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这是一部讴歌了我方情报人员的伟大情操与专业水准的优秀报告文学。”——大汉丞相录尚书事开府领益州牧武乡侯诸葛亮推荐“这是一部记录了敌方情报人员的偏执与狡诈,值得我方吸取经验教训的反面教材。”——大魏抚军假节加给事中录尚书事督荆豫二州诸军事司马懿推荐
魏太和三年二月六日,魏国天水郡上邦城。
陈恭在辰时梆子敲响时准时迈出家门。他头上戴着一顶斗笠,身上穿的
藏青色长衫有些褪色但洗得却很干净,腰间挂一个布包,里面装的是笔墨纸
砚。陈恭仔细地检查了一下装备,然后将门锁奸,推开院门走出去。
“陈主记,您这么早就要出去啊?”陈恭对门的邻居看到他出来,打了
个招呼。
“是啊,非常时期嘛。”
陈恭也微笑着回答。蜀魏两国去年打了两次大仗,今后也随时可能爆发
战争,这让处于前线地带的上邹城随时都有可能面临敌人威胁,不得不积极
备战,他们这些人守府的官吏自然也就忙得不可开交。
“您这身装束,是打算出远门吗?”邻居问。
“哦,今天有个集市,马太守派我去收购一批骡马以充军用。”陈恭解
释说。邻居“哦”了一声,两个人又寒暄了几句,然后各自告辞。
大街上人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比例是身覆黑甲的魏军士兵,他们排成
长长的队伍来回巡视街上的一举一动,整齐划一的步伐仿佛在提醒过往的行
人:现在是战时。
上邦位于祁山以北的天水郡,是由魏国腹地前往凉州的咽喉之地,战略
位置相当重要。为了应付蜀军随时可能出现的进攻,魏军不得不将整个陇西
防御的重心转移到了这里——目前这里驻扎着雍州刺史郭淮的一万两千名士
兵,而上邦本身的居民也不过两万多而己。
陈恭绕过这些军人,直接来到了马贩子们所在的城东榷场。很多来自西
凉和朔北的马贩子在这里活动,他们都嗅到了战争的气味,知道自己的货物
能卖个好价钱。
一靠近骡马榷场,就能闻到一股刺鼻的马粪味,不同品种的骏马在分隔
成一间一间的木围栏中打着响鼻,栏杆上挂着树皮制成的挂牌,上面用墨字
写着产地及马的雌雄、年齿,马贩子则抱臂站在一旁,向路过的每一个人吆
喝自己马匹的优点:在旁边更为简陋的围栏里卖的则是驴和骡子,那些地方
就远没有马栏那么华丽。卖马的多是羌人与匈奴人,长相比较怪异:而卖驴
和骡子的则以中原商人为主。
面对这些马匹,陈恭似乎有些心不在焉,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在各个围栏
之间走来走去,拿不定主意。终于,他注意到一家卖驴围栏上挂着的牌子有
些奇特,那个牌子在“驴”字的斜上方用淡墨轻轻地点了一滴,像是在写字
时无意洒上去的,不仔细根本看不出。陈恭又兜了几个圈子,从这家卖驴围
栏隔壁右起第四家问起价钱,一家一家问下来,*后来到了这一家围栏前面
。
“这驴可是有主的?”
陈恭大声问,驴主这时匆忙走过来,点头哈腰,连连称是。这是个瘦小
干枯的中原汉子,年纪不大却满脸皱纹,头发上沾满了稻草渣。
“大爷,我这头驴卖五斛粟,要不就是两匹帛。”
“这太贵了,能便宜些吗?”
驴主赶紧摆出一张苦相,摊开两只手:“大爷您行行好,这里是陇西,
可比不上咱们旧都富庶哇。”听到驴主这么说,陈恭的眼睛里闪过一道锐利
的光芒,稍现即逝,缓缓问道:“你说的旧都是哪一个,洛阳还是长安?”
