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包括叶圣陶《稻草人》、冰心《寄小读者》、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严文井《"下次开船"港》、金近《狐狸打猎人的故事》、黄庆云(香港)《奇异的红星》、管桦《小英雄雨来》、金江《乌鸦兄弟》、子敏(台湾)《小太阳》、洪汛涛《神笔马良》、柯岩《帽子的秘密》、邱勋《微山湖上》、金波《推开窗子看见你》、林焕彰(台湾)《妹妹的红雨鞋》、张之路《第三军团》、董宏猷《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高洪波《我喜欢你,狐狸》、沈石溪《狼王梦》、周锐《拿苍蝇拍的红桃王子》、曹文轩《草房子》、秦文君《男生贾里》、黄蓓佳《我要做好孩子》、冰波《窗下的树皮小屋》、常新港《独船》和彭学军《你是我的妹》。每部作品,书后精印多幅作家手迹和各个时期的照片,并附有作家主要著作目录、作品评论文章选载和获奖记录等。
《百年经典》既是有史以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积累与传承工程,又是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精品重塑新生的推广工程。我们坚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必将在不断实现艺术创新与高贵品质的进程中,对培育中华民族未来一代健全的精神性格、文化心理、国民素质产生更加积极、深广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
这套《书系》,是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宝库一串熠熠闪光的明珠。
这套《书系》,向世人实实在在地展示了一个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巨大成就。
这套《书系》,是对一百年来中国儿童文学全面的、系统的回顾和梳理。
这套《书系》,是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的具体呈现,是“中国儿童文学世纪长城”的生动展示。
这套《书系》,有助于世界的儿童文学同行和各国读者了解和认知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的风范和价值。
中国儿童文学的世纪长城,中小学生阅读的必选书目,*美*有价值的新年礼物,喜欢读书朋友的经典收藏。曾经感动了我们的父辈,也一定会深深地打动你。 《百年经典》所收作家,涵盖了一百年来各个时期的儿童文学名家;遴选入集的,均为经过历史和时间验证的儿童文学精品;一些年轻作家的作品,问世时间虽稍短,但均为获得评论界和广大读者一致好评、荣获过全国大奖的佳品力作。作品样式包括小说、童话、散文、诗歌、科学文艺、寓言诸品种。作者除大陆作家外也有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儿童文学名家。 本书为其中一册,具有深远的文学文献历史意义和重大的文化积累价值;作为经典作品,既是研究者研究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的权威文本,又是广大未成年人*优秀的儿童文学读物,供其直接阅读欣赏,成为他们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
前言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曲折而辉煌的历程。回顾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我们心潮涌动,激情难抑。
一 在中国,“‘儿童文学’这名称,始于‘五四’时代”(茅盾(《关于“ 儿童文学”》)。更具体地说,作为一种新式文学类型的儿童文学是从20世纪初叶开始逐渐为中国人所认识和流传开来的。当时代进入五四新文化运动,这种具有现代性观念和形式的文类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因而“儿童文学 ”这名称很快被国人所接受。“儿童本位”、“儿童文学”,一时成了文学界、教育界、出版界“*时髦、*新鲜、兴高采烈、提倡鼓吹”(魏寿镛等《儿童文学概论》1923年版)的热门话题。
尽管“儿童文学”这名称是在20世纪初才出现在中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儿童也即我们的祖先对文学的接受是一片空白。正如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有其独特性一样,在中国文化传统与文学传统的影响和作用下,中国古代儿童接受文学的方式与阅读选择也有其明显的独特性,这有民间讲述、蒙学读本传播和儿童自我选择读物三种途径,尤其是民间讲述。证诸史实,中国古代儿童接受的文学形式,主要是民间群体生产的口头文学作品,其中大量体现为民间童话与童谣。学界的研究表明,中国古代民间童话的遗产相当丰富,例如“灰姑娘型”文本《酉阳杂俎·吴洞》比之欧洲同类型童话还要早出七八百年。因而有论者这样断言:“中国虽古无童话之名,然实固有成文之童话,见晋唐小说。”(周作人《古童话释义》)正因如此,当我们回顾历史时,那种认为中国儿童文学是从1909年商务印书馆编印《童话》丛书,或是从1921年叶圣陶创作《小白船》开始的说法是需要商榷的。如果我们承认民间文学是文学,民间童话与童谣(已被古人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作品)属于儿童文学范畴,那么,很显然,中国儿童文学的来龙去脉自然可以提前到 “儿童文学”这一名称出现之前。我们认为,那种对民族文化与文学传统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是需要加以讨论和正视的。对待历史,我们必须采取审慎和“同情的理解”的态度。
二 我们一方面需要尊重历史,同时需要用发展的观念考察和疏证历史。尽管中国儿童文学的来龙去脉可以追溯到“儿童文学”这一名称出现之前,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则是全部中国儿童文学历史中*为丰富*激动人心*值得大书特书的篇章。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是指起始于20世纪初叶用现代语言与文学形式,表现现代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与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是一种自觉地全方位地服务服从于中国少年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学,至今已有一百年上下的历史。