与论穿插交织,是一部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通俗读物。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我们会时时感到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和传统的力量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作用。作者对艺术现象和艺术品的分析,让读者不乏新鲜之感。因为鲁虹并不是在还原艺术史,而是带着质疑来追问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说,追问艺术和重返历史同样令人惊喜!
鲁虹,1954年生,祖籍江西。198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美术馆研究员。美术作品5次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多次参加省市美术作品展览。个人出版专著有《鲁虹美术文集》、《现代水墨二十年:1979——1999》、《为什么要重新洗牌》、《行为艺术》(合作,待出)。有约六十万字的文章发表于各丛书及专业刊物上。曾参与《美术思潮》、《美术文献》、《画廊》等美术刊物的编辑工作。主持或策划了“重新洗牌——当代艺术展”、“进入都市——当代实验水墨展”、“观念的图像——中国当代油画展”、“图像的图像——中国当代油画展”、“国画改革二十年理论研讨会”及“第一届深圳美术馆论坛”等重大学术活动。2001年主编出版了六卷本的画册《中国当代美术图鉴:1979——1999》,2004年主编出版了四卷本的丛书《新中国美术经典:1949——1989》。
恩斯特•海克尔(Ernst Haeckel,1834—1919),德国近代伟大的生物学家、艺术家、哲学家、医生、教授,他亲手绘制的生物科学画展现了自然界从宏观到...
世界版画名作集萃:插图 本书特色 本系列丛书是一部汇集了西方经典版画佳作的系列画册。版画是绘画艺术中独具物色的一个画种,在西方、东方的艺术之苑有着悠久的传统,且...
蔡襄尺牍最美的字-大家墨宝 本书特色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北宋著名书法家,与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合称为“宋四家”。蔡襄尺...
《中国古墓砖图考》是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编著的,1939年在加拿大出版。该书以二十世纪30年代前后出土于洛阳金村一带汉墓中的近60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志全面论述了中国古代建筑从发生、发展、成熟及遇到西式建筑风格挑战的整个过程。
《博物馆与文化》内容简介:曹兵武文化论集共三种:考古与文化、文物与文化、博物馆与文化。这是他从事文博事业三十余年工作实践和
认识电影 本书特色 《认识电影》一书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历经四十余年的洗礼,已成为百余所世界名校电影概论、影视制作、电影美学等专业的经典教材和必读书目,并被...
1907年1月,何乐模从英国出发,辗转丹麦、美国、日本等地,跨越大半个地球来到中国,并深入西北内陆的西安城,意欲获取基督教在华
邓石如墨迹选(二)-中国历代名家墨宝 内容简介 邓石如一一七四三一八零五一,原名琰,字石如,后因避讳以字行,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龙山樵长、古浣子等。安徽怀宁人...
法国美术史话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七章、12万字,105幅彩图介绍了19世纪以前,法国美术的发展历程,用史话的形式对法国美术史上的画家、流派和艺术乒风格作了较详尽的...
千古绝唱-岳阳楼记 目录 范仲淹志存高远捍海建堤庆历新政岳阳楼《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文明·董其昌书赏读《岳阳楼记》《岳阳楼记》——书法经典赏析董其昌行书《岳阳...
唐.孙过庭书谱-中国书法名碑名帖原色放大本 本书特色 《唐孙过庭书谱》是“中国书法名碑名帖原色放大本”系列之一,精选了唐代著名书法家孙过庭的小草长卷《书谱》,采...
本书是第一部用英语来介绍日本电影的专著,作者对日本电影的兴趣,远在海外对日本电影加以重视前,就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在
《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主要内容: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曾经有过许多的发明与创造。中国古代在天文学、地理学、数
世界名画家经典:蒙克 本书特色 蒙克是挪威表现主义画家,他的画风是德国和中欧表现主义形成的前奏,作品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情调,创造出令人难忘的爱、忧郁、热...
本书为邓菲的博士论文。与死亡有关的视觉图像正是本书的主要研究资料。本书将仿木构砖室墓作为主要的考察对象,划分研究的时段也以该类墓葬的时代情况作为依据。首先根据墓...
1969-1973-连环画手稿-第七卷 本书特色 《中国美术馆藏经典连环画手稿全集(第7卷1969-1973)(精)》为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1969-1973-...
行书技法指南 内容简介 汉字书法是我国具有民族特点的传统艺术,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成为世界上*古老的文字之一,而且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由萌芽初创到成熟完...
知易行难:中国影视风格的探索与实践 内容简介 这本《知易行难——中国影视风格的探索与实践》是《北京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科(中国影视美学研究)》**辑“借鉴与思索”...
◇牛津大学荣休院士、中国艺术史权威、“艺术界的马可·波罗”迈克尔·苏立文 毕生心血之作◇“最全面而精炼”的中国艺术史入门读物,牛津、耶鲁、普林斯顿沿用四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