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被誉为“朦胧诗”第一人,他的诗,是政治、人性和现代诗艺的完美结合。多多在国外多次获奖,并有英、法、德、西班牙语等多种语种的诗集出版。这本诗集收录了多多1972-1999年间的一百多首诗作,为他旅居国外多年后首次在大陆出版的诗选集,亦是诗人最完整的个人诗集。
1972
回忆与思考(4首)
蜜周
大宅
钟为谁鸣
1973
万象(14首)
吉日
能够
在秋天
致情敌
致太阳
1974
手艺
玛格丽和我的旅行
日瓦格医生
诗人之死
1976
同居
教诲
我记得
1982
鳄鱼市场
亡想是真实的主人
被俘的野蛮的心永远向着太阳
吃肉
解放被春天流放的消息
那是我们不能攀登的太石
1983
一个故事中有他全部的过去
北方闲置的田野有一张犁让我疼痛
告别
当春天的灵车穿过开采硫磺的流放地
你好,你好
登高
噢怕,我怕
从死亡的方向看
醒来
爱好哭泣的窗户
黎明的枪口余烟袅袅
1984
病人
语言的制作来自厨房
歌声
寿
十五岁
北方的海
天亮的时刻
1985
……
1986
……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附录
来自中古的苦乐爱恨-说乐府 本书特色 《来自中古的苦乐爱恨(说乐府)》由王一娟所著,是按照历史发展线索,系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基本知识的大众普及读物。主要内容包括...
启功给你讲红楼 本书特色 《红楼梦》一书写了四百多个人物,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十几年过程的生活史,中间有无数离合悲欢,矛盾冲突。本书收录了启功先生《读红楼梦札记》...
四六丛话 本书特色 《四六丛话(繁体竖排版)》: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四六丛话 目录 前言整理凡例序后序序自序四六丛话凡例卷一选一一卷二选一二卷三骚二一卷...
一日看尽长安花 本书特色本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程郁缀教授历时六年之久,在李佩先生主持的“中关村专家讲坛”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讲稿。程教授学识渊博,诗文满腹,从先...
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把西方的民主模式奉为人类文明终极模式的便不乏其人。然而这种过分的乐观情绪旋即遭到现实的沉重撞击。不论
中国新诗学 内容简介 “学术百家丛书”的宗旨是:站在当今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前沿,通过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中踔厉发越的学术专著,呈现中国与外国学术发展的*新风貌,开掘...
项目管理 内容简介 变革已经成为企业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的工作就是是管理各种项目,使变革能顺利进行,本书将揭示:企业如何轻松适应和种项目管理工具?项目管理...
呼兰河传 内容简介 本书创作于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
一句话哲学 本书特色 聆听哲人教诲,一句话改变命运;感悟生命真谛,一句话成就一生。75位哲学家对170个人生问题的一句话回答!一句话哲学 内容简介 针对现实的哲...
有知识的文学课 本书特色作者从文学与天文、与岁时、与地理、与饮、与食、与衣、与住、与行、与草、与木、与鸟、与兽、与虫、与鱼的横向角度看文学。打破了一般讲文学要么...
哈佛情商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六章内容即:人生成败的关键、发现自己、做自己情绪的主人、神奇的自我暗示、从容应对压力和挫折等。哈佛情商 目录 **章 人生成败的关键...
当朝新贵顾明举回乡祭拜亡父,半途中却执意留宿南安,南安县丞严凤楼恰是他昔时的同窗。暌违五年,故人相逢,却是剑拔弩张冷眼相
中国文学史纲要(四) 目录 明代文学概说**章 《三国志通俗演义》**节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过程和作者第二节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思想内容第三节 《三国志...
《纪实和虚构》作者运用交叉的形式轮番叙述这两个虚构世界。我虚构我的历史,将此视作我的纵向关系,这是一种生命性质的关系,是
本书所选文章,基本囊括了张允和写作的昆曲文化散文的精华。编排上,分为“情系昆曲、曲事传鸿、昆曲日记”三个部分,每部分除个
论语 内容简介 这部书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集结孔子言论而成的,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哲学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文化、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集中反映了孔子的...
中国名窟名洞辞典 内容简介 中国是世界上洞穴*多的国家。除了大量人工开凿的造像石窟和大自然雕琢的石灰岩溶洞外,更有砂砾岩洞、片岩洞、火山、碎屑岩洞、灰华岩洞、火...
解读红楼梦之红楼游艺 内容简介 时至令日,那些古人曾经流连玩味的生之乐趣,却正在一步步遁离我们的视野。就地取材、启智为主的古代游戏,更多地体现着人与人之间、人与...
中国文学论丛-钱穆先生全集-新校本 内容简介 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一九九八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全三册) 本书特色 本书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背景下,以中华民族广阔的历史文化为素材,系统而有重点地描述了我国多民族的近代文学发展的风貌,剖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