1902年黄遵宪尝试用白话文创作的儿童诗《幼稚园上学歌》,190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孙毓修编译的童话《无猫国》,1919年《新青年》杂志刊发周作人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女儿》,是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生发兴起的重要文学事件与表征。特别是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周作人于1920年发表提出全新儿童文学观念的论文《儿童的文学》,郑振铎于1921年创办中国**种纯儿童文学杂志(《儿童世界》,叶圣陶于1 923年出版中国**部原创短篇童话集《稻草人》,冰心于1923年推出原创儿童散文《寄小读者》,这是中国儿童文学新观念、新作品、新思维形成与奠基的标志性象征与成果,其中的重中之重当数叶圣陶的《稻草人》。这部辑录了23篇短篇童话,体现出“把成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郑振铎《<稻草人>序》)的为人生而艺术的儿重文学思想的童话集,得到了鲁迅的高度肯定与赞誉,被誉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鲁迅《<表>译者的话》)。“稻草人”的道路实质上就是高扬现实主义精神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成长、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经由上个世纪20年代叶圣陶开创、30年代张天翼《大林和小林》的推进,源远流长地延续至今,形成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主潮,体现出自身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规范与审美追求。这主要有: **,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始终紧贴着中国的土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这中间有一个转换。20世纪早中期的儿童文学创作与观念,主要直面的是成年人所关切的中国现代社会问题和历史课题,围绕着成年人的革命、救亡、战争、运动、意识形态等展开艺术实践,从中展现出中国儿童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八九十年代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上*重要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观念更新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就是将以前的“成人中心主义”转向以儿童为中心,直面的现实则由成年人的现实转向儿童的现实,努力贴近儿童的现实生存与生活状况,贴近儿童的精神生命“内宇宙”,贴近儿童的审美意识与阅读接受心理,使儿童文学真正走向儿童。这是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革命性位移”。新时期儿童文学蔚为壮观的原创生产的突破、变革与发展,正是这一“革命性位移,,的审美嬗变的结果。
第二,强调文学的认识、教化功能与作家作品的社会责任意识。从上个世纪20年代郑振铎提出儿童文学要把“成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稻草人 >序》),郭沫若提出儿童文学要“导引儿童向上,启发其良知良能”(《儿童文学之管见》),30年代茅盾提出儿童文学“要能给儿童认识人生”、“ 构成了他将来做一个怎样的人的观念”、“助长儿童本性上的美质”(《关于“儿童文学”》、《再谈儿童文学》),张天翼提出儿童文学要告诉儿童 “真的人,真的世界,真的道理”(《<奇怪的地方>序》),50年代陈伯吹提出“儿童文学主要是写儿童”、“要以同辈人教育同辈人”(《论儿童文学创作上的几个问题》),到80年代曹文轩提出“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儿童文学承担着塑造未来民族性格的天职”(《觉醒、嬗变、困惑:儿童文学》),新世纪初曹文轩又提出“儿童文学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文学应该给孩子什么?》),受这些20世纪重要儿童文学观与价值取向的深刻影响,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在与社会与时代无法也无须割舍的联系中,一以贯之地承担起了自己对未来一代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化担当与美学责任,并创造出自己的象征体系与文类秩序。
第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追求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统一,思想性、艺术性与儿童性的统一,追求儿童文学至善至美至爱的文学品质。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是一种具有“文学的现代化”特质的全新文学。儿童文学的现代化首先体现在“儿童观”的转变上。从视儿童为“缩小的成人”的传统观念,到五四时期的“救救孩子”、“儿童本位” ,到共和国成立后的“红色儿童”、‘革命接班人”,到新世纪的“儿童权利”、“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演进的各个历史时期无不与中国人儿童观的更新与转型紧密相联。儿童观导致建构儿童文学观,儿童文学观影响制约儿童文学的创作、批评与传播。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所经历的重要文学事件与理论交锋,例如20年代的“争”,40年代的“儿童文学应否描写阴暗面”的讨论,50年代有关童话体裁中幻想与现实的关系的讨论,60年代的对“童心论”、“古人动物满天飞”的无端批判,80年代以后关于儿童文学的教育性与趣味性、儿童化与成人化、儿童文学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的探讨,无一不与儿童观/儿童文学观相关。特别是新时期出现的一些重要儿童文学理论观念,如“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儿童反儿童化”、“ 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儿童文学的双逻辑支点”、“儿童文学的成长主题”,以及“儿童文学的文化批评”、“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儿童文学的童年记忆”等,同样无一不是儿童观/儿童文学观的更新的表征与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提升了儿童文学的学术品质,促进了儿童文学创作生产力的解放。