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李允鉌通过多年潜心研究中国建筑设计传统、长期实地考察东西方建筑,博览中外建筑经典,验证了中国古代存在具有中国民族与地理环境特色的建筑与规划理论,其中许多设计思想与技法属中国独有或首创,在世界都居于领先地位;进而充分肯定了中国古典建筑设计理念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结晶,也是世界建筑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华夏意匠》总结了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书中字里行间不时流露出一位学者对国家的拳拳热爱之情和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驳斥了少数西方人傲慢、狭隘的片面学术观点与某些中国“学者”缺乏民族自信的西化倾向,从根本上修正了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的种种谬误与偏见,打消了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模糊认识,从而全面解决了对中国古典建筑的认识与评价问题。
李允鉌广泛运用中西比较和归纳汇总的方法,在确认东西方建筑设计理念差异的前提下,证实了中国古代勤劳睿智的工匠充分利用准确的力学知识,以柱网框架式结构从技术上巧妙地突破了木结构不足以构成重大建筑物要求的局限,将木材的性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设计思想上确认这种建筑结构形式是最合理和完善的形式,走上发展木建筑为主流的道路,而西方则大量运用砖石材料,走的是发展承重墙式砖石建筑为主流的道路。“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走着不同的道路,各自取得不同的成就,不同的经验。”今人若采用同一种尺度来衡量东西方建筑艺术的传统与成就的做法是错误的,更不会获得正确的结论。书中列举了大量生动、典型的对比实例,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成就。
木建筑与石建筑各有短长,难分伯仲。木建筑结构轻巧,经济实用,加工工艺简单,施工迅速;不足是抵御地震、风灾、火灾的能力较弱。石建筑外观宏伟,坚固,留存久远;缺点是笨重,昂贵,施工工艺复杂,建造周期漫长。从纯粹技术角度而言,中国的木建筑丝毫不逊于西方的石建筑。意大利的砖石比萨斜塔,建于1174年,塔高54.5米;而建于1065年的辽代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高度67.13米,比比萨斜塔高出13米。木材的强度只有钢材强度的1/20,就是说在古代用木材建60多米的高塔相当于我们今天修建1200米高的钢铁建筑,况且佛宫寺塔还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高塔,因此中国的木制高塔堪称世界木结构建筑技术的奇迹。
中西两种不同的设计思路和结构风格导致西方人在建筑上着重追求向空间扩展规模,中国人却主要致力于在平面上拓展。比如建筑年代相近的巴黎卢浮宫和北京的故宫,两者总的建筑面积相近,但西方人的设计意图是完成一座多层建筑物,故宫则是以广阔、深远的平面组织构成一个紧密的建筑群,它的基地面积几乎是卢浮宫的一倍。
李允鉌在介绍中西建筑理论的同时,还从艺术鉴赏角度向读者传授了中国与西方古典建筑不同的欣赏方法与规律。在视觉上,人们通常可以从远、中、近三种不同的距离来观察、体会建筑物的形体和美。中国建筑设计对远景的效果十分重视,经过严密的整体规划,呈现优美、柔和的外轮廓线,决不是西方那种简单几何图形的“盒子式”外形。在中距离上,西方建筑以丰富的体量,凹凸变换的平面构图给人留下明确、深刻的印象;而中国建筑的立面则较为平淡,这应与中国封闭的“庭院式”平面布局有关。在更近的距离,人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中国木建筑画梁雕栋、栌栾交错的构造、细致精巧的装饰、鲜艳夺目的色彩,这是西方生硬、单调、呆板的石建筑物根本无法相比的。因此,在观察中国和西方建筑时,观察者所处的位置和视角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受。
本书的另一特点是取材广泛,论及众多中外古今的有关著述和论点,对于各种问题作者都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内容不仅限于只是一般的知识性、学术性的资料汇编。该书是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传世佳作,这是一本以现代科技的观点和建筑艺术语言对中国传统建筑进行全面阐述和分析的理论著作。全书的重点在总结中国古典建筑的设计原理和法则,并且指出它们和现代建筑之间的关系。
对于建筑师、设计师、美术家、以至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等专业人士,本书所提供的见解,肯定会使他们感到兴趣;而对于从事一般文化一书活动或爱好中国文化艺术人士,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用书。
卷首语
第一章 基本问题的讨论
中国·传统·建筑/11
中国文化和中国建筑/17
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23
木结构发展的历史原因/29
建筑的思想和政策/35
影响形制的特殊因素/39
第二章总释
中国的文字和建筑/47
名词和术语的变迁/52
建筑物的类型和名称/57
“门堂之制”及其他/63
台观的发展和意向/69
第三章 分类概述
建筑物的性格和分类/77
