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算术 代数 分析
第二卷 几何
第三卷 精确数学与近似数学
第一卷 目录
博洽内容独特风格
——《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导读 吴大任
纪念克莱因
——介绍《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 齐民友
第一版序
第三版序
英文版序
前言
第一部分 算术
第一章 自然数的运算
§1.1 学校里数的概念的引入
§1.2 运算的基本定律
§1.3 整数运算的逻辑基础
第二章 数的概念的第一个扩张
§2.1 负数
§2.2 分数
§2.3 无理数
第三章 关于整数的特殊性质
第四章 复数
§4.1 通常的复数
§4.2 高阶复数,特别是四元数
§4.3 四元数的乘法——旋转和伸展
§4.4 中学复数教学
附:关于数学的现代发展及一般结构
第二部分 代数
第五章 含实未知数的实方程
§5.1 含一个参数的方程
§5.2 含两个参数的方程
§5.3 含3个参数λ,μ,ν的方程
第六章 复数域方程
§6.1 代数的基本定理
§6.2 含一个复参数的方程
第三部分 分析
第七章 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
§7.1 代数分析的系统讨论
§7.2 理论的历史发展
§7.3 中学里的对数理论
§7.4 函数论的观点
第八章 角函数
§8.1 角函数理论
§8.2 三角函数表
§8.3 角函数的应用
第九章 关于无穷小演算本身
§9.1 无穷小演算中的一般考虑
§9.2 泰勒定理
§9.3 历史的与教育学上的考虑
附录
Ⅰ.数e和π的超越性
Ⅱ.集合论
第二卷 目录
第一版序
第三版序
英文版序
前言
第四部分 最简单的几何流形
第十章 作为相对量的线段、面积与体积
第十一章 平面上的格拉斯曼行列式原理
第十二章 格拉斯曼空间原理
第十三章 直角坐标变换下空间基本图形的分类
第十四章 导出的流形
第五部分 几何变换
第十五章 仿射变换
第十六章 投影变换
第十七章 高阶点变换
§17.1 反演变换
§17.2 某些较一般的映射投影
§17.3 最一般的可逆单值连续点变换
第十八章 空间元素改变而造成的变换
§18.1 对偶变换
§18.2 相切变换
§18.3 某些例子
第十九章 虚数理论
第六部分 几何及其基础的系统讨论
第二十章 系统的讨论
§20.1 几何结构概述
§20.2 关于线性代换的不变量理论
§20.3 不变量理论在几何学上的应用
§20.4 凯莱原理和仿射几何及度量几何的系统化
第二十一章 几何学基础
§21.1 侧重运动的平面几何体系
§21.2 度量几何的另一种发展体系——平行公理的作用
§21.3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第三卷 目录
译者的话
第一版序
第三版序
前言
第七部分 实变函数及其在直角坐标下的表示法
第二十二章 关于单个自变数x的阐释
§22.1 经验准确度与抽象准确度,现代实数概念
§22.2 精确数学与近似数学,纯粹几何中亦有此分野
§22.3 直观与思维,从几何的不同方面说明
§22.4 用关于点集的两个定理来阐明
第二十三章 单变数x的函数y=f(x)
§23.1 函数的抽象确定和经验确定(函数带概念)
§23.2 关于空间直观的引导作用
§23.3 自然规律的准确度(附关于物质构成的不同观点)
§23.4 经验曲线的属性:连通性、方向、曲率
§23.5 关于连续函数的柯西定义和经验曲线类似到什么程度?
§23.6 连续函数的可积性
§23.7 关于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存在定理
§23.8 4个广义导数
§23.9 魏尔斯特拉斯不可微函数;它的形象概述
§23.10 魏尔斯特拉斯函数的不可微性
§23.11 “合理”函数
第二十四章 函数的近似表示
§24.1 用合理函数近似表示经验曲线
§24.2 用简单解析式近似表示合理函数
§24.3 拉格朗日插值公式
§24.4 泰勒定理和泰勒级数
§24.5 用拉格朗日多项式近似表示积分和导函数
§24.6 关于解析函数及其在阐释自然中的作用
§24.7 用有尽三角级数插值法
第二十五章 进一步阐述函数的三角函数表示
§25.1 经验函数表示中的误差估计
§25.2 通过最小二乘法所得的三角级数插值
§25.3 调和分析仪
§25.4 三角级数举例
§25.5 切比雪夫关于插值法的工作
第二十六章 二元函数
§26.1 连续性
§26.2 偏导次序的颠倒实例
§26.3 用球函数级数近似表示球面上的函数
§26.4 球函数在球面上的值分布
§26.5 用有尽球函数级数作近似表示的误差估计
第八部分 平面曲线的自由几何
第二十七章 从精确理论观点讨论平面几何
§27.1 关于点集的若干定理
§27.2 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不相交圆的反演所产生的点集
§27.3 极限点集的性质
§27.4 二维连续统概念、一般曲线概念
§27.5 覆盖整个正方形的皮亚诺曲线
§27.6 较狭义的曲线概念:若当曲线
§27.7 更狭义的曲线概念:正则曲线
§27.8 用正则理想曲线近似表示直观曲线
§27.9 理想曲线的可感知性
§27.10 特殊理想曲线:解析曲线与代数曲线,代数曲线的格拉斯曼几何产生法
§27.11 用理想图形表现经验图形;佩雷观点
第二十八章 继续从精确理论观点讨论平面几何
§28.1 对两个相切圆的相继反演
§28.2 对3个循环相切圆的相继反演(“模图形”)
§28.3 4个循环相切圆的标准款
§28.4 4个循环相切圆的一般款