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正是在螺旋式的矛盾张力中发展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批评家为此展开了持续不断的思想交锋与艺术探索和实践,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学现代化”更深刻地体现在文学语言与形式的变革,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儿童文学文体建设与审美创造方面,这是一个关系到儿童文学之所以为儿童文学的复杂的艺术课题。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探索与创造,中国儿童文学不仅在如何处理诸如“儿童文学与政治”、“儿童文学与教育”、“儿童文学与童心”、“儿童文学的继承与创新”、“儿童文学与外来影响”、“儿童文学与儿童接受”、“儿童文学与市场”、“儿童文学与影视网络”等这类艺术难题方面螳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不断作出自己的思考与选项,而且在创作方法的选择,文学语言的规范,小说、童话、诗歌、散文、儿童戏剧各类文体的内部艺术规律的建构,如小说中的成长小说、动物小说、科幻小说,童话方面的幻想性、逻辑性、夸张性、象征性问题,诗歌中的幼儿诗、儿童诗、少年诗,幼儿文学中的图画书、低幼故事、儿歌,以及文学名著“少儿版”的改写等等,经由几代作家以极大的艺术匠心前仆后继的创造性劳动,终于在世界儿童文学艺术之林中树立起了充满鲜活的中国特色与审美趣味的艺术华章。也正是在这样的艺术探索和审美追求过程中,终于产生了叶圣陶、冰心、张天翼、陈伯吹、严文井、曹文轩、秦文君这样的足以显示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达到的水平的标志性作家,以及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著名儿童文学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戏剧家、儿童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他们艰苦卓绝的艺术创造所获得的百年儿童文学经典,已经成为滋养中国少年儿童精神生命的文学养料,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并且创造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新的人物谱系(20世纪中国文学创造的人物谱系除农民、知识分子、妇女外,还有儿童形象的谱系),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与世界儿童文学的艺术宝库。
三 文学是人学,儿童文学是人之初的文学。人之初,性本善。儿童文学是人生*早接受的文学。那些曾经深深感动过少年儿童的作品,将使人终身难忘,终生受惠。在今天这个传媒多元的时代,我们特别需要向广大少年儿童提倡文学阅读。文学阅读不同于知识书、图画书、教科书的阅读。文学是以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动人心弦的艺术意境,是以审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精神的力量、语言的力量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的。我们认为,用优秀文学作品滋养少年儿童的心田,培育未成年人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来一个我们民族自己的原创经典儿童文学的社会化推广与应用,是一件意义重大、十分适时的新世纪文化建设工程。为此,我们特选编《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以下简称《百年经典》),并由一贯重视打造高品质、精制作图书品牌的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精编精印出版;同时,《百年经典》的选编出版,也是对已经过去的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现代化进程的百年回顾、梳理和总结,用以承前启后,借鉴历史,促进新世纪儿童文学的发展繁荣。
经典性、权威性、可读性和开放性是《百年经典》锁定的主要目标。
**,《百年经典》是有史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大规模的系统梳理与总结。我们将精心选择20世纪初叶至今100年间的100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10 0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百年经典》的入围尺度界定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其作品的社会效果、艺术质量、受少年儿童欢迎的程度和对少年儿童影响的广度,是否具有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穿越时空界限的精神生命力。二是看其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贡献,包括语言上的独特创造,文体上的卓越建树,艺术个性上的鲜明特色,表现手法上的突出作为,儿童文学史上的地位意义。三是看作家的创作姿态,是否出于高度的文化担当与美学责任,是否长期关心未成年人的精神食粮,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
第二,《百年经典》是现当代中国儿童文学*齐全的原创作品总汇。这表现在:囊括了自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以来中国五代儿童文学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入围的100位作家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多民族特色,同时又有海峡两岸三地的全景式呈现;百部作品涉及到现代性儿童文学的所有文体,因而也是文体类型*齐备的中国儿童文学原创总汇。
