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诗心”》认为当下的《野草》研究中客观性不足,对《野草》的本体性关注也不够,作者将《野草》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选取了佛教、语言与节奏、交响乐曲式、意象的线条与色彩等多个透视角度,探讨其诗学内涵,并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梦十夜》进行了深度比较,还进一步探讨了《野草》与鲁迅杂文之间的关系。
序一:《野草》的文学启示
——汪卫东《探寻“诗心”:〈野草〉整体研究》序(钱理群)1
序二:在词语的迷宫里(孙郁)1
代前言:我与《野草》的研究之缘1
第一章1923年的鲁迅
第一节鲁迅的一个“原点”
第二节1923年的鲁迅
第三节《呐喊·自序》
第四节第二次绝望
第五节《野草》:穿越绝望的行动
第二章《野草》的“诗心”
第一节该拥有怎样的“诗心”,才能与《野草》对话
第二节自厌与自虐
第三节矛盾的漩涡
第四节生命的追问
第五节《野草》“哲学”的形成
第六节“虚无”“反抗”、肉身性与丰富的痛苦
第七节文体、语言及其他
第三章探寻“诗心”的踪迹
第一节《秋夜》:《野草》的“序”
第二节向死:从《影的告别》到《过客》
第三节死与生的挣扎:从《死火》到《死后》
第四节新生:从《这样的战士》到《一觉》
第五节《题辞》:自我与时代的双重发现
第四章《野草》与佛教
第一节鲁迅与佛教的因缘
第二节《野草》中所现佛教的雪泥鸿爪
第三节“人生苦”“厌离心”与 “四圣谛”
第四节“无我”“缘起”与《野草》的解脱之道
第五节《野草》否定性语法与佛教论理之关系
第五章《野草》的语言与节奏
第一节 论《野草》的“晦涩”
第二节《野草》的语言节奏与“意蕴节奏”
第六章《野草》与交响乐曲式
第一节鲁迅与音乐
第二节西方交响乐曲式
第三节《野草》与交响乐曲式
第七章意象的线条与色彩:《野草》视觉意识与艺术现代性
第一节品味、眼光与心灵
第二节《野草》的线条和色彩
第三节视觉意识与现代心灵
第八章在东、西“虚无”之间:《野草》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梦十夜》的深度比较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野草》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梦十夜》 的
事实性联系
第三节面向“虚无”的《野草》《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与
《梦十夜》
第四节在东、西“虚无”之间
第五节结论
第六节续论:鲁迅与尼采的相遇
第九章《野草》之后:《野草》的生成与“杂文”的产生
第一节鲁迅“杂文”之谜
第二节杂文背后的“文学主义”
第三节文学的自觉与小说的自觉
第四节《野草》的生成与杂文的自觉
第五节“野草”、杂文意识与后期鲁迅
后记
《老师没教的数学》内容简介:本书是面向各年龄层次数学爱好者、以及自认为"数学不好的人”的一本科普书。本书的创作宗旨在于选择有
对鲁迅散文、杂文的精编精选,每篇文章配有导读文字,又加入对大师生平和思想的介绍,并配了精美的插图。北京大学教授、语文教育
《活在民国也不错》内容简介:民国范儿是怎样的一种范儿?看这样一本书,足以满足您对民国生活、民国人物的了解欲。原来民国人买
《莫友芝日记》内容简介:自咸丰十一年(1861)始直至辞世,莫友芝先后依托于胡林翼、曾国藩、李鸿章、丁日昌、庞际云等大僚,不但
賈寶玉幻形轉世之前乃神瑛侍者。對余國藩而言,青埂峰上這顆頑石係《紅樓夢》全書象徵結構的總綱,小說裡的情欲糾葛和其中隱含的
三国,是一个沧海横流,风云变幻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所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从董卓之乱
《南怀瑾与彼得·圣吉:关于禅、生命和认知的对话》收入了南怀瑾先生与彼得·圣吉等人的访谈对话记录。内容涉及禅宗的修持方法,以
《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卷四:1959~1962)》内容简介:兄弟间的殷勤存问,生命中的吉光片羽。一段亦师亦友的兄弟真情,一代知识分子
《一切境》内容简介:庆山(安妮宝贝)2021年全新散文集。《一切境》留下了庆山近几年生命活动的痕迹与标记。伴随作者数年的日常观
《人才战略》内容简介:企业处于VUCA的动荡时代、ABCD的科技时代,面对的人才争夺战日益激烈,这要求企业的CEO精通人才战略和人才管
阿尔多·李奥帕德(ALDOLEOPODL),1887年生于美国爱荷华州。耶鲁大学毕业后不久,他进入美国林务署,担任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纳州
《微信公众平台开发基础与实战》内容简介:《微信公众平台开发基础与实战》根据最新的微信5.3版撰写,紧跟微信公众平台的最新技术发
《爱哭鬼小隼》内容简介:《爱哭鬼小隼》是著名心理学家河合隼雄的最后遗著。河合隼雄在《爱哭鬼小隼》中,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
本书是陆灏“近年杂览闲读所写的读书笔记”,里面充满了这类有趣的中西文史资料,甚至直接就是由“文化八卦”组成的小品,读来让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续刊(第三卷)》内容简介:《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续刊》是一部史志目录汇集与整理的大型丛书
《跟着迪哥学python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实战》内容简介:本书结合了机器学习、数据分析和Python语言,通过案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
在这本书里面,作者不想把“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泾渭分明地划开,也不想特别偏重“精英文化”或者“一般文化”,作者只是想
故土風物,一去不返。低首沉吟,無力回天,聊以文字,錄存舊蹟。黃鐘委地,豺狼當道。山窮水盡,風流雲散。追憶逝去的水土與人情
本讲稿系根据作者2007年7月中国文化论坛“首届文化素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上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汪晖对鲁迅两个经典文本的
书分上下两编,上编的概论性文章,从鲁迅的文学即心学这一总的观点出发,系统阐述鲁迅的现代心学的起源于展开,鲁迅的心学与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