§28.5 所得非解析曲线的性质
§28.6 这整个论述的前提,韦龙尼斯的进一步理想化
第二十九章 转入应用几何:A. 测量学
§29.1 一切实际度量的不准确性,斯涅尼奥斯课题的实践
§29.2 通过多余的度量来确定准确度,最小二乘法的原则阐述
§29.3 近似计算,用关于球面小三角形的勒让德定理来说明
§29.4 地球参考椭面上最短线在测量学中的意义(附关于微分方程论的假设)
§29.5 关于水准面及其实际测定
第三十章 续论应用几何:B.作图几何
§30.1 关于作图几何中一种误差理论的假设,用帕斯卡定理的作图说明
§30.2 由经验图形推导理想曲线性质的可能性
§30.3 对代数曲线的应用,将要用到的关于代数的知识
§30.4 提出所要证明的定理:w′+2t″=n(n-2)
§30.5 证明中将采用的连续性方法
§30.6 有与无二重点的Cn之间的转化
§30.7 符合定理的偶次曲线举例
§30.8 奇次曲线的例子
§30.9 举例说明证明中的连续性方法,证明的完成
第九部分 用作图和模型表现理想图形
§1 无奇点挠曲线,特殊地,C3的形状(曲线的投影及其切线曲面的平面截线)
§2 挠曲线的7种奇点
§3 关于无奇点曲面形状的一般讨论
§4 关于F3的二重点,特别是它的二切面重点和单切面重点
§5 F3的形状概述
呼吁: 通过观察自然,不断修订传统科学结论
人名译名对照
译后记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作家。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
《百年好合》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四篇短篇代表作,分别是《百年好合》《咕咾肉》《奶妈》《去日留声》。第一篇《
《理论最小值:经典力学》内容简介:本书是世界知名理论物理学家、弦论创始人莱昂纳德·萨斯坎德联合物理爱好者乔治·拉保夫斯基的
ThePureTheoryofCapital,F.A.Hayek?slong-overlooked,little-understoodvolume,washis...
《海底两万里》内容简介:《海底两万里》内容简介::在这部海洋小说中,凡尔纳用神来之笔,循循善诱,引导读者随同阿罗纳克斯教授参
《建筑十书》罗古罗马建筑师和工程师维特鲁威所著,全书分为十卷,是现在最古老且最有影响的建筑专著,内容涉及城市规划、建筑设
《克雷洛夫寓言全集》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克雷洛夫一生所创作的二百零八篇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语言明快犀利、幽默风趣,开创了
乡村医生 本书特色《乡村医生》是《人间喜剧》中的一部,属“乡村生活场景”。在这部作品中,巴尔扎克塑造了“一些*纯洁的人物”,并着力刻画了一个全心全意为公众服务的...
《绿野仙踪》内容简介:一个名叫多萝西的小姑娘与叔叔和婶婶住在美国堪萨斯大草原上。有一天,她和她的小狗,连同她所住的房子被可
《廊桥遗梦(纪念版)》内容简介:《廊桥遗梦》讲述了一对兄妹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翻检出了一段尘封往事。中年女性弗朗西丝卡婚后生
阿霞-屠格涅夫中篇小说选-世界名著名译文库-全译本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屠格涅夫的三部中篇小说名作《阿霞》《初恋》《春水》。《阿霞》和《初恋》都是通过爱情...
《伊索寓言全集(英汉对照)》内容简介:《伊索寓言全集(英汉对照)》是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是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也是世界
雾都孤儿-(名著名译插图本.精华版) 内容简介 《雾都孤儿》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奥立弗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
《草婴译著全集·第七卷》内容简介:《草婴译著全集》是著名俄苏文学翻译家草婴先生毕生翻译、创作的文学作品全编,共计21卷,约70
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这部苏联文学名著,早在三、四十年代即由我国老一辈翻译家金人同志陆续翻译出来。解放前共印行过八版。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一部不朽之作,集整个古希腊数学成果和精神于一书。既是数学巨著,也是哲学巨著,并且第一
《浮士德》内容简介:本书是德国伟大作家歌德倾毕生精力创作的诗剧,反映了人类上下求索、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格调宏大,意旨深远
赣第德 内容简介 “赣第德”是书中主人公的名字。这个字的意义是“老实人”。这部小说的主题思想是批判十七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的。莱布尼兹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实都是...
《金字塔》内容简介:本书是戈尔丁一部极富争议的重要作品,对其的解读与评价历来众说纷纭。它一改戈尔丁名世的寓言风格,被视为一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