第三,精品的价值在于传世久远,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我们认为,只有进入广大少年儿童的阅读视野并为他们喜爱、接受的作品,才具有经典的资质与意义。我们将以符合当代少年儿童审美习惯与阅读经验的整体设计和策划组合,让新世纪的小读者和大读者接受并喜欢这些曾经深深感动过、滋养过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同时,我们也把《百年经典》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儿童文学品牌工程,计划在今后收入更多新人的优秀之作,努力将本书系打造成新世纪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建设、推广基地。
《百年经典》既是有史以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积累与传承工程,又是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精品重塑新生的推广工程。我们坚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必将在不断实现艺术创新与高贵品质的进程中,对培育中华民族未来一代健全的精神性格、文化心理、国民素质产生更加积极、深广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高端选编委员会 2005年12月16日于北京
文学是人学,儿童文学是人之初的文学。人之初,性本善。儿童文学人生*早接受的文学。那些曾经深深感动过少年儿童的作品,将使人终身难忘,终生受惠。在今天这个传媒多元的时代,我们特别需要向广大少年儿童提倡文学阅读。
《百年经典》既是有史以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积累与传承工程,又是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精品重塑新生的推广工程。我们坚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必将在不断实现艺术创新与高贵品质的进程中,对培育中华民族未来一代健全的精神性格、文化心理、国民素质产生更加积极、深广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
本书系将精选精编20世纪初至今100年间100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100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入围尺度界定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其作品的社会效果,受小读者欢迎的程度和对小读者影响的广度;二是看其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贡献;三是看其创作生命力,是否出于高度的使命感长期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
全面:该书系是*齐全的现当代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结集。一是囊括了自上个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以来中国5代儿童文学作家中的精英人物;二是入围的100位作家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多民族特色,同时又有海峡两岸三地的全景式呈现;三是百部作品涉及到现代性儿童文学的所有文体,是文体类型*齐全的中国儿童文学原创总汇。
权威:本书系由当今国内*权威的儿童文学专家(以年岁为序)严文井、束沛德、金波、樊发稼、张之路、王泉根、高洪波、曹文轩组成高端选编委员会。他们都是当代*熟悉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历史和现状、了解儿童阅读心理的权威儿童文学专家教授和著名作家。
可读:只有进入广大小读者视野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真正的经典。我们将通过精心策划和编辑,以符合少年儿童审美习惯的整体设计和到位的包装营销,让新世纪的小读者,接受并喜爱这些曾经滋养过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美好心灵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经典。
开放:组合就是品牌,经典与经典的组合更有可能成为特大品牌。我们将“百年百部”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品牌工程来建设,力图在今后收入更多新人的优秀作品,将本书系打造成新世纪中国优秀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摇篮。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包括叶圣陶《稻草人》、冰心《寄小读者》、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严文井《"下次开船"港》、金近《狐狸打猎人的故事》、黄庆云(香港)《奇异的红星》、管桦《小英雄雨来》、金江《乌鸦兄弟》、子敏(台湾)《小太阳》、洪汛涛《神笔马良》、柯岩《帽子的秘密》、邱勋《微山湖上》、金波《推开窗子看见你》、林焕彰(台湾)《妹妹的红雨鞋》、张之路《第三军团》、董宏猷《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高洪波《我喜欢你,狐狸》、沈石溪《狼王梦》、周锐《拿苍蝇拍的红桃王子》、曹文轩《草房子》、秦文君《男生贾里》、黄蓓佳《我要做好孩子》、冰波《窗下的树皮小屋》、常新港《独船》和彭学军《你是我的妹》。每部作品,书后精印多幅作家手迹和各个时期的照片,并附有作家主要著作目录、作品评论文章选载和获奖记录等。
《百年经典》既是有史以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积累与传承工程,又是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精品重塑新生的推广工程。我们坚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必将在不断实现艺术创新与高贵品质的进程中,对培育中华民族未来一代健全的精神性格、文化心理、国民素质产生更加积极、深广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
这套《书系》,是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宝库一串熠熠闪光的明珠。
这套《书系》,向世人实实在在地展示了一个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巨大成就。
这套《书系》,是对一百年来中国儿童文学全面的、系统的回顾和梳理。
这套《书系》,是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的具体呈现,是“中国儿童文学世纪长城”的生动展示。
