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件文献,尽管它的悠久历史经过周密的考证,尽管它是货真价实的归档材料,却保证不了它的可靠性和叙事人的公允。同一件事,在同时几位史家的记载中,却有南辕北辙的出入。此种情形在玛丽·斯图亚特一例中似乎尤为彰明较著。在这里,每有谴责,必有辩解;每有一个“是”,必有一个“不”同它颉颃,两者各有文件为证。
真理和谎言共生,事实和虚构并存,难解难分,以致实际上每种观点都可以做到言之成理。如果你想证明玛丽·斯图亚特预闻了谋杀亲夫,有几十份证词可以供你使用。如果你想支持对立面,证词也不成问题。她的任何一幅肖像,都有现成的颜料。传流至今的材料既是如此芜杂,倘若再掺入政治偏见或者民族主义,那就更成了彻底的蓄意歪曲。人处在争论生存还是毁灭的两个阵营、两种思想、两种世界观之间,都抗拒不了诱惑,非得参加这一边或者那一边,确认此是而彼非,或诋毁此而赞美彼。这是人的天性。倘若像这桩公案,列位著作家多半各有归属,分别属于交锋的各方、各派宗教信仰或各种世界观,那么,他们的片面性是势所必然。总之,新教的著述者把一切罪过都诿之于玛丽·斯图亚特,而天主教徒却归罪于伊丽莎白;英格兰人除了少数例外,都把玛丽描绘成杀人犯,而苏格兰人则把她说成是受害者,一身清白,横遭卑鄙的诽谤。关于“首饰箱信件”,争论更多。一些人赌咒罚誓说它真,另一些人指天誓日说它假。一句话,在这件事上,连鸡虫得失的事情都带有派性的色彩。所以,一个既非英格兰人又非苏格兰人的作家,超然于这种血缘关系和利害关系,或许能够比较客观而无成见地评说一番;一个有热烈的兴趣而无派性偏见的艺术家,或许更能够理解这出悲剧。
即便这样一个人,如果他断言他所知道的玛丽·斯图亚特生平种种行状都是不容置疑的真情,那也是过于大胆,叫人不能原谅。其实,他唯一能把握的,只是某种最大限度的可能性,甚而至于他以他的全部智力和良知认为客观的观点,也难免带着几分主观性。史料成了一本糊涂帐,他只能从糊涂帐中去探究真相。当时诸人的叙述如此看牴牾扞格,故而他对于这桩公案,在每一细枝末节上都不得不在控方证人和辩方证人之间进行选择。不管他的选择是多么小心谨慎,在某些情况下,最最老实的做法莫如在他的裁断后面打上个问号,承认玛丽·斯图亚特这一或那一事迹至今茫无头绪,无可钩稽,大概永无大白于天下的一日。
因此,作者向诸位奉献这部试作时,抱定宗旨决不采录刑讯及其它威吓和暴力手段逼供而得的证词:实事求是的人决不会指望和依靠屈打成招的口供,把它当作可信的材料。间谍和使臣(这两者在当年几乎是同义词)的报告同样如此,经过极其过细的选择才偶见于本书;本书作者
对每一份报告都采取存疑的态度。倘若本书作者认为那些十四行诗以及大部分的“首饰箱信件”真实可靠,那是他把种种情状再三斟酌后得出的结论,并且参照了内在性格方面的因素。凡是文献中有两种相反说法的,本书作者对每种说法都要追溯它的来源和政治动机;如果必须选择其
中之一,总是酌量这种或那种行为在心理上是否符合整个性格。这是本书作者的根本准则。因为玛丽·斯图亚特的性格本身并不是个谜。它的矛盾仅仅表现在表面的发展上,内在的本质却是完整的,从头至尾都是鲜明的。玛丽·斯图亚特属于那种给人印象极深、能迸发出强烈的喜怒哀乐而又为时极短的情感的少数女性,属于那种光辉灿烂而昙花一现的女性,不是那种逐渐凋谢而是仿佛只在一种激情的熔炉中一次燃尽的女性。
二十三岁以前,她的感情始终像水波不兴的溪流;而往后,从二十五岁开始,她的感情也并未汹涌澎湃。唯有那短短的两年,风暴骤起——原本平淡无奇的命运成了一出古典悲剧,一出伟大而又气势磅礴的悲剧,类似《奥瑞斯忒亚》①。唯有那两年,玛丽·斯图亚特作为一个真正的悲剧人物出现在我们面前。那两年的狂飙使她超越了自己,在不可遏制的冲动中破坏了自己的生活,同时又因此而永垂不朽。她的激情扼杀了她心中一切人性的东西;而她的名字之所以至今仍活在诗歌和争论中,却又只能归功于她的激情。
内心生活异常浓缩,全部都是绝无仅有的瞬间爆发,这决定了玛丽·斯图亚特各种传记的形式和节奏。艺术家的任务是再现这条直上直下的曲线,并且表现出它的独此一家的个性。所以,她一生的前二十三年以及被囚禁近二十年的漫长岁月,在本书中所占的篇幅,与她悲惨的激情喷
薄而出的两年时间相等。作者如此剪裁,但愿诸位不以为恣肆。人的一生中,内心时间和外部时间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吻合。对于心灵,唯有感受的充实方能作为计时的尺度:人的感受不像冷冰冰的日历,它以自己独有的方式从内心计算逝去的时光。在感情的陶醉中,怡然地挣脱了束缚,受到命运的福佑,人能够在一瞬间淋漓尽致地领略人生;尔后,弃绝了激情,又沦入一片空白,苦挨着永无尽头的岁月,伴着憧憧幻影,陷入荒漠般的空虚。正因为如此,往日的生活中只有那些紧张激动的瞬间才留下了痕迹;正因为如此,生活唯有浓缩成瞬间,唯有通过瞬间,才能够真
实地描叙出来。一个人,唯有烯发出精神力量,于己于人才算真正活着;他的心灵唯有燃烧至白热,才能成为看得见的形象。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冲龄践祚
1542年-1548年
第二章 少小在法国
1548年 1559年
第三章 孀居的王后和在位的女王
1560年7月―1561年8月
第四章 回到苏格兰
1561年8月
第五章 巨石滚动
1561年―1563年
第六章 政治新娘拍卖行中的热闹
1563年1565年
第七章 再 嫁
1565年
第八章 霍利鲁德的险恶之夜
1566年3月9日
第九章 忠诚的叛徒
1566年3月至6月
第十章 难以穿越的密林
1566年7月至圣诞节
第十一章 爱情的悲剧
1566年 1567年
第十二章 走向谋杀
1567年1月22日至同年2月9日
第十三章 上帝要谁灭亡 必先叫他疯狂
1567年2月至4月
第十四章 走投无路
1567年4月至6月
