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为重要背景的“文革美术”
之所以将“文革美术”的介绍放在本书之首,是因为1979年以后出现的
新生美术创作现象其实是为了反拨它才出现的。此后又引发了一系列新生艺
术现象的出现。如果不理解这一基本前提,我们对于后来出现的美术创作变
化将会感到莫名其妙。
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为开始的
标志,并以粉碎“四人帮”为结束的标志。具体的时间段是从1966年到1976
年。应该强调的是,本书所强调的“文革美术”,并非指在这一时间段里出
现的所有美术创作,而是指在特定的政治压力下,专门服务于主流意识形态
,并明确表达具有“文化大革命”政治意图的美术创作。这意味着,每件从
属于“文革美术”范畴的作品,无论是对于题材的选择,还是对于图像的制
作,甚至包括对艺术手法的运用,都可以在当时的政治文件和党报社论中找
到理论上的依据。
总的来看,“文革美术”的政治功能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猛烈批
判形形色色的“阶级敌人”——包括混进党政军内的“走资派”、“地富反
坏右分子”及“反动学术权威”;其二是热情歌颂无产阶级英雄——由于革
命领袖是英雄中的英雄,所以往往被无限地神化。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我把
前者称为“批判类”的“文革美术”,把后者称为“歌颂类”的“文革美术
”。相比较而言,“批判类”的“文革美术”更多出现在运动的中前期,并
且以街头及各单位的大字报栏、小报与民间出版物为主要阵地,采用的艺术
形式主要是漫画、宣传画、版画,具有十分普及与大众化的特点。而“歌颂
类”的“文革美术”则主要出现于由各造反组织与各级革命委员会举办的各
类政治性展览中。特别是1972年以后,在国务院文化组的统一指挥下,各地
相关部门为参加四个重要的全国性美展,连续组织了大量迎合政治需要的美
术创作。这使得“歌颂类”的“文革美术”逐渐多于“批判类”的“文革美
术”。与此同时,“文革美术”也逐步走向了规范化与专业化的道路。这显
然与中共“九大”后结束无政府状态,更强调一元化领导的政治需要有关。
需要强调的是,“文革美术”也并不是从天上突然掉下来的。事实上,
它的出现既与20世纪50年代以来越来越“左”的政治气候密切相关,也与这
一阶段逐渐形成气候的美术创作模式相关。不过,为了具体落实国务院文化
组与《上海座谈会纪要》。的有关精神,它更强调为现实的政治需要服务,
即十分明确地把美术创作划在了绝对革命化、政策化的范畴内,
★16开平装,铜版纸全彩,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作者鲁虹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曾参与多次美术作品展并获得大奖,个人出版专著有《现代水墨二十年:1979~1999》《异化的肉身:中国行为艺术》等
★简洁的文字描述与图片结合,这种“文图写作”的方式将视觉图像放置于艺术史证据的位置
★本书所谓“先锋艺术”专指那些在特定阶段内,针对中国具体创作背景与艺术问题而出现的新兴艺术
★作者尽可能从那些在画坛上已经产生学术影响或造成客观效果的重大创作现象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与作品作为描写对象
★书中还设立了 “相关链接”与“相关作品”的栏目,前者是对章节中的文字内容作出补充性说明,后者则是对与章节中文字内容相关的作品进行具体的介绍
★每幅作品加注作简介,书后附《中国先锋艺术大事记年表》
《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4)》在写作体例上与以往的艺术史写作也有所不同。简洁的文字描述与图片结合,这种“文图写作”的方式将视觉图像放置于艺术史证据的位置。同时,作者借鉴了新闻写作的方式,设立了相关连接和相关作品的介绍,使每一个艺术成果相互关联,并被置于历史的进程之中,使写作本身成了一种艺术。
《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4)》从作品生成的历史前提出发去理解艺术和说明艺术,以宏观的把握和微观的分析,史与论穿插交织,是一部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通俗读物。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我们会时时感到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和传统的力量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作用。作者对艺术现象和艺术品的分析,让读者不乏新鲜之感。因为鲁虹并不是在还原艺术史,而是带着质疑来追问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说,追问艺术和重返历史同样令人惊喜!