这套《书系》,有助于世界的儿童文学同行和各国读者了解和认知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的风范和价值。
中国儿童文学的世纪长城,中小学生阅读的必选书目,*美*有价值的新年礼物,喜欢读书朋友的经典收藏。曾经感动了我们的父辈,也一定会深深地打动你。 《百年经典》所收作家,涵盖了一百年来各个时期的儿童文学名家;遴选入集的,均为经过历史和时间验证的儿童文学精品;一些年轻作家的作品,问世时间虽稍短,但均为获得评论界和广大读者一致好评、荣获过全国大奖的佳品力作。作品样式包括小说、童话、散文、诗歌、科学文艺、寓言诸品种。作者除大陆作家外也有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儿童文学名家。 本书为其中一册,具有深远的文学文献历史意义和重大的文化积累价值;作为经典作品,既是研究者研究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的权威文本,又是广大未成年人*优秀的儿童文学读物,供其直接阅读欣赏,成为他们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
前言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曲折而辉煌的历程。回顾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我们心潮涌动,激情难抑。
一 在中国,“‘儿童文学’这名称,始于‘五四’时代”(茅盾(《关于“ 儿童文学”》)。更具体地说,作为一种新式文学类型的儿童文学是从20世纪初叶开始逐渐为中国人所认识和流传开来的。当时代进入五四新文化运动,这种具有现代性观念和形式的文类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因而“儿童文学 ”这名称很快被国人所接受。“儿童本位”、“儿童文学”,一时成了文学界、教育界、出版界“*时髦、*新鲜、兴高采烈、提倡鼓吹”(魏寿镛等《儿童文学概论》1923年版)的热门话题。
尽管“儿童文学”这名称是在20世纪初才出现在中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儿童也即我们的祖先对文学的接受是一片空白。正如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有其独特性一样,在中国文化传统与文学传统的影响和作用下,中国古代儿童接受文学的方式与阅读选择也有其明显的独特性,这有民间讲述、蒙学读本传播和儿童自我选择读物三种途径,尤其是民间讲述。证诸史实,中国古代儿童接受的文学形式,主要是民间群体生产的口头文学作品,其中大量体现为民间童话与童谣。学界的研究表明,中国古代民间童话的遗产相当丰富,例如“灰姑娘型”文本《酉阳杂俎·吴洞》比之欧洲同类型童话还要早出七八百年。因而有论者这样断言:“中国虽古无童话之名,然实固有成文之童话,见晋唐小说。”(周作人《古童话释义》)正因如此,当我们回顾历史时,那种认为中国儿童文学是从1909年商务印书馆编印《童话》丛书,或是从1921年叶圣陶创作《小白船》开始的说法是需要商榷的。如果我们承认民间文学是文学,民间童话与童谣(已被古人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作品)属于儿童文学范畴,那么,很显然,中国儿童文学的来龙去脉自然可以提前到 “儿童文学”这一名称出现之前。我们认为,那种对民族文化与文学传统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是需要加以讨论和正视的。对待历史,我们必须采取审慎和“同情的理解”的态度。
二 我们一方面需要尊重历史,同时需要用发展的观念考察和疏证历史。尽管中国儿童文学的来龙去脉可以追溯到“儿童文学”这一名称出现之前,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则是全部中国儿童文学历史中*为丰富*激动人心*值得大书特书的篇章。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是指起始于20世纪初叶用现代语言与文学形式,表现现代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与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是一种自觉地全方位地服务服从于中国少年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学,至今已有一百年上下的历史。1902年黄遵宪尝试用白话文创作的儿童诗《幼稚园上学歌》,190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孙毓修编译的童话《无猫国》,1919年《新青年》杂志刊发周作人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女儿》,是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生发兴起的重要文学事件与表征。特别是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周作人于1920年发表提出全新儿童文学观念的论文《儿童的文学》,郑振铎于1921年创办中国**种纯儿童文学杂志(《儿童世界》,叶圣陶于1 923年出版中国**部原创短篇童话集《稻草人》,冰心于1923年推出原创儿童散文《寄小读者》,这是中国儿童文学新观念、新作品、新思维形成与奠基的标志性象征与成果,其中的重中之重当数叶圣陶的《稻草人》。这部辑录了23篇短篇童话,体现出“把成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郑振铎《<稻草人>序》)的为人生而艺术的儿重文学思想的童话集,得到了鲁迅的高度肯定与赞誉,被誉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鲁迅《<表>译者的话》)。“稻草人”的道路实质上就是高扬现实主义精神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成长、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经由上个世纪20年代叶圣陶开创、30年代张天翼《大林和小林》的推进,源远流长地延续至今,形成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主潮,体现出自身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规范与审美追求。这主要有: **,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始终紧贴着中国的土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这中间有一个转换。