“当然是长安,赤帝的居所。”
“唔……”
陈恭听到他这么说,下意识地环顾四周,发现没人注意到他们两个的谈
话。于是陈恭让驴主将驴子牵出,从怀里掏出五串大钱交给他。驴主干恩万
谢地接过钱,还殷勤地为驴子套上了一套驮具。
两个人目光交错,都会意地点了点头。
陈恭牵着驴子走到一处没人的角落,将它背上的驮具取下。这副驮具呈
扁梯形,里侧用柳木围成一个框架,外面再用熟牛皮蒙住,颇为坚韧,可以
耐住长途跋涉。陈恭把手伸到驮具的底座沿着边缝来回抚摩,很快就发现其
中一边的牛皮是可以掀开的。他看看四下无人,将牛皮小心翼翼地掀起一角
,然后把手伸进驮具的空腹中,取出一张折叠好的麻纸。陈恭将麻纸揣到怀
里的夹层中,接着把牛皮按原样蒙好,若无其事帅牵着驴走出来。
接下来他又走访了几家驴马贩子的围栏,买了三头驴、两头骡子和两匹
马。等到太阳落山的时候,陈恭将买来的牲畜赶到太守府的马厩,谢绝了同
僚一起去喝酒的建议,直接回到了自己的家。
他目前是单身,邻居们都知道他的妻子在搬来天水郡之前就病死了,而
他一直没有续弦的打算,现在只有一个又聋又哑的老仆人帮他料理家务。
回到家以后,老仆人为陈恭端来一碗加了香菜与芸豆的羊肉羹,还有两
条煮熟的地瓜。陈恭接过碗,挥挥手让他下去休息,自己则走进卧室,把房
门都掩上。卧室不大,屋子的两侧全是书架,上面摆放着厚薄不均的诸多卷
帙;靠窗的是一张床,床边摆着一张红漆几案,旁边是一扇绘着跳七盘舞的
舞女的屏风。
当确认屋子里只有他一个人以后,陈恭把屏风拉到自己身后,然后跪到
几案前点燃蜡烛,掏出了藏在衣服夹层中的麻纸。
麻纸上密密麻麻全都是用蝇头隶体写的字,其中分列了魏国政务外交、
军队驻防、经济变革、人事调动、民心波动等诸多领域的二十余条情报,相
当详尽,其中不少都属于相当级别的机密资料。而这些只有尚书、中书两省
和相府高级官员才有权限调阅的资料,现在却在这个小小的主记眼前一览无
余。
事实上,除了天水太守府主记之外,陈恭还有另外一个秘密身份,那就
是蜀汉丞相府司闻曹驻天水地区的间谍,主管关陇地区曹魏情报的搜集工作
。
司闻曹是蜀国特有的秘密情报部门,隶属于丞相府,素以精干和效率著
称,其功能就是对敌国情况进行搜集、传递、整理并加以分析。蜀汉一向极
为重视情报工作,诸葛丞相认为良好的情报工作可以弥补蜀军在数量上的劣
势。因此,早在南征期间,诸葛亮就委派参军马谡在汉中亲自指导对魏国的
情报工作。马谡以刘璋、张鲁时期的旧班底为基础,设立了司闻曹,并逐渐
建立起了一套针对曹魏的缜密情报网络。而陈恭从事的则是*为危险的卧底
工作,像他这样在敌国境内以假身份活动的**线情报人员被称为间谍。
P3-P5
多年前一《三篇作文》、《从<机器猫>看阶级斗争的残酷本质》等恶搞短文成名,其人才华横溢,无论悬疑、历史、科幻、灵异、纯文学……国内外名家笔法皆可信手拈来而神似,《寂静之城》、《她死在QQ上》等许多中短篇作品在整个华文网被转帖流传,几乎无人不知不人不晓。
《风起陇西》为他近年来收拾完心,精心写就的长篇处女作,也是国内首部写军事间谍小说,自从在网络刊载之始,便引发广大读者的阅读狂潮。
《逃跑家》内容简介:没有计划,没有方向,也没有钱,有的只是“离开这儿,让一切都见鬼去吧!”的原始冲动,丁西拌、路易、秋厚布
《吃饭》内容简介:吃饭,乃是天大的事。胖妈说,有个地方,叫“伊登”,那里人人不愁饭吃。东东把“伊登”在心里记挂了许多年,终
《绿山墙的安妮》内容简介:主人公安妮出生三个多月就成了孤儿,在阴差阳错来到艾凡里的绿山墙之前曾帮人看过孩子,做过家务,还在
生死线-(黑卷) 本书特色 一个民族和国家,必有一种精神和信念。它在人们的内心蕴藏,外化成为一种能量。这是战争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薪火不熄,代代相传——抗日是写...