第十五章 废 黜
1567年夏
第十六章 失去自由
1567年夏至1568年夏
第十七章 流亡女王的套索
1568年5月16日至6月28日
第十八章 套索收紧
1568年7月至1569年1月
第十九章 幽居
1569年―1584年
第二十章 最后一圈
1584年―1585年
第二十一章 走向结局
1585年9月至1586年8月
第二十二章 伊丽莎白的矛盾心理
1586年8月至1587年2月
第二十三章 我的终结便是我的开始
1587年2月8日
独幕喜剧
1587年――1603年
究極の愛を描いた話題作、ついに完結!!渡瀬悠宇の新境地にして、連載当初より大きな反響を巻き起こした作品。時は大正、ある侯爵
四大名著赏析及考点 内容简介 为了引导中学生领略四大名著的经典魅力,为了帮助中学生更好地完成对四大名著的阅读要求,为了中学生更准确、更科学、更省力地掌握四大名著...
中国小说史略 本书特色 鲁迅所著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部小说史专著,书中对从上古神话到清末谴责小说的中国历代小说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总结了中国小说的历史发...
虚构与想像:文学人类学疆界 内容简介 20世纪70-80年代的伊瑟尔是接受美学代表人物,90年代以后,他转向文学人类学研究。虽然我们现在尚无法断言,伊瑟尔的文学...
诗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朱光潜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本书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从诗的起源、性质、特征诸角度,具体分析中西诗歌的内在规...
名家品红楼 本书特色 《红楼梦》是一个宝藏,她营养丰富只要还没有熄灭对生命个体存在状态的观照只要还存留着对人类情感的虔诚和执著,都需要从『红楼』世界中汲取养分;...
隋代文学研究 本书特色 《隋代文学研究》立足于山东、关陇、江左三大地域,对隋代文学进行全面的研究。重点论述统一帝国所塑造的新文学环境、隋代文学的政治生态、文炀两...
(全一冊)每天都和砲友性福美滿♥的優真,被公寓鄰居北神嫌「嬌喘聲很吵」,開始過起禁慾生活。北神很親切對他表達關心,優真也努
此为汪曾祺的经典小说精编集。汪曾祺作为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其小说与沈先生一样,不以情节和故事见长,却带有浓重的地方特色
俄罗斯文学辞典·作家与作品 本书特色 我国对于俄罗斯文学的译介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我们发现,在为数众多的俄罗斯文学史、文学选读、作家研究专著、文学理论和批...
朱刚从博士学位论文《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开始,就密切关注唐宋“古文运动”,陆续撰作了十余篇相关论文,在学界产生一定的
被高薪挖脚的新晋总裁顾青裴,新官上任第一个挑战却是帮老板带儿子!?富二代桀傲不驯的太子党最是烫手,在军队中打磨多年的原炀
中国当代长篇历史小说的文化阐释 目录 前言历史叙事与现代性一、历史小说与现代性问题二、当代长篇历史小说的生存状态及其文化对策**章文化转型语境中的本体演变**节...
团购:红楼探梦3册 本书特色 ★ 32开硬精装,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作者孙阳,素喜历史、传记、战争类书籍★ 原文引用则采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7月北京第3...
全宋文(24) 本书特色 1985年夏天始有《全宋文》的编纂计划,“收文力求不重不漏不误,体例力求谨严”,1988年至1994年陆续出版50册,由于经费原因就停...
大地之门丛书-风沙漫笔 内容简介 大约有十七八年了,我把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田野调查上,了解中国土地荒漠化、江河与湿地等关于生态环境的状况,走得*多的是西部...
1955年郑渊洁出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其父原籍山西临汾,其母原籍浙江绍兴。1961年郑渊洁随父母迁入北京。在北京马甸小学就读到四
北宋词史(上、下册) 内容简介 诗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宋词的抒情功能在北宋一众词人手中有了表现和复杂的变化。宋词的风格表现更是多姿多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葡萄牙语应用文 本书特色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在我国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和葡萄牙、巴西及其他葡语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日益增多,书信和文件等的往来日益频繁,鉴于此,为了填补...
啸声雅韵聚知音 目录**章 满门书香——奚啸伯的家世亲族 从清室贵胄到京剧世家 曾祖父:湖北巡抚崇纶 祖父:大学士“裕中堂” 皇家赐匾“一门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