20世纪早中期的儿童文学创作与观念,主要直面的是成年人所关切的中国现代社会问题和历史课题,围绕着成年人的革命、救亡、战争、运动、意识形态等展开艺术实践,从中展现出中国儿童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八九十年代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上*重要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观念更新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就是将以前的“成人中心主义”转向以儿童为中心,直面的现实则由成年人的现实转向儿童的现实,努力贴近儿童的现实生存与生活状况,贴近儿童的精神生命“内宇宙”,贴近儿童的审美意识与阅读接受心理,使儿童文学真正走向儿童。这是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革命性位移”。新时期儿童文学蔚为壮观的原创生产的突破、变革与发展,正是这一“革命性位移,,的审美嬗变的结果。
第二,强调文学的认识、教化功能与作家作品的社会责任意识。从上个世纪20年代郑振铎提出儿童文学要把“成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稻草人 >序》),郭沫若提出儿童文学要“导引儿童向上,启发其良知良能”(《儿童文学之管见》),30年代茅盾提出儿童文学“要能给儿童认识人生”、“ 构成了他将来做一个怎样的人的观念”、“助长儿童本性上的美质”(《关于“儿童文学”》、《再谈儿童文学》),张天翼提出儿童文学要告诉儿童 “真的人,真的世界,真的道理”(《<奇怪的地方>序》),50年代陈伯吹提出“儿童文学主要是写儿童”、“要以同辈人教育同辈人”(《论儿童文学创作上的几个问题》),到80年代曹文轩提出“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儿童文学承担着塑造未来民族性格的天职”(《觉醒、嬗变、困惑:儿童文学》),新世纪初曹文轩又提出“儿童文学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文学应该给孩子什么?》),受这些20世纪重要儿童文学观与价值取向的深刻影响,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在与社会与时代无法也无须割舍的联系中,一以贯之地承担起了自己对未来一代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化担当与美学责任,并创造出自己的象征体系与文类秩序。
第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追求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统一,思想性、艺术性与儿童性的统一,追求儿童文学至善至美至爱的文学品质。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是一种具有“文学的现代化”特质的全新文学。儿童文学的现代化首先体现在“儿童观”的转变上。从视儿童为“缩小的成人”的传统观念,到五四时期的“救救孩子”、“儿童本位” ,到共和国成立后的“红色儿童”、‘革命接班人”,到新世纪的“儿童权利”、“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演进的各个历史时期无不与中国人儿童观的更新与转型紧密相联。儿童观导致建构儿童文学观,儿童文学观影响制约儿童文学的创作、批评与传播。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所经历的重要文学事件与理论交锋,例如20年代的“争”,40年代的“儿童文学应否描写阴暗面”的讨论,50年代有关童话体裁中幻想与现实的关系的讨论,60年代的对“童心论”、“古人动物满天飞”的无端批判,80年代以后关于儿童文学的教育性与趣味性、儿童化与成人化、儿童文学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的探讨,无一不与儿童观/儿童文学观相关。特别是新时期出现的一些重要儿童文学理论观念,如“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儿童反儿童化”、“ 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儿童文学的双逻辑支点”、“儿童文学的成长主题”,以及“儿童文学的文化批评”、“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儿童文学的童年记忆”等,同样无一不是儿童观/儿童文学观的更新的表征与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提升了儿童文学的学术品质,促进了儿童文学创作生产力的解放。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正是在螺旋式的矛盾张力中发展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批评家为此展开了持续不断的思想交锋与艺术探索和实践,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学现代化”更深刻地体现在文学语言与形式的变革,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儿童文学文体建设与审美创造方面,这是一个关系到儿童文学之所以为儿童文学的复杂的艺术课题。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探索与创造,中国儿童文学不仅在如何处理诸如“儿童文学与政治”、“儿童文学与教育”、“儿童文学与童心”、“儿童文学的继承与创新”、“儿童文学与外来影响”、“儿童文学与儿童接受”、“儿童文学与市场”、“儿童文学与影视网络”等这类艺术难题方面螳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不断作出自己的思考与选项,而且在创作方法的选择,文学语言的规范,小说、童话、诗歌、散文、儿童戏剧各类文体的内部艺术规律的建构,如小说中的成长小说、动物小说、科幻小说,童话方面的幻想性、逻辑性、夸张性、象征性问题,诗歌中的幼儿诗、儿童诗、少年诗,幼儿文学中的图画书、低幼故事、儿歌,以及文学名著“少儿版”的改写等等,经由几代作家以极大的艺术匠心前仆后继的创造性劳动,终于在世界儿童文学艺术之林中树立起了充满鲜活的中国特色与审美趣味的艺术华章。也正是在这样的艺术探索和审美追求过程中,终于产生了叶圣陶、冰心、张天翼、陈伯吹、严文井、曹文轩、秦文君这样的足以显示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达到的水平的标志性作家,以及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著名儿童文学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戏剧家、儿童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他们艰苦卓绝的艺术创造所获得的百年儿童文学经典,已经成为滋养中国少年儿童精神生命的文学养料,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并且创造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新的人物谱系(20世纪中国文学创造的人物谱系除农民、知识分子、妇女外,还有儿童形象的谱系),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与世界儿童文学的艺术宝库。