万能胶片 本书特色 在文化娱乐产业盛兴的当代,单反相机和家庭dv的普及将微型电影推到了一个大众化、简易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热爱电影事业的年轻人投身于制作小...
2014-中国年度中篇小说-全2册 本书特色池莉、叶广岑、曹乃谦、王十月、邵丽等20位作家的20篇佳作,或聚焦当下,或着笔过往,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叙述,精彩的故...
公务员升职记 本书特色 千万公务员入门秘笈,机关工作者职场宝典,一个女公务员的官场生存智慧。 公务员升职,这是*具中国特色的一种现象,永远会吸引*为众多的眼球和...
关原-真田太平记-七 本书特色 池波正太郎的《真田太平记》是“真田故事”之集大成者,兼具历史小说、时代小说、剑侠小说、忍者小说的已经,恢弘磅礴,展现了日本战国时...
《后翼弃兵》内容简介:《后翼弃兵》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末,肯塔基州一名8岁孤女贝丝·哈蒙偶然接触国际象棋,并最终成长为国际象棋
《孤独及其所创造的》内容简介:穿越层层迷雾,对父亲、家庭、自我身份的追寻与省思。第一部分《一个隐形人的画像》,清点已故父亲
《人为何需要音乐》内容简介:表白为何爱唱情歌?学校为何必有校歌?生日为何要唱生日歌?剑桥大学教授揭示人为何需要音乐!没有读
来信勿拆-杀人鬼 本书特色 刻画家族不为人知的恩怨纠缠,深刻剖析错综复杂的谜团漩涡极尽呈现曲折纠葛又诡谲诱人的犯罪世界! 刚刚我亲眼见到那封有三角形记号的信到底...
搞鬼的丈夫;懒怠的情人 本书特色 大家可能有看过电视上的“洛城法网”,或者是电影“控诉”、“无罪的罪人”,而对法庭中检察官和辩护律师针锋相对唇枪舌战的辩论过程心...
行到船停处 本书特色 男主人公俊一因患有不能生育之症,在女方家族的干预下被迫与妻子离婚。离婚后,单身的俊一与住在自己隔壁的冴子相识、相知,继而成为夫妻。俊一、冴...
西夏死书2 本书特色 盗死人墓,不如挖活人坟。西夏死书第二季,情节渐入高潮,比**季更好看!南派三叔、天下霸唱联袂推荐的超好看奇书。西夏死书2 内容简介 冬宫,...
校园文学-2007年中国校园文学作品精选 本书特色 本书精选了2007年校园文学中*有代表性的精品力作,作品选材广泛,手法多样,在显示审美新创造和新追求以及人生...
《宇宙晶卵》内容简介:从宇宙暴缩时代便开始环宇航行的“天”船队在一次时空溅落中回到地球,悲痛得知地球人类已被如今生活在这片
SON OF THE NATION-国家的儿子-英文 本书特色 2012年11月23日,“辽宁舰”成功完成舰载机歼-15起降训练,为了这...
在少女花影下-追寻逝去的时光-第二卷 本书特色 《追寻逝去的时光(第2卷):在少女花影下(插图本)》:重现20世纪初巴黎风华,令任何风格都黯然失色!力求完美的译...
藏地密码-9-唐卡典藏版 本书特色 《藏地密码 : 唐卡典藏版》内容简介:这是一个西藏已经开放为全世界的旅游胜地却依旧守口如瓶的秘密——公元838年,吐蕃末代赞...