住宅和房屋功能的演变/82
宫殿和宫城/90
礼制建筑/100
佛寺·浮屠及其他/106
商业建筑的集中和分散/115
古代为科技及工业服务的建筑物/121
第四章 平面
建筑平面的构成/129
单座建筑的平面/134
建筑群平面/140
典型的平面制式/146
布局的组织和程序的安排/151
第五章 立面
建筑立面的构图/161
立面构图的组织和展开/167
台基/173
屋身/179
屋顶/185
第六章 结构与构造
结构·构造的设计/195
结构原则的演变/202
材料的选择和标准的制定/209
构件的形制/216
屋面的构造和屋面的曲线/221
第七章 主要构件的形制
柱和柱础/229
斗拱/236
雀替·驼峰和隔架/243
栏杆/251
槛}匡和隔扇/258
第八章 色彩·装饰及“内檐装修”
色彩的由来/267
装饰和彩画/275
天花和藻井/283
门窗/289
隔断/295
第九章 园林建筑
设计思想和意念/305
历史的基础/310
构图的原则/317
园的构成元素/322
“园群”的组织/329
第十章 房屋以外的建筑物
非房屋建筑/339
城墙和城楼/344
桥及“桥屋”/351
“塔庙”及“塔坟”/358
陵堂与墓室/366
第十一章 城市规划
古代的城市和规划/377
都城的盛衰和兴亡/383
城市形状的产生和变迁/390
城市的内容和组织/396
道路网和城市的布局/402
第十二章 设计·施工·研究和著述
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家/411
古代的建筑设计工作/416
古代的建筑施工工作/423
古代有关建筑的研究和著述/428
近代有关中国古典建筑的研究和著述/434
发展的终结和传统的继承/443
《当代中国学术史论》内容简介:本书分为三部分:“专题论文”是著者根据“以问题为中心的思路”,对当代重要学术现象、重要学术争
红楼梦西洋名物考 本书特色 方豪《红楼梦西洋名物考》。本书收录了方豪红楼梦论文及相关文献6篇。方豪以中西交通史之观点,运用丰富的中西文献,考证《红楼梦》中呢布类...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本书特色本书的目标不是全景式地扫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的详细地貌,而是集中展示批评史上一些*为重要的“景点”,有选择地论评14位*有代表性的批...
中国曲艺通史 内容简介 本书共八章,包括:古代说唱对曲艺的孕育——汉前时期、曲艺的初成——汉至南北朝时期、曲艺的成熟——唐五代时期、曲艺的发展与繁荣——两宋时期...
美国原声听力精粹(三) 目录 1.Mystery,Mystery!侦探故事ThePurloinedLetter窃信案TheBlueCross蓝十字TheAdve...
唐诗杂论 本书特色 他的《唐诗杂论》……都是精彩逼人之作。这些不但将欣赏和考据融化得恰到好处,并且创造了一种诗样精粹的风格,读起来句句耐人寻味。——作家朱自清能...
本书是“七十年代出生作家”丁天的系列小说“青春三部曲”的第一部。第二部为《像一场爱情》。十年前、十七岁的主人公是一个玩世
熊图腾-中华祖先神话探源-(增订本) 本书特色 中华祖先的图腾到底是什么?是龙还是熊?龙和熊之间又是什么关系?为什么黄帝号有熊,鲧禹皆能化熊,楚王二十五位号熊?...
柬埔寨语语法 内容简介 本书是按照北京外国语学院柬埔寨语教学的实际需要而编写的。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柬埔寨语专业的学生使用柬埔寨语语法 目录 **部分绪论**章柬埔...
万圣节公主-魔法小花仙-1 本书特色 《魔法小花仙(1万圣节公主)》由晴天所著,想不到一面梳妆镜能带着两个小女生穿越到莉碧娜夫人故事里的拉贝尔大陆。传说...
那是他的魔障,也是懲罰,注定了三千年的守候,難捨難忘。為君一言,哪怕是刀山油鍋、無間鬼道,只要是為了這個人。江邊縛妖的前
1921谁主沉浮 本书特色 孔庆东所著的《1921谁主沉浮》按小说、诗歌、戏剧等文类体裁分章构架,罗列相关文史事件,引用名家作品原文,以冷静客观的眼光回...
中国书籍文学馆.名家文存:叙说所有(精装) 内容简介 才华横溢的阎晶明具有评论大师的潜质。《叙说所有》作者阎晶明认为,中国文学今后更应该向传统文学看齐,向经典看...
《文心雕龙注(上下)》作者刘勰,中国古典文学,经过周泰两汉长时期的发展,创作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理论上也有过许多探索。到了
淮河的警告 本书特色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江淮熟,天下足。” 这古老的歌谣不知流传了多少个年代。 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的主峰太白顶的淮河,起初不过是轻...
文坛五十年 本书特色 曹聚仁先生与20世纪中国文坛的许多著名学者都有过交往,本书真实而生动地记述了当代文坛的一些重要的人和事,这些文坛轶事无疑是研究现代中国文学...
外国文学名著批评教程 本书特色 《外国文学名著批评教程》是21世纪外国文学系列教材之一。外国文学名著批评教程 内容简介 本书力求改变“通史”式叙述方式的通病,突...
侠骨柔情-金庸小说人物心理分析之《天龙八部》 本书特色 人各不同,这也许是这个世界*有趣的事情。相貌、习惯、气质等种种不同,还不过是表面,人心之不同,才是根本。...
创意写作书系与逝者协商:布克奖得主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谈写作 本书特色 本书剖析了长久以来困扰很多写作者的重要问题。作者回顾了自己的童年及写作历程,以亲身经历检视...
一位正直帅气的国际刑警,一位富可敌国的欧洲贵族,因一连串的古董窃盗案与谋杀案而再度相遇。晏子殊不明白,为什么卡埃尔迪夫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