鲁虹,1954年生,祖籍江西。198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美术馆研究员。美术作品5次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多次参加省市美术作品展览。个人出版专著有《鲁虹美术文集》、《现代水墨二十年:1979——1999》、《为什么要重新洗牌》、《行为艺术》(合作,待出)。有约六十万字的文章发表于各丛书及专业刊物上。曾参与《美术思潮》、《美术文献》、《画廊》等美术刊物的编辑工作。主持或策划了“重新洗牌——当代艺术展”、“进入都市——当代实验水墨展”、“观念的图像——中国当代油画展”、“图像的图像——中国当代油画展”、“国画改革二十年理论研讨会”及“第一届深圳美术馆论坛”等重大学术活动。2001年主编出版了六卷本的画册《中国当代美术图鉴:1979——1999》,2004年主编出版了四卷本的丛书《新中国美术经典:1949——1989》。
硬笔描摹苏东坡行书字帖 本书特色 《硬笔描摹苏东坡行书字帖》:苏东坡(公元1037-1101年),名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祖籍...
探赜索隐-中国画学研究论文集 纪念阮璞先生诞辰九十周年 内容简介 本书是纪念璞先生诞辰九十周年所收录的文集,文集上编为近现代中外不同学术路径的中国画学研究中的经...
四川美术出版社星球大战:塑造银河系 本书特色 从1977年电影《新的希望》以帝国歼星舰开场的惊人镜头,到《幽灵的威胁》里的飞梭车赛,再到《西斯的复仇》中火山星球...
小山龙介,企业董事、法人代表,业务策划师,生存技能培训教练,学校老师,“赫曼全脑模型”推广人,演讲会主办者,日本知名畅销书作家,精通各种工作技能和生存术,是身兼...
现代艺术十二讲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丰子恺1928年在上海江湾立达学园执教时的讲义稿。他为二年级讲课,基本上是译述日本上田敏先生的十二讲《现代艺术》。丰子恺译述的这...
敦煌马圈湾汉简书法(叁)/简帛书法大系 本书特色 1979年《马圈湾汉简》的出土,除却其不可忽视的历史文献价值外,对研究书法的演变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一手资料。《...
《出土简牍与秦汉社会》利用新出简牍材料,与传世文献相结合,对秦汉史研究中长期争论不决、关系秦汉社会结构与性质的三个重大问
中国园林 内容简介 走进中国园林,你会为它特有的东方情调所吸引:在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中漫步,会发现这里与西方建筑相比,小巧细膩、曲折含蓄而优雅静谧;与大自然的风...
《古琴》内容简介:这是一个关于古琴的故事。1961年,年轻的瑞典姑娘林西莉来到北京大学,在溥雪斋、管平湖、査阜西等古琴大师的指
威廉·弗莱明(William Fleming,1909~2001):美国当代著名文化、艺术史学家,著名的音乐评论家,《艺术与观念》是他的代表性著作,其他作品还有...
中国园林鉴赏手册 本书特色 园林艺术是中国众多传统文化瑰宝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早在商周时期,园林的雏形便已出现,商纣王筑鹿台,周文王建灵囿,主要用以狩猎。至汉代,...
金石心印篆刻入门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基础篇和提高篇,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篆刻;肖形印;白文印;朱文印;综合运用;篆刻作品创作;篆刻章法;流派印章选讲等。金石心...
建筑艺术欣赏 本书特色 建筑是人类重要的物质文化形式之一。纵观人类建筑史,发现人类从远古时期的以山洞而居,到今天的摩天大厦,期间经历了巨大的艰辛与努力,但也成就...
傅雷谈文学与艺术 本书特色 金梅编著的《傅雷谈文学与艺术》内容介绍:傅雷以翻译家见知于世,学养精深,于美术及音乐理论与欣赏,尤具专长,而常为其翻译盛名所掩。他的...
尚小云唱腔选集 内容简介 尚小云是四大名旦之一,他所创建的尚派艺术,风格刚健妩媚,别具一格。尚小云的嗓子天赋很好,音色高进圆亮,演唱大段唱腔,铿锵遒劲,一气呵成...
Jon Krasner(乔恩·克拉斯纳)是美国菲奇堡州立大学美术设计系教授。他拥有普瑞特艺术学院的绘画艺术硕士学位和波士顿大学的平面设计硕士学位。他擅长整合绘画...
《精确性:建筑与城市规划状态报告》包括10次勒·柯布西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有关建筑和城市规划的讲座,以及一篇有关美洲的序言。
千纸鹤-正能量-50张创意手绘涂色明信片 本书特色 欢迎进入千纸鹤?正能量中心~《千纸鹤?正能量》是市面上*独特的创意手绘涂色书。每一页都有法式风情的艺术图案,...
通向狂欢之路-2000年后的中国喜剧电影 本书特色 潘若简编著的《通向狂欢之路(2000年后的中国喜剧电影)》试图从中国不同的喜剧类型生产情况和面貌入手,以目前...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象牙金银器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象牙雕刻素以精湛的技艺、丰富的品种花样、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浓郁的民族风格及鲜明的地方特色而著称于世。自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