三 文学是人学,儿童文学是人之初的文学。人之初,性本善。儿童文学是人生*早接受的文学。那些曾经深深感动过少年儿童的作品,将使人终身难忘,终生受惠。在今天这个传媒多元的时代,我们特别需要向广大少年儿童提倡文学阅读。文学阅读不同于知识书、图画书、教科书的阅读。文学是以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动人心弦的艺术意境,是以审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精神的力量、语言的力量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的。我们认为,用优秀文学作品滋养少年儿童的心田,培育未成年人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来一个我们民族自己的原创经典儿童文学的社会化推广与应用,是一件意义重大、十分适时的新世纪文化建设工程。为此,我们特选编《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以下简称《百年经典》),并由一贯重视打造高品质、精制作图书品牌的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精编精印出版;同时,《百年经典》的选编出版,也是对已经过去的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现代化进程的百年回顾、梳理和总结,用以承前启后,借鉴历史,促进新世纪儿童文学的发展繁荣。
经典性、权威性、可读性和开放性是《百年经典》锁定的主要目标。
**,《百年经典》是有史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大规模的系统梳理与总结。我们将精心选择20世纪初叶至今100年间的100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10 0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百年经典》的入围尺度界定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其作品的社会效果、艺术质量、受少年儿童欢迎的程度和对少年儿童影响的广度,是否具有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穿越时空界限的精神生命力。二是看其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贡献,包括语言上的独特创造,文体上的卓越建树,艺术个性上的鲜明特色,表现手法上的突出作为,儿童文学史上的地位意义。三是看作家的创作姿态,是否出于高度的文化担当与美学责任,是否长期关心未成年人的精神食粮,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
第二,《百年经典》是现当代中国儿童文学*齐全的原创作品总汇。这表现在:囊括了自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以来中国五代儿童文学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入围的100位作家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多民族特色,同时又有海峡两岸三地的全景式呈现;百部作品涉及到现代性儿童文学的所有文体,因而也是文体类型*齐备的中国儿童文学原创总汇。
第三,精品的价值在于传世久远,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我们认为,只有进入广大少年儿童的阅读视野并为他们喜爱、接受的作品,才具有经典的资质与意义。我们将以符合当代少年儿童审美习惯与阅读经验的整体设计和策划组合,让新世纪的小读者和大读者接受并喜欢这些曾经深深感动过、滋养过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同时,我们也把《百年经典》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儿童文学品牌工程,计划在今后收入更多新人的优秀之作,努力将本书系打造成新世纪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建设、推广基地。
《百年经典》既是有史以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积累与传承工程,又是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精品重塑新生的推广工程。我们坚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必将在不断实现艺术创新与高贵品质的进程中,对培育中华民族未来一代健全的精神性格、文化心理、国民素质产生更加积极、深广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高端选编委员会 2005年12月16日于北京
黄蓓佳,出生于1955年6月27日。1973年1月毕业于江苏省泰兴黄桥中学,1974年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毕业后曾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三年,1984年底调入江苏作协任专业作家。现为江苏作协副主席、江苏作协创作室主任。从1973年在上海《朝霞》丛刊发表处女作《补考》起,至今发表长、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儿童文学、电影视剧本五百余万字。
作品:《新乱世佳人》、《小船,小船》、《追你到天涯》、《忧伤的五月》。
蜜蜂吉达历险记(共两册) 本书特色 一个崇尚爱与勤劳的孩子、一个崇尚武力与攫取的首领、一场关于爱与贪婪的战斗、一个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一个令人神往的童话世界。 ...
