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的两部重要作品,反映一代对社会现实不满的日本青年试图以堕落摆脱旧的伦理道德的束缚,以肉体的颓废作为心理反叛的媒介,将性与性爱的畸变当作对人性压制的对抗。但这种肉欲的疯狂不仅没能平和心灵,反而加速了自我毁灭的进程。
译 序
当大江健三郎尚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日本读者对他并不熟悉,我国也几乎没有译介。大概主要因为他的纯文学作品以不易捕捉的深刻思想和扑朔迷离的思维方式以及西方式的长句结构的语言表达“纯”到使读者退避三舍的地步。大江健三郎作为战后派作家,一登上文坛,就表现出对战后政治压抑下的人的奇特的心态,塑造各种精神闭塞状态里的象征性形象,使他很快就成为新时代文学的旗手。
他生长的时代已经基本上失去了神话的存在,英雄主义的憧憬变成徒劳的负担和失败的根源。正如他在《我们的时代》中所说:“日本的青年人不可能具有积极意义上的希望。希望,对我们日本的青年来说,只能是一个抽象的词汇。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发生了战争。在那个英雄的战斗的时代,年轻人满怀希望,把理想挂在嘴边……理想,是你死我活的残酷战场上的语言。理想,是同一时代人相互之间的友谊,但那也是战争的年代。今天我们的周围只有欺骗和猜疑、傲慢和轻蔑。和平的时代,这是猜忌的时代,这是孤独的人互相轻蔑的时代……理想、友谊、宏伟的共生感,这一切在我们的周围从来不曾存在过。我生不逢时,生得太晚,却又生得太早,赶不上下一个友谊的时代、希望的时代。”这就是大江作品中的“性的人”的思想背景,对时代的幻灭导致逸脱常规的行为,被“正常”人视为异端的举动中所隐蔽的反社会的情绪往往在失败的屈辱中体现出“反常”的正当性。大江把人抽象化,分为“政治性的人”和“性的人”两大类型。前者具有与“他人”对立、争斗的本质,后者在本质上没有“他人”,只有反权威的“我”。不言而喻,这里的“性的人”的概念不是狭义上的性爱者,而是可以广义到政治领域里的官能性的爱。这是意识形态的绝对权威失坠以后的必然产物,是对盲目信仰时代终结的一种反动。从《我们的时代》中的南靖男和“不幸的年轻人”可以看到对天皇制崇拜的心理崩溃是他的行为基础,而《性的人》中的J也是对一切政治价值和社会秩序的否定者,在虚无的行为中最后是对自我的毁灭。他们以“堕落”摆脱旧的伦理道德的束缚,企图从中发现人的真实本性,然而以无价值、无意义的伪善性为自己精神的拯救展示着痛苦的死角。当然,他们心理的反叛以肉体的颓废为媒介,性与性爱的异常是对人性压制的叛逆,这种通过灵与肉的激烈相克寻觅本我的极端性选择是基于虚无主义思想的作祟,也是绝对的孤独感面对梦想的废墟发出的哀叹,肉欲的疯狂不仅没有平和心灵,反而加快反抗—自我惩罚—死亡这种生命体验的进程。
大江健三郎的创作深受萨特、加缪的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他常常运用荒诞离奇的想像把怪谲的情节与现实生活的存在交织在一起,表现人在不可思议的力量前无能为力的情绪,突出对现实世界以及自我世界的困惑和信任的危机,往往在一系列突发的、貌似怪异的戏剧性变化中机巧地剖析困厄在荒谬的世界里的人的悲剧命运,展示着作者对被扭曲的现实的变形感受。这使他的作品有晦涩之处,但如果稍有耐性,习惯于他的以变形和寓意为核心的现代派创作手法以后,无疑会不知不觉地进入一个欲罢不能的奇妙世界。
大江健三郎在日本文坛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寻觅意识”、他的“自我忘却”、他的“孤独感”,揭示了生活在当今社会里的人们的内心本质,读者从貌似荒诞的情节构思和跳跃不安的语言形象中发现自我的影子以及命运的轨迹。从他获得芥川文学奖的《饲育》,直至《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个人的体验》《性的人》《我们的时代》《死者的奢华》等一系列作品,都贯穿着现代社会的人在与生命世界的冲突中所遭遇的悲剧性主题。这里的“生命世界”,既是赤裸的本能世界,又是隐秘的灵魂世界,是人在封闭式环境里与自然和心理的搏斗中所经历的种种精神的、伦理的、灵肉的磨难,人与命运的抗争,不安与期待的纠葛,绝望与希望的交错,倔强与妥协的矛盾,在不得不承受无法承受的现实中终于“忘却”了自我。虽然作品中的人物对待孤独的态度不尽相同,却都无疑存在于介于现实与抽象的“中间世界”里,于是开始寻觅自我,企图突破与生俱来的“孤独感”,最终又往往丢失了自我。大江精心刻画的人的异化的一面,揭示出“都市病”的病原就是现代社会本身这个深刻的内涵,所营构的仍然是人与现实的感觉空间,是复杂的人的内心世界,是在非个性的社会里追求个性。在他的作品里,黑暗的历史背景总是在存在之外。无论是《性的人》,还是《我们的时代》,都没有把性的肆虐提到道德的角度,从旧观念解脱出来的日常,虽然具有瓦解家庭的侵蚀作用,但也对“家庭本位主义”的脆弱性和淡薄性造成刺激,出现日常本身正在溶解的场景。美国作家诺曼·梅勒的“20世纪后半叶给文学冒险家留下的垦荒地只有性的领域”的名言已成为陈词滥调,然而性依然以极富魅力的微笑诱惑着文学家们,这大概因为对性的描写已经成为探索现代生活模式以及死亡意义的一种象征。J和靖男的“性”就是对自我存在不可缺少的确认,是被稀释了的“爱”的生理解释,以被扭曲的现实展现困厄在荒谬的世界里的人的悲剧命运,暴露出现代文明社会的病理现象。如果说这也是对现实社会和旧我的反叛,那也是畸形的变态的发泄,意味着自我毁灭的开始。