神奇树屋24:绝命大地震(英汉对照) 内容简介 简介神奇树屋带着杰克和安妮来到1906年的美国加州,不幸的是,就在他们踏上美丽的旧金山街道时,大地震发生了,一时...
<少年国王传奇>.这部充满浪漫色彩的小说写于1965年,以欧洲中世纪为背景.作者塑造了一个少年国王的形象.他十四岁就被加冕当上国王
皮诺曹 内容简介 一个老木匠用爱情和木头创造了他——皮诺曹。可淘气的他为了逃学竟离家出走了。离开家的日子里,他遭遇了种种稀奇古怪的事情,也经历了种种危险。*后,...
世界儿童文学名著插图本--劳拉的秘密 内容简介 本书为2007年6月第1次印刷。子夜,劳拉从梦中惊醒,她睁开眼睛,看了看四周,尽管屋里很暗,但她还是立刻认出那个...
《疯了!桂宝23(乐星卷)》内容简介:当当当!《疯了!桂宝.23,乐星卷》火热上市啦! 第23季乐星卷中,桂宝和朋友们参加了超级环
基督山伯爵 本书特色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它讲述的是水手唐泰斯的报恩和复仇故事。主要情节跌宕起伏,迂回曲折,从中又演化出若干次要...
抽屉里的青春 内容简介 我国的科学和科普作家长期以来在科普园地中辛勤耕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创作了许多科普读物。《中国科普佳作精选》所收入的作品,正是其中...
《了解人类行为的50个心理学实验》内容简介:作为一本回顾心理学发展进程中重要研究成果和里程碑的专业学术之作,本书所列举的著名
神笔马良 本书特色 神笔马良》内容简介:《神笔马良》讲述了一个名叫马良的以打柴为生的穷孩子,酷爱画画,有一个晚上突然得到了一支神笔。马良用它画出的鸟,能扑扑翅膀...
《帝国统治的逻辑——从古罗马到美国》内容简介:帝国的特征是什么?帝国秩序潜藏着怎样的风险,又提供了哪些机遇?突然之间这些问
《不可思议的恐龙》内容简介:在人类出现的两亿多年前,地球是被恐龙统治着的。它们身躯庞大,大多性情狂暴,曾称霸地球一亿多年,
(精)稻草人 本书特色 本书完全原汁原味地展现民国时期的儿童文学的原貌,力求能够让读者重温经典的味道。怀旧,不是心灵无助的漂泊;怀旧也不是心理病态的表征。怀旧,...
林汉达成语故事-1 本书特色 周幽王怎么丢了国家?石碏为什么要杀掉自己的儿子?管仲怎么凭着老马带领齐国军队走出了沙漠?衣裳之会是大家都穿着衣服去开会吗?这是一本...
大侦探小卡莱 本书特色 《大侦探小卡莱》是一本地道的写小孩子的书,充满了趣味和童心。童话大师林格伦的童话将把您和您的孩子带到一个别样的世界:她用富于想像的手法创...
艾莉森·简出生于英国的翰弗郡,长在德比郡。她就读于伦敦大学的平面设计专业,学习了绘画与专业插画的技巧,并以全班第一名的成
芥川龙之介中短篇小说集 本书特色《芥川龙之介中短篇小说集》的作者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的杰出作家,有“鬼才”之誉。他的文学创作的*高成就在于短篇小说,《罗生门》、...
国际大奖小说 那份温暖永不散去 本书特色 《那份温暖永不散去》作者岩濑成子以细腻的手法,描写了小波如何从自卑变得自信,如何从孤独变得开朗。朝夫这一神秘角色的安排...
《爱丽丝漫游奇境(全译本)》内容简介:本书包括两个故事:《爱丽丝漫游奇境》《爱丽丝镜中游》,以梦幻般的情节将读者带入一个奇
糊涂大头鬼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个有趣幽默的长篇童话,主人公是糊涂大头鬼一家的老三,热心又糊涂的他经常喜欢往外跑,遇到了各式稀奇古怪的鬼,有小气鬼、酷鬼、开心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