尽管大江的文学思想融化着极其浓厚的西方文化理念,但最终还是植根于日本文化这个民族土壤。他紧紧把握现代社会的人在与生命世界的冲突中所遭遇的悲剧性主题,关注被异化的社会里的人的个性与非个性的冲突,揭示现代人的孤独,挖掘精神丧失的时代里人的本质。这大概是我们阅读他以“性”为题材的作品时必须具备的眼光。
译 者
1998年4月19日于北京
《汤姆·索亚历险记》内容简介:《汤姆·索亚历险记》取材于美国南北战争前的社会生活,是作家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顾。然而他创作这
基督山恩仇记(上下册) 内容简介 一八一五年二月二十四日,从士麦那起航取道雅斯和那不勒斯的三桅帆船“法老号”,驶近马赛港,加乐德圣母院上的瞭望员发出信号……基督...
《中央编译文库•世界文学名著:茶花女(名家名译)》是小仲马的成名作、代表作,小说以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生活经历为主线,为我们塑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高峰。作品的成书年代至今未有确
娜娜 本书特色 法国文学中不乏反映娼妓生活的作品,但介绍*详尽、描写*生动、暴露*深刻的,恐怕当推埃米尔·左拉的小说《娜娜》。这是《卢贡·马卡尔家族史》系列的第...
《胡桃夹子》内容简介:本书是家喻户晓的儿童奇幻文学名著,讲述了一个小女孩玛丽进入一个奇幻王国,帮助胡桃夹子取得战争胜利的故
企鹅经典名著(全11册) 本书特色 这套书全书体例上是基本统一的,比照*出名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网格本”也毫不逊色大家都知道网格本*权威的外国文学套书,先后出版...
《童年》内容简介:1906年,高尔基对一位知名出版人说:“我有许多写作计划,而且正在考虑写自传。”此后,他多次表示想写自传。19
《鲁滨逊漂流记(六年级下)》内容简介:《鲁滨逊漂流记(六年级下)/名著阅读力养成丛书·快乐读书吧》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因出海遇
我们只有走到父母的年纪才能懂得他们的为难和爱一旦父亲不在了,我突然发现死亡和自己之间一下没了阻隔,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不管
汤姆叔叔的小屋 本书特色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19世纪 奴隶制背景下的美国,原本生活在南方肯塔基州一户 人家里的奴隶们截然不同的命运遭遇&mdas...
诺桑觉寺:全译本 本书特色 本书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早写成的一篇小说,一部极出彩的讽刺喜剧。 凯瑟琳·莫兰在舞会上爱上了亨利·蒂尼。同时,她还碰到了另一...
欧也妮.葛朗台-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插图本 本书特色 《欧也妮·葛朗台》是一部朴素精炼的杰作。老箍桶匠葛朗台靠囤积居奇、投机倒把,成为索漠城的首富。他刻薄吝啬...
《宋徽宗》内容简介:★以现代史家之眼,还原宋徽宗的真实生命历程——抛开中国传统史学符号化的道德指责,伊沛霞教授以“了解之同
还乡 本书特色 《还乡》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创作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作品以英国西南部威塞克斯“一片苍茫万古如斯”的埃格敦荒原为背景,描写...
《呐喊(译林名著精选)》内容简介:《呐喊》是鲁迅1918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鲁迅的代表作之一。收有《狂人日记》、《孔
《气球上的五星期》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第一部科幻长篇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十九世纪上半叶,许多探险家、地理学家、
魔山-全译本 本书特色 这部小说以一个疗养院为中心,描写了欧洲许多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人物,其中有普鲁士军官、俄国贵妇人、荷兰殖民者、天主教徒……他们都是社会的寄...
布朗肖是出了名地晦涩难懂,然而这部可以被笼统地贴上后现代主义标签的作品,却很可能是布朗肖十余部小说与叙事作品中最容易进入
《伊索寓言》内容简介:《伊索寓言》是全世界第一本寓言故事集,收录了古希腊最会讲故事的人——伊索的那些充满